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萌動6

黑種契丹,昔日契丹大八部聯盟的殘餘和死剩種。

當年官拜侍中兼河中節度使李光弼,親率來自河東、河北的朝廷大軍,擊破契丹聯軍的土護真河一戰,除了當場幾乎覆滅的上三部大賀部、遙輦部和迭刺部

戰敗的羽陵部和日連部,舉族投降了李光弼的大軍,而與當地的奚族一起逐漸歸化,成爲松漠都督府分藩諸侯的一部分。

其餘死傷慘重的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一部分逃往渤海境內,成爲後來渤海國動盪和崩潰的因素之一;

一部分與上三部的餘孽一起,北上奔亡消失在凍土莽林的邊緣地帶,自此再也未有所聞消息。

還有一些則在逃亡途中,散落在白山黑水之間。與當地矇昧不化的土族混雜通婚之後,重新變得野蠻退化成大大小小的氏族,以漁獵爲生兼帶擄掠周邊的,林中百姓和山民,被稱爲黑種契丹。

也是安東道建立之後,各地分藩的諸侯們按照臣屬的義務,需要定期剿殺減丁和徵拓的對象。

當然了自從大唐中樞權威崩壞而天下大亂之後,安東諸侯對於這種例行的義務,也就沒有那麼賣力,甚至有人暗自開始用山區奇缺的日用物資,來僱傭一些黑種契丹的氏族來賣命,或是鼓動其相互廝殺。

他們居然會成規模的出現在這裡,顯然事情有些不同尋常了。

然後好不容易重新從後方找來能夠熟練溝通的通譯,才知道關於這些黑種契丹的更多內幕。他們居然是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與當地的分藩諸侯,勾連甚密而驅使於戰陣之間。

這一次,作爲長期受僱於北地諸侯聯盟的附庸勢力;以劃給肥美土地安置爲由,被勸誘着由十幾部共同湊出,一大批可以戰鬥的青壯,一起借道鄰近的遂州等地,作爲先驅大舉遷徙過來。

而這耀州境內的大小河谷丘陵,就是他們的應許之地。

聽到這個結果,我不由皺起眉頭。

真是他喵見了鬼了,北地聯盟那些傢伙不敢正面硬幹羅藩爲首的老牌勢力,卻是不聲不響的跑到這種邊角之地,來玩撬牆腳搶奪瓜分薛氏故地的把戲了。

接下來的進軍當中,來自山地間層出不窮的騷擾和小規模的襲擊,依舊沒有斷絕,雖然大都被遊刃有餘的擋回去或是就地解決了;但也在無形間,也多少加劇了將士們的疲累和緊張程度。而不得不縮短了各營之間輪替的間歇和批次。

好在,大多數山峽之間的縱深,也只能勉強容納一個營規模的戰線展開;因此,只要擺好陣勢輪番火力交替着,正面推過去好了。

多數情況下,就算是有大大小小的阿貓阿狗跳出來,玩劫道打伏什麼的,在嚴陣有序的軍陣面前,最後也只能變成無腦豬突的一波流。

就連近身戰鬥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整齊而嚴密的陣列排射,給迅速打垮或是擊潰鬥志,徹底放了鴨子做鳥獸散了。

然而,過來了屏州與耀州的交界之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出乎我的意料了。那些位於屏州境內那些城邑和大型聚落,幾乎是一鼓而下。

只要我的先手營團,列隊逼進過去示威性的放一排槍,對方就已經迫不及待的開門出降了。

簡單的就像是喝水吃飯一般,倒讓我軍之前警惕和嚴陣以待,可能有一連串緊張激烈的攻守鏖戰的打算,就此撲了個空。

而對方如此作爲的理由也很簡單,

因爲之前各家的出奔事件,這些城邑內的防務也就是極度空虛,被留下來的新封諸侯留守殘餘,又擔心地方上薛氏舊日臣民的反撲和清算,是以迫不及待的紛紛對準了我們這支,尚且算是同盟關係的友軍,各種投降獻城的。

當然對此我也自由分寸和處斷,願意繼續追隨本軍當地作戰的,給予適當的額犒賞和安撫,簡單的整編和重新武裝起來,權作臨時維持的輔助部隊;

