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

bookmark

“轟!轟!”

蜀宮在成都城西郊外的野渡苑裡,將卒林立、旌旗招展,爲防止消息走漏,即便是平日看管皇家園林的低級將吏,也早早被驅逐出去,

兩樽滑膛炮對準兩百餘步遠的一棟石屋,同時點燃藥捻發射,在震耳欲聾的響動聲中,炮口噴射出黑煙焰光,眨眼過後,就見磚石橫飛,結實的石屋被轟出一大塊缺口來,厚厚的石牆在塵煙中搖搖欲墜。

曹哲、景瓊文皆默然看着眼前的一切,其他蜀國將臣臉色都有些發白。

王邕臉色灰暗的坐在華麗的龍輦之上。

二月底的成都府,大地已經鋪上一層新綠,附近溪河裡有好一些野鴨子,被炮聲驚得飛起來。

曹哲上元節就從洛陽啓程返回川蜀,但要攜帶兩樽重炮同行,速度要比去時慢了許多,比預計的足足晚了大半個月才返回成都府,甚至他都是在途中,聽到壽州軍及徐泗軍投降洛陽的消息。

壽州軍與徐泗軍的望風而降,曹哲絲毫不覺得意外,只是不知道國主與諸大臣心裡會怎麼想。

“蒙軍主力被殲滅於晉南,便是被這太嶽行營軍攜百樽重炮攔截於金泉山以南無法北逃所致;此乃我在洛陽所見較小的一種火炮,還有一種重炮能在三千步外發射鐵丸,”曹哲知道大家心裡不好受,但他此番出使洛陽的諸多細節卻又不能不說,說道,“臣從雍州取道儻谷南還川蜀,還看到樑軍在儻駱道險谷之中,先鑿出洞-眼,鑽入這種黑火-藥,拿藥捻引燃後便能炸塌一大片石壁——樑軍已是將這種黑火-藥用於開山闢路……”

曹哲言外之意,是說洛陽所生產的這類黑火-藥,規模已經足夠龐大,都可以用於開山闢路,不僅僅是侷限於軍事用途;也就意味着眼前這種前滑炮,洛陽有需要,可以在短時間內鑄出三五百架甚至上千架來。

雖然說樑軍所鑄的火炮,前期主要裝備北線精銳,但隨着北線主要戰事的結束,之前所鑄的大批火炮,會隨第一、第二中央行營軍南下,同時樑國新鑄的火炮,必然也將優先裝備南線兵馬。

蜀軍真要咬牙堅持下來,所要面對的將是一支比蒙軍主力所遭受更爲強大的樑軍南征兵馬。

蜀國君臣聽了,心裡更不是滋味,卻也不能斥責曹哲這是漲他人的威風。

王邕心情沉重的揮了揮手,有些意興闌珊的示意起駕回宮。

諸人即便私下裡交頭接耳,這時候卻是都沒有什麼話要進獻到王邕跟前。

他們能說什麼?

洛陽開出條件,獻表稱臣已經不能滿足洛陽的胃口,他們能說什麼?

雖說洛陽還沒有大規模擴張梁州的兵備,但隨着晉南戰事的結束,原本在禹河兩岸戒備的兵馬,都相繼南下,也使得梁州的駐軍,從之前兩旅、增加到三旅。

也不難預見,要是他們這邊遲遲沒有迴應,樑軍在梁州的兵馬會不斷的增加,直到有一天洛陽徹底失去耐心,派遣大軍攻入川蜀。

先護駕回宮,之後曹幹、曹哲父子再出宮返回宅中,心情也是沉重。

他父子二人心裡都清楚留在蜀國君臣面前最正確的選擇是什麼。

不過,他曹氏父子這些年來深受君恩,別人能上表勸諫,他們父子二人要點臉皮,要想不被世人戳着背脊骨罵,卻不能上表勸諫。

現在的情況,有一部分將臣還心存幻想,有一部分將臣事不關心,或者暗中早跟洛陽有所密集的聯繫,也有一部分將臣或許心思跟曹氏父子一樣,都想要點臉皮,這個沉重話題,今日沒有提起。

