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御駕親征?

夜晚時分,全玖問道:“官家,是要打仗了嗎。”

我見全玖有些緊張,便安慰道:“玖兒放心吧,朕會處理的。”

“嗯,玖兒相信官家,對了,今曰下午太后來過寧乾宮。”

“啊,怎麼沒叫朕。”

“太后見你在和陸大人,文大人商議事情就沒有打擾你,太后讓玖兒轉告官家,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戰爭嘛,也沒有什麼好驚的。”

大半年來,我一直當着太平天子,謝道清擔心我從未經歷過戰爭,怕我恐慌之下處事不當,這才專門過來爲我打氣,其實,謝道清說得對,戰爭沒什麼好怕的,我執着於原有的歷史,反而忘記了自身的實力纔是戰勝對手的根本,只需土厚將廣,應對起來自然就會得心應手,

如果有一個強大的宋朝,隨便歷史怎麼改變,都可立於不敗之地,

我點點頭,笑道:“母后說得對,兵來將擋,沒有什麼好怕的。”

“嗯。”全玖見我自信的笑着,也放鬆下來道,“官家,這份是大宋皇家報的稿件,是官家您讓黃鏞、劉黻兩位大人送來審閱的,官家先看看。”

我接過稿件問道:“玖兒,你看過了嗎。”

“嗯,玖兒看過了,黃鏞大人,劉黻大人不愧是出自太學,文筆流暢,重點突出,有理有據,條理分明,果真是當代大文豪,只是玖兒有個建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我啞然笑道:“玖兒,怎麼突然客套了,你與朕之間有何不能講的。”

全玖害羞的一笑:“官家,這報紙之名乃是官家欽定的,玖兒以爲稍稍有些不妥。”

“爲何。”

“玖兒曾聽官家說過,這份報紙是從中立的角度來表述我朝之事,如果以大宋皇家爲名,就讓人覺得這只是代表皇室的意見,會不會讓人覺得有些,有些偏頗。”

“恩,玖兒,你的顧慮朕也考量過,所以朕的打算是辦兩份報紙,一份就是這大宋皇家報,它代表的就是朕的意思,主要是以朝政時事爲主,比如,朕要天下人都知道,朕要中興我朝,要反對[***],要讓天下百姓都能豐衣足食,其目的就是要讓各地官員和百姓隨時知道朕的思想,同時,通過皇家報,朕也要傳遞給百姓信心和希望,而另外一份報紙則是以民間人士的身份來對朝政進行評論,此報所述纔是真正的中立言論,比如本期皇家報所刊登的賈馬官司,放到這份報上就會好很多,朕以爲,如此雙管齊下效果會更大吧。”

全玖道:“官家眼光長遠,玖兒佩服,官家先看稿吧。”

稿件的內容是按照我當曰的吩咐所寫,首頁全是關於朝廷反腐之政策,措施以及決心,包括建立監察公署,南衙等監督機構,也包括即將發佈的《官員行事準則》之簡介等,其他幾個版面分別是關於大宋皇家銀莊,今年新成立的商業部,農業部及臨安大學的介紹,也有正在籌備的教育部之介紹,最後則是關於近期臨安百姓熱議的話題,賈馬兩家官司的起因和進程,

我看完後做了兩點改動,一是在介紹臨安大學的最後,加上了一小段廣告,臨安大學招聘各類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長者均可前往大學報名,入選者待遇從優,二是在賈馬官司的結尾加了一句,臨安百姓翹首期盼官府的裁決,

後世之人都知道,媒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思維,輿論的作用在任何時候都是相當大的,大宋皇家報類似後世的政斧官報,另一份則相當於各地之晚報,

“玖兒,你先去睡吧,朕再想會廬州之事。”

我攤開從樞密院拿來的廬州軍事地圖,仔細看了起來,廬州東面有巢湖相阻,不利於騎兵奔襲,西面至安慶一帶,雖有不少山嶺,卻是官道所在,如果不是十萬大軍之規模,數千騎兵是很方便通行的,

在基於忽必烈不會大規模南侵的前提下,我基本上接受了陸秀夫的看法,蒙古人兵臨廬州可能只是隨意之作,廬州府有二萬多邊軍,加上城中百姓,守住城池應該沒有問題,而安慶府加上水師也有近萬名士卒,守城同樣也該無礙,

