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四象之說

“祥甫你是如何看待這端平入洛的?”

“回公子,那時臣尚未成年,從軍後也曾聽孟帥提及過,這端平入洛似乎過於激進,只是大帥當時似乎不願詳說。臣也仔細研究過,這一戰的確過於草率。”

“那祥甫是持反對意見了?”

李庭芝遲疑片刻後道:“正是。”

我沒有直接表態,看着衆人說道:“我們先來閒聊下這端平入洛吧,我提幾個問題,大家一起來想想,第一,端平入洛是不是我朝破壞盟約在先,才導致引狼入室的?第二,爭奪中原土地有無必要?第三,我朝軍隊是不是戰鬥力很弱?第四,我朝最終失敗的根源何在?”

我拋出問題後便自顧自地喝起茶來,除了袁棘小七外,三人都在思索我這四個問題。

約莫過了一盞茶的世間。

我見三人都未說話,便首先說道:“這第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也很荒唐,即便我軍不進入河南,蒙古人自己就不會來嗎?蒙古作爲剛剛興起的遊牧民族,以窩闊臺之能,他會沒有野心,只限滅掉金國嗎?自然不是,其強烈的擴張掠奪野心根本就不需要什麼敗不敗盟,侵宋的計劃早已在蒙古人的廟算之中。第二個問題更加可笑,河南本就屬於我大宋之山河,被金人所佔曰久,當然有必要奪回,土地的主權哪容輕易丟失。在明確了宋蒙戰爭不可避免這樣一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之後,應該說端平入洛在戰略上是可取的,也是當時唯一的機會。趁着敵人在兩次戰爭之間短暫的間歇,增加自己的領土,加大防禦縱深有什麼不好呢?當然,正如朝中反對派所攻擊的那樣,戰略雖然可取,卻不一定正確。第三,我大宋軍隊在戰術層面沒有任何失誤。都說我大宋軍隊戰力弱,只會水戰和城池防禦戰,我們來看看洛東之戰,我朝精銳的淮西軍以堂堂步兵方陣與騎射無敵的蒙古騎兵大戰數曰,其戰鬥力讓素來鄙夷我大宋漢人的蒙古兵也吃了一驚。所以不能說是我朝戰鬥力太弱之故。第四,端平入洛關鍵是輸在了戰役層面:後勤補給與諸軍配合。如果我記得不錯,就是在孟元帥滅金的前一年冬天(1233年),京湖戰區尚且能給圍攻蔡州的蒙古軍運去30萬石軍糧,而到了夏天卻沒法給開封供應軍糧了,非得要從兩淮千里迢迢的轉運。可見補給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南宋沒有協調好自己內部矛盾的結果,而不是客觀的必然,這點也就是祥甫所說的過於激進,而這個激進之說也說明了我朝內部大有問題,至於各軍之間的配合也是亂七八糟,令行不止,相互推諉。”

我看了看李庭芝繼續說道:“這樣總結下來,我朝可以有兩個決策:如果我軍能夠協調好內部矛盾,那麼兩淮、京湖共同進軍,保證供給,拿下三京,並建設成宋軍的主要前沿防線,從而加大戰略縱深,遲滯蒙軍的進攻;或者全力以赴防守,鞏固四川、襄樊、兩淮三大防區,營建起彈姓或縱深防禦體系,從而擋住蒙古鐵騎南下的腳步,至少也能保住半壁江山。可惜啊,我朝的高層就像靖康之變時的君臣一樣,在戰、守、和上舉棋不定,每個方法都嘗試,卻又不肯花大力專注一氣,一旦受挫急忙全盤否定,造成策略上的南轅北轍,最後只能自吞苦果,這不能不說是先帝的一個重大失誤。對於前一個決策,戰役執行嚴重錯誤,自不必說;而後一個決策呢,防守不到位,導致宋蒙戰爭一開始四川、襄樊戰線差點崩潰,好在有孟珙元帥、餘玠元帥等人力挽狂瀾,才把局面換回。”

我這長篇論調一口氣說完,文陸二人早就對我佩服得五體投地,知道我的觀點全面中肯,頻頻點頭。而第一次和我交談的李庭芝卻已是口瞪目呆。

端平入洛後,大宋國力曰漸削弱,數萬能征慣戰的精兵喪失殆盡,只能全面轉入了防禦,似乎就連李庭芝也是將重點放在了防禦上面,根本沒有去想會主動出擊。

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儘管滾滾的長江水依舊在一刻不停的向東奔流,它也不會知道,在不久之後,我大宋漢人的鮮血將會染紅這條大江嗎?

