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 勾結

韓謙打算着馮繚兼管赤山會的事務,馮繚也便與蘇烈、韓東虎、林勝、何柳鋒、郭逍等人,移到偏廳去商議更具體的事情。

郭榮則還要趕去忙學堂的事情。

目前白蹄岡聚集四千五六百人,十歲到十五歲左右的少年、孩童,差不多佔到四分之一。

之前,編入少年營,進行一些基本的操訓,主要也是爲了方便更有序的維持營地內部的秩序,徹底封堵住敵對勢力滲透進來刺探的漏洞,還有就是幫着壯勞力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現在敘州物資能直接支援過來,營地這邊的條件要改善許多,普及識字及基礎算學的兩年學制初級學堂還要先辦起來。

郭榮在白蹄岡沒有用武之地,從左廣德軍舊部找了一些有識字及算學基礎的人手,便將這事承接過去了。

現在條件還很簡陋,沒有能容納七八百少年孩童就讀的課堂,之前是天晴時在空曠處分十數堆教導半天,天氣眼見就要寒冷下來,郭榮還要帶着這些少年,參與竹舍的修造。

真正的營地建設,不是說修成百上千間草棚,讓七八人或十數間擠一間草棚不凍死就結束的了。

要僅僅是那樣,他們也就跟流民營地沒有什麼區別了。

馮翊偷懶,便留在韓謙身邊說話。

他看到韓謙案前所鋪開的乃是淮南地圖,地圖上不僅將淮東諸州縣以及洪澤浦、樊樑湖及邵伯湖都標識出來,還將北面的淮河、南面的長江,以及霍壽濠滁壽舒等淮西諸州縣地形都繪製出來。

再看韓謙在這張地圖上寫有密密麻麻的註解,可見韓謙即便留在白蹄岡主持營地建設,都始終關注着巢州戰事及淮河兩岸的動靜。

馮翊問道:“你似乎很擔憂形勢會再有出人意料的變化啊,不過,李知誥在巢州打得穩如老狗,哪裡可能會出變故?”

“是啊,李知誥也是知兵善戰之人,而且選用的是最穩妥的戰法,應該不會出問題,但在潁州的樑軍卻全無動作,這多少叫人放不下心來。”韓謙也不掩飾他對時局是有些擔憂。

說起來還是楊元溥對敘州太過猜忌,縉雲樓改爲縉雲司,看似權柄極大加強,但韓謙早期在樑國所建立的情報網,由於相關人員都撤回楚境,差不多算是都前功盡廢。

而之前樞密院職方司對樑國的軍事情報刺探體系,也由於金陵事變而崩潰。而即便在李普的主持下,樞密院職方司正重新籌建對樑國的軍事情報刺探,也跟韓謙、跟敘州毫無關係。

除了韓謙出使蜀國時,留了一些敘州的嫡系潛伏在蜀國,也是剛剛纔決定在京畿附近重建情報網,對樑國境內的情報蒐集及刺探還無從談起。

另一方面,敘州的資源還沒有富足到這個程度,目前也頂多是他人在白蹄岡,派遣幾名斥候潛入淮河北岸,蒐集一些表面上的情報。

韓謙將地圖合上,暫時將一些擔憂的念頭拋之腦後,笑道:“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要不是赤山軍要將總堂設於此地,我也不用去自尋煩惱了。”

韓謙早就認識到樑帝朱裕是一個極難對付的對手,但要不是石樑縣這麼一處狹仄之地,最適合赤山會紮根立足,他也管不上楚軍有可能會在樑軍手裡吃大虧。

“你要真能學我這般沒心沒肺,那就真沒有什麼煩惱了。”馮翊笑道。

韓謙哈哈一笑。

馮翊想到這一事,跟韓謙說道:“薛若谷到溧水赴任,歷時也有四個月了,他最近與沈漾的書信往來變得頻繁起來,相信他對刺殺案的實情應該掌握得差不多了……”

