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

趙明廷屈膝半蹲在葦草間,眺望南側湖面遮天蔽日的帆桅,枯瘦的臉容在寒風裡,彷彿年深日久的山石;風吹過來,蘆花飄飄蕩蕩而起,似乎大雪天氣。

雖說渡江北逃後,他被任命爲濠州刺史,是諸多北逃將吏裡,除了溫博之外不多受到徐明珍重用的人之一。

溫博善守,目前率殘部堅守在巢州城與李知誥統領的楚軍主力對峙,可以說岌岌可危,但手裡僅有七八千多殘兵敗卒的趙明廷,在濠州的日子並不好過。

能不能緩一口氣,就要看眼前這一仗了,怎麼會叫他感受不到肩挑千鈞的重壓?

“大大小小戰船二百六十七條,左五牙軍的兵馬都已駛入泥墩湖之中!右五牙軍已經被誘到北面去的。大人,我們再不封口子,左五牙軍的戰船明晨有可能殺入青葦蕩,劉直他們僅有六七十條小船、兩千餘人馬,在那裡怕是抵擋不住啊!”一名身將鎧甲的武官,屈着身子,借蘆葦的掩護走到趙明廷身邊說道。

“好,派人傳令吳縉鑿船,封死翻鰍河、破沙塘口!”趙明廷咬牙說道。

洪澤浦乃是由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湖沼、窪地組成的淺底湖蕩羣,不同的湖沼之間有溪河、窪塘等短長、大小不一的水口銜接,彼此形成一體。

洪澤浦西南緊挨五尖山脈,西南側的湖牀也要明顯高過東部。

只是洪澤浦的來水,主要從西南的潛山、五尖山諸溪河及西側的淮河注入,加上湖水在湖蕩羣之間受積沙泥澤的阻擋,流動緩慢,平時洪澤浦西南側的諸湖水深,與東部諸湖看不出多大的區別。

不過,在進入冬季之後,源自潛山、五尖山的溪河流量大降,西南及西側的諸湖,則主要是依靠淮河上游的來水補充湖水。

趙明廷他們是計劃將裝滿沙石的槳篙船鑿破,沉入泥墩湖北面承接淮河來水的幾處補水溪河,將水道堵死。

雖說這種做法,在一夜之間都未必能叫泥墩湖的水位下降一尺,但對吃水頗深的左五牙軍尖底戰船來說,所造成的影響已經是極大。

當然,趙明廷他們之前也準備好幾套方案。

倘若能將左五牙軍主力戰船,誘入更南側的草葦湖,效果會更好。

那裡的湖牀更淺,一旦封住水口,差不多能令相當一部分的左五牙軍主力戰船直接擱淺在湖中央,無法動彈。

不過,那樣的話,他們就要考慮先期作爲誘餌退入草葦湖的兩千多樓船軍殘部有被殲滅的可能。

壽州手裡的水軍已經極爲有限,趙明廷還捨不得將此時退入草葦湖的兩千多樓船軍兵馬犧牲掉,決定將泥墩湖作爲重創乃至全殲左五牙軍水師主力的戰場,全面啓動作戰計劃。

爲防止踏入陷阱,作爲前鋒主將的高承源在入夜前,還特意將左五牙軍主力戰船,都集中停在水面有近二十里開闊的泥墩湖之中,另派出小股的船隊在三個主要出入湖口方向上結陣警戒,防備敵軍有可能趁夜殺入泥墩湖來。

最初發現水位下降的,是負責警戒西側湖口的戰船。

有一艘戰船入夜前下錨,明明確認過船底距離河牀還有一些距離,清晨時卻發現船底直接擱在河牀上,船身都明顯傾斜過來。

高承源得到報信,感覺到情勢不妙,待要派將卒乘小艇四出偵察敵情,卻在這時外圍的警哨船紛紛發出警示信號。

兩炷香後,神色嚴峻的高承源看到成百上千的小型敵船,遮天蔽日般從四周的湖口圍殺過來,這一刻雖然他表面極力保持鎮定,指揮左右兵馬結船陣迎接敵襲,但心裡痛苦的在呻吟:昌國公害我啊!

作爲大楚水師的兩大主將之一,高承源早年在天佑帝身邊充當侍衛,受天佑帝指派到楊元溥身邊護衛安全,之後又到龍雀軍擔任都將,從頭到尾可以說是最受楊元溥信任的將領。

他在削藩戰事之後又出任嶽州刺史,負責組建岳陽-水師,由此才成爲大楚水師的主要統帥。

高承源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水戰名將,但心裡也清楚沒有摸清楚洪澤浦的水情,五牙軍主力戰船主要又是敘州打造的尖底船,吃水深,都不利於進入淺湖區的洪澤浦作戰。

昌國公提出以水師主力爲偏師奔襲洪澤浦的計劃,他是堅決反對的,但奈何陛下及大多數的朝廷諸公渴望朝廷在年前能在江北獲得更耀眼的戰功,以爲樓船軍殘部已經極度衰弱,而樑軍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水軍,五牙軍水師必能克服洪澤浦的不利因素,甚至哪怕是將樓船軍殘部從洪澤浦嚇出去,只要有利於右神武軍從陸路襲取鍾離城,也算是達成目標。

只是,眼前樓船軍殘部哪裡有半點受到驚嚇的樣子?

高承源痛苦的看着眼前一切……

…………

…………

白茫茫的薄霧裡,李衝勒馬停在松林口的一座低矮山崗上。

受薄霧阻擋,百餘步外的景緻就變得模糊,但李衝還做出一副臨崖遠眺的樣子。

片晌後身着官袍的徐靖帶着兩名樵夫打扮的壯漢,爬到山崗上,跟李衝說道:“濠州的守軍,在昨日深夜接到報信,凌晨裡倉促派出兩千步卒出城,往鍾離增援而去!就是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斬落趙明廷的人頭?”

