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四月份時,轟轟隆隆的白公勝變法在一片貴族縣公的反對聲中折戟沉沙。令尹子西終於出面,在大朝會上宣佈新法當緩不當急,這也相當於收回了白公的職權。

一片歡呼聲中,白公黯然退場。

然而事情並未由此結束,子西出面安撫鬥氏,鬥氏族人卻一口咬定必復報父仇才肯罷休。江漢的縣公們也對要剝奪他們世卿世祿,起用窮士的白公勝恨之入骨,在樂尹鍾建的帶領下,也一致要求楚王和令尹、司馬對白公施加懲處,至少要剝奪他的左尹之職。

這是要痛打落水狗,徹底讓白公下野的節奏。

子西雖然對熊勝失望,但仍然極力維護他,然而羣情洶涌,當楚國的縣公貴族們受到威脅抱團起來時,令尹也束手無策。

恰在此時,司馬子期從宛地回到郢都,倒是給子西出了個主意,他建議子西拋棄白公勝,以此換取貴族縣公們對新法的讓步,換一個人來主持新法,只要不是白公主事,新法大可不必那麼偏激,至少法度要確立起來,兵賦也能集中於郢都,至於取消世卿世祿之類的,先放一放吧。

“這爛攤子,誰能收拾?”子西苦笑不已。

“弟倒是有一個人選。”

司馬子期道:“葉公沈諸樑,統御方城之外已經二十年之久,將葉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他同樣偏向法術,推行的律令適合當地而不偏激,還能搞好與當地貴族的關係,不如讓他來做右尹,試着更改新法條款,何如?”

子西猶豫了:“諸樑雖好,但可惜不是王子王孫啊……”

子期啞然失笑:“兄長,你一面支持勝的變法,起用下層之人,一面又對葉公的出身抱有成見?要知道,當年楚文王可是大膽起用過申國的異姓俘虜彭仲爽的,他做令尹期間,滅申、息,徵陳、蔡,於楚國有大功。諸樑再不濟,也是楚莊王的玄孫,同樣出於羋姓,他父親沈尹戎在柏舉之戰後死於國難,葉公本人也對邦國忠心耿耿,我看,此子比熊勝要強許多!”

子西思慮再三,尤其是回想起六年前白公葉公二人在自己面前對如何推行新法的爭執,終於下定了決心:“也好,當時老朽便是打算讓葉公白公二人各自在領地上加以嘗試,如今既然淮南的法子不足用,那就換成葉縣的法子來試試?”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個消息在不久後,便傳入了閉門不出的白公府邸內。

聽高赦的稟報後,白公默然良久,長嘆了一聲。

“叔父啊,你果然是要放棄侄兒了麼?”

……

白公已經從變法失敗的狂怒中清醒過來,帶着一點僥倖的心理,在家裡躲避輿情,同時也關注着令尹府的一舉一動,誰料卻屋漏偏早連夜雨,自己心目中的大敵葉公將要入郢。

高赦乘機進言道:“葉公入郢之日,便是主君失權下野之時……”

“下野麼?”

白公嚴肅了起來:“左尹之職一日還在,郢都和江漢的縣公貴族們就不敢拿我怎樣,一旦失去職權,回淮南的路千里迢迢,我若想活着回去,恐怕不容易。”

高赦那一日告訴白公,楚國政爭殘酷,朝中之臣不管之前多麼位高權重,只要犯了一次錯,被對手抓住機會擊倒,那就永遠會被打到水底,再無翻身之日!

這話並非空穴來風,當年楚國的賢人蔡聲子曾經說過這麼一番話:“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他舉了許多例子,比如子儀之亂時,楚國的析公奔晉;雍子的父兄誣陷雍子,國君和大夫卻不爲他們調解,反而要殺雍子,導致雍子只能外逃;若敖氏之亂,苗賁皇受到牽連,請求寬恕沒有得到允許,只能逃亡到晉國;楚康王時,子反和子靈(屈巫臣)爭奪夏姬,子靈逃亡到晉國後,子反便將子靈的族人全部屠殺殆盡!

