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二百零五章 說田

楊欽介紹起敘州當前最新的情況。

從去年七八月間散播敘州發現金礦的流言,放開地禁吸引客民遷入,加上船幫在各地的刻意疏導,在將近一年的時間內,涌入敘州的新增客籍民衆將近兩萬人,差不多達到過去四五十年因戰亂、天災避入敘州的客籍民衆數量總和。

當然,這裡面還包括潭州有意安排進來的一批人。

這麼大的動靜,韓謙沒有指望瞞過誰,特別是他慫恿他父親放開地禁的事,甚至有可能成爲四姓大族向朝廷告狀的把柄,但韓謙也不擔心什麼。

就目前而言,敘州在大楚的版圖之上,還沒有多少分量,何況還被潭州隔絕在外。

即便加上這批新涌進來的人口,敘州總人口也纔剛剛過十萬,都未必抵得上潤州、揚州的一個上縣。

何況敘州內部土客籍對立矛盾嚴重,韓謙引進新的人口,客籍民衆在人數上,還是要略遜於土籍。

就算天佑帝再不希望他父子掌握權勢,但也不會不能容忍他父子一點點的野心。

就像對目前的狀況,韓謙不能表現出太深的怨恨,但一點都沒有怨氣,在天佑帝的眼裡,多半也是不正常的吧?

想到這裡,韓謙心裡也是苦嘆,做人難,做臣子更難,常言道伴君如伴虎,真是沒有半點假啊。

韓謙此時沒怎麼想着去權衡金陵方面對這事的反應,更多的還是考慮敘州一下子通過謠傳吸引這麼多人過去,諸多矛盾很快都會相繼激化起來。

沒有大規模的工礦及手工作坊,要將兩萬新增人口安置下來,怎麼也都需要十多萬畝田地纔夠。

黔陽城往北的沅水沿岸,甚至可以開墾出數倍的新田來,但問題在於,要是由新增人丁自發去做這些事,可能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那短時間內人與地的矛盾激化,將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楊潭水寨在五峰山往北所築的江堤,也趕在江水上漲前合龍了,只是新圍出來的淤灘地,稀乎乎跟稀米飯似的,並不利於種植,前還要進一步開挖河渠、修建圩堤,擡高圩田的地勢……”楊欽又介紹楊潭水寨過去大半年直接經手在敘州開墾新田的情況。

沅水兩岸的淤灘地,地勢相比沅水又低,即便用江堤將江水攔在外面,卻容易發生內澇,不利種植,傳統的辦法便是造圩田,後續還需要有一個持續改善的過程,才能最終變成良田。

楊欽又說道:“新堤內差不多能圍出兩萬多畝圩田,但老大人的意思,敘州沒有多少官田賞賜軍功,州衙要划走一萬畝新田以爲官用……”

韓謙點點頭,也早能猜到他父親會有這樣的安排,說道:“這些都沒有問題,我會寫信跟我父親說這事,但會盡可能將奚氏族人及楊潭水寨所應得的軍功賞田都集中到一起。這些新田,我並不打算分到各戶頭上,而是直接納入種植園統一經營,或者說是田莊也行,大家對田莊更熟悉一些。一方面眷屬有餘力,可以在種植園內做工,算一份工錢,船幫武衛也不用擔心他們出門在外,照顧不了田舍,而各家的軍功賞田到年底照比例領取一部分紅利便是……”

雖然絕大多數的奴兵及船幫武衛,都能獲得上百畝的圩田,但真要是將田直接分授下去,沒有足夠的耕牛,分散的農戶也沒有能力對圩田進行進一步的土質改善,修建直通沅水的水利配套設施,到時候即便一家老小將精力完全投進去,最後都未必能混個溫飽。

而更關鍵的,絕大多數的奚氏奴兵及船幫武衛就會被田地捆綁住,現實的困難將不再允許他們能脫開身,繼續跟着船幫行走江湖。

韓謙通過軍功給賞,對四姓大族內部進行瓦解,卻不想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船幫武裝護衛,滿足於現有的軍功給賞,拆夥回家當自耕農去。

