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 黃雀在後(三)

沈鵬故意放鬆姿態,說道:“我也就是以前聽司院裡的文吏說過一些秩事,但真要去做這事,卻發現禽鳥傳書不是一件易事,不想棠邑竟然先訓養出能傳信的禽鳥來了,聽這聲音是鴿子吧?”

大梁對舊朝衣冠士族打擊更爲徹底,現在境內連只種鴿都未必能找到,野鴿子的訓養、培育更加複雜;而沈鵬在承天司要想做這件事,沒有現成的指導經驗,只能從零碎的文人秩事裡摸索,就更不是一件易事。

沈鵬待要再說些什麼,見靠牆壁站在一旁不吭聲的韓豹這時候站直身子,明顯是他的話叫這人起了警惕,似乎再有什麼不對勁,便會隨時干預進來。

沈鵬稍稍坐正身子,不再試探,徑直說道:“既然你們已能用禽鳥傳書,黔陽侯或許明日便會知曉定州城發生的事情,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黔陽侯會如何利用這事?”

“你想說什麼?”王轍也警惕的問道。

“你們不是想知道我們在灌江樓遇到誰,才搞得如此狼狽嗎?”沈鵬問道。

“……”王轍直起身子侍要追問,但轉念想到他們纔是掌握主動權的人,怎麼能被樑國的密諜頭子牽着鼻子走,他放鬆姿態的坐回去,示意沈鵬繼續說下去。

“要不是武陽侯樑任與賀王世子朱天明出現在灌江樓,我們猝不及防跟他們打了一個照面,今夜也不會鬧得如此的風起雲涌了。”沈鵬說道。

韓豹給守在門口的張士貴使了一個眼色,讓他去找霍厲過來。

沈鵬吐露的消息太關鍵了。

他們之前將今夜所見所聞寫入秘信,着石如海等一批人手疏散撤出時,就着手傳回棠邑。他們之前裡的秘信有很多都是推測,但棠邑在做決策時,會對推測部分做相應的衡量。

現在他們要是採信沈鵬的話,就必須對這些信息進行驗證,要不然就有可能會對棠邑做決策造成誤導。

沈鵬落在他們手裡,但不意味着他爲了樑國的利益,就不會有意誤導他們。

霍厲很快走過來,韓豹與他及王轍商議了片刻,又盯向沈鵬說道:“你說的這些事,我會親自去核實,現在給你最後改口的機會。而等我踏出這院子,要是發現你說的跟事實有一丁點的出入,就不要怪我們辣手無情。你也不要覺得我們沒有權力處理掉雲和公主,我們奉命潛入定州,確保自己活下去是第一要素,必要時甚至可以持我家大人的秘信,正式去拜謁成德軍節度使……”

“我帝猜測灌江樓有暗附蒙兀人的可能,但王元逵軍中並非誰都甘願淪爲蒙兀人的走狗,所以之前纔會有擅殺我大梁使者逼宮的事件發生。而我這次奉命過來,主要也是想要爭取成德軍中一些將吏的支持,動搖王元逵的決心,儘可能拖延時間,使我帝能搶先攻陷潞州。而爲加重爭取成德軍將吏的籌碼,我帝也特地讓雲和公主一起過來,只是怎麼都沒有想到,朱讓會直接派武陽侯樑任與賀王世子朱天明過來——你覺得我有必要在這事上騙你們嗎?”

時間太緊迫了,沈鵬不想韓豹他們在驗證他的話浪費時間,卻又知道想要說服對方不易,只能用更平靜的語調說道,

“想必你們也能明白樑任、朱天明這兩人過來,意義有什麼不同吧?”

王轍與霍厲、韓豹對視一眼,他們當然清楚這裡面的區別有多大。

武陽侯樑任及賀王世子朱天明過來,既是使者,同時更是質子。

武陽侯樑任是樑樞密使樑師雄的嫡子,也是賀王朱讓的舅子,他與朱天明兩人出現在定州城充當質子,無疑表明樑師雄與賀王朱讓絕不回頭的叛變決心。

這事不僅會敦促蒙兀人以最快的速度出兵,也會助灌江樓及王元逵以最快的速度解決掉成德軍內部的分歧。

灌江樓是早就暗附蒙兀人,但王元逵到底不是灌江樓及王景榮掌握的傀儡,而王元逵手下的統兵將領,更是有着自己的打算。

之前的形勢,一是蒙兀人隨時鐵蹄南下,一是樑帝朱裕率十萬樑軍精銳隨時能攻陷潞州,然後出井陘進入河朔。

這種情形下,成德軍的將吏,誰能肯定最後鹿死誰手?

