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晃動的馬車中,我重新踏上了旅程
在這陌生的世界中,顛沛流了大半年,突然有了一個來自同時空的同伴,而且還是蔭蘿外表的謎樣生物,不由讓人悲喜交加的感嘆,世事無常的命運弄人什麼的。
然後慶幸其,吾道不孤的同時,至少還有一個可以正常交流溝通,乃至傾訴吐糟的對象。乃至精神和思想上,相互依偎取暖的心靈慰藉。
但是起碼她看起來比我小,但是在這個世界的起步,看起來比我早上許多,在各種日常和資訊上,比我更具有優勢,這恰好是我目前所短板的,雖然信任度和可靠性上還有待商榷。
但我至少不用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去收集資料,兼帶探路踩點什麼的維持基本的安全感了。與此同時,我的旅伴也大大增加了。
像虞侯風捲旗和他的一小隊人馬,被我指名留下來繼續同行,對此,他千恩萬謝的鞍前馬後奔走不停。
另一個潛在的好消息是
韓良臣或者說韓世宗同學,也默認了某種事實,打算隨我南下去先看看再說,這樣我總算空手套白狼的到手歷史武將一個,雖然個人聲望和關係,還只是在友善左右,忠誠度也在6、70上下。
要知道尋常情況下,像這種有着成熟歷史觀和背景勢力的成名人物,可沒那麼好上手或是變更立場的,光靠恩情什麼的,並不足以長期套牢和束縛一個人的立場,還要給他滿足基本的訴求,到足夠的發展空間,乃至實現理念和展露才華等等,其他值得追隨的理由,纔是長久相互扶持共濟之道。
不過顯然這一路上,在沒有他們出手的機會了。
有這麼一隻精英模版加權勢光環的行司衛隊同行,基本消弭了到途中絕大多是的風險和隱患,不但沿途有地方官府和駐軍,殷情招待和迎送,而且基本不用擔心不給的問題。
而他們唯一一次出手,就是用齊射和排擊,驅散了堵塞道路的不明人羣而已,就像是割稻草一樣的,留下大片屍體和血泊,一鬨而散。
更何況旅途有紅袖相伴,雖然這隻紅袖未免太幼齒了點。只是她成功的將陳夫人邀上那輛特製馬車之後,就時常呆在一起,看起來頗得其心的樣子。
我這一行,一路穿州過縣,經睦州、衡州,進入陳夫人名義上的孃家——饒州,卻沒有多停留,又繼續前行到撫州,再轉道吉州,經由廬陵,太和,入虔州,抵達虔化,就算到了南朝東南行司的寧都置制的治所。
沿途的地勢,也從原本一望無垠的水網平原,變成了高低起伏的零星丘陵,然後丘陵越來越密集,又變成大大小小山地之間,大片的盆地和曠闊的穀道。
於是又從當地,增派了一百名府兵和兩百名軍役雜使,作爲開道通障和沿途翻山搭橋的腳力之用。
只是越往南走,除了沿途的景色風物之外,就不免還多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因爲在尚稱完好的大路上,最常見的,就是滿載於道途的南投百姓,國朝已經動亂百載,不要說打成一桶漿糊的北地,就算是最精華的東南和荊楚地區,亦是大小戰亂不斷。
因此一年到頭,最不缺乏的就是這些因爲走投無路,或是抱着其他憧憬和夢想,而踏上南投之路的流人。
起碼在嶺外南朝控制下的地區,數十載不聞兵戈的基本安定和平和,還是有的。再加上南朝爲了和洛都爭奪正溯的某種宣傳和輿論大戰,不免將南朝下轄吹噓成與北地流離失所,形成鮮明對比地上天堂。
因此,歷年歷代以來,南奔之人終年不絕,只是根據季節和時局,數量多寡而已。因爲飢荽,因爲體弱,因爲氣候不適,各種死在道路上的亦不在少數,因此沿途不乏據說掩埋了累累屍骨的野冢,亦有僧人樹立的招魂浮屠和依山雕啄的佛龕。