韓謙就考慮在敘州辦種植園,將田地都集中到種植園名下,這麼一來就可以從敘州新增的客籍人口裡僱傭人手,對新田進行更精細的耕作,能同時緩解多方面的矛盾。

在軍事屯田之外,也唯有種植園,才擁有大規模開墾新田的能力。

更爲重要的,也只有這樣,韓謙才能讓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船幫武裝護衛力量不分散下去;而以種植園的名義,出面贖買奚氏族人,更名正言順,也更便利。

坐在船頭,聊着事情,船隊很快從池州城繞了過去,夜裡也沒有在江心下錨駐泊,而是繼續揚帆航行,到第二天黃昏時分,便能從望鏡裡看到金陵城巍峨的城牆一角。

韓謙沒有告訴別人他返回金陵的行程,自然沒有人出城來接他。

船隊抵達北城水關,天已經黑了下來,韓謙也便在船上宿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才隨船進城,直接回到蘭亭巷的韓家大宅裡。

…………

…………

六月中旬的金陵,已經是十分炎熱,清晨起牀,趙庭兒便穿着半袖裙襦,露出雪藕似的胳膊,差遣着院子裡幾個僕婦忙碌。

龍雀軍立下赫赫戰功,三皇子得封臨江郡王,但韓謙兩次未得召見,這使得韓謙及左司在新的郡王府內部的地位隨之模糊起來,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也就隨之多了起來。

郡王府新設,侍衛營、龍雀軍以及五大屯營軍府都要納入左右護軍府、親事府、帳內府體系之內管轄,衆人要換新的印綬。

鄭暉以及隨他從黃州及均州山寨選拔出來的武官胥吏,拖家帶口到金陵赴任,在金陵內安家落戶,也是一頓忙碌。

即便三皇子楊元溥已經提前返回金陵近一個月,在韓謙回來之前,也暫時沒有精力兼顧到左司這邊。

各種流言、各種蜚語,雖然在沈鶴出面干擾後,之前的儲戶沒有膽子再來擠兌,但暫時也沒有新的儲戶敢投錢進來。

不過,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臨江錢鋪實際已經攬入當初韓謙跟三皇子所約定的三千萬錢借貸,甚至還稍稍超出少許,在韓謙回來之前,這時候也該暫停攬貸的口子。

目前臨江錢鋪及貨棧,主要是以煤餅、石灰、精米、茶葉、臘鴨、燒刀子酒等物產,維持對原有儲戶的利錢供給。

而且每月拿出來的物產,要折抵一百二三十萬錢的利錢,壓力也是極大。

三千多萬錢的借貸,要麼被韓謙挪用去墊付軍資,要麼被韓謙用於贖買奚氏族人,又或者維持左司日益龐大的開銷,並不能用於擴大匠坊的生產。

即便幾次船運貿易所產生的利益,也無被這巨大的無底洞吞噬掉。

不過,好在煤餅、石灰乃至匠坊所出的燒刀子酒,銷價高,有着巨大的利潤空間,目前至少能勉強叫錢鋪的利錢給付能維持下去,不至於聲譽徹底破產。

特別是煤餅,每車煤餅售四百錢,但實際秋湖山煤場每出一車煤餅運入城裡,成本不需二百錢,而到後期主要以煤餅支付利錢,實際上是將早初所承諾的高息降低到之前的一半水平上。

