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募兵

韓謙待要返回滄浪城派人去與山寨聯絡,遠遠看到十數騎突然從北面山嶺間縱出,非常突然的插入灣口與內鄉城之間的荒野。

無論是從這十數騎突出來的方向,還是看他們所穿的甲衣,也都知道這些人是夏振、鄭暉從淅川城派出來聯絡這邊的信使。

看到各有上百樑軍騎兵從灣口及內鄉城分別馳出,意圖攔截從北面馳出的十數騎,李知誥隨後也派出百餘騎出殘寨接應。

淅川派出聯絡的信使,最後僅有三人被接到鐵鱷嶺來,有四人負傷往來處逃走,六人被射殺在樑軍的強弓攔截之下。

這三人都是郢州司兵參軍夏振身邊的親信,韓謙、李知誥之前在樊城見過來,看他們滿身浴血,便直接讓他們上前來說話。

“什麼事情,非要在白天強闖樑軍的封鎖來說,難不成郢州、黃州的人命這麼不值錢?”韓謙看着淅川城派來的斥候,滿臉不悅的搶先說道。

能從樑軍攔截下殺出來的人,皆是騎術精湛、身手不凡的精銳,心裡也爲戰死的同僚悲痛,聽韓謙這麼說,也只是臉色陰鬱的從懷裡掏出一封被鮮血浸染過的信函,遞呈上來:

“此乃我家夏參軍的信函,還請李都頭拆閱。

李知誥拆開漆封,先粗略看過一遍,便遞給韓謙、郭亮他們傳閱。

鄭暉、夏振聯名所籤具的信函,乃是請求李知誥、韓謙這邊派船接應他們從淅川城撤出來。

鄭暉、夏振率領郢州、黃州的援兵此時都已經增至一千五百人,此前分守淅川、內鄉兩城,然而樑軍北上西進,夏振第一時間放棄花費兩個多月修繕的內鄉城,率郢州援兵退到淅川與鄭暉會合。

這兩天樑軍猛攻鐵鱷嶺,鄭暉、夏振沒有想到要出兵從旁側應,這時候竟然派人過來,請求這邊派船接應他們撤出來。

韓謙打了個哈哈,笑着跟李知誥說道:“鄭夏二人,真以爲自己的臉有多大啊!”

雖然樑軍已經截斷鄭暉、夏振他們撤出淅川城的陸路通道,但淅川河發源於北面的伏牛山中,從淅川城外繞過,在灣口西十數裡外流入丹江之中,是丹江下游最大的支流。

淅川城此時與鐵鱷嶺這邊,水路是相通的。

鄭暉、夏振甚至可以放棄淅川城,率部從淅川河的西岸北進到河口,只要他們這邊派船去接。

只不過韓謙與李知誥無法追究夏振擅自棄奪內鄉城的責任,但也絕不會有派船接他們撤下來舒舒服服的好事發生。

“恪盡職守,乃是諸將應盡的本分,待天黑你們潛回淅川,告訴鄭暉、夏振二人,沒有我的軍令,倘若再擅自棄城而逃,休怪我鐵面無情。”李知誥繃緊削瘦的人,對淅川城派來的四名軍將訓斥道。

待李知誥揮手讓淅川派來的四名軍將退下去包紮創口,韓謙卻給田城使了眼色,做了一個捉拿的動作。

田城心領神會,帶着人跟了過去,待四名軍將沒有防備,便一擁而上將他們扣押下來,拿出繩索將他們五花大綁起來。

“你們這是何意,我們何罪之有?”四名軍將不甘願的掙扎着,憤怒的吼叫道。

面對突發的狀況,李知誥、郭亮、李衝等人皆是震驚,不知道韓謙要幹什麼。

待田城將這四人押過來,韓謙鐵面無情的盯住他們,厲聲喝斥說道,“何罪之有?我問你們,夏振擅自棄守內鄉城,你們身爲夏振身邊的扈從親衛,可有勸阻?你們沒有制止夏振棄城,與之一起怯戰棄城,論責同罪,你們有臉質問何罪之有?李都將宅心仁厚,但我這一關你們沒有那麼好過——”

