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合作

曹幹過來,主要還是代表長鄉侯商談渝州與岳陽的具體合作。

誰都不可能讓蜀國運鹽船在楚境穿行無忌。

通常說來井鹽出川的最佳卸貨點要麼是與硤州相鄰的荊州,或者選擇硤州南岸、舊屬荊州今屬朗州管治的鬆滋。

以往朝廷還在,川鹽要入楚,主導權在金陵的鹽鐵司,地方敢插手這事便是大逆不道,即便交易地點選在荊州或朗州鬆滋,也都是由鹽鐵司派出官吏過來設立鹽鐵院或鹽鐵榷場專司其事。

現在湖南行尚書省斥安寧宮及太子楊元渥爲弒夫、弒父逆賊,沈漾等人自然是希望川鹽出川后全部由他們派出鹽吏到鬆滋城接收,然後行銷到湖南、荊襄、江西等地。

不過,即便長鄉侯王邕及曹幹願意這麼幹,在蜀主王建那裡也交待不過去。

軍國之間,不要說翁婿之情了,父子相殘都是常有的事情。

於蜀主王建而言,即便此時無力出兵攻奪荊襄,也要先確保東線無虞,那並非全力扶持楊元溥這個女婿,全力與湖南行尚書省通力合作便行的。

倘若有朝一日楊元溥執掌大楚權柄,有志取天下之意,哪裡還會因爲與蜀主有翁婿之情,就不取蜀地了?

倘若荊州、襄州能與湖南行尚書省形成相互制衡,最好楚國能永遠都支離破碎,從而徹底無法對蜀國造成威脅,纔是最符合蜀國利益的。

削藩戰事籌劃之初,蜀國最初時增兵硤州,牽制荊州張蟓難以率部渡江進攻朗州,便是這種策略,只可惜削藩一戰,韓謙、鄭暉他們從敘州一路沿沅水往下游猛攻,太過迅猛、太過迅速,等到李知誥率部穿過洞庭湖進入沅江,馬家已經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蜀國才徹底放棄馬家。

蜀主王建現在是更擔心他身上會重蹈楚樑兩國君父被弒的禍事,但他倘若能成功消除蜀國內部隱患,又何嘗一點都沒有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

所以在曹幹代表長鄉侯到敘州、岳陽見韓謙、楊元溥之前,蜀主王建在蜀都就已經與麾下將臣商定好川鹽出川的策略,一是由渝州負責與荊州、湖南行尚書省的鹽鐵交易,一是由梁州負責與襄州的鹽鐵交易。

得知渝州不會將經長江水道運出川的井鹽全部交給湖南行臺接手,還同時派人去跟荊州方面接觸,楊元溥將沈漾、王琳、馮繚等人召過去問策。

由於湖南行臺沒有設立專門的度支司、鹽鐵轉運司,因此財賦統計與支調、鹽鐵榷賣等事,都合併到行臺戶部。

沈漾以行臺左丞兼領行戶部丞,可以說是湖南行臺這個小朝廷名正言順的首宰;王琳等人作爲行臺戶部主事,具體分管土地、錢穀、貢賦、榷賣、度支、倉儲等各項事務。

馮繚陪同曹幹到岳陽傳信,暫時被楊元溥挽留在岳陽,不時有機會參與機密事的籌謀。

曹幹在到岳陽來之前,先到敘州見過韓謙,此時得知渝州在鹽事之上,還派人去了荊州見張蟓,楊元溥也特意將馮繚召見過來,詢問他對這事的看法:

“馮繚,你覺得張蟓會是怎樣的態度?”