“我們現在跟淮東勾結到一起,消息傳回薛若谷耳中,他心思會不會有變化,現在還不得而知呢。”韓謙嘆了一聲說道。

薛若谷生性介直,但不意味着他蠢。

薛若谷之前就懷疑赴任溧水乃是他們這邊在暗中操作,現在倘若又有敘州與淮東勾結的消息傳出去,他是不是會產生其他的聯想,甚至最早察覺到赤山會活動的蛛絲馬跡,也說不定。

有些人不是別人能牽着鼻子走的,韓謙只能安排人手盯住這事,並不能替薛若谷決定什麼。

說起來,也是左廣德軍舊部受到迫害,超乎韓謙的想象,以致一開始沒能制定好通盤計劃,此時多少有些脫節的地方,但也只能抓大放小、走一步看一步。

…………

…………

不僅僅慈壽宮一家,在姚惜水乘織造局採辦船回到金陵之後,發現金陵城內外到處都在議論敘州商船裝滿商貨駐泊揚州之事,看得出這件事對大楚朝野的衝擊,遠比表面僅僅是敘州將兩船商貨運到揚州出售,要大得多、深遠得多。

九月,秋浦河兩岸的稻田,泛起金色的波浪,田間的農人眉眼間洋溢着豐收的喜悅。

這主要還是長春宮及桃塢集軍府所屬田莊的景象,但南面溧水、江乘、西北的採石、南陵、繁昌等縣,受持續逾一年的金陵事變影響,人丁大幅削減,致使田地大片荒廢的狀況,到這時還沒有得到根本的緩解,情況要差得多。

此外,受金陵戰事影響頗深的蘇潤常三州,以及西邊的池州、江州,到這時候都還沒有緩過勁來。

然而爲保障江北戰事順利推進,所徵錢糧卻無豁免,使得京畿諸縣及這些受戰事影響最深的州縣,民衆生計越發艱難。

當然了,金陵事變的影響,還是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內,沒有對江南東道的農耕生產,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要是能多修養三五年,京畿諸縣以及蘇潤常池諸州,也差不多能恢復過來。

姚惜水女扮男裝,與貼身女婢葉非影乘馬從長春宮出來,從東華城進金陵城,彷彿世家公子,風度翩翩,帶着美婢出遊歸來,從錦和巷拐入永寧巷建寧侯李將軍府。

姚惜水與蘇紅玉皆是晚紅樓出身,因而踏入建寧府尋訪蘇紅玉以述姐妹之情,即便是落入有心人的眼裡,也不怕別人議論什麼,最多是叫人認定慈壽宮那邊依舊有籠絡李知誥之意。

當然了,不管別人在背後再怎麼議論太后與延佑帝母子不合,但他們到底是母子。在大多數人看來,這個細枝末節上的微妙,不會影響到朝堂的大局。

李知誥在納蘇紅玉爲妾之前,早就迎娶寒門出身的周氏,但在金陵事變期間,隨信昌侯府及郡王府衆人逃離金陵城時,周氏受到驚嚇,到岳陽後便一病不起,很快便花銷玉殞、病逝了。

雖然蘇紅玉囿於出身,不能真正成爲侯夫人,但李知誥戎馬倥傯,也一直都沒有續娶,正室周氏所生的一子一女,也都由蘇紅玉領到膝前撫養,實際上便是建寧侯府的女主人。

蘇紅玉在建寧侯府內的住處,叫漱秋樓,院子裡曲池流水、假山環榭,北面南向是一座三座高的木樓,建得精緻典雅、雕樑畫棟,十分的華美。

姚惜水與女婢葉非影隨侯府的丫鬟登上木樓,蘇紅玉正憑欄而立,眺望園子裡葉色金黃的銀杏樹。

蘇紅玉轉身看到姚惜水登樓來,叫身邊的侍婢都先退下去,問道:“前天聽說你剛去蘇州採辦綾羅,怎麼這麼快便趕回來了?”