“我等乃郢州軍將,不受你這豎子管束。”爲首壯漢掙扎着吼道。

韓謙示意田城拿木珠子將這四人的嘴巴塞起來,莫叫他們再嚷嚷下去,這才朝李知誥說道:“這四人不能放回去,先交給我押回滄浪城待日後一起治罪。”

李知誥他心裡也恨夏振不戰棄城,更不會在意這些細枝末節,示意韓謙儘管將人押回滄浪城便是。

李衝心裡想着,即便要治這四人之罪,此時沒有防禦使府法曹官吏,理應也該是作爲錄事參軍的他負責追問此事,但想想韓謙這人實在蠻橫無比,再者他也不想跟郢州的地方勢力起什麼衝突,便隱忍着沒有吭聲。

…………

…………

韓謙從鐵鱷嶺馬不停蹄的趕回滄浪城,李衝、姚惜水也跟着過來。

他們留在鐵鱷嶺沒有意義,畢竟大批物資主要從滄浪城集散、中轉,倘若有什麼舞弊之事,最有可能發生在韓謙身上。

李衝身爲錄事參軍要察舉軍中不法,自然也是要跟着到滄浪城去。

回到滄海城後,韓謙指定城內角落裡兩間陋室,給李衝、姚惜水他們當住所,便不管他們。

百步見方的土城,不要指望城內有什麼寬闊的大院子了,實際上是以方型圍屋的形式,在城內密密集集建造了裡外四圈的排屋,共計一百八十二開間,作爲營房及貨物倉儲所用。

唯有最中心建造一座像官印似的兩層方樓,也方便指揮及眺望城外的動靜。

接下來,韓謙便安排郭奴兒等人渡過漢水、丹江,到各家山寨談募兵之事,也沒有誰意味着這一天已經是天佑年的開端。

韓謙給出的募餉價碼,是一名健勇助守滄浪城、鐵鱷嶺,每月給一石鹽作爲軍餉,但兵甲需要應募健勇自備。

一石鹽在襄州城也要售三千錢,到商路禁絕的漢水山寨之內,則高達六七千錢,韓謙可以說是爲募兵開出天價了。

此外,此時接受僱傭的精壯民夫,也從早前的月給四升鹽,也是直接提高到月給兩鬥鹽。

沒有辦法,鐵鱷嶺及滄浪城形勢危惡,沒有重賞,豈有勇夫?

言無信則不立。

左司在滄浪城立足兩個月,以龍雀軍的名義,與周邊山寨皆能頗爲公平進行物資交易並僱人做工,看上去時間很短,但過去幾十年裡,所有曾試圖統治鄧襄地區的勢力,都沒有能做到這一點。

