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織女牽牛(上)

ps:12點半還有一章

在小小少年眼中,久別未見的父親是可敬可畏的……

卻見趙無恤坐於榻上,緩緩問道:“學詩了麼?”

趙操連忙低頭道:“學了……”

“學了哪些篇章?”

趙操掰着小小的手指道:“夫子說要先將和魯國有關的詩篇學完,所以學了幾篇《大雅》,部分《小雅》,接着還要學《魯頌》。”

他的老師是子游(言偃),此人雖然是南方吳國人,卻受延陵季子真傳,冠冕博帶,與中夏大夫無二,能講一口正宗的魯國雅言。趙無恤之所以讓言偃做兒子的詩樂老師,是因爲他擅長文學,任魯國武城縣令期間,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絃歌之聲,如今升爲曲阜令後,竟也能讓一向排外的魯人心服……

一半外國人,一半魯人,這就是趙無恤遙控魯國的制衡之術。

總之,無論是道德還是學識,讓言偃來給兒子啓蒙,趙無恤還是很放心的,不過究竟學的怎麼樣,這小子去了魯國一年半究竟有什麼長進,他還是比較關心的。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這句之後是什麼?”

趙操額頭冒出了細細的汗,訥訥不答,目光轉向坐在父親旁邊的母親,一身水綠色深衣的伯羋對着他鼓勵地點點頭。

他想了一會,才道:“是‘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知道全句是何意麼?”

“說的是銀河天漢之上,一顆名叫織女的星星!”

“這首《大東》全詩之意呢?”

趙操頓時慌了:“似乎是說魯國東封之事……”

不止這篇,夫子所教授的《大雅》和《魯頌》裡好多都晦澀難懂,他也問過夫子,夫子說是周公東封的歷史,但這歷史和星星又有何關係?他可理不順這之中關聯。

趙無恤倒是沒有對兒子要求過於苛刻,他終於露出笑容道:”你這年齡主要是記誦和背熟,不懂不要緊,多問便是,若是現在聽不懂,等你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今日也累了,你先下去罷,我從晉國給你帶了禮物,你愛吃的甜餅,還有你季嬴姑母爲你織的衣裳,佳姑母送你的玩具,一把小弓,說等你回到晉國時,要與她比比箭術……”

趙鞅的幼女趙佳與衆不同,年幼時就能抱到榻上和兩個男孩一起爬,稍稍長大後,也一點女孩樣沒有,反而對飛鷹走犬,射箭劍技情有獨鍾……趙無恤對這個小妹比幾個兒女都要溺愛,常嘆氣說你要是男兒身,我趙氏又多一匹千里駒。

而對於趙操而言,季嬴待他如母,趙佳則如同玩伴一般,他來了魯國以後,最掛念的就是兩位姑母了。他心裡一喜,差點跳了起來,還是看見母親對他搖了搖頭,這才恭謹地一拜,小步退下,他的“禮”則是跟着這方面的專家公西赤學的。

少年不知愁滋味,孰不知她母親伯羋則垂首想着,如今季嬴已經是夫君的側室夫人,還叫姑母,合適麼?等兒子稍大回鄴城時,會不會很尷尬?

……

待兒子離開後,趙無恤自己也鬆了口氣,與年幼時對兒子的寵溺相比,他現在和兒子中間,彷彿有了一層隔閡,一時間竟不知道該如何相處。

權力在讓人手握生殺之權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果,那就是與親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剛出生幾個月的嫡子和女兒他甚至都沒多看幾眼,更別說長子因爲政治原因,被他安排到魯國,替自己擔任“大將軍”。魯國是趙無恤起家的根基,更是未來伐齊的第一線,不放一個趙氏子嗣在那裡,不足以顯示出他對魯人的重視。

那些又小氣又好面子的魯人,他最清楚不過了。

他又拉着伯羋的手溫和地說道:“薇,這一年多來辛苦你了。”

伯羋作爲趙無恤寵妾,卻要跟着兒子去曲阜赴任,遠離夫君,心裡的酸楚自然是有的,但好在她已經將精力從****轉移到兒子身上了。在年輕時吃了不少苦的伯羋看來,能有幸生下長子,更被賦予魯國重任,她當然知道來之不易,既然不能相夫,那就好好育子罷。

眼見兒子慢慢長大,有了幾位博學的老師指教,她心裡像是含了蜜糖似的。唯一放不下的兩件事,一是與趙無恤闊別太久,會不會失去寵愛,影響了兒子的未來?二就是自己的弟弟邢敖,孤身在遙遠的吳國,在趙吳關係不復當年的情況下,過的可還好?