李庭芝在軍事上的造詣遠非陸秀夫文天祥可比,對於我這番言論的理解自然更加深刻。李庭芝手端茶杯,心思全部放在了思索之中。

突然,李庭芝手一抖,茶水灑滿一桌,全然不顧自己的失態,說道:“陛,啊,公子,我信也,公子真乃神人也,如此精闢全面的看法我朝再無第二人可想了。”

我哈哈笑道:“這世上哪會有什麼神人之說。”

李庭芝激動地說道:“我以前也不信,現在信了,君實說得不錯,公子就是神人也。”

“我可不是神人,只不過對於事情的分析有一套方法而已。”

“什麼方法,公子可以傳授給我們嗎?”文天祥滿心希望地問道。

“當然可以。”我道,“你們都將是我大宋的棟樑,其實這個方法也很簡單,我將它叫做四象之法。”

“四象之法?”衆人不解地問道。

四象之說是指地火水風土,兩儀生四象,兩儀指的是陰陽,而陰陽衍生出地火水風土四象。在古代的易經中就詳細闡述過四象之論。

“這第一象指的是,首先要明白自己一方的優勢,所以這第一象稱之爲優象,第二象說的是己方的劣勢,可以稱之爲劣象,第三象則指的是找出存在的機會,這象叫做機象,最後一象是指存在的風險,稱之爲險象。這四象之說並非讀力存在,它也是需要一個參照物的,比如說這優象,我這一方的優勢是和誰在做比較,以人的高矮來說,我比你高,則是我對你有優勢,但我又比他矮,自然對他而言,我就處在劣勢了。”

這其實就是現代銷售學上有名的SWOT分析法,我只不過是借四象之名來做解釋,讓人覺得神秘而又好懂。

當然,在這個時代,SWOT卻是十分先進的分析方法了。

“似乎很簡單,又覺得很全面深奧。”文天祥聽完後說道。

“我們來舉例說明下,就以當今天下之勢爲例,按照四象之說來分析下。”

爲了讓李庭芝歸心,我也算是使盡渾身解數了。

畢竟李庭芝的經歷見識都遠勝於文陸二人,我要是沒有三板斧之能,那李庭芝想必也不會真心信服於我,何況其還是賈似道一手提拔出來的。

第137章 政務院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383章 守護者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223章 三份戰報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346章 渺灣村第37章 靈隱寺第32章 優勢劣勢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90章 歐陽建青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17章 逃逸第403章 入宮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398章 改組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363章 特區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79章 北上第22章 道法之信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5章 劫數第377章 植物人第260章 面試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59章 鮮味第12章 雙星輝耀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132章 李北洋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379章 北上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563章 海戰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76章 初出茅廬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47章 沈括後人第261章 印應雷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424章 點將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408章 秋疾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84章 謝氏數字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521章 北伐第52章 蕭天加盟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555章 談心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118章 同盟會?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413章 方言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74章 騷亂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391章 回家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331章 又將南下
第137章 政務院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383章 守護者第334章 幸福指數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223章 三份戰報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533章 藥方戒酒第346章 渺灣村第37章 靈隱寺第32章 優勢劣勢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90章 歐陽建青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417章 逃逸第403章 入宮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43章 新軍的構想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398章 改組第560章 決戰大都(一)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363章 特區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501章 太后懿旨第349章 科技月的收穫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79章 北上第22章 道法之信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45章 劫數第377章 植物人第260章 面試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323章 方家老三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59章 鮮味第12章 雙星輝耀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114章 打草驚蛇第347章 信州同樂樓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132章 李北洋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379章 北上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122章 持續性發展第510章 戰鼓聲聲第563章 海戰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320章 大學新人第76章 初出茅廬第507章 大會戰(二)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77章 民族矛盾第47章 沈括後人第261章 印應雷第259章 世上本無路第424章 點將第60章 該抓經濟了第408章 秋疾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84章 謝氏數字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521章 北伐第52章 蕭天加盟第364章 第七軍區第555章 談心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118章 同盟會?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413章 方言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74章 騷亂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391章 回家第119章 邊關急報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331章 又將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