第355章 平海

因爲有衆多友軍同行,需要編排位置和次序,因此從發現敵蹤,確認接觸和規模,戰鬥狀態編成,到進入目標場地,花了大半天時間,等我們趕到的時候,只剩下滿地狼藉、屍橫遍地的戰後情景。

然後派出馬隊,追尋着戰地裡大隊人馬所留下的痕跡,在日漸昏黃的天色下,我們緊趕慢趕終於找到了發生戰鬥的地方。

綿延起伏的原野上,已經被奔走呼喝的人潮,踩踏的看不出原本的面貌來,一條東西向的大路橫亙其間,勉強爲這個廝殺正酣的戰場,提供某種方位的參照。

從架在望車高臺之上,最大倍數的咫尺鏡裡,我可以觀察到,一隻打着青色飛鳥旗幟的北軍,正在與對面立營的神機軍一部,激烈鏖戰之中,

只見鋪天蓋地的煙塵和火焰,從南軍的陣營裡飛射出來,又如星墜一般的濺落在北兵之中,將他們的列陣淹沒在火光濃煙之中,煞是壯觀,

在這一刻,我至少看到了火巢車、飛火雷、等七八種火器的出場,

從戰法原理上說,和我的部隊沒有什麼太大區別,同樣是用密集的遠程投射,打散了敵軍的列陣之後,讓步卒擁上前去近身廝殺,從火器轟開的缺口和混亂中,奮力擴大戰果。

但是具體兵器和戰術上,以及效能比上,就差了不止一個世代之遠,光是如此之多的種類和配置,就足夠負責後勤的人,各種抓狂或是發瘋了。

更別是保有獨立在外的作戰和自持能力,難怪長久以來,神機軍空有強大的投射火力,卻只能用來依託城壘營寨據守要點,或是分別配屬在各軍名下,在步隊軍陣的掩護下,進行野戰防禦或是攻堅作戰。

只是在這些火器的打擊下,這些北兵也呈現出頗爲頑強堅韌的一面,他們主要的對應方式,就是訓練有素的舉盾列陣,交錯合力抵擋對面投射過來的爆炸或是燃燒物,或是針對性的循着軌跡局部四散避讓開來。

就算被迎面擊中掀翻,只要不死或重傷就會相互攙扶着重新爬起來,就算被遮擋物流淌而下火焰燒到,周旁的人也不慌不忙的,將其撲滾在地,用沙土和溼障,將其撲滅。

顯然是一隻有着和南朝長久交手,擁有相當豐富做戰經驗的隊伍。

而從神機軍中投射出來的,具有覆蓋殺傷面的飛火雷和大型火油彈,畢竟只是少數而已。大多數還是發火箭、火巢車、旋風炮,皮炮、投彈器,外加少量鐵臂弓、強弩等傳統軍械。

而且一旦混戰起來之後,這些大型器械,就失去了大多數用處,反倒不如傳統弓弩更加管用。

因此,這隻北軍在漫天火器的打擊下,不但不落下風,戰的有聲有色,還幾度逼近神機軍所立下的營盤陣腳,突入拆毀填平了數處防線和工事。

可謂層次梯比,進退有序,令人生出一種難以動搖的錯覺來。他們甚至可以掩護着弓弩手迫近,用又快又狠的拋射,一度擾亂和壓過了佈置在前沿的火器部隊。

不過,這一切,都在我麾下的部隊,投入戰場就發生了改變。

隨着綿延的鼓號聲,面向我們最近的一翼,迅速收縮了起來,然後變成一隻前出迎擊的隊伍。

最先完成列陣的第六輔軍大隊,也大踏步上前,與這隻分出來的敵軍,迎面撞在一起,說時遲,那時快,這片刻之間,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

迎面衝在最前的,是一些手持管狀棒槌和小盾的士兵,只見他們小跑之後,突然就停下了腳步,堪堪拉出一條長長的橫陣,用小盾橫支起那些棒槌,然後在盾牌邊沿猛然一敲,聽的乒乒聲驟響,對面那邊,頓時就倒下好些衝在最前的排頭兵。

飛快敲打這手牌,一口氣將三發子藥全數打空,這些輔軍才呼喝起身揮舞着棒槌,抵近殺入列陣之中,揮牌掄棒,搗打的血花飛濺,後隊的人馬也繞過他們叢列,挺槍持刀從兩翼殺入被擋住的這支敵軍。