同時也由於這些山寨太孤立,物資供給太不平衡。

這諸多因素都就叫龍雀軍的聲望在百里方圓之內迅速立了起來。

即便最初對韓謙最爲警惕的山寨,爲緊缺的物資所誘惑,到滄浪城戰事爆發前,也派出少量人手過來做工,換取最爲緊缺的鹽藥等物,也觀察這邊的形勢。

在滄浪城做工的山寨民夫,因此纔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從三百人增加到八百人。

當然,滄浪城一戰,韓謙是有徵募山寨民夫參戰,山寨民夫傷亡也算較爲慘重,但在當世看來相當厚道的撫卹及給賞,由部分民夫拿回山寨後,自然也就激起更多人爭賞的念頭。

還有一點就是李知誥那邊,即便是戰事最激烈的時候,也沒有將韓謙調拔過去的山寨民夫強趕上戰場當炮灰,而是很好的保護在殘寨之中。

韓謙開出重賞,首先是鐵鱷嶺那邊僅有少數山寨民夫畏死,選擇離開,而留下來的山寨民夫之中,差不多有近二百人,願意接受募徵參戰。

漢水南岸以及丹江西岸的山寨,到第三天時也給出迴應,有五路人馬或翻山越嶺,或乘簡易的木船,隨韓謙派出去聯絡山寨的斥候趕來滄浪。

不過這五路人馬並沒有直接渡過漢水或丹江,抵達滄浪城下來見韓謙,而是在滄浪城相隔丹江的對岸,停了下來,希望韓謙親自渡河去跟他們談僱傭的條件。

“密雲寨首周憚等人希望獨立率部參戰,而不是將他們的寨丁打散編入龍雀軍!”主要負責聯絡山寨的郭奴兒,渡河趕到滄浪城下,跟韓謙稟報道。

韓謙站在江灘前,看丹江對岸五路人馬都沒有太多,每一路都僅有二三十人,不過密雲寨周憚他聽說過。

周憚乃匪首秦宗權帳前頭目之子。

秦宗權陷襄州城後,於前朝和德年間,又被當時受封樑王的樑帝朱康所敗,麾下三四十萬兵馬四分五裂,很相當一部分人逃入漢水丹江的深山老林之中。

周憚之父便是其中一支,流入漢水上游建立密雲寨。

周父死後,周憚繼承其位。

密雲寨位於漢水上游七十餘里的山澗深處,佔據一處凹陷山谷築寨,有一千四五百寨民,算是周遭兩百里方圓內的一座大寨子了。

密雲寨少說能抽調出兩百精銳健勇出來,韓謙看對岸五路人馬,沒有一路超過三十人,看來他們此時前來,是跟他談條件來的,談判條件後纔會將更多的人馬拉出山來。

“既然要談條件,那我便渡河去見他們。”韓謙施施然,揭起袍襟,便能擡腳往烏篷船跨去。

“大人留在滄浪坐鎮,由田城去便好。”田城勸道。

山寨勢力太過複雜,又深居山內,人心難測,田城擔心周憚等人並非完全沒有被樑國奸細滲透的可能。

“他們既然到滄浪城來,便是信任我韓謙,那我韓謙又豈能叫他們失望?”韓謙慷慨說道。

當然韓謙嘴裡這麼說,內心裡恨不得抽自己兩巴掌,暗道自己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但心想談妥條件最終還是要允許周憚等人在丹江沿線獨立領兵參戰,與此時渡河去見周憚等人實質上是相當程度的冒險。

不管韓謙怎麼想,他這話卻叫田城等人頗爲感懷;聞訊趕過來看動靜的李衝、姚惜水,聽了韓謙這話,則是撇撇嘴,不置可否。

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六百零三章 迎親(三)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七章 贈弓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七章 贈弓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三十五章 誤解
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六百六十三章 蜀國形勢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七百零四章 兵潰如潮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一百零三章 州獄第五百一十三章 相見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八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四百四十一章 去留第七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六百七十七章 反應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計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六百六十二章 得失第五百七十四章 錯估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六百零三章 迎親(三)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三百二十六章 玄機壺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第四百七十四章 風起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人選之迷第六百一十一章 凌汛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四百九十八章 招安(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驚疑第六百四十二章 阻攔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三百章 水土不服第二百一十一章 夜訪第七章 贈弓第四百四十章 秘密第二百五十七章 馮昌裕的抉擇第七百四十六章 戰役(一)第一百三十八章 舉薦爲吏第五百六十九章 太后還朝第六百三十九章 南歸第二百九十五章 進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四十二章 活口第一百二十二章 新思路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五百三十五章 宮門第九十七章 武陵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六百九十五章 夜談第五百零一章 偏執的勝利第五百七十五章 鏊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心意變化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七百七十八章 炮戰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七十六章 龍華埠第七百三十八章 間隙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五百三十二章 彷徨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三百八十八章 以山爲城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八十四章 家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奚氏族人第七百三十章 襄山第六百八十九章 瀾涌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三百六十一章 刺史人選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七章 贈弓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七百一十二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九章 秘旨第九十九章 窺探第六百一十二章 潰敗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六百六十章 交換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五百二十九章 應急計劃第七百一十五章 兵鋒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六百七十章 未知數第四百四十三章 進城第三百二十九章 攔街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氏第三百七十六章 猶豫難決第七百二十三章 河洛(二)第二百二十一章 無害而肥第三十五章 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