金陵事變之前,樞密院職方司乃是趙明廷主事,徐靖此時不求能在軍中脫穎而出,但能在戰亂中斬落趙明廷的腦袋,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象徵。

濠州城西距洪澤浦還有七八十里,真正控制淮河入洪澤浦西口的重鎮城寨,乃是鍾離城。

他們這次奔襲計劃的第一步目標,就是重創樓船軍殘部,佔領鍾離城,這樣右神武軍就能與水師主力、水陸相依、互爲犄角,釘在洪澤浦的西岸。

看到叛軍在濠州城的兵馬倉促往鍾離城增援過去,李衝以爲形勢發展一切都在他們的預料之中,神色大振,豪氣萬丈的說道:

“好!我們這便去斬下趙明廷的人頭當尿壺。”

他前夜親自率千餘精銳騎兵從磨盤嶺潛入,昨夜進入濠州城東南的蒼梧崗北麓,就是負責攔截增援鍾離城的援兵。

即便不能在野外重創或殲滅敵援,他也要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將敵援拖延住,等陳銘升、高隆率右神武軍馬步軍主力從磨盤嶺趕過來圍殲,然後乘勢往鍾離城圍攻過去。

李衝下令點燃山嶺裡堆放的狼煙,往磨盤嶺方向傳訊,點齊藏在松林裡的騎兵,踩踏田間的泥埂道,往北面馳去。

騎兵比步卒更爲優越的地方,便是在淺丘低嶺以及原野之間,即便沒有道路也能快速通過,他們僅需要一個多時辰,便能將兩千多從濠州城馳出的敵援截住。

…………

…………

升上樹梢頭的朝陽,擡眼看去,在薄霧中是那麼的溫和,毫不刺眼。

蒼梧崗方向陸續點燃的幾支狼煙,距離濠州城有三十多裡。

溫暮橋、牛耕儒二人,站在濠州城牆之上,受薄霧阻攔,自然看不到蒼梧崗點燃升起的那些狼煙,但他們聽到探馬報信後,隱約間似能聽到戰馬在大地上奔馳的響動。

“真的要將剛出城的這兩千人馬捨棄掉不救?”牛耕儒頗爲艱難的問溫暮橋。

“該斷不斷,必受其害,壽州已沒有猶豫的資格了。”溫暮橋睜開昏濁的老眼,看着城牆外的護城河面上翻滾的一團團白霧。

“……”牛耕儒嘆了一口氣。

事情進行到這一步,他們是有兩種選擇。

第一個選擇,便是已經集結到濠州西南邊緣的兩萬壽州軍精銳騎兵,現在傾巢東進,全殲被誘到五尖山脈以北的右神武軍主力。

這樣不僅能迫使李知誥率左右武衛軍、左龍雀軍等楚軍精銳從巢州城解圍而去,更爲穩妥的保全住巢州城及裡面的守軍,還能趁勢收復滁州城,封鎖住朝廷水師殘部南逃的通道。

而進行到這一步,集結於潁州、徐州的樑軍精銳主力,也沒有必要南下,壽州差不多還能保住獨立的地位,不用徹底投向樑國的懷抱。

不過,他們即便重創朝廷水師主力、並重創右神武軍主力,但對大楚朝廷而言,這樣的挫折也只需要三五年便能恢復過來;何況他們也將徹底激怒樑軍。

等到下一次,他們又要如何面對洶涌殺來的朝廷兵馬?

第二個選擇,就是捨棄掉已經出城的兩千雜兵,叫楊元溥及昌國公李普這樣的蠢貨認定即便水師主力在洪澤浦中計遇伏受到重創,但並不妨礙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攻陷巢州城。

將李知誥、郭亮、周憚等人所統領左右武衛軍、左龍雀軍拖在巢州之下,即便是巢州守軍全滅也在所不惜,只要等到樑軍精銳騎兵渡過淮河,會同壽州軍主力南下,差不多能一舉摧毀掉朝廷在淮西的軍事力量。

之後樑軍便能順勢攻陷荊襄、淮東。

當然,這麼做的話,溫博能不能守住巢州城活下來兩說,而壽州軍與他們也只能徹底投向樑國,不可能再保持獨立。

實際上,不需要溫暮橋提醒,牛耕儒心裡也清楚他們只有第二條路可選,只是心裡多少有些不甘罷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四百章 計劃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七十四章 相贈佳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五百五十七章 對峙(二)第一百五十章 條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約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十五章 信任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
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五百三十章 山雨欲來第三百一十五章 京兆尹第一百三十九章 安排第二百六十六章 馮繚(二)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三百零三章 決斷之策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四百章 計劃第五百三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五百六十五章 公道第四百零四章 請戰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二百五十章 父女第六百四十四章 剛柔第八十五章 公然拉攏第五百四十八章 參見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四百九十九章 招安(三)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三百八十六章 人心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一百零七章 送禮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朔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七十四章 相贈佳人第一百八十八章 攻城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五百五十七章 對峙(二)第一百五十章 條件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四百九十七章 招安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四百二十三章 勝算第五百二十四章 勾結(二)第二百四十六章 根基第五百二十六章 秘策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四百九十六章 試探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二章 夢境窺史第四百五十七章 相逢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約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三十八章 恃怨橫行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七百五十四章 關中(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招降第一百五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九十五章 潰敗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第七十七章 行刑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十五章 信任第七百四十九章 戰役(四)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七百零五章 逆犯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五百一十二章 石樑縣第五百三十六章 秘密第七百八十六章 望風而降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一百三十七章 送茶第四百二十九章 短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