這些能夠外逃的,還算是運氣好的,大多數政鬥失敗者,要麼自殺,要麼被殺。

而更讓白公勝印象深刻的例子,便是他父親太子建的無辜流亡和死於國外,以及義父伍子胥一族的慘遭族滅……

在楚國,權力的角逐場上只有勝者和敗者,勝者爲令尹、司馬,敗者或死或亡,沒有第三條路!

不,或許有……

若敖氏之亂,鬥椒若能成功,楚王寶座上的可能就不是楚莊王;楚靈王末年的大亂,公子棄疾若是政變失敗,他就做不成楚平王……

抉擇就在面前,高赦急道:“主君,情勢已經十分危急,當斷不斷,反受其禍,一旦葉公入郢,掌握權力,到時候一切都晚了!”

“汝等出去,我要好好想一想……”

白公遇上難以抉擇的事時,喜歡將門關上獨處。當高赦和謀士們統統出去,門扉合上,撒入屋內的陽光一點點從白公眼裡消失後,一柄燈燭被點亮,白公坐於燈前,陷入了沉思。

“時至今日,變法已然失敗,叔父他會保我性命麼?”

對於將自己視爲鳥卵加以愛護的子西,白公勝心中是存有感激的,也相信,只要自己願意交出權力甚至是領地,子西就一定能保自己不死。

但那種喪失了權柄的日子,與行屍走肉有何區別?他雖然口口聲聲說要做孫叔敖,但想要的只是孫叔敖一般的權勢,而不是他子孫那種落魄潦倒的地位!

白公又想起了鬥懷臨死前對他出身的謾罵,自言自語道:

“其實從始至終,楚國人就從未忘記,我是太子建之子,還是被伍子胥養大的……我名爲王孫,可在他們眼中,不過是一個外來的白子!”

在一窩狼裡,毛色與其他狼崽不同的白子是會受到極大歧視和排擠的,甚至都搶不到母乳,只能一瘸一拐地躲到一邊,等着殘羹冷炙。而隨着年歲增長,不管他長大後多麼強壯,依然在狼羣裡很難得到一席之地,常常要流落在外,做一頭獨狼。

“我便是一匹獨狼……在吳國如此,在趙國如此,本以爲回到楚國便是迴歸故鄉,可惜,並非如此,在楚國的縣公貴族眼中,我依然是異類。”

他抽出了懷裡的劍,這是伍子胥多年前送他的寶劍“勝邪”,劍不長,卻鋒利無比,閃着冷冷寒光,一如伍子胥的目光,以及他在他行冠禮時,告誡他的話……

“勝啊,你記住,對於王室而言,一切親情忠義都是虛假的,父親能爲了女人殺死兒子,兒子能爲了奪位弒殺父親。你出身王室,卻已被王室所棄,復仇也好,權勢也好,都得靠自己手中的劍去獲取!強取,勝過恩賜,一日手中無劍,便會死無葬身之地!”

說完這話十年後,手裡沒了權力的伍子胥果然死無葬身之地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白公拍案而起,門扉再度打開,高赦等人連忙迎上來,卻愕然發現,白公的下巴血流如注!

“主君,這是?”

白公一摸頷下,這才驚覺,方纔因爲思考得太過入神,他竟然把勝邪劍倒持,劍尖已經破了下巴,血流一地而白公卻不自知!

他蘸着自己的血,放入口中嚐了嚐,腥鹹無比。

流血,痛楚,這是好東西,讓白公勝回憶起了在淮南的廝殺歲月,知道了什麼纔是丈夫存留於世的真正依仗!

獨狼不是沒有出路,只有咬死了狼羣的頭狼,他才能真正浴血重生!

白公也不止血,而是仍由它滴落在地,冷冷地掃了家臣們一眼,說道:“奪取王宮,需要多少人?”