它本想提及一二,問問趙無恤能否讓已完成諸多使命的弟弟回來,誰料趙上卿的話題卻三言兩語不離兒子。

“此子還是聰慧的,只是性情木訥本分了些,我也不指望他學問能超過子游、子華,等及冠的時候,在宴飲和外交場合裡能用正確的詩和禮應付便可。魯國人重視禮樂,像我有一次宴饗時箕坐鬧了大笑話的事情,可不希望在他身上出現。”

伯羋將話吞回肚子裡,掩着嘴咯咯笑了起來,如今趙無恤冠冕堂皇,極其威儀端莊,早已看不出十多年前的跳脫任俠了。此時此刻,也如同所有父親一般,暢想起兒子的未來,試圖爲他鋪路,讓他避免犯下和自己一樣的挫折。

“等到了十歲,詩禮都嫺熟了,就可以讓他讀史,我讓左丘明將夏商周的君王事蹟寫成傳紀體,再簡化一些,劃出重點做成通鑑體,正適合有國有家者閱讀。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知道什麼事情是執政者該做,什麼是不該做的。同時身體也不能拉下,讓冉求教他御,虎會教他射,如此便能文武全才。”

“等到十五六歲,就可以讓他離開魯國……”

伯羋聽到這裡一驚,護犢心切,連忙下拜稽首道:“不知我母女犯了什麼錯,夫君要讓吾等離魯……”

“你想到哪去了。”趙無恤笑道:“我讓當今魯國的實權人物張孟談、言偃、冉求、虎會都做他的老師,便是想幫他在魯國站穩腳跟。待及冠之前,再讓他到鄴城的臨漳學宮學習幾年,增長見識。如今的臨漳學宮尚在草創,可十年之後,應該是匯聚了天下英才,諸子爭鳴之所了!”

但還有話趙無恤沒說,到時候他也可以好好讓長子留在身邊,向他灌輸自己的理念,順便看他是不是可造之材,可則勉之。

但若好逸惡勞,庸碌不可雕刻,那這輩子就做個閒散封君吧,也不必在魯國,或者任何地方執掌實權了……

……

政治家的生活不僅僅是屬於自己和家人的,剛到陶丘第二天,來訪者便絡繹不絕。先是子貢帶着曹國大夫、商賈們前來拜見,趙無恤對他們表示了自己對曹國現狀的滿意,商業上會繼續傾斜,軍事上則一如既往的支持,曹國就好好地去軍事化,全民努力掙錢即可。

這之後,趙無恤又要輪番接見魯國那批人,宰予護送趙操來此,他聽說晉國建立了太原郡,便興沖沖地請示,不如將魯國也劃爲數郡。

“不行。“趙無恤對此一口回絕,他對宰予的意圖一目瞭然。

魯國幕府現在的一把手是張孟談,其次便是虎會、冉求和闞止、宰予,虎會冉求一東一西管軍務,闞止管監察,宰予管行政。

他長期以來位列張孟談之下,又被闞止盯着,雖然不敢生出覬覦之心,卻也想自己去主持一片天地。若魯國合諸縣爲郡,至多能劃出兩個郡,宰予必然可以爲一郡之首,讓宰予這樣充滿野心家負責半個魯國,趙無恤如何能放心?

行政區域太細小不易管理,劃分過大,也容易造成封疆大吏尾大不掉,東漢州牧割據的情況,不能不引以爲戒。所以他纔在太原這片特殊的軍區先實行,其他地方再等十年二十年,整合晉魯後再推行不遲。

不過打了一棒,也要給點棗吃,趙無恤又對宰予勉勵一番,暗示日後若真的設郡,他便是一郡之首的最佳人選。

宰予等人走後,就輪到衛國人了,公子子南在趙無恤腳邊一番哭訴,無非是衛國實在負擔不起衛渠了……

趙無恤臉色微變,廳堂中頓時像是冷了幾分:”原本計劃的工期是三年,如今延長到五年,我已允了,汝等尤不滿足,還想得寸進尺?“

“當年有人建議我說,衛國對晉叛服不定,在靈公死後,不如滅其社稷!可我念在衛國乃康叔之後的份上,沒有這麼做,扶持了蒯聵,對衛國的戰爭賠償也不再苛刻,只要求汝等出人力爲我挖一條衛渠而已,趙氏和魯國也出了部分錢帛,如今工期纔到一半,竟想半途而廢?”