於是乎,似是沒有見過這種掩射-突擊戰術的緣故,敵陣派來迎擊的隊伍,居然撐不過幾個照面,就敗退了下去。

被尾隨追殺留下了一路屍首,方纔在本陣急忙轉過來的弩手,箭雨集射的支援下,逼退了那些追擊的輔軍,堪堪在本陣邊緣,停下腳步來。

但是接下來,戰事就沒有那麼順利了,在分兵迎擊受挫之後,北軍大部迅速放棄了繼續的攻勢和努力,在昏暗暮色的掩護下收縮整隊,緩緩向北退去。

而那些營壘中的神機軍,以及負責掩護神機軍的步軍人馬,都沒有再出營追擊,就這麼眼睜睜的看着數百步外的敵軍,就這麼完成轉向換陣,離去。

倒是我的麾下,在見過了第六輔軍大隊的表現後,還有些躍躍欲試的主動請戰意願,事實證明,有所準備,而聚攏成一團的敵軍大部,可不是那麼好啃下來的。

在主動請戰出擊的幾隻協從友軍,前赴後繼的輪番攻擊下,他們仍舊能夠相對從容的整隊換陣,交替掩護而退,僅僅損失了若干陣斷後的人馬而已。

這種戰鬥素養和指揮效率,讓人不由刮目相看。

“這部人馬啊,乃是平海軍,”

檢視過繳獲的軍旗樣式之後,倒是有人認出來。

“北朝安東行營麾下的五大軍序之一……”

“最遠可以上溯到,乾元年間,老安東討擊軍的源流……”

“無怪如此難纏悍戰了……”

故安東道境內,多高山大谷,溝壑綿連,氣候酷寒而民風彪悍,因此也盛產出色的步卒和射手。

當年古高句麗國,據有其中,而得山河之險,生聚各族之悍,以一隅之地,而撐過了隋煬帝的三次大徵,唐太宗的兩次討伐,

纔在高宗之世,被名將李績以“春殺耕民,秋焚所獲”的焦土戰術給拖垮,覆滅於饑荒與內亂之中,成爲薛仁貴治下的安東都護府,又經過上百年的拉鋸和經營。

纔在乾元、泰興年間,由樑公派出的討擊軍,從登萊出發渡海而擊,驅逐了安東都護府的叛軍,進而迂迴包抄了范陽叛軍老巢的後路。

然後籍着追繳安史叛軍殘餘的由頭,將安東境內的大多數部落藩族,一一掃平,將大氏渤海國打得山河破碎,最終在泰興年間,變作天下二十四道之一的安東道。

而在,那一路安東討擊軍,就地駐屯拓殖,建州立縣,改羈縻土屬爲指派流官之後,也形成了所謂威赫天下的龍武軍集團,名爲安東一脈的支系。

其中又分爲兩大世系源流,初代的安東守捉使薛嵩一脈,此外就是遼郡討擊使羅先一脈。

薛嵩乃是樑公自安氏叛黨陣營,招撫而來的降將出身,不過家門頗爲顯赫,先祖乃是第一任安東行軍總管兼都護薛仁貴,叔祖薛納乃是開元西征的名將,乃父也做過一任平盧節度副使,因此其家門在安東頗有遺望。

而羅先則是開元天子西幸途中,爲樑公所收納的第一批追隨者,馬廆之變後被委以要任,中途留下來率領那些不願西去的將士,就地招亡納流,與盤踞關內的各路叛軍周旋有年,別號靖難軍。

直到樑公重新引兵出散關,一路克復關中,才重歸麾下,成爲獨擋一路大軍頭,而安東討擊軍就是由這兩位正佐統領的。

因此安東諸多將門、世家,藉以這兩繫馬首是瞻。以乙未之亂後的天下大亂爲分野,分藩在安東的各家諸侯、藩家,也產生了某種分裂。

其中薛氏一脈爲承光帝所招撫,連帶一批將門最終歸還了北朝,成爲介入安東分藩諸侯的重要勢力和橋頭堡。

至於羅氏一脈,更傾向南海梁氏,很早就分出一支前往海南,拜爲世臣,於是就有了八葉的羅藩。因此,歷代與南邊暗中往來不絕。

早年,我在洛都活動時的掩護身份,也是來自安東羅氏的某一分家。

連帶想起另一種身份下的過往重重,還真有好些懷念和惆悵的感覺啊。

話說回來,在那些歸還北朝的安東將門中,

平海軍無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謂“登山涉水,無往不利”的遼東勁旅。所謂平海之名,就是因爲他們多次作爲援力,馳援南下沿海各州,與侵攻抄掠沿海南朝軍隊作戰的豐富經驗,而得此“韜海平波”之號。

