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用人不疑

看着不時閃着火星的紙灰,楚錚卻並沒有急着起身,手中的火杆仍在裡面撥弄着,兩耳卻悄然豎起,傾聽着雙親的動靜。

似過了許久一般,楚名棠聲音終於響起:“錚兒,你先去前院等候,爲父與你娘有事相商。”

楚夫人也道:“錚兒你還沒吃早飯吧,娘已吩咐春梅熬了罐米粥,先去吃吧。”

楚錚緩緩站了起來,躬身道:“是。父親,娘,孩兒告退。”

楚錚走後,楚名棠夫『婦』相互看了一眼,均嘆了口氣。楚夫人將案上早已冷卻的茶水倒掉,重新爲楚名棠泡了一盞,道:“夫君,這儲妃……武媚娘之事,該如何是好?”

楚名棠端起茶盞,沉『吟』片刻,道:“武媚娘之事,歸根結底還是在錚兒身上,當初是錚兒將她安排入宮內,期間又道這女子起了異心,爲夫還真信了,卻不想他二人將前儲君都毒殺了,爲夫實是始料不及。”

楚夫人輕笑道:“這就不必怪罪錚兒了吧,儲君不死,朝中又怎會有現今安定之局。”

對於這點楚名棠早已默認,道:“爲夫曾以爲,錚兒做事一向還算縝密,照理來說應已將這武媚娘除去,不會留下隱患。可漸漸發現這小子似乎又在玩火,數月過去了,武媚娘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漸漸成了爲夫心頭一根利刺。”

楚夫人聽着覺得有些不對,有心爲楚錚辯解,可一時又不知該說何是好。

夫『婦』二人就這般沉默着,楚名棠手中這盞茶不知不覺已喝完,忽喃喃說道:“可如今看來,這武媚娘或許當真有可用之處。”

楚夫人沒有聽清:“什麼?”

楚名棠將茶盞往案上一擱,起身來回踱了幾步,道:“夫人,你可知爲夫自任太尉以來,最爲頭痛之事是什麼?”

夫『婦』二人相濡與共數十年,楚夫人對此當然一清二楚,道:“夫君最爲頭痛之事乃門下子弟並無可真正擔當重任者,這些年來,楚家在朝中可說只靠夫君一人支撐,就連現禮部尚書楚名南,能擔當此職也不是慣『性』使然,真論才能恐怕還不及刑部方令白。唯一可幫到夫君的,也只有錚兒了。”

“夫人所言甚是。”楚名棠道,“爲夫接任楚家宗主後,才漸漸明白當年大伯將宗主之位傳於一旁系子弟,實是無奈之舉,楚家的沒落並非只是一時流言,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

“這本不足爲奇。細數歷朝歷代,權傾朝野的世家又有幾個能長久的。”楚夫人道,“大趙開國之初九大世家中,董家權勢最強,楚王兩家只排在中游。董程之『亂』後,楚家在夫君太祖父梓瀾公整治下,一躍成爲本朝各世家之首。之後兩位宗主均可稱之爲傲世之材,只是可惜呀……”

楚夫人笑得有些幸災樂禍:“家族與宗主過於強勢了,族中子弟卻逐漸沒了進取心,反正個人的仕途都由族內長者來『操』心,只要不是癡呆瘋傻,每人都會有個不錯的官職。反倒是我們王家,若想在族中出人投地,唯有靠以『性』命拼來的軍功,就算那些方家子弟,這些年來亦是臥薪嚐膽,或日夜苦讀經書,或效仿我王家邊疆從軍,終於出了方令信和方令明兩兄弟,一爲當朝相國,一爲西線大營統領,方家至此可與我楚王兩家平起平坐。想當年妾身年少時,京城裡最看不起的就是你們楚家子弟,一個個學問不高,偏還裝成風流才子糾纏妾身……”

楚名棠連咳數聲,楚夫人卻毫不在乎:“妾身說的是上京楚家子弟,與夫君又無關。當年啊,若非遇見夫君你,妾身才不會入楚家門呢,說不定早嫁於……”

楚夫人撥弄着手指,看似正細數着當年京城那羣俊雅少年。楚名棠忍無可忍,黑着臉道:“不就是方令明麼,還有何人?你我大婚時他也不入內道賀,只堵在楚府門外,一副傷心欲絕的模樣。”

楚夫人心中暗自偷樂,嘴裡卻絕不承認:“純屬謠言。這方令明整個如一鋸嘴葫蘆,妾身說十句他也憋不出一句來,怎會看上他。”

“那他爲何不久便棄文從軍,跑去西線了?”