“有臣及五百人足矣!”壯士熊宜僚站了出來。

“完全控制郢都,需要多少人?”

“五千人足矣……”高赦拱手道:“只要有船隻通行的符節,淮南的兵士便能從水路冒充商賈入郢,主君有楚武卒強兵,更得民望,背靠淮南,只要控制了大王和令尹、司馬,必能席捲江漢!”

“大善!此事可行!”白公頷首,但哪怕如此,依然有一個擔憂在他心頭纏繞不去。

他轉視高赦道:“還有一事,我讓汝等收集中原情報,可知開春以來,趙無恤在做什麼?”

見白公勝終於下定決心,高赦大喜,連忙說道:“主君放心,半月前得到消息,趙侯已於二月時率軍北上燕國,準備進攻遼西遼東,爲討伐陳恆朝鮮打開陸路通道,此時,恐怕已經過薊都了……”

……

與此同時,燕國東北境,一匹白馬在千乘萬騎的簇擁下,抵達碣石海邊。

遠遠望去,碧藍的海水是如此的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上面樹木和百草叢生,十分繁茂,來自南方的夏風吹動樹木,發出蕭蕭的聲音,但這聲音很快就被海中涌出的巨大的海浪聲吞噬……

這是此生趙無恤第一次見到大海,見此情形,趙侯意氣風發,當即揮着馬鞭,指着碣石山賦詩一首: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ps:“白公勝慮亂,罷朝倒杖而策,銳貫頷,血流至於地而不知。”——《韓非子.喻老》

晚上還有一章

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966章 熵第653章 大風(10)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657章 大風(14)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710章 陶朱第76章 一步之遙第1010章 奴隸制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491章 魚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886章 少樑砲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89章 無心插柳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1042章 君莫舞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77章 吾之子房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253章 商丘對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925章 《用間篇》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936章 螽斯第1119章 雙頭鷹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960章 銅鞮宮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557章 虎第997章 心蕩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817章 河西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655章 大風(12)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1144章 赤山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861章 中山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98章 攪動全局第359章 季嬴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28章 涉彼北山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21章 四子分封
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902章 爲有源頭活水來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966章 熵第653章 大風(10)第71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333章 黃雀在後(下)番外11《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上)第1189章 北風其涼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507章 桐宮之囚(下)第657章 大風(14)第309章 可以使爲政乎?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85章 天人之辯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343章 盜亦有道(下)第710章 陶朱第76章 一步之遙第1010章 奴隸制第771章 永不倒下的林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106章 怦然心動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983章 荀伯之後第491章 魚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886章 少樑砲第211章 鼓聲隆隆第621章 來自知伯的友誼第89章 無心插柳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709章 越王勾踐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784章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1042章 君莫舞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77章 吾之子房第267章 馳逐蹴鞠第749章 赳赳武夫 下第147章 其罪當誅!第775章 獅子大開口(上)第253章 商丘對第830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下)第925章 《用間篇》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936章 螽斯第1119章 雙頭鷹第1019章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第1175章 平衡的兩端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960章 銅鞮宮第221章 逝者長已矣第618章 約爲兄弟第557章 虎第997章 心蕩第124章 奇貨可居(上)第1116章 對酒當歌第817章 河西第1102章 有嬀之後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1041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655章 大風(12)第672章 掃清門庭第715章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第223章 百病之始生第558章 永以爲好也第1144章 赤山第949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297章 軍旅之才第632章 牧野洋洋(上)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861章 中山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452章 青銅與鑌鐵第98章 攪動全局第359章 季嬴第121章 義利之辨第718章 圍衛救魯第756章 奈何趙軍有弩砲 下第574章 趙氏幕府(上)第399章 驅虎吞狼第869章 河間攻勢第232章 士冠禮(下)第1111章 子張之儒第28章 涉彼北山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84章 蹴鞠練兵第1031章 朝天子(上)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141章 上善若水第298章 仲尼弟子衆生相第675章 逐君側之惡臣(上)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21章 四子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