子南大駭,稽首道:“上卿息怒,並非是衛國不願,只是多年鏖戰,衛國疲憊不堪,從衛渠動工以來,渠邊勞役已倒斃數百人,民間也鬧了饑荒,國人百工怨聲載道,都對國君不滿啊……”

“那是衛侯自己的問題,我的鄴令計然先生已經算過,在衛國削減武備兵卒後,趙氏給衛國的糧食錢帛,加上衛國本身的稅賦,完全足夠一邊開挖衛渠,一邊維持國內生計。是衛侯自己非要挪動府庫的存糧錢帛去修復宮室、苑囿,這才導致入不敷出!公子此次來見我也好,且回去告知衛侯,我不管他想什麼辦法,三年,我再給他三年時間,一年開挖二十里地,衛渠必須完工!”

對衛國,趙無恤已控制了其經濟貿易,還要求衛國去武裝化,將人力轉而變成運河勞役。民生的怨憤是肯定的,但矛頭更多指向了得位不正的衛侯本身。

蒯聵正是得志便猖狂的典型,他不單將遽伯玉等對他不滿的著名大夫統統驅逐,逼得他們投奔趙氏。還一如其父親靈公一般,對衛國民間疾苦漠不關心,在開挖衛渠的同時還肆意妄爲,執政孔圉都快愁得掉頭髮了。

好在衛國富庶,底子厚,這才撐了下來。趙無恤對此一反常態地視而不見,因爲衛侯好歹知道誰是大腿,每年的貢賦都沒落下,而且對於他而言,衛侯蒯聵拼命揮霍衛康叔遺澤,反而是件好事。

等到衛國士人百姓對公室絕望,到了”時日曷喪,吾及汝偕亡“的程度,就是趙氏吞併衛國之日……

子南垂頭喪氣地走後,天色近晚,也到歇息的時候了。

昨夜與伯羋久別勝新婚溫存了一夜,但今晚,趙無恤卻沒有往妾室住着的地方去,而是讓人開後門靜待。

“趙上卿還是這麼霸道啊,妾來的時候,正好看到衛人狼狽地離開,哈哈,好似如喪考妣……”

步輦徑直被寺人們擡了進來,盈盈細腰,款款巫袍,攏到背後的長髮上用紅繩打着漂亮的結,環佩叮噹聲中,南子如約而至……

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873章 王孫勝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193章 楚王勝第839章 徐國第743章 想跑?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535章 鬼神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1002章 跖之徒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808章 趙策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861章 中山第92章 劍名獬豸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654章 大風(11)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509章 致師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2章 冬至(一)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8章 趙氏公議第355章 公輸紙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42章 刑人(上)第542章 鳴鼓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44章 赤山第412章 獵國(上)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434章 傷寒(下)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284 魯國大夫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656章 大風(13)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839章 徐國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96章 列禦寇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第470章 醫院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646章 大風(3)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354章 造紙術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926章 兵家
第158章 清揚婉兮第601章 阿姊(下)第二卷完第959章 又是意外第873章 王孫勝第171章 守燎之人第1158章 周德已衰第1章 家族黑歷史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1193章 楚王勝第839章 徐國第743章 想跑?第928章 統一的必然第667章 攻城利器(上)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535章 鬼神第562章 千金市馬骨第116章 存滅繼絕第142章 好色之徒第233章 少而執官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1002章 跖之徒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220章 內憂外患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808章 趙策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861章 中山第92章 劍名獬豸第496章 價值連城第430章 治國之英才,亂國之桀雄第654章 大風(11)第829章 吳王金戈越王劍(上)第1123章 葉公白公第403章 善者勝於未戰之時第509章 致師章第467章 中流擊楫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1081章 肯爲君王捲土來?第681章 孔子在宋第34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上)第806章 覆手爲雨第1043章 元年(第四卷完)第52章 冬至(一)第180章 八月未央第18章 趙氏公議第355章 公輸紙第1152章 塞外天子第170章 七月流火第942章 刑人(上)第542章 鳴鼓第1079章 有殺生以成仁第310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第856章 弱冠系虜請長纓第402章 這不是減竈計第1144章 赤山第412章 獵國(上)第1192章 季羋畀我第564章 亦能絕之!第415章 這真是減竈計第1012章 雖行無道第434章 傷寒(下)第405章 以誰爲主?第883章 秦歌一曲(下)第118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第284 魯國大夫第721章 他就是傳奇第656章 大風(13)第281章 父與子(下)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839章 徐國第484章 我有嘉賓第1196章 列禦寇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1061章 鄉音無改鬢毛衰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第470章 醫院第155章 涅出深山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796章 千夫所指又如何?第646章 大風(3)第714章 衛侯蒯聵第811章 大國上卿(上)第273章 狐假虎威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第867章 謀士馳騁第900章 損有餘而補不足第1184章 白公勝變法(下)第1153章 願爲黃鵠兮歸故鄉第249章 克敵制勝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148章 草原上的明珠第731章 國人暴動 上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554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354章 造紙術第1025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下)第926章 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