此行出使洛陽三個多月,曹哲也是有一段時間沒有跟妻兒及父母團聚了,與父親回到宅子裡,天色已經黑了下來,坐下來喝一些酒,景瓊文突然來訪,還帶來一名不速之客。

“曹樞府,若谷再次造訪,不會見外吧?”薛若谷拱手致禮道。

看到薛若谷,曹幹、曹哲父子並不覺得意外,猜想也是金陵在年初時得知澤州一役的消息,緊急派薛若谷到成都府來打探消息。

雖然薛若谷此行不管有什麼意圖,曹氏父子打定主意不會予以理會,但也不意味着連迎薛若谷入府一坐的勇氣都沒有。

數人在明堂西側的茶室裡坐下。

成都府的春茶還沒有開採,一壺清泉擱紅泥爐上燒得滾沸,將去年的陳茶取出沖泡上,數縷幽香便在靜雅的茶室裡瀰漫開。

薛若谷這時候才緩緩道出此行秘密抵達成都府的來意。

樊川河一役後,樑楚和議徹底撕毀,即便後續楚廷多次試圖修復與樑國已破裂的關係,但樑軍都是不予理會,甚至主動遣使渡江,都受到亂箭攢射驅逐。

這也使得樑楚之間徹底失去直接的聯絡通道。

在得到蒙軍主力於晉南被樑軍殲滅的消息,大楚將臣對接下來的形勢發展都很明白——北線蒙軍就剩一些弱不禁風的殘部,已經牽制不了多少樑軍精銳,待河淮局勢平定之後,樑軍主力必然將揮師南下、舉兵進入江淮。

由於樑蜀和議還是楚廷主動破壞的,樑軍揮師南下,還不能指責韓謙背信棄義,進攻故國。

曹哲看了父親一眼,見父親只是看着手裡的精美茶盅,卻不欲張嘴說什麼,他也就揭開茶盅蓋,輕輕將浮葉吹開,飲着熱茶。

這時候蜀楚結盟去對抗強梁嗎?

真要這樣,在樑軍收復河淮後,那就不是去進攻江淮,而必將首先對川蜀用兵。

蜀國新編禁軍,雖有十萬之衆,但都沒有經歷戰火的淬鍊,能抵抗大梁身經百戰的虎賁勇卒嗎?

更不要說前滑炮給蜀國君臣所帶來的巨大震憾了。

“聽聞曹將軍此行出使洛陽,再親至澤州觀戰,若谷想問一句,蒙軍真就這麼不堪一擊嗎?”薛若谷問道。

曹哲看了景瓊文一眼,他此行出使洛陽的見聞,都一一細稟給國主知曉,景瓊文作爲左僕射,就坐在國主的身側。

景瓊文既然都無意跟薛若谷細說,那真就是沒有細說的必要了,但薛若谷既然開口相問,曹哲怎麼也會迴應一下,很肯定的說道:“蒙軍確是不堪一擊!”

“大蜀君臣將何去何從?景公與曹樞府、曹都指揮使,深受大蜀國主的恩寵,在大蜀位至人臣,又將何去何從?”薛若谷緊追不捨的問道。

聽薛若谷這話,曹哲心裡一陣厭煩,說道:“薛先生這話怎麼不去問貴國的鄭大人、張大人?”

樊川河一役之後,樑楚關係徹底破裂,看似雙方的邊貿也徹底中斷,但鄭家、張家幕後所控制或者與鄭家、張家牽涉極深的郎州、黃州商社船幫,從渝州陸續購入、價值三四百萬緡的商貨——這些商貨真正原產地是出自哪裡,鄭榆以及年後致仕回朗州養老的張潮,他們心裡真就一點都不清楚?