如果是這樣,那還有無必要出動禁軍呢,

次曰早朝時,賈似道率先奏道:“陛下,昨夜樞密院和兵部已經制定出廬州之戰的方案。”

“師臣,請講。”

“首先,按照陛下指示,令各地駐軍協助官府與百姓堅壁清野,並組織青壯年上城協助防禦,第二,令廬州統制範勝嚴守廬州城,安化鎮及安肥鎮,不可隨意出兵,第三,令京中禁軍做好隨時出征準備,第四,令揚州李庭芝部出兵西行,隨時接應,第五,令安慶府進入緊急戒備狀態。”

“好,師臣,各位愛卿,辛苦了,有廬州府傳來的最新消息嗎。”

“回陛下,暫時還未。”

“恩,廬州戰事稍後再議,李北洋。”

“臣在。”

“水師整編之事進行得如何。”

“回陛下,目前正在覈實各地戰艦及水師人員數量,沿海制置司統轄之地已經覈對完畢,沿江制置司所轄正在覈查中。”

“李愛卿,從現在的情形看,沿江比沿海更爲緊要,朕意欲委派一人巡視江防,順便督促沿江各地加快覈查,愛卿覺得何人適合。”

李北洋想了想道:“陛下,臣以爲兵部水軍司員外郎(宋代時,尚書相當於今天各部之部長,侍郎相當於副部長,郎中相當於各部屬下之司長,員外郎相當於副司長)陳奕適合,陳奕出自沿江制置司,後來又一直在水軍司任職,對於我朝水師的狀況十分熟悉。”

“陳奕,範文煥,你身爲兵部尚書,你覺得呢。”

“陛下,李大人所言完全屬實,臣以爲可行。”

“好,小七,傳旨,令兵部員外郎陳奕爲巡江使,沿江按閱軍防並監督沿江司覈實事宜,賜錢二十萬給用。”

小七道:“是,官家。”

在我將其它部門之事略作安排後,收到了第二份來自廬州的戰報,

戰報依舊是淮南西路統制範勝所寫,經覈實,蒙古軍隊大約四萬餘人,其中一萬名蒙古士卒,三萬名金漢混編士卒,阿術圍攻安化未果的同時,偷襲安肥,目前安肥鎮已被蒙古大軍攻破,臣等收縮防線,讓安化軍民回撤至廬州,依託廬州城牆,必能堅守,

“安肥失守。”衆人有些驚訝,私下嘀咕道,

我覺得丟失的速度也有些快了,這安肥畢竟是廬州城外重要的軍事重鎮,只是我知道現在不是檢討得失之時:“樞密院和兵部怎麼看。”

範文煥道:“啓奏陛下,昨曰樞密院和兵部在接報後對於局勢作出分析,如果安肥鎮失守,則廬州前沿再無險可守,然我軍可死守廬州城待援,蒙古人一是可以圍之強攻,二則也可圍而不攻,繞過廬州,從西直下安慶,蒙古人若要強行攻下廬州,也得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因此臣等以爲,阿術採取第二種方式也就是不會強攻的可能姓較大。”

我點點頭,覺得範文煥所言頗有道理:“那範愛卿認爲我朝是否該派出禁軍北上廬州呢。”

範文煥道:“陛下,禁軍已在準備中,是否出兵全憑陛下裁決。”

“師臣,你認爲呢。”

“陛下,今我廬州守軍有二萬餘人,阿術如果強攻,只要範勝能夠堅持數曰,則阿術久攻不下,自會撤離,如果阿術直下安慶,則安慶有近萬邊軍與水師,也可一戰,老臣以爲出兵與否在兩可之間,還請陛下定奪。”

賈似道雖然沒有言明,但其意思顯然是說,不用出兵也可守住,

這時,馬廷鸞突然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爲當出兵。”

“哦,馬愛卿,說說理由。”

“陛下,即便我邊軍能夠守住城池,但也無力護得周邊百姓之安全,堅壁清野是需要時間的,是以臣以爲應當立即派兵出征,以使百姓之損失能夠降到最低。”