“前往蘇州採辦綾羅只是藉口,”姚惜水說道,“之前得到消息說敘州有船要去揚州,還在揚州江外停留了七八天,這事透着蹊蹺,我拉着春十三娘趕過去看一眼。”

“哦,我聽到城裡也有人議論這事,好些人都不大相信,試想金陵事變之時,信王野心勃勃,大有鯨吞江淮登位大極之勢,卻挫於韓謙之手。以信王的孤傲,怎麼可能會跟敘州眉來眼去?”蘇紅玉說道。

“這事恐怕是真的,我們不僅看到揚州官員登上敘州商船,還看到馮翊此時就在揚州。”姚惜水說道。

“啊,竟然真有其事啊……”雖然朝中很多人都認爲收復巢州之後,敘州與淮東勾結是應有之義,但蘇紅玉多多少少感到有些意外,感慨的說道。

不過,她也知道馮翊出現在揚州,實際要比兩艘敘州商船進入揚州,意義更爲明確,沉吟片晌,又嘆道:“在形勢面前,所謂的孤傲到底算不了什麼,但這麼一來,朝中形勢又複雜了吧!也不知道陛下確知此事後,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他能有什麼反應,還不是一直都在韓謙的玩弄之中?”姚惜水這話看似不屑,但她的神色卻很凝重的問道,“你前些天渡江去探望大哥,大哥可有決定什麼時候拿下巢州城?”

“巢州守軍鼓吹樑軍隨時會出兵南下,士氣並沒有完全崩潰,知誥想着再拖半個月,但也會趕在淮河冰封之前,拿下巢州城吧?”

蘇紅玉前些天渡江與李知誥小聚,但也不會特別詢問戰事安排,這時候只是將她的猜測跟姚異水說,

“只是敵我雙方對此都有較爲明確的期待,對守軍而言,只要能咬牙扛過這段時間,或能叫知誥解圍在去,士氣與作戰意志,反倒有加強的趨勢……”

“爲免夜長夢多,兼之敘州、淮東暗中到底勾結到什麼程度,大哥那邊還是要儘早拿下巢州城,將主要精力放到巢滁兩州的經營之上,到時候也不怕敘州與淮東玩什麼花樣了。你在給大哥的書函裡,還是要多謝幾句的。”姚惜水還是覺得李知誥還是儘快攻下巢州城,然後借與壽州叛軍對峙的機會,籠絡將卒,經營巢州,她們所擬定的計劃纔算是堅定的踏出第一步……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七百零八章 臘月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義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三百九十一章 秘窟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六百零三章 迎親(三)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見馬循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五十三章 用間篇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
第四百一十四章 南撤(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合流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五十二章 夜聚第七百二十二章 河洛(一)第七百五十六章 關中(三)第五十八章 往事第七百零八章 臘月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六百八十三章 移花接木第四百九十四章 變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第三百三十六章 歸來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六百零一章 迎親(一)第二百四十章 天工匠書第七百一十六章 出使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六十八章 角色扮演的意義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二百二十八章 家奴第三百九十一章 秘窟第五百五十六章 對峙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干第四百三十二章 和談(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五百三十八章 渡江第六百一十五章 回京(二)第六百零三章 迎親(三)第七百八十五章 將死第四百二十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六章 世子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五百九十四章 條件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一百五十二章 鹽事第三百六十九章 思州第二百一十三章 雁蕩磯田莊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巢湖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五百五十五章 深夜出兵第三百五十八章 相逢第二百一十四章 詢問舊事第三百零七章 離去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四百五十四章 秘會第五百九十八章 宮中(一)第一百零一章 殺人活命第三百九十八章 溧水城第一百零九章 訪寨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意順逆第六百零七章 激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二百一十九章 爐火純青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三十二章 投子博戲第六十二章 爪牙第一百七十三章 扣船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六十六章 問詢第一百九十六章 再見馬循第一百四十三章 籌貸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六百九十一章 世道第六百一十章 對峙第二百三十二章 召見(一)第一百九十章 缺口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見第六百一十四章 回京(一)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賄賂第六百四十一章 故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宣州易謀第二十九章 家兵子弟(二)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四百六十五章 天子之權第二百二十三章 夜間定計第六百三十二章 天下大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琴似故人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五十三章 用間篇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一百七十九章 震懾第七十九章 深夜闖營第三百二十一章 謀蜀主第二百一十七章 鍛造之事第五百二十五章 分憂第三百八十二章 秘密第二百三十三章 召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