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

我對史巖之道:“史愛卿,你從臨安軍事大學裡挑選三十名學員,作爲觀摩團隨軍東征,但切忌不可讓他們親臨戰場,只能作爲軍中參謀,順便感受下戰場之氣氛,還有,你通知田修顏、公孫小宸也一併前往。”

史巖之道:“是,陛下。”

“印愛卿,李愛卿,東征軍在完成前面二項任務後,你們立即派人返回臨安,向朕彙報情況。”

“臣明白。”印應雷道,“陛下,臣還有一問,在擊敗高麗後,是否像琉球省一樣,扶持當地勢力建立政權。”

“不用,先採用軍事管制的方式,等到整個宋蒙戰爭結束後再議。”

高麗和琉球還不太一樣,其歷史要悠久得多,相對而言,不是輕易能夠征服的,

“是,陛下。”

“印愛卿,李愛卿,在你們出發時,朕會讓五十名御前侍衛隨行,以便貼身保護你們的安全。”

兩人感激道:“謝陛下。”

我點點頭,又對陸秀夫道:“陸愛卿,在琉球省成立琉球軍分區的事宜都規劃好了嗎。”

“回陛下,已經規劃完畢,新成立的琉球軍分區,編制爲六千五百人,隸屬於軍務院直接管轄,其中水師四千人,乃琉球軍區的主力,另外兩千五百名駐島人員由原臨安軍區將士組成,到今年年底前,會招募兩千名琉球本地人,取代現有將士的三成,以後再逐年提高比列,軍務院建議,琉球軍分區首任制置使由趙寶將軍的副手原臨安軍區廂副指揮使張青山擔任,副制置使由琉球省省長蔡暢兼任,有關的奏摺已經起草完畢,明曰便會呈到宮中,請陛下審覈。”

“恩,有關東征之事,大家還有何建議或者想法。”

李北洋道:“陛下,可以使用神器嗎。”

我毫不猶豫道:“這可不行,神器嘛,當然要用在關鍵之處。”

“是,臣明白。”

坐在角落的歐陽建青見無人說話,突然起身道:“陛下,臣,臣有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在這種級別的會議上,以歐陽建青的官職,根本沒有說話的權力,我看着有些緊張的歐陽建青,笑笑道:“歐陽建青,有話請講。”

“陛下,臣的二叔一直在外周遊,去年剛好去過高麗,據他說,高麗王朝在鼎盛時期,軍隊一度達到十萬之衆,最近十餘年來,高麗軍隊雖然被蒙古人接連擊敗,以致退守江華島,高麗政權直接控制的軍隊也只剩下一萬多人,但卻不可小視其分散在各地的地方武裝,他估計,那些地方勢力加在一起,少說也有兩三萬,或許就是忽必烈沒有強行佔領高麗全境的原因之一。”

“高麗的地方武裝有這麼多。”陸秀夫驚訝道,“看來我軍的情報還是不夠詳盡啊。”

範文煥道:“地方武裝,應該不會對我軍構成威脅吧。”

史巖之附和道:“是啊,陛下,臣也認爲不會有大礙的。”

在後世,即便是強大的美軍,也淪陷在越南的坑中,這個坑是由千千萬個小坑所組成,就似螞蟻搬家一樣,將美軍這頭大象給搬倒了,

連史巖之這樣的名將也不看好所謂的地方武裝,可見這時的將軍們對於小坑的輕視,在場的將領中似乎只有印應雷和陸秀夫陷入沉思之中,

我考慮良久後道:“歐陽建青所說的情況很重要,你們不可大意,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退,千萬不要陷於其中,朕對剛剛所言的任務做下修正,除了佔領耽羅國外,第二個任務你們也要評估後再做決定,朕相信,以我軍的能力,自可擊敗高麗軍隊,但隨之而來的可能是無休止的混戰,敵人在哪裡我們都有可能不知道,這就不是朕所希望看到的了,畢竟,蒙古纔是我們眼下最爲重要的敵人。”

和我接觸最多的陸秀夫道:“印大人,李大人,陛下不會無的放矢,我軍東征的目的並不完全在於收復高麗,而是要對蒙古造成壓迫之勢,如果陷在和高麗地方武裝的糾纏中,就無法進攻蒙古,所以請務必慎重。”

印應雷點點頭道:“陛下,臣明白,臣會審時度勢的。”

“恩,印愛卿,你處事靈活,朕自是放心,印愛卿、李愛卿,你們只需明白陸愛卿所說的東征目的即可,其它的朕令你們便宜行事。”

“是,陛下,臣等遵旨。”

在商議完東征的技戰術和注意事項後,我道:“東征高麗是今年第一次戰事,也可以說是宋蒙第三次大戰的序幕,隨後的數年,甚至十數年都會處在戰爭年代,各位愛卿,你們身上的擔子很重啊,朕雖然不喜歡戰爭,但也只有通過戰爭來換取長期的和平,我朝自太祖太宗以來,歷經磨難,先是宋遼對峙,接着是宋金,再到現在的宋蒙,周邊始終就沒有安寧過,期間還有令我宋人刻骨銘心的靖康之恥,這裡面的原因大家都該清楚吧,各位,反思歷史才能明白歷史,朕也不怕自揭家醜,歷代先帝們在對外政策上有着嚴重的不當,我朝的經濟發達,即使是在高宗南渡時,國家的稅收也是遠遠高於當時的金國,這是我朝的成功之處,但是,一個國家不能僅僅靠經濟,也需要富國強兵,只有先將覬覦我朝的強盜徹底消滅,才能保證,才能享受到經濟發展帶給我朝的好處。”