馮繚陪同曹幹到岳陽來,韓謙曾說過湖南行臺當前要與諸方相安無事,也就認定張蟓並不會很輕易爲這邊拉攏,更不可能率左武衛軍精銳歸附於湖南行臺旗下聽候號令。

馮繚稍整思路,說道:“即便張蟓沒有割據之心,每年十數萬緡的鹽利大概也會令其及部衆難捨……”

“張蟓應該已經將家小都接到荊州了,但左武衛軍還有不少將領,其家小眷屬滯留金陵,這些人都會勸張蟓據荊州觀望,而此時蜀國白白將這麼豐厚的鹽利拱手送上,他們更沒有捨棄不取的道理。”沈漾微蹙着眉頭說道。

金陵事變時,龍雀軍留在金陵的家小親族,分作兩批,隨信昌侯李普或隨蘭亭巷的人馬逃出金陵,撤到秋湖山。

雖然信昌侯李普率部從秋湖山東撤時,有上萬婦孺行動遲緩,被安寧宮俘虜後都當作叛軍斬首,但這些主要都是普通武卒的眷屬。

龍雀軍各級武官及將領的眷屬家小,受到重點照顧,都安全撤到潤州,之後核心將領的家小則隨太妃王嬋兒、韓道銘、鄭暢等人撤到岳陽來。

金陵事變時,像張蟓、杜崇韜這些人留在金陵的眷屬,到形勢最緊張時本身就相當的敏感,看到形勢不對,都見風識機及時逃出金陵,但也有相當一批將領的家小沒等反應過來,城門就已經關閉。

之後金陵城一直處於安寧宮及太子一系兵馬的嚴格控制之中,這些手無縛雞之力、老弱病孺都有的家小眷屬,想再逃出金陵城就千難萬難。

安寧宮雖然在虐殺韓道勳、鍾毓禮二人之事上是有些喪心病狂,事後也沒有直接將這些將領的家小眷屬都關押起來,卻也是成功震懾了很多人投鼠忌器,不敢輕舉妄動。

所以說像張蟓、杜崇韜不管是想割據地方自立,還是投附潭王或信王,都需要對有家小滯留金陵的將領、官吏進行調整,在此之前,通常都只會選擇觀望,甚至還會表面上接受金陵發出來的詔書諭令。

蜀軍的情報或許沒有那麼準確、及時,但蜀主王建手下並非沒有能臣幹吏,也不難分析大楚當前支離破碎的形勢,用鹽利手段引誘張蟓進一步保持獨立,他們這邊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辦法化解。

馮繚又說道:“長鄉侯王邕目前意在經略巴南,需要與思州聯兵夾攻婺僚人——經略巴南,除了能切斷川南僚人的叛亂財源之外,蜀主王建亦能在世子清江侯之前,扶持長鄉侯王邕。所以從這兩點,我們即便無法阻止蜀國將一部分川鹽運往荊州,但也能爭取更多有利於我們的條件;另外,渝州迫切想要從敘州購得一批戰械,還需要殿下這邊恩許放行。”

“這個都好說,”楊元溥看向沈漾,說道,“與曹幹商談鹽事之時,或可讓馮繚也參與進去?”

沈漾點點頭,馮繚代表敘州而來,他們不讓馮繚參與鹽事商談,馮繚也會與曹幹私談——長鄉侯王邕立功心切,以致渝州對敘州所產戰械需求越緊迫,對他們來說也最爲有利,即便是鄭榆等人知曉此事,也斷沒有將馮繚隔絕在外的道理。

馮繚朝沈漾、王琳拱拱手,說道:“馮繚年少識淺,還要請沈相、王大人照拂。”

從敘州過來,途中乘船四天馮繚都與曹幹朝夕相處,差不多將渝州的底限都摸清楚了,蜀國計劃從渝州經巫山長峽運入楚的川鹽每年約十五萬石左右,他們可以爭取十到十二萬石川鹽卸於鬆滋,由湖南行尚書省控制(沒有打通黔江通道之前,還不會有川鹽流入思州,而即便打通黔江通道,川鹽流入思州,也是經敘州往黔中故郡擴散,不會損及敘州以東、以北地區的鹽利),會留三到五萬石運入荊州,交由張蟓處置。