不願意久留地方的,也給他們提供安全歸還本家領地的路徑和便利。

就這麼一路接受和編成,一路穩穩推進着,終於抵達了屏州首府——屏城。也是顧名思義,面對山外草原的邊鎮和第一道屏障。

同一個時間,

山南東道,鄧州境內,荊紫關上下。

隨着牆頭綻放的火光和不斷跌落墜下的身影,以及牆下越堆越高的土坡和蟻附而上的甲兵。

苦苦支撐的守軍和助戰的土團鄉兵們,浸泡在鮮血披瀝中的毅力和堅忍,就像六月的暴雨澆淋沖刷過的泥塵一般,在飛快消散無形中,化作了無數扭身而走的潰亡身影。

繼突破了商州武關以東的富水關,鐵鎖關、白陽關之後,這處伏牛山下都亟道最後的一道屏障,山南東道與河東道、河南道交匯的要衝,也宣告落入了南朝中路荊襄大軍的手中。

在一衆打着旗幡儀仗的親兵護衛下,身爲敵前都統制的王端臣,跨過殘破不堪的柵欄和壕溝,又穿過多得無法落腳的屍橫遍地當中,被臨時清理出來的一條過道。

“終於又打回來了。”

他微微有些感觸的看着前面宏偉的關城,再度被插上大梁軍旗的情景。

而這去而復還的數千裡征程當中,卻又不知道流盡了多少大梁健兒的鮮血,又有多少人還會繼續前赴後繼的埋骨異鄉。

而這一次無論是大本營方面,還是前沿帥司總算是都謹慎了許多,自上而下都一遍遍的強調和嚴格勒令,禁止各種輕取冒進的行爲和舉動,而是督促着各軍輪番步步爲營,數路並行推進的戰略;

直到各自逐步清理和驅逐乾淨了,地方上那些大股流竄割據的番胡,或是自立的豪強土團、鄔堡城寨之後,才得以集中數路兵馬的力量,全力以赴的攻城掠地,叩關奪要。

因此,雖然進度有些緩慢和不盡如人意,但在對於奪取地方的控制力上,也是相比過往不可與日而喻的。

或者說就像是一架嚴密整合的龐大機器,將沿途所有的田土戶口財貨都吞噬進去,再七磕八碰的變成滾滾向前的動力和慣性。

因此,在不斷增加又被不斷消耗掉的各種驅役隊伍當中,其實不乏各種蓬頭垢面,滿身腥羶味的胡馬子和北塞人等。

只是,在整體戰略上謹慎有餘了,也就不免失之暮氣和保守,或者說是少了當初那種高歌猛進的勢頭和銳氣。

而且隨着大量海外客軍,成建制的補充和加入二度北上的戰鬥當中,伴隨而來是軍紀敗壞的跡象,私下縱兵掠地以爲犒賞的風氣,在北上各軍當中,各種氾濫彌散開來,而有些屢禁不止了。

也只有那些拱衛諸軍和江寧御營軍出身的中軍系統,在這方面會稍稍好看一些。

當然了,在這一連串戰鬥中,也有爲數不多的亮點和新意,主要就是關於火器的運用。

迥異和區別於以往被視爲國朝重器的神機軍,那些臃腫而繁雜的作戰手段和器械,這一次卻是體現在水師集體移交過來,又被集中使用的火炮;和來自御營諸軍由銃手構成的密集方陣上。

前者雖然頗爲笨重遲緩於道途不便,但是在攻城拔寨上和壓制投射上,卻是比起牀弩石炮更加精準有力,幾乎摧枯拉朽無往不利;

而銃手叢列比弓箭大陣更加利於守營和禦敵,可以在別部的配合下充做戰地的支撐點,一邊推進一邊立營,步步爲壘作戰方式,也讓人很有些耳目一新。

而這相關的一切,他也有所耳聞,顯然都是淮東那隻新軍異於傳統的出色戰績,所帶來的連鎖變化和影響之一。

只是,讓人略有些遺憾的是,這隻北伐之中好不容易善存下來的勁旅,卻被國朝中的大人物們,以實力有限扼守重地不宜輕舉妄動爲由,暫時摒棄在了二次北伐之外。

但不管怎麼說,他已經重新走到了這一步,在戰略縱深和餘地都變的寬泛了許多。

從這裡的關城防線出發,向東南可以繞過伏牛山脈,而威脅身爲北朝中樞所在的都亟道,或是直接進入河南道平坦的中原腹心各州;