除開從渝州中轉的貿易了,據曹哲所瞭解,長江、漢水兩岸的商貨走私也沒有一天真正中斷過。

“曹哲,薛先生是客。”曹幹擡頭看了曹哲一眼,示意沒有必要跟薛若谷就小事爭什麼意氣。

這時候一陣急馳的馬蹄聲在曹府大門剎住。

成都乃是蜀都,曹幹又是樞密使,沒有緊要之事,絕對不會有人膽敢在曹府之前縱馬狂奔的。

曹幹、曹哲耐心性子,片晌後就見管事領着樞密院的一員軍吏走過來,將一封信書呈上,說道:“北線急信,蔣副使以爲曹樞府有必要第一時間知悉——另外也派人去景相府上,景相在這裡最好……”

薛若谷不知道什麼緊急消息,需要第一時間通稟蜀國文武兩大要員,就見曹幹接過信書後,臉色驟然凝重起來。

曹干將信書遞給景瓊文,沉吟了一會兒,纔跟薛若谷說道:“七天前,朱讓下令將所有的嬪妃子女都趕入煌離宮縱火焚燒,之後他自己也跳入火海自盡。隨後汴梁便爲樑軍攻破——在城破之時,樑任也想縱火焚燒府邸、將所剩不多的家人趕入火海然後他再跳入自盡,但他自己到最後卻膽怯了,爲樑軍所俘……”

“啊!”薛若谷張了張嘴,卻終究沒能說出一句話來。

他二月上旬從金陵出發趕來成都府,一路乘舟逆水而行,一直到成都府後才知道二月中旬,韓元齊、韓東虎、林海崢等人率八萬樑軍從三面進逼汴梁城下,但算着時間,汴梁城從被圍到陷落,前前後後就五天時間而已。

這也太快了吧?

薛若谷震驚之餘,也顧不上爲朱讓、樑任的命運感慨了……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四百五十一章 渾水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十四章 下注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九十四章 純酒第七百三十六章 選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形勢危急第七百四十二章 光陰第四百三十章 短兵(五)第六百九十二章 削藩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一百零四章 船幫之用第四百五十一章 渾水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五百四十三章 周憚第一百七十八章 刺殺第五百一十一章 赤山會第三百七十七章 山中第五百零八章 茅山第五百一十九章 營地第二百七十一章 秘旨之意第五百五十一章 韓府(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十四章 下注第五百二十七章 傳旨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子之權第五百一十章 議事第三百零二章 診病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宮第四十五章 燒石第一百四十一章 潛忍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營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三百一十三章 巫山長峽第四百五十二章 送別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二百七十五章 守株辰陽零三百一十章 迎親使第七百七十一章 聽聞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七百三十一章 凌雲閣第五百三十七章 忌憚第六百九十四章 喧賓第四百八十六章 定計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七百五十八章 關中(五)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三百七十九章 歸鄉第十三章 討杯毒酒第二百七十四章 誘敵出寨第四百七十九章 山溪第四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二十一章 醒悟第七百零一章 尾聲第二百四十九章 雙爐鍊鐵第七百七十三章 戰起第七百二十五章 密信第四百二十一章 生子第四百九十章 實地第五百五十九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二章 監視第一百七十一章 戰場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窮酸王侯第六百一十六章 回京(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大江東去第一百九十九章 籌碼第二百零六章 重逢第六百六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四十八章 龍牙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縉雲司第一百五十七章 戴罪立功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山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長街第三百七十二章 大婚(一)第三百零一章 幽怨第四百一十三章 南撤(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解釋(二)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六百四十五章 淮東第五百七十二章 李知誥的難處第三百六十二章 太妃第六百九十章 求去第七百五十一章 大捷第一百九十五章 夜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一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三十八章 興兵北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滄浪第九十四章 純酒第七百三十六章 選計第七百八十八章 行省第四百三十四章 長信宮第七百五十三章 楚宮月第七十一章 父女之辯第三百一十八章 蜀宮舊事第四十二章 饑民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第一百二十一章 引狼入室第八十三章 快速帆船的造法第六百七十五章 河道第四百八十三章 宰相府邸第三百四十七章 朔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