除這些之外,在梁州漢中方向,還將有五萬石川鹽,會經漢水流入襄州,交到杜崇韜手裡。

如此一來,每鬥鹽加二百錢的鹽稅,湖南行尚書省每年便能在鹽事上淨得二十萬緡錢的財稅來源。

當然了,曹幹跟馮繚透這個底,也是現在就需要敘州所產的戰械,其中以能放置到戰船上遠攻的蠍子炮、牀子弩最爲急需。

黔江兩岸皆懸崖峭壁,婺僚人的山寨也多建於臨江的懸崖峭壁之上。

雖然黔江中下游的水道還算開闊,渝州戰船能夠通暢無比的進入黔江中下游的水道,但沿岸連找到能鋪展兵力的落腳點都難,更不要說進攻婺僚人建於江崖之上的險寨了。

像能放置到戰船甲板上,甚至上岸後五六個人便能扛起移動的蠍子炮、牀子弩,則成爲進攻這些險寨的利器。

韓謙雖然將旋風炮、蠍子炮的圖樣,作爲迎親禮贈給蜀國,但蜀國工匠真正着手去造的時候,就發現規模巨大笨重的旋風炮還容易仿造,蠍子炮對材料的要求太高,他們仿造十多架蠍子弩,射程及投射力都不及敘州原產的理想。

除了這些之外,渝州還想從敘州進購八艘雙層列槳戰船。

韓謙逃離蜀地時,有兩艘四千石戰帆船由於目標太大,沒能及時撤出,雖然鑿沉於沱江,但有一艘戰帆船沉河位置比較淺,被蜀軍打撈拖到淺灘上。

很顯然敘州所產的戰帆船,除了尖首尖底船形以及整體上採取多槽水密艙結構外,還大量採用精鐵構件,結構強度以及船速都要比蜀地所產的戰船強出一大截。

雖然蜀軍可以照着殘船仿造新式戰船,但需要時間。

而對此時的長鄉侯而言,他急需建立功勳,培養自己的嫡系兵馬及勢力,缺的恰恰又是時間。

談妥諸多事之後,曹幹都沒有等清陽郡主與楊元溥的婚事,便匆匆趕回渝州,還要等渝州第一批川鹽運入鬆滋,敘州所產的戰械、戰船纔會交給渝州過來的人馬帶回去。

渝州想要趕到五月底之前對婺僚人用兵,時間還是非常的緊迫。

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九章 處置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第五百八十七章 閒時雨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五章 家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八章 殺人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
第四百七十八章 逃獄第四百二十六章 短兵(一)第六百二十章 北上(一)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百二十四章 熱鬧第六百七十三章 決堤第六百八十五章 反咬一口第六百一十八章 監軍(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六百四十九章 狼子野心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七百七十九章 奪寨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六百零四章 迎親(四)第六百二十九章 黃雀在後(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雞鳴寨第六百零二章 迎親(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宮中(二)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六十七章 宮禁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七百一十八章 路遇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六百九十七章 流放第五百八十五章 相遇第七百九十六章 勸嫁(三)第四百三十三章 碑文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三百八十一章 困惑第九章 處置第三章 夢非荒唐第三百三十八章 離城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五百三十四章 相依第五十一章 爺孫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一百四十五章 騙局第五百八十章 淮東第三百三十二章 劫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三十六章 逼迫第四百四十四章 辭表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賞之下第三百六十三章 靈堂第九十六章 潭州心思第六百七十九章 三天爲期第五百八十七章 閒時雨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二十三章 翻手爲雲第五章 家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八章 殺人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五百六十一章 夜戰奪寨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二百六十二章 招降的條件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楚臣》發佈想說的話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一百一十五章 製圖六法第六百六十八章 壽誕第一百四十七章 荊子口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四百一十八章 學堂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二十四章 真龍種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五百零五章 訪客第七百二十八章 北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二百八十章 醫護營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策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三十七章 書出驚心第二十一章 授計第六百二十七章 初春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一百八十二章 東撤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