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古代釘子戶

阿里海牙道:“大汗,不用費神去分析了,那南人只不過是投機取巧而已,如果兩軍再次相遇,還得看我無敵之鐵騎,臣斗膽請求大汗給臣一萬精兵,臣立即南下去奪回陽家鎮。”

忽必烈似笑非笑地看着阿里海牙道:“阿里海牙,你知道我蒙古鐵騎爲何被稱作無敵之師嗎。”

“當然知道。”

“那你講講。”

“大汗,那是因爲我蒙古鐵騎的騎射能力天下第一。”

“這點沒錯,是其中之一,但不是根本,阿里海牙,各位愛卿,我蒙古鐵騎之所以號稱天下一等一的騎軍,是因爲我們的騎軍改變了以往騎軍的傳統軍事思想,那麼這點是如何做到的呢,先祖成吉思汗及其手下的追隨者們在初期時都不懂兵法,不懂行軍佈陣之道,甚至連大字都不認識幾個,然而卻最終統一了蒙古部落,爲今曰的蒙古帝國奠定了基礎,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汗可以明確告訴各位,先祖成吉思汗等人在軍事上的成長就是得自於戰後的分析討論會,每次大戰之後,先祖及手下大將們最先討論的不是勝負,而是這場戰爭的得失,也就是說他們的先生就是戰爭,衆位愛卿,明白嗎。”

“臣等明白。”

“恩。”忽必烈神情嚴肅道,“阿里海牙,今曰之會議,本汗令你只聽不言,否則將你驅逐出去。”

阿里海牙“啊”了一聲,見忽必烈不像是說笑,哪裡還敢冒犯,小聲道:“是,大汗。”

蒙古朝中另一位漢人名將張柔道:“南朝的偷襲方案准備充分,虎馳的應對方案也基本上沒有大礙,唯一出現的變數應該是那位劍手,否則倒還是有一線機會的,從這點可以看出,宋人的這次籌劃者是位高人也。”

郝經道:“如果說南朝劍手來自臨安,那就只會有一種可能。”

“帝師請言。”

“大汗,臣認爲這次戰役的真正籌劃者是宋廷,而不僅僅是夏貴。”

忽必烈想了想,問道:“董大,你怎麼看。”

被忽必烈稱作“董大”的漢人將領正是其親信,統軍副使董文炳,在所有將領中,得此名號的也僅此一人而已,即便如蒙古族將領也極盡羨慕,

“大汗,臣也贊同帝師的說法,此次戰役完全可以看作是宋廷的籌劃,揚州軍的配合也證明了這點,自南朝小皇帝登基以來,南朝的軍情也發生了變化,原以賈似道爲首的樞密院似乎正在被軍務院所取代,臣認爲這場戰役的籌劃者應該就是南朝的小皇帝,而來自臨安的劍手,臣估計就是南朝的御前侍衛,臣也十分贊同史大人的看法,我朝各軍需要重新審視南朝軍隊的格局了,數年前,南朝雖然擁有王堅、張珏、夏貴等一大批名將,但因失去了孟珙的統一指揮,宋軍並不會對我朝造成多大的阻礙,但是如果宋廷小皇帝就是張大人所言的高人,那就務必要引起大汗的高度重視了,臣以爲,這次陽家鎮戰役是南朝軍事從防禦走向進攻的分水嶺。”

阿術讚道:“董將軍高見,一支軍隊最關鍵的就在於其統帥,最近南朝的軍隊改革也是如火如荼地在展開,從這次他們竟然主動出擊來看,小皇帝也是野心勃勃啊。”

“父汗,兒臣以爲現在的南朝小皇帝纔是屬於正常的。”

忽必烈有些不明道:“真金,此話何意。”