第327章 進取第1093章 立新23第1069章 零落19第632章 悵懷32第724章 異夢4第1281章 旋滅第103章 客串第770章 憂亂10第91章 營訓第466章 歸亡15第91章 營訓第1093章 立新23第327章 進取第939章 驚破19第1160章 滄瀾4第1239章 底定9第731章 抉擇第779章 萌動9第823章 啓新13第722章 異夢2第1104章 歸遠4第695章 暮氣5第619章 悵懷19第551章 序間5第885章 反動5第381章 戰雲3第936章 驚破16第377章 再戰6第996章 跌宕6第1228章 平盧18第145章 淵源第141章 交涉第714章 大羅(4)第278章 出生入死第788章 萌動18第587章 變數7第108章 家世第70章 閒停第1266章 又決6第561章 營生第446章 天傾14第358章 戰雲1第999章 跌宕9第171章 漏網?第221章 兩處閒愁第757章 徒變7第939章 驚破19第1286章 旋滅6第1061章 零落11第539章 風雨3第477章 漸變7第1289章 旋滅9第1169章 滄瀾13第797章 肘腋7第559章 歸還9第441章 天傾7第31章 再逢第1033章 瀾動13第255章 後續 綢繆第1188章 江寧變2第191章 戰歸第367章 烈戰第330章 猛進二第665章 出援15第321章 兩河風起三第361章 戰雲4第401章 憂喜第907章 臨峙7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965章 沉驚15第222章 藩奴、工坊第515章 兵戎5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1120章 歸遠20第781章 萌動11第111章 風起第1130章 浪奔10第886章 反動6第723章 異夢3第82章 轉變第689章 新氣5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436章 天傾第933章 驚破13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1096章 立新26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117章 歸遠17第369章 接敵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250章 再閱第1158章 滄瀾2第87章 清盤第767章 憂亂7第724章 異夢4第857章 風動17第731章 異夢5第435章 戰局第874章 撥亂14
第327章 進取第1093章 立新23第1069章 零落19第632章 悵懷32第724章 異夢4第1281章 旋滅第103章 客串第770章 憂亂10第91章 營訓第466章 歸亡15第91章 營訓第1093章 立新23第327章 進取第939章 驚破19第1160章 滄瀾4第1239章 底定9第731章 抉擇第779章 萌動9第823章 啓新13第722章 異夢2第1104章 歸遠4第695章 暮氣5第619章 悵懷19第551章 序間5第885章 反動5第381章 戰雲3第936章 驚破16第377章 再戰6第996章 跌宕6第1228章 平盧18第145章 淵源第141章 交涉第714章 大羅(4)第278章 出生入死第788章 萌動18第587章 變數7第108章 家世第70章 閒停第1266章 又決6第561章 營生第446章 天傾14第358章 戰雲1第999章 跌宕9第171章 漏網?第221章 兩處閒愁第757章 徒變7第939章 驚破19第1286章 旋滅6第1061章 零落11第539章 風雨3第477章 漸變7第1289章 旋滅9第1169章 滄瀾13第797章 肘腋7第559章 歸還9第441章 天傾7第31章 再逢第1033章 瀾動13第255章 後續 綢繆第1188章 江寧變2第191章 戰歸第367章 烈戰第330章 猛進二第665章 出援15第321章 兩河風起三第361章 戰雲4第401章 憂喜第907章 臨峙7第203章 只若初見第965章 沉驚15第222章 藩奴、工坊第515章 兵戎5第296章 戰淮北十第1120章 歸遠20第781章 萌動11第111章 風起第1130章 浪奔10第886章 反動6第723章 異夢3第82章 轉變第689章 新氣5第308章 淮北紛紛第436章 天傾第933章 驚破13第205章 兩處閒愁第307章 戰淮北二十一第1096章 立新26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117章 歸遠17第369章 接敵第230章 交涉、決定第250章 再閱第1158章 滄瀾2第87章 清盤第767章 憂亂7第724章 異夢4第857章 風動17第731章 異夢5第435章 戰局第874章 撥亂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