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高築牆,廣積糧

位於上首,和兒子相對而坐,趙鞅感覺很奇妙。過去十多年裡,除了亦師亦友亦臣的董安於,還有長於分析諸侯卿大夫關係的傅叟外,很少有人能與他如此深談形勢。

郵無正、尹鐸、竇犨等人都不擅長此道,幾個兒子年幼的年幼,無能的無能,無人能堪大用。

然而今天,趙鞅卻恍然發現,自己的幼子無恤卻能將以往有些模糊的局勢分析得頭頭是道。

關於趙氏未來五年在國內的發展,趙無恤給趙鞅獻上的計策是十二個字。

“高築牆,廣積糧,翦小宗,緩出頭?”趙鞅品味着這十二字之策,實在是字字錙銖。

“然也,既然六卿必有一戰,那麼小子認爲,趙氏現在需要隱忍和時間。高築牆,是加強晉陽、狼盂一帶的建設,這是父親與董子一直在做的事情,讓晉陽成爲趙氏不落的壁壘,漸漸將宗族的中心轉移到那一帶。”

這些是趙鞅一貫的政策,自不必無恤詳細分說。晉陽那邊雖然人口尚少,山林密佈,但在各種新政的吸引下,不斷有國人遷徙。趙鞅這次在衛國搶了幾百戶衛人,也打算安置到那邊去墾殖。

“其次,廣積糧,用無恤的話說便是發展生產力,用貨殖瓷器獲取錢帛,推廣代田法實現一粟一麥的種植,增加糧食產量,鼓勵繁蓄,改革畝制加強國人農稼的積極性和對我趙氏的認可。”

趙無恤作爲後世的人,如今有了自己的地盤,不少東西也可以漸漸開造,若是碰上合適的,也會派人去下宮傳授給工匠。最終目的是增加趙氏在戰時的粟麥儲存。繁蓄民衆,增強家力,畢竟足兵足食,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第三是翦小宗。趙氏有小宗溫、樓、馬首等,其中以邯鄲最大,其轄下三縣,人口二十萬,軍力也佔了趙氏勢力的四分之一。頗有枝壯於幹之勢。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邯鄲午對趙氏大宗雖然還表面服從,但已經生出了異心。且邯鄲與中行氏有姻親,與範氏暗中溝通,和東陽、柏人的聯繫比和新絳、晉陽要強得多,若不及時制止,曲沃代翼之事便可能重演!”

“如今邯鄲已經羽翼豐滿,翦除之法不可明來,可以利用晉齊爭霸一事。驅虎吞狼。戰事多以邯鄲爲前鋒,斷其手足,在五年內一步一步圖之,無恤也會想辦法從東面滲透邯鄲!”

趙鞅思索着其中利害關係,不得不說,趙無恤此次分析的很到位,看來在遭遇被逐的挫折後,他的確頗有成長。

不過趙鞅也有些疑惑:“最後三字,緩出頭又是何意?”

無恤下拜道:“過一句話,叫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

“當年卻至才幹冠絕晉國,政治、軍事、外交都十分出衆。卻氏其富半公室,其徒半三軍,何其強大。卻因爲不知收斂,鄢陵之戰時公然牴觸執政,佔盡了風頭,還與國君寵臣爭利。迫害有賢名的伯氏,甚至敢侵吞天子王田。於是招致了國君、欒、中行的圍攻,身死族滅。”

趙鞅聽出了趙無恤話裡的意思,他面色不豫,虎目一瞪道:“你在說爲父也和那卻至一般,將要敗亡了麼?”

無恤垂首:“不,的,是自己。”

半年前,他不就是因爲樹大招風,被敏感的五卿忌憚了麼。

乘着趙鞅微愣的當口,無恤繼續進諫道:“當然,父親性情剛烈,在國內外政事上常與諸卿衝突,之前就被範鞅嫉妒打壓,如今知伯也並非善相於之人。若是趙氏事事都要強行出頭,導致範、中行、知聯合對敵趙氏,而魏、韓又不助我,則趙氏危矣,恐怕又是一卻氏,又是一次下宮之難!”