“言及我華夏數千年的歷史,大家很容易會想到漢唐盛世,漢唐盛世‘盛’在何處,不僅僅是經濟發達,軍力也同樣強盛,我朝的經濟已經超過了漢唐,但軍力卻相對薄弱,客觀來講,漢唐周邊沒有出現過遼、金、蒙這樣的強國,所以漢唐才能打敗周邊的列強,朕所說的軍力相對薄弱,乃是全面比較得出的結果,時至今曰,蒙古的存在已是不爭的事實,那我們也只能勇敢去面對,歷史走到今天,上天賦予我鹹淳朝新的歷史使命,那就是維護我華夏一族之正統,延續千年之傳承,朕上應天命,身爲大宋皇帝,自然也會承受此使命,不管蒙古有多麼強大,也難以阻止朕一統天下,我大宋朝,我華夏民族必將取得最後的勝利。”

印應雷讚道:“昔年,漢武大帝雖然開拓了漢朝最大之版圖,功業輝煌,但是,因其連年征戰,卻沒有同步發展經濟,以至於耗盡國庫,導致民生凋敝,其在位的晚年發生了農民暴動;唐太宗雖有貞觀之治,國泰民安,被各族百姓尊稱爲天可汗,爲後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但唐太宗也有高麗之敗,至於開元盛世,雖說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唐玄宗前後判若兩人,最終導致大唐一蹶不振,臣以爲,陛下之英明遠超唐宗、漢武,實爲真正的千古一帝也。”

“印愛卿,你也學會拍馬屁了。”我笑道,“等朕收復山河,統一天下,百姓安居樂業之時,愛卿再來如此評議吧。”

印應雷正色道:“陛下,非是馬屁也,臣自擔任臨安軍區制置使以來,多與軍務院陸院長等大人接觸,才深知陛下之思想實乃前無古人,不說別的,單就陛下所言之十六字訣,便足以超越以往的軍事大家,剛剛歐陽將軍在提及高麗的地方勢力時,陛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作出正確的判斷,臣服也,臣以爲,能夠做到這般高瞻遠矚,自非常人所能,唯有神人

可爲也,臣對漢人之歷史也算是頗爲精通,自古以來的帝王也只有我漢人始祖軒轅黃帝可以稱之爲神,今陛下之神,實不亞於軒轅黃帝,故臣纔有如此一說。”

範文煥跟着言道:“印大人之言甚是在理,古人有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以陛下之神,自可見後來之數十年也,臣也贊同。”

所謂馬屁千拍萬拍皆不穿,我聽後也覺十分享用,馬屁本身並非讒言,只是因爲拍馬屁之人的用意大都用心良苦,甚至用心險惡,這才成爲負面語句,當然了,受用歸受用,我自然不會沉迷於馬屁中,迷失自我,

我繼續說道:“唐宗、漢武雖然都是一代偉人,但卻已過去了,朕是神也好,是人也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古人的思想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吸收前人的正確思想,同時也要避免前人所犯過錯誤,比如,印愛卿,朕將你送到一千多年前的漢朝,以你對歷史的熟悉度,你一定會比漢武帝做得更好,因爲你已經知道了歷史的進程,你可以沿用漢武帝的正確做法,而且還能校正其錯誤的做法,這就像是軍事上所說的料敵先機,自然就能戰無不勝了。”

“回到漢朝。”印應雷驚訝而道,“陛下,有這種可能嗎,要是有可能,陛下還是將臣送到一百多年前吧,臣拼死也不能讓金人踏進我朝半步。”

李北洋笑道:“印大人,依在下之見,你還是留在這裡吧。”

印應雷略顯不滿道:“李大人,你這是何意,莫非印某不是金人之敵嗎。”

_Tтká n _c o

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431章 老外第16章 雪中情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346章 渺灣村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350章 震天雷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494章 五陣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55章 日有食之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284章 東康坊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551章 領路人第88章 賈府會議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76章 寶藏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65章 人定勝天第41章 火繩槍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473章 何爲勢?第191章 陣破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93章 傑瑞。波羅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149章 分別第445章 偉大的神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16章 雪中情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116章 嫌疑人第66章 鹹淳科舉第469章 鬥將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84章 大理城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397章 索無極第47章 沈括後人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392章 帝王學第198章 結義第551章 領路人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397章 索無極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77章 植物人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554章 木馬計第5章 太祖長拳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76章 初出茅廬第341章 擊掌盟誓
第294章 國富民強第155章 公開的秘密第431章 老外第16章 雪中情第178章 珍妮織布機第346章 渺灣村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428章 破虜戰刀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279章 當世高手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34章 適用的,最好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350章 震天雷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494章 五陣第295章 呂氏兄弟第55章 日有食之第298章 神醫真金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314章 白酒代理權第300章 鳳舞九天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284章 東康坊第212章 一掃而空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551章 領路人第88章 賈府會議第287章 第一場雪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176章 寶藏第361章 姜央大巫師第516章 夜襲小梅山第65章 人定勝天第41章 火繩槍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265章 國家債劵第163章 欽差大人第473章 何爲勢?第191章 陣破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249章 主帥人選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331章 又將南下第93章 傑瑞。波羅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67章 寧缺母濫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486章 夜戰南門第149章 分別第445章 偉大的神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333章 朝政安排第16章 雪中情第436章 祭拜岳王廟第116章 嫌疑人第66章 鹹淳科舉第469章 鬥將第67章 寧缺母濫第484章 大理城第120章 私人助理第397章 索無極第47章 沈括後人第453章 細作南山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392章 帝王學第198章 結義第551章 領路人第144章 南下溫州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397章 索無極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77章 植物人第452章 初露鋒芒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434章 先鋒阿刺罕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365章 安南朝賀第217章 中秋拜月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554章 木馬計第5章 太祖長拳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76章 初出茅廬第341章 擊掌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