“父汗,南人的江山自一百多年前被金人佔領後,南朝皇帝便一直偏安一方,小皇帝之前有五位皇帝,雖然偶有收復故土之心,也有收復之力,但屢次錯過戰機,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心理有些,有些扭曲吧,兒臣也不知道該用哪個詞來形容他們的心態,按照常理來說,家園被他人所佔,我輩自當死命奪回,但是直到小皇帝登基,兒臣才覺得南朝有了這種收復故土的心思,而這才該是正常人的想法吧。”

忽必烈笑道:“真金,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南朝趙禥的行爲難道就不會是三把火嗎,要知道其老皇帝也有過端平入洛的經歷。”

“父汗,兒臣也說不清,但總覺得南朝的一系列變革並不是普通的三把火,從我朝掌握的情報來看,兒臣認爲,用阿術將軍所說的‘野心勃勃’來形容南朝小皇帝是十分恰當的。”

“好,真金,你能有此想法,父汗很是欣慰,真金,你再來說說,如果南朝皇帝如此高明,或者說如此正常,那我朝該如何應對。”

真金想了想道:“父汗,依兒臣之見,不管對手如何,自己的實力纔是最重要的,兒臣記得小時候父汗曾經教導過兒臣摔跤之術,說只要自己的實力夠強,那麼無論對方怎樣出招,自己都可立於不敗之地,這兩國之爭,也就如同兩人摔跤,只要我朝的綜合實力超過對方,就可佔據主動。”

“恩,真金,說得好。”忽必烈笑道,“伯顏,你也來說說。”

“是,大汗。”伯顏恭敬言道,“大汗,臣沒有多少戰爭經歷,從各位大人的分析來看,臣以爲,我朝軍隊首先當在思想上重視對手,從夏貴率領禁軍支援廬州起,南朝的軍事方針就已經產生了變化,正如各位大人所言,南朝小皇帝登基後,其國策已經不再趨於保守,而是在積極備戰了,這點我朝上下必須達成共識,其次,我朝軍隊的佈防需要加強,特別是我朝佔領時間不長的區域,比如三四年前奪得的南朝潼川府路的部分地區,以免再被偷襲,第三就是需要加快水師的建設了,臣以爲當給劉整將軍更大的支持。”

“恩,伯顏,有理,阿術。”

“臣在。”

“立即傳令川中巴拉,董士亨兩位將軍,加強戒備。”

“是,大汗。”

“劉整。”

“臣在。”

“水師建設務必加快,有何政務問題,你可以直接找帝師解決,有何軍務問題,則可直接找真金協助解決。”

“是,臣劉整遵旨。”

“各位,從現在起,大家都要正視南朝,要把南人當作我朝的正式對手來看待,不得再掉以輕心。”

“是,大汗。”

“很好,趙禥如果以進攻爲其軍事方向,倒也省卻了我軍攻擊城池的麻煩。”

“是,大汗。”郝經道,“從這個角度來說,的確如此,只不過,似乎沒有大汗想象中那般簡單吧。”

忽必烈微微一笑:“帝師放心,本汗會重視每一個對手的。”

全玖處理奏摺的速度越來越快,倒不是說每份奏摺她都能準確地作出批示,而是知道哪些奏摺可以自行處理,哪些需要我親自過目,

“官家,你看看這兩份奏摺。”

“什麼內容。”

“是有關臨安城內拆遷民居引發的爭論。”

“民居拆遷。”

這種事情在後世也是司空見慣的,而且大都不了了之,弱勢羣體再怎麼抗爭,也最終只能偃旗息鼓,儘管也有不少媒體相助,但又能怎麼樣呢,

“恩,臨安知府事潛大人認爲當以臨安的整體格局爲先,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官府的全面佈局,要求拆除,而房屋的擁有者不服,加上那人又略知律法,便將臨安府衙告到了臨安通判處,通判也不知該怎麼處理這樁民告官之事,將訴狀轉到了刑部,而刑部根本不想受理,又將這事推到了大理寺,大理寺認爲此是地方姓糾紛,不屬於刑事案件,所以無須立案,而要臨安府衙和當事人協商解決即可,後來,這事不知怎麼被御史臺知道了,御史臺就諫言上書,說官府辦事不利,官家,這兩份奏摺就是臨安府衙和御史臺的。”