即便是王元逵有所猶豫,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這也纔有沈鵬秘密護送雲和公主潛入定州城,目的就是利用王元逵及手下將吏的猶豫、遲疑,進行遊說、勸說,以拖延時間。

甚至雲和公主的作用,就是關鍵時刻可以出面充當質子,以示樑帝朱裕絕無追究樑使被殺的意思,以便能穩住王元逵。

而只要樑帝朱裕能提前攻陷潞州,擺出兵鋒直指恆州、定州的勢態,王元逵及將吏到時候就更不會輕易做出選擇。

那時候他們還是要堅定投向蒙兀人,只會意味着恆、定兩州會第一時間被打殘掉,成德軍會第一時間去撞十萬樑軍精銳的兵鋒。

不過,但是,然而,樑師雄與朱讓用計之狠,竟然不在樑帝之下,武陽侯樑任與賀王世子朱天明同時出現在定州城,形勢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代表着賀王朱讓與樞密使樑師雄不管出現什麼情形,一定會裡應外合舉旗叛反。

這意味着樑國內部一定大亂。

這意味着樑帝朱裕即便攻陷潞州,也只能第一時間班師南歸,平息內亂。

這也註定着蒙兀騎兵一定會借這個機會大舉出兵侵入河朔。

不管後續樑國的局勢如何發展,成德軍之中還有誰在這時心存猶豫、遲疑,一定會遭到血腥清洗。

韓豹與王轍、霍厲對望一眼,心裡都禁不住悚然暗想,樑師雄與朱讓還真是狠角色,竟然直接使樑任、朱天明進入定州城爲質子。

換作其他人,即便明白樑帝朱裕攻陷潞州後,極有可能接下來就會回過頭來收拾身邊的異己分子,但真不是誰都能有這種置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啊。

“我們既然已經與樑任、朱天明撞上面,想必他們也不會再藏頭藏尾,他們目前要做的只是儘可能敦促蒙兀人出兵而已,而你們也不需要冒險潛入去驗證這話的真假,或許明天消息就會在定州滿城傳開來,”沈鵬說道,“他們唯一料不到的,是你們能借禽鳥傳書……”

“你想說什麼?你大概不會指望借我們的飛鴿,給樑帝傳信吧?”韓豹問道。

“你們這時候不要詐我,承天司雖然沒能馴養出傳書禽鳥,但也知道禽鳥傳書有太多的限制。真要是能借禽鳥在不同地點之間隨意傳書,集大梁一國之力,一定不會做得比棠邑差。”沈鵬說道。

韓豹、王轍、霍厲沒有說話。

“蒙兀騎兵南侵,朱讓、樑師雄叛變,我大梁動亂已成定局,而到時候徐明珍的壽州軍也必然陣腳大亂,黔陽侯或許正等着這個機會將壽州、霍州收入囊中吧?”沈鵬看向王轍三人問道,“這也是你們出現在這裡的最大目的吧?”

“我們只負責蒐集、傳遞信息,我家大人會如何決定,卻不是我們能干涉的,你也無需胡亂揣測。”王轍說道。

“我怎麼能不揣測,我有一個妙計,能叫棠邑軍兵不血刃奪下濠州,卻不知道三位願不願意聽?”沈鵬說道。

“大檔頭不要那麼多廢話,你說什麼話,我們是都可以傳回棠邑去,但我家大人會如何決策,卻不是你我能干涉的。”王轍重申道。

“樑師雄與朱讓叛亂,徐明珍多半會觀望形勢,也不會輕易棄守壽州、霍州,但陳昆與韓元齊對我帝忠心耿耿,只要有一線機會,他們一定不會坐看汴京落入叛軍之手,”沈鵬說道,“當然,黔陽侯徑直派人去濠州報信,定難取信陳昆,但棠邑軍要是能將我與雲和公主親筆所書的信函送到陳昆跟前,情況就會不一樣了——到時候不管是承黔陽侯的情,還是需要抽調兵馬鎮壓叛亂,陳昆都會讓出鍾離城,他率兵馬回淮河北岸……”