隨着抽打鞭子和騎士奔馳而過的聲音,車隊突然停了下來,
“前面就是梅嶺古道了。”
風捲旗過來,對我特意通傳道。
“須得停下來稍作歇息準備一二。。”
所謂南嶺或者,其實是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構成橫斷南荒,綿延不絕五嶺山脈。梅嶺古道正位於大庾嶺中段。
海拔並不算高,有大道盤山半腰之後,卻被人爲的長二十丈,寬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凹,開通了一條寬一丈餘,長三十多華里的山間大道,成爲長江與珠江相連的黃金通道。
是以這裡商旅富集,在山下依託古驛站,形成過一個規模相當大的安遠鎮,只是這些都已經隨昨日黃花流水去了,只剩下一個外圍關卡,兼帶的小型軍營,稀疏斜斜的旗幟刁斗,昭示這他們作爲二線部隊的懶散和空閒。
而在,
高聳綿連的大山背後,就是被稱爲嶺外,或是南朝的嶺南諸道地區,從原本被南海都督府逐步吞併的嶺南五府經略使,加上安南都護府和黔中道道基礎上,最終擴張析分成陸上七道,兩大海道,
據有後世的廣東、海南、廣西大部和雲貴部分,以及大半個中南半島,再加上諸多海陸藩領、屬國的偌大版圖。
嶺南之地自古以來以山地、丘陵、臺地、平原交錯複雜地貌著稱,且因爲山地較多,河流密佈,遍地蠻荒,密林水澤,最早是隋唐以降,用來流人的苦厄之地,
雖然秦代就已經設立的南海、桂林、象郡所謂的“嶺南三郡”,但歷代沿革變化有限,真正的開化,卻是在開元名相張九齡,在大庾嶺開鑿了梅關古道以後,嶺南地區纔得到逐步地開發。
然後經歷了乾元、泰興後,爲了支持南海大開拓和終年不絕的藩貢體系,而不惜代價發數道軍民開山劈石,從五嶺的崇山峻嶺中,闢出了多條越嶺道和轉運水路。
然後是大量涌入的軍民戶口,對嶺外兩百年間披荊斬棘的開發和經營,以及南朝確立後,大興土木的建設這片根本之地,纔有如今偏安嶺南一隅的局面。
其間既有氣勢磅礴的山巒,也有水網縱橫的平原;既有岩溶洞穴,也有川峽險灘的奇景,更有海天一色的港灣風光。
此外還可以算上南朝在嶺北地區設置的五路招討行司,在兩浙、江西、荊湖到西蜀,雲貴所控制的部分地盤。卻是在南朝建立的百多年間,經歷了永嘉大進軍,寧佑北伐等數次失敗或是部分成功的大徵之後,才形成的現今的格局。
宿夜在安遠鎮的時光,讓我頗爲感嘆的卻是另一個發現。
因爲相對的穩定,帶來日常維護的需要,硬化路面的直道和林立的電報線杆這兩樣,代表大唐全盛時期建設成就的產物,終於又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據說在被稱爲乾元,泰興中興之後,大唐的黃金時代,歷代天子想要有所稱道的成就,就是拼命投入建設和拓展這兩樣事物。
因此在朝廷中樞的權威,最強勢的時代,
依靠這些蛛網密佈的傳訊線路,處於兩京之間大唐的中樞,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政令傳達和反饋在天下二十七道,九大都護,管領州府六百有餘,五千多縣治,以及數以百計的的羈縻屬和諸侯之地之間,並且對來自最偏遠或是邊疆地區的消息,作出相應的對策和反應。
有了這些四通八達的直道,大唐的軍隊和錢糧,可以通過整個封建時代最高效的動員和調集體系,來慢慢撫平那些遭受災荒的地區和人口,或是將反亂的苗頭,扼殺在萌芽之中。