民告官之事在封建社會歷朝歷代都是極其艱難的,宋朝的政治應當算是最爲開明的了,這和宋朝皇帝重視民命的思想大有關係,但依舊鮮有民告官的案件出現,因爲各級官府基本上都不受理這類案件,後世有名的戲曲《鍘美案》就是發生在宋朝,雖然是虛構的,

古代的律法都規定了對於侵犯公民財產的強盜予以懲罰,但都沒有明確指出,如果侵犯私產的是政斧,該如何處理,政斧不是強盜,自然不適合定爲侵犯財產罪,

宋朝法典《大宋刑統》中也明確指出,侵犯公民財產罪當判杖刑、流放、充軍甚至死刑,但同樣只是針對盜和賊,

看完兩份奏摺,我大致明白了其中的經過,

潛說友在上任後,大力整治臨安的市容市貌,疏通河道,改善環境,數月下來,臨安城已是煥然一新,大約十天前,在天街附近的東康坊開始拆遷,按照臨安府的規劃,會在這一帶建造一座大型的廣場,作爲臨安城百姓的活動中心,這件事我也知道,原本是件不錯的惠民方案,但沒有想到的是,其中的一戶田姓人家死活不願意搬離,田家主人名叫田銘,秀才出身,時代居於此地,

目前,整個東康坊就剩下這田家一家還沒有搬遷了,

“這不就是典型的古代釘子戶嗎。”

“啊,釘子戶,官家,您說什麼。”

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416章 抓捕第185章 狙擊手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524章 混戰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557章 北進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76章 初出茅廬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230章 行省制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97章 索無極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451章 同福鎮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8章 御書房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116章 嫌疑人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472章 總結會第530章 入城第99章 軍醫護士第87章 雙驕之戰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84章 謝氏數字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378章 襄陽城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175章 受教第417章 逃逸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129章 夢魘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167章 宋無心第90章 歐陽建青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49章 張世傑?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229章 顯文閣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73章 新科三甲第511章 大捷第503章 迷宮陣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156章 太守碑第13章 千秋霸業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73章 崩潰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16章 嫌疑人
第463章 追封英王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3章 太子妃全玖第416章 抓捕第185章 狙擊手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524章 混戰第168章 高氏傳人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487章 雲南軍區第519章 北伐會議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28章 帶兵之道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557章 北進第275章 神曲神器第297章 璉真北迴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76章 初出茅廬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20章 戰爭債券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230章 行省制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80章 是他殺非猝死第397章 索無極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451章 同福鎮第228章 國營商行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539章 試炮試槍第158章 艱難的抉擇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8章 御書房第293章 不死不休第183章 大宋皇家報第509章 緊要之處第116章 嫌疑人第562章 決戰大都(三)第221章 希望小學第472章 總結會第530章 入城第99章 軍醫護士第87章 雙驕之戰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172章 清官與好官第227章 臨安夜市第340 大小烏河寨第150章 福建林家第326章 刑獄偵緝第215章 十六字訣第84章 謝氏數字第493章 高瞻遠矚第429章 微不足道第426章 風雲雷電第536章 重燃戰火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378章 襄陽城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82章 炮擊鹿門山第175章 受教第417章 逃逸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129章 夢魘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369章 龍虎山下第167章 宋無心第90章 歐陽建青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49章 張世傑?第162章 郝經十議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229章 顯文閣第514章 兵發幫源村第73章 新科三甲第511章 大捷第503章 迷宮陣第443章 伯顏之見解第156章 太守碑第13章 千秋霸業第192章 反腐總動員第188章 紅十字會第561章 決戰大都(二)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480章 解放昆明第1章 南宋少帝陵第373章 崩潰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16章 嫌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