不過即便是如此,用煤餅燒水做飯,猶是比柴炭便宜方便許多,儲戶不僅接受拿煤餅折算利錢,還會額外從貨棧購買一部分,彌補燒柴的不足,這也爲匠坊額外提供了一部分利潤。

這些事由下面的工師、掌櫃掌握,而不管韓謙及左司的地位有多模糊,工師、掌櫃作爲受軍府嚴格管理的兵戶,此時都兢兢業業的做事,不虞會出什麼漏子。

這時候趙庭兒只需要負責核點帳目,並不需要整日盯着錢鋪、貨棧那邊,也就顯得無所事事。

跟隨在韓謙身邊,趙庭兒早已習慣忙碌的節奏,一旦無所事事,便閒得慌,她又不會拿刺繡女工之事來充實自己,便打發着僕婦,移種花草竹木,將院子收拾得極致清雅。

這些天,趙庭兒想着韓謙曾大體說起來的一種羊角燈,但試了好些辦法,都沒有辦法將山羊角成功軟化。

不過,想到韓謙所說的那種半透明彷彿玉白色薄片琉璃似的羊角燈罩子,趙庭兒心想要是院子掛幾盞這樣的燈籠,該是多漂亮啊。

想到這裡,趙庭兒又照着新想的方子,拿手下的僕婦準備食醋及酸蘿蔔水,今天準備試着拿這兩樣的東西熬煮羊角,看有沒有可能將羊角熬化開。

“你一個女娃子,不學着刺繡女工,專門折騰這些有的無的,滿院子都是酸溜溜的怪味,還不知道白白糟踐了多少錢物,少主回來,你要怎麼交差啊?”雖然韓謙明確內宅以及錢鋪、貨棧事務都由趙庭兒負責,高紹等人回來也都遵從趙庭兒的指派,但趙老倌總是忍不住嘀咕嘮叨,總覺得趙庭兒這麼亂搞一氣,會闖下禍事,也不像一個正經的女兒家樣。

“要不等公子回來,爹你跑過去說你來掌管後宅的事情?”趙庭兒沒好氣的頂了她爹一句。

“你這女娃子,當爹的說你一句,也是爲你好,你這樣子,少主看到能喜歡?”趙老倌氣得鬍子直抖,“你看着挺聰明的一個人,怎麼這次就糊塗了,你不留在少主身邊,留在金陵主事,到最後這事是你能主的?你娘前兩天,有沒有找你好好談過,過不了幾天,少主應該就要回金陵了,你得在少主身上多用些心思了。”

“爹,你在說什麼?”

趙庭兒不滿的嗔怨說道,待要將她爹從院子裡趕出去,卻聽得身後傳來令她思念甚久、令她情思激盪的聲音:

“我覺得你爹這話說得很對……”

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營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九章 處置第二百章 安排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約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六百一十七章 傳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鋒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六百章 宮中(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六章 山居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鋒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五十六章 有仇報仇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隱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十一章 進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
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六百九十八章 安營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三百四十五章 駕崩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人心第五百五十八章 對峙(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五百四十九章 奏疏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四百六十六章 韓府第二百二十二章 截道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二百三十一章 富可敵國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一百二十章 身世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五百六十八章 選擇第五百章 回京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蜀使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三十三章 論賭第二百五十一章 封官賞爵第五百零二章 新使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三百七十八章 人心第二百四十一章 潛逃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六百五十六章 兵釁(二)第七百三十五章 西征(二)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五百八十六章 不謀而合第三百七十四章 捉襟見肘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七百五十九章 關中(六)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七十八章 築城第十九章 侍講沈漾第九章 處置第二百章 安排第四百四十八章 婚約第七十章 橫生枝節第五百九十六章 鰲山島第六百一十七章 傳議第二百四十七章 五柳溪第九十二章 滅寨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五百二十八章 決定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鋒第七百七十四章 樊川河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質詢第三百六十八章 樑國密信第六百章 宮中(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江畔第二百七十九章 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永春宮莊園第七百六十三章 洛陽(四)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奪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吃鴨第七百六十五章 蜀使(二)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六章 山居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七百五十二章 戰後第四十六章 奴婢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三百八十五章 偏鋒第八十八章 精英斥候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五百一十六章 未雨第五十六章 有仇報仇第三百九十章 山水之隱第七百七十章 金陵詭局第二百零八章 世妃第十一章 進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大患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