向北則可以沿着山地邊沿殺入河東道的陝郡,隔斷和阻絕作爲北朝大後方的河東道支援,乃至將其奪取或是打爛。

甚至還可以改向出武關,而取藍田峪的關隘直逼長安舊址,而牽制和威脅那些首鼠兩端的西軍,不至於輕易離開目前的地盤,而繼續爲苟延殘喘的北朝提供助力和呼應。

第698章 履新2第1273章 卷蕩3第519章 兵戎3第1050章 殤國10第560章 歸還10第1189章 江寧變3第1280章 卷蕩10第716章 大羅(6)第1227章 平盧17第890章 反動10第753章 徒變3第678章 出援28第1096章 立新26第1170章 滄瀾14第889章 反動9第968章 沉驚18第967章 沉驚17第559章 歸還9第797章 肘腋7第255章 後續 綢繆第1030章 瀾動10第772章 萌動2第824章 啓新14第261章 動員 炮組第807章 淪沒7第1157章 滄瀾7第535章 風雨5第1002章 夷變2第1022章 瀾動2第1189章 江寧變3第147章 驚聞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204章 梳理第426章 戰局6第1142章 潮新12第187章 時逝第1192章 徐州起2第120章 意外第703章 啓東3第942章 破釜2第253章 內詳第550章 根本6第515章 兵戎5第333章 再進第1262章 又決2第121章 日常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787章 萌動17第771章 萌動第876章 撥亂16第751章 徒變第253章 內詳第456章 歸亡4第692章 暮氣2第778章 萌動8第1122章 浪奔2第93章 厚積2第819章 啓新9第80章 幕內第945章 破釜5第535章 經略9第1131章 潮新第10章 轉職了?第1125章 浪奔5第550章 序間4第485章 漸變15第610章 悵懷10第961章 沉驚11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340章 偶遇 戒心第58章 船聞第397章 在河北8第493章 聞驚3第143章 觀閱第1077章 立新7第971章 浮夢第633章 悵懷33第649章 後手9第879章 撥亂19第1170章 滄瀾20第369章 接敵第745章 思變5第581章 變數第1202章 淮動2第279章 朝生暮死罪與罰第263章 計議第1003章 夷變3第1098章 立新28第16章 熙熙攘攘第871章 撥亂11第651章 出援第693章 暮氣3第376章 再戰5第788章 萌動18第1196章 徐州起6第182章 因故第270章 京口的文抄公第450章 天傾(18)第422章 戰局5
第698章 履新2第1273章 卷蕩3第519章 兵戎3第1050章 殤國10第560章 歸還10第1189章 江寧變3第1280章 卷蕩10第716章 大羅(6)第1227章 平盧17第890章 反動10第753章 徒變3第678章 出援28第1096章 立新26第1170章 滄瀾14第889章 反動9第968章 沉驚18第967章 沉驚17第559章 歸還9第797章 肘腋7第255章 後續 綢繆第1030章 瀾動10第772章 萌動2第824章 啓新14第261章 動員 炮組第807章 淪沒7第1157章 滄瀾7第535章 風雨5第1002章 夷變2第1022章 瀾動2第1189章 江寧變3第147章 驚聞第291章 戰淮北四第204章 梳理第426章 戰局6第1142章 潮新12第187章 時逝第1192章 徐州起2第120章 意外第703章 啓東3第942章 破釜2第253章 內詳第550章 根本6第515章 兵戎5第333章 再進第1262章 又決2第121章 日常第323章 仿如初見第787章 萌動17第771章 萌動第876章 撥亂16第751章 徒變第253章 內詳第456章 歸亡4第692章 暮氣2第778章 萌動8第1122章 浪奔2第93章 厚積2第819章 啓新9第80章 幕內第945章 破釜5第535章 經略9第1131章 潮新第10章 轉職了?第1125章 浪奔5第550章 序間4第485章 漸變15第610章 悵懷10第961章 沉驚11第227章 宅與成果第340章 偶遇 戒心第58章 船聞第397章 在河北8第493章 聞驚3第143章 觀閱第1077章 立新7第971章 浮夢第633章 悵懷33第649章 後手9第879章 撥亂19第1170章 滄瀾20第369章 接敵第745章 思變5第581章 變數第1202章 淮動2第279章 朝生暮死罪與罰第263章 計議第1003章 夷變3第1098章 立新28第16章 熙熙攘攘第871章 撥亂11第651章 出援第693章 暮氣3第376章 再戰5第788章 萌動18第1196章 徐州起6第182章 因故第270章 京口的文抄公第450章 天傾(18)第422章 戰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