韓豹、王轍、霍厲這時候聽明白沈鵬到底是什麼打算了,說白了就是利用飛鴿傳書的時間差,爲大梁爭取最後一線挽回敗局的機會。

他們現在將沈鵬的秘信傳回棠邑,要是棠邑那邊不落井下石的話,秘信最快明日入夜後就能送到陳昆手裡,而到後日午時就能送到韓元齊手裡。

韓元齊在徐州有六千精銳騎兵可用,是樑國此時唯一能爭的生機。

從徐州出兵,騎兵部隊以每天兩百里的速度馳行,則能控制在三天時間內趕到六百里外的汴京。

也就是五六天後,倘若韓元齊能親率六千精銳騎兵順利趕到汴京城下,還是有機會從樑師雄手裡奪回汴京城。

畢竟樑帝調樑師雄任樞密使,但樑師雄在汴京能直接調用的兵力卻很有限。

樑賀王朱讓在魏州即便有三萬精兵,卻以步卒爲主,即便今夜就不顧一切的出動,五六天之後都未必能趕到汴京城下,何況他們還要先控制衛州,去斷樑帝朱裕的退路。

而事實上賀王朱讓再有決心,但爲了配合好蒙兀人,多半也會拖到蒙兀騎兵全面進入成德軍轄防區後纔會發動叛變——朱讓、樑師雄不可能想到韓元齊、陳昆在南線有可能會這麼快得知詳情——這樣就能給韓元齊多爭取兩到三天的時間。

而只要韓元齊能率殘軍奪住汴京,對大梁來說,形勢就不算徹底的崩壞。

汴京在誰的手裡,對大梁未來的局勢,影響太關鍵了。

“當然,我的信送到黔陽侯的手裡,黔陽侯更有可能會視之不理,坐看我大梁徹底陷入動亂之中,坐看蒙兀人的鐵蹄蹂躪中原,但不管怎麼說,你們身爲黔陽侯派出的密諜,都應該想辦法將我的信傳回黔陽侯案前,供黔陽侯決策是不是?”沈鵬平靜的看向王轍、韓豹、霍厲,他不希望對方在驗證這事上拖延時間,哪怕是早三五個時辰,都有可能決定大梁不同的命運。

王轍這時候也猶豫起來,看向韓豹、霍厲。

他們現在手裡還有四隻信鴿,只有一次應急通信的機會;事實上四隻信鴿都很未必能將沈鵬的秘信及時送回棠邑……

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五十三章 用間篇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七百四十章 婦孺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十六章 侯府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噩耗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九章 處置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
第七百五十章 戰役(五)第七百五十七章 關中(四)第五百一十七章 未雨(二)第四百三十九章 條件第二百七十八章 兩年之期第四百四十六章 心扉第五百九十章 重逢第一百六十四章 風聲第一百二十六章 拉人入彀第一百六十七章 敘州刑徒第六百八十七章 束手就擒第四百七十二章 滅口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四百九十五章 宣慰使第四百七十五章 怒火第六百七十四章 大水第五十三章 用間篇第十二章 晚紅樓第一百六十三章 奴兵第五百二十章 江心相見第七百二十六章 崇文殿第一百三十六章 贖人第五百零六章 道側第五百五十四章 絕戶計第七百四十章 婦孺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五百八十四章 溯流第十六章 侯府第四百四十五章 大議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該渡江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魚第四百一十七章 人心第四百零二章 側翼第七百四十四章 奪城第四百零六章 勇將第二百六十三章 放歸武陵第一百一十三章 季昆之死第七百九十章 渡江(一)第三百九十六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二章 參見第六百六十四章 密會第五百六十七章 訊問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三百三十章 暗夜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第七百八十七章 蜀國君臣第六百八十八章 狂瀾第六百七十一章 壽春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官第二百八十四章 嶽東大營第五百九十二章 虎狼之心第四百一十六章 好地方第五百一十五章 來意第七十二章 彌補第三百八十三章 秘密(二)第二十二章 差點壞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相見(二)第三百一十二章 使蜀(二)第七百九十二章 渡江(三)第一百五十五章 策反第四百三十五章 同心第六百五十三章 手詔(二)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五百五十章 韓府(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噩耗第一百六十章 軟禁第二百三十五章 獻策第四百三十一章 和談(一)第三百四十章 圖窮第八十章 請君入甕第六十一章 婚約第一百一十八章 暗線第九章 處置第三百二十七章 獻策第九十一章 斬草除根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七百三十九章 間隙(二)第三百五十六章 弒第二百六十四章 四姓降服第三百零五章 賞田第一百七十章 舉吏第一百五十六章 不敬第一百四十八章 會合第一百八十三章 潰敗第二百九十七章 緩追(二)第七百八十二章 舊事(二)第二百一十章 王府供奉第三百三十五章 貨殖之道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第二百二十章 厚禮第三十九章 故作大方第六百四十章 任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短兵(三)第七百八十三章 舊事(三)第六百二十八章 詭局第三百八十七章 失城第三百零九章 一夜第五百九十一章 秋夜第六百零八章 大雪第五百二十二章 會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