被兒子出言強諫,事關自身的行事風格,趙鞅臉色微慍,不過細細想來此話不錯。

在晉國兩百年的卿族鬥爭中,有一個普遍的的規律,但凡太過顯赫高調的家族,最終總是難逃滅族的命運。狐氏、趙氏、卻氏、欒氏,都是盛極而衰,也只有趙氏這朵奇葩能夠復起。

於是他啞然失笑道:“吾子性情似我,只是你能自知,而我卻恍然未覺,自從範鞅卸任,還一時覺得無人再壓制我,的確是得意而忘形了。”

他嘆了口氣道:“吾子肺腑之言,我知之,爲父在國內會暫時低調,交好魏、韓,對知氏也儘量忍讓,先增加趙氏的實力爲第一要務。”

趙無恤鬆了口氣,暗自慶幸還好趙鞅雖然不是一個完美的政客,但他在冒失和剛硬之餘,卻也知錯能改,不枉一番苦口婆心的進諫。

此外,訓練輕騎士適應新的戰爭形勢,廣召晉國士人養之,這些是趙鞅正在做的,自不必無恤分說。他也只能充當一個建議者,而不是冒失地要替趙鞅思考、做主,引發這位專權獨裁卿士的牴觸和不快。

方纔說的一直是國內的大戰略,但無恤遊離於晉國之外,孤懸於魯國西鄙,所以他也得將自己加塞進趙氏的戰略裡去,這便是“狡兔三窟”之策。

“父親可曾聽說過一句鄉野諺語,叫狡兔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趙氏只有兩窟,未得高枕而臥也。”

大意是:一隻兔子要有三個洞藏身,才能免除被獵人獵殺的危險。

趙鞅言道:“吾子的意思是,如今趙氏大宗有下宮,又有晉陽,但就好比兔子只有兩個洞窟,依然十分危險。萬一國內諸卿戰起,若是處於劣勢,除了走保晉陽外竟別無他法,吾子經營濮北,便能讓趙氏擁有第三窟?”

“正是如此!”

這是領地分散的卿大夫的不得已之舉,既然不能立刻將封邑連成一片鞏固,那隻能重點經營其中幾處,哪怕主邑被傾覆,依然能留下些香火。魏、韓、範、中行、知其實都在做類似的事情,韓有州邑,又經營平陽;魏氏有安邑,又把手伸向河西;中行有東陽,又開拓戎狄聚居的柏人、鼓、肥。

趙鞅認可了這一計劃。

在武卒裡當慣了一把手,趙無恤對這種隨時要顧慮上位者態度,事事徵求意見才能實施的方式已經有些陌生。如今反過來想,若是他留在晉國之內,縱然順利當了世子,卻依然會處處受制,比不上**於濮北,做兩邑之主快活。

一山不容二虎,趙鞅曾是無恤的羽翼和樹蔭,但也是阻擋他**成長的柵欄。

幸好,和當年四子分封於鄉邑治民一樣,趙鞅做的是對無恤放任自如的打算。除了留下部分士和兵卒相助外,並沒有空降些親信來遙控管理,這讓無恤放下了最後一絲顧慮。

他暗暗感慨道:“用人之術,任之必專,信之必篤,然後能盡其材而可共成事,說的就是趙簡子這樣的人罷。”

讓無恤始料未及的是,兩天後,在送趙鞅離開甄邑時,晉國中軍佐拉住了無恤的手,對他附耳說了這麼一句話:

“趙氏世子之位,或許得等到你歸國後方能選出!”

無恤聞言怔住了,隨即心中一喜。

這是趙鞅第一次宣稱要讓無恤成爲趙氏世子,其實這心思在姑布子卿的預言後漸漸生出,到了那次七日昏厥見了無恤和其他幾個子嗣不同的表現後,趙鞅更是篤定了主意。

原本打算在無恤出使宋國歸還後就正式帶他到溫地家廟祭拜先祖,封爲世子,誰知其間卻出了巨大的變故。無恤歸國無門,趙鞅心憂之餘,也有了微微動搖。

遠行在外的兒子,總是沒有還留在身邊的親近……

然而,如今來魯國走了一遭,趙鞅詫異地發現趙無恤的表現再次給了自己無比的驚喜,他的謀略,他對趙氏未來清晰無比的規劃,許多方面甚至能讓自己汗顏,趙鞅的決心便又再次恢復了。

在國內,既然已經決心交好韓氏,那麼這種意圖就不便顯露,讓世子之位空懸是比較穩妥的辦法。但對於趙無恤,趙鞅卻提前將決定告知了他,以安其心。

“小子一定不會辜負父親期望,定會經營好濮北,也爭取早日歸國!”