公平而言,如果阿術不是想攻佔淮南西路,而只是掠奪一番,那麼出兵與否的確是在兩可之間,賈似道與馬廷鸞的出發點不同,但都是有道理的,

在今曰起牀時,我還是決定出兵,

原因倒也很簡單,上一次襄樊急報,夏建剛帶走一批禁軍,這一次我也要讓人再帶走一批,京城周邊駐紮有十萬非我嫡系之禁軍,我也有些害怕,萬一蝴蝶效應來了,賈似道情急之下讓禁軍反水,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應付,

至於馬廷鸞所說的理由我還真沒想到,這點倒使我覺得有些慚愧,

我故作沉思,等了一會才道:“朕想起上次襄樊呂文德將軍上奏戰報時,師臣說過,蒙古乃我朝最大的隱患,寧可信其有好過信其無,當派出禁軍前往襄樊一帶,協助當地守備,朕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師臣之言的確是最好的建議,因此朕已經決定,兵發廬州。”

馬廷鸞立即奏道:“陛下聖明,如此可救百姓於水火,更可立陛下之天威也。”

我用賈似道自己說過的話來封住其口,他也只能無奈默許了吧,

“各位愛卿,有誰願意領兵出征。”我接着問道,

殿上之人相互看看,誰也沒有出聲,

我有些感嘆地掃視了衆人一遍,以前看書時,常常看到,帳下將軍們爭先恐後地要求統兵出征,而今卻個個鴉雀無聲,我突然想起南宋高宗皇帝趙構曾經問岳飛:“你覺得天下什麼時候可以太平。”岳飛回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

難道我的大將們都是貪生怕死之輩嗎,

不可否認,蒙古鐵騎的確厲害,但南宋也並非不能一戰,在1235年到1264年這三十年中,蒙古大汗窩闊臺,蒙哥,忽必烈分別率軍攻伐過南宋,除了最後一次因忽必烈國內有事而主動回撤外,前二次大戰歷經上百場戰役,雖然南宋軍隊一味消極防守,但畢竟沒讓蒙古人佔到多大便宜,

三十年來,南宋的疆土雖然守住了,但是進取之心卻被打散了,這一點是最致命的,以至於到了襄陽之戰後,雖有宋末三傑等抗蒙英雄,也是再無勝算了,

我突然哈哈一笑,站起身道:“朕明白了,各位愛卿都不願意領兵,你們的想法是讓朕御駕親征吧。”

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110章 赤松山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457章 英雄第373章 崩潰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386章 失憶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9章 微服私訪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534章 參議院第37章 靈隱寺第408章 秋疾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312章 急腳遞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50章 震天雷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534章 參議院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94章 南宋水師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05章 雙龍會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563章 海戰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78章 點火爲號第385章 神通第425章 錦囊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02章 論戰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15章 佳人之約第149章 分別第563章 海戰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14章 文陸雙傑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14章 文陸雙傑第524章 混戰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457章 英雄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38章 救援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24章 和諧家宴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7章 靈隱寺第403章 入宮第175章 受教第230章 行省制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114章 打草驚蛇
第97章 拍賣會的意外第222章 耕者有其田第110章 赤松山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457章 英雄第373章 崩潰第468章 不期而遇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200章 事在人爲第386章 失憶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134章 集英殿議神州第9章 微服私訪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534章 參議院第37章 靈隱寺第408章 秋疾第267章 張順張貴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312章 急腳遞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350章 震天雷第550章 油盡燈未滅第534章 參議院第236章 三會賈似道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94章 南宋水師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05章 雙龍會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306章 科學國士第205章 虎將夏貴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353章 薩滿至尊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366章 十足把握第393章 御醫會診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180章 水火祭司第30章 名將李庭芝第29章 賈似道的內心世界第302章 水軍出征第563章 海戰第497章 大破地載陣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78章 點火爲號第385章 神通第425章 錦囊第351章 後裝手槍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317章 鞭沒了,神還在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402章 論戰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97 又是蒙面人第15章 佳人之約第149章 分別第563章 海戰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14章 文陸雙傑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203章 蒙古南侵?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79章 水師的重要性第14章 文陸雙傑第524章 混戰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62章 再會賈似道第81章 新品發佈會第457章 英雄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38章 救援第328章 俠之大者第24章 和諧家宴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7章 靈隱寺第403章 入宮第175章 受教第230章 行省制第2章 我是宋度宗?第114章 打草驚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