在乙未之亂後,被稱爲大崩壞的時代中,整個北地或是南方大部分地區的直道和線路,都被戰亂拉鋸的磨盤給毀滅殆盡,蒙塵朽爛在野草蔓生之中。
只有從廣州誓師起兵,乘機吞併整個嶺外地區和南海藩屬的南海都督府境內,才得以保全了大部分基礎設施,並且在技術和工藝的大批流失殘缺的情況下,修修補補的沿用至今。
籍着這個停留的空檔,宇文蘿蘿也過來和我聊了幾句,然後給我一個小驚喜,從夾層盒子裡取出一把精緻的火銃,屬於騎從衛隊的制式。
這是她故作新奇眼熱,替我從陳夫人的騎從衛隊那裡,討要了一把備換的來,作爲賞玩之物。
其中的主要零件三下五除二就被我拆散了下來,和包裹的皮套、絨布,以及用來搽試的麂皮和棉頭通杆什麼,整齊的碼放在一起。
這是一把頗爲原始的遂發槍,厚實的滑膛短管和縮口,半曲指痕的握把,精巧的彈簧夾片和精心挑選的燧石,通體縷刻着某種飛馬踏雲的紋飾,充滿了某種穿越者前人,所留下的匠心和遺存,但是也就是這個程度了。
我又拿起木質藥瓶和裝着鉛丸的布袋,還有配套的工具檢查了一下,鉛丸是手工熔制打磨的,配重只能個人掌握,
又倒出一點藥粉搓在手指上,火藥的成分不知,顆粒還算細膩,保存的也很好,沒有板結和潮感,而藥瓶的蓋子,同樣也是稱量火藥的用具,有塗蠟額封口,看起來具有一定防水能力。
依照這種工藝和材料,估計也是在小範圍的特殊配備,推廣起來足夠讓軍需官和後勤維護人員破產的。
這樣的話,我料想中全火器的部隊,就相去甚遠了,只能作爲弓弩一般的遠程壓制和輔助兵種之一,在大規模冷兵器戰鬥中發揮作用。
但從另一方面說更多裝備和戰術上改良的空間,也意味着我的機遇和前景,就看我怎麼運作和利用這些知識上的代差。
想到這裡,我走下馬車來,對正在佈置行帳的風捲旗吩咐了幾句,
“什麼,參軍想試試手麼?。。”
他雖然有些驚訝,但還是給我找了處靠山的空地,還細心找個木牌,畫上一圈充作靶子。
不多會,也有好奇的騎從護衛湊過來,大有看我的熱鬧之意。因爲沒有三點一線的準星什麼的瞄具,我只能站在二十步外,用槍管的脊線,來粗略對準。
有些費力的扣動下去,幾乎是延遲了半個呼氣的衝程之後,才聽碰的一聲和手中震感,隨着槍口噴出的嫋嫋白煙,驚起一小羣飛鳥,也引來了更多探頭探腦的旁人
嗅着嗆人的味道,我皺皺眉頭,煙霧還是有點大,燃燒也不是那麼充分,火藥改進的餘地很大。
又看了眼槍膛,裡面的殘渣有點多,這也意味這,需要經常清理的必要性,引申開來,就是戰場持續火力的遮斷,也要個折扣。
這第一發,自然不知道打到哪裡去了,不過這不算什麼,我又開始通膛裝藥墊實塞緊,最後填蛋,再把燧石復位到待擊,就像我之前反覆操作過的一樣。
有打了一發,同樣不知道飛哪裡去,不過我不氣遂,找根木杖做支架,托住槍身,這次打在靶子旁邊的山壁上,濺起一蓬沙石。
對着拿回來的靶子,我估計了一下彈道和偏轉程度,又走到彈孔前,一小片風化的碎石被打落下來,變形的鉛丸,嵌在碎窩中,穿透力和衝擊力還可以,起碼可以近距離對付輕甲的人。
我一口氣就藉故試射了十幾發,纔算找到真正的初步手感,最後幾發幾乎都打在了靶子上,引得一片壓抑不住的驚歎聲。
這次試射,也讓那些頗有想看我笑話的騎從衛隊成員們,多少有些改觀,畢竟按照風捲旗的說法,這種東西因爲操作和使用的繁瑣,以不好侍候的嬌貴著稱,因此在南朝也是屬於某種高端大氣的稀罕物和小衆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