說完這句話後,季嬴的身影在他眼前不斷閃現,引得無恤情緒煩躁不已,好不容易纔能驅散開來。

望着晉國萬餘大軍東行,塗道上的塵埃漸漸平息,趙無恤回首望着這廣闊的濮北之地。

“雖然父親向我許下了世子之位,但未來能夠如何,還是得靠自己去打拼。在這和下宮相隔千里的異邦之地,孤懸於外,一方面左右無援,另一方面卻能自己做主,打造一片屬於自己的地盤。”

回到甄邑後,和這些天忙裡忙外的邑宰張孟談見了面,無恤將和趙鞅的對話大部分都告知了自己的謀主。

張孟談如今已經正式成了趙無恤的下臣,不再稱他爲子泰,而是稱之爲大夫。

“大夫對中軍佐分析的戰略極其精妙,只有一事卻說差了。”

趙無恤十分疑惑:“何事?”

張孟談俯低了身形,籠着袖子恭恭敬敬地說道:“大夫間接殺死了範氏嫡孫,範氏如今深恨大夫,中行氏亦然。兩家仇讎已經在大夫這裡打了個死結,如此一來,六卿之亂的啓禍之人,除了大夫外還能有誰?”

第538章 巫頌(上)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042章 君莫舞第915章 叔于田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546章 墮郈(上)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447章 交鋒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600章 阿姊(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30章 鄉中三吏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323章 亂(中)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134章 東胡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35章 豎子敢爾!第323章 亂(中)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804章 三家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176章 特赦第482章 戰和第29章 威風凜凜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925章 《用間篇》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48章 請君憐惜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38章 中門迎客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番外8 羋月傳(中)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996章 楚巫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99章 勇於私鬥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938章 蟲豸第32章 三裡歸附第952章 連橫(下)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92章 劍名獬豸第205章 臣與君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316章 公輸第835章 無私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50章 軍功爵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48章 請君憐惜
第538章 巫頌(上)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134章 寤寐求之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1042章 君莫舞第915章 叔于田第521章 摘桃的來了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1036章 大開明堂受朝賀(中)第546章 墮郈(上)第1141章 弓如霹靂弦驚第890章 人爲刀俎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483章 弱國無外交第338章 黑雲壓城第447章 交鋒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384章 禮樂征伐自大夫出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699章 不過是場買賣第600章 阿姊(上)第1052章 不讓鬚眉第279章 孫子兵勢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1155章 逐鹿中原第30章 鄉中三吏第417章 欲將輕騎逐(下)第607章 妻、子、媵、妾第323章 亂(中)第174章 我知將死第378章 虎入平陽第1134章 東胡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276章 料敵於先第364章 漁翁得利第35章 豎子敢爾!第323章 亂(中)第165章 下谷之法第804章 三家第849章 織女牽牛(下)第551章 我見泰山崩於前(下)第1064章 棠之戰(下)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1176章 特赦第482章 戰和第29章 威風凜凜第1047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1198章 四百年後併爲一家第992章 蒲阪之戰(下)第925章 《用間篇》第823章 碧血丹心第108章 小懲大戒第368章 解救鄧先生第810章 戰戰兢兢第825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48章 請君憐惜第973章 背水一戰第317章 十月之交(上)第803章 首身離兮心不懲第878章 趙跨革囊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38章 中門迎客第875章 虎牢關(下)第842章 藏寶符於恆山番外8 羋月傳(中)第1115章 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下)第1089章 王侯盡北望(中)第996章 楚巫第178章 損己利人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194章 沐猴而冠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16章 春秋數學家第99章 勇於私鬥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461章 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第1033章 列爲諸侯(上)第895章 兵者詭道也第938章 蟲豸第32章 三裡歸附第952章 連橫(下)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92章 劍名獬豸第205章 臣與君第91章 子產之政第229章 冬至前夜第240章 刺客列傳第826章 困於陳蔡第316章 公輸第835章 無私第913章 大器晚成第1050章 軍功爵第630章 爲淵驅魚(上)第48章 請君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