楚夫人白了夫君一眼:“他去西線,又與妾身何干了?”

楚名棠氣結,楚夫人忙道:“怎麼說到這等舊事去了,還是言歸正傳吧。”

楚名棠哼了一聲,也不知是誰先說着說着就提起舊事了。

“楚家的衰敗,其實在二十年前就開始漸漸顯現,”楚夫人整理下思路繼續說道,“當時方令信接任相國之位已是大勢所趨,可你大伯此人,平生最爲自負,以爲有自己在暗中主持大局,對付方令信不在話下。可真待到先王與方令信聯手,『逼』得楚家節節敗退時,你大伯才發現上京楚家已無人可與之相抗衡了,若不是家父念及兩家淵源,關鍵時刻幾次暗中出手相助,恐怕楚家已支撐不到夫君進京之日了。”

楚夫人說到這裡仍心有怨氣:“當初妾身還不知楚王兩家之間淵源,一心想助父親對付你大伯。爲此還制定了不少計策,父親看了當面大爲讚賞,背後也不知被他扔哪去了。不過你大伯數次歷險之後,也終於痛定思痛,對楚名亭不再抱何期望,決意將宗主之位傳於夫君,也總算他做對了一事。”

楚名棠聽夫人將伯父楚天放說得頗爲不堪,搖了搖頭,道:“夫人,大伯他老人家年輕時雖有些自負,可其胸襟之廣連爲夫也自認遠遠不及。”

見夫人有些不服,楚名棠緩緩說道:“大伯他老人家將宗主之位傳於爲夫,確屬無奈之舉,且其中還有岳父大人相勸之功。不過夫人可知爲夫自任太尉以來,得助力最大者並非錚兒,而是大伯他老人家。”

楚夫人微感驚奇:“願聞其詳。”

“大伯退隱後不久就將原上京楚家一系子弟盡數遷往幽州,連二伯也給驅走了。這幾年他老人家雖一直隱居於楚府西院內,但暗中仍管理着宗族之事,爲夫畢竟出身旁系,族中心懷不服者爲數不少,對這些人等大伯毫不留情加以打壓。這些年來爲夫從未受過族人牽制,原因便在於此了。”

楚夫人愣了會兒,不禁問道:“這麼說來,東州郡的楚天雲、徐州郡的楚天慶等人突然離奇暴斃,難道是大伯所爲?”當年楚天放將鷹堂交出時有言在先,楚夫人出身王家,不得干預楚氏一族的內事,楚夫人一直謹守此諾,因而對此所知甚少。

楚名棠點點頭:“不錯,是大伯吩咐李長笑和陸伯春兩位老供奉所爲,並由他老人家出面,將此事通報至楚家九大執事長老,從此族內再無人膽敢違抗爲夫之命,即便幽州楚名亭亦不例外。”楚名棠所說這些均屬實,楚天放退隱後已經看開了,知道唯有楚名棠在,楚氏一族方可保平安,雖然那些被打壓流放之人中,有自己的嫡子親孫,但他們至少可保一生衣食無憂,總比家破人亡要好得多。

楚夫人恍然:“妾身時常聽聞有各地楚氏族人來拜見大伯,一直心存疑慮,今日聽夫君如此一說,方知是錯怪他老人家了。這幾日妾身抽空去西院拜見,順便與大伯聊聊壽辰之事。”

www▲ttkan▲C ○

楚名棠道:“將錚兒也帶去吧,大伯一直對他稱讚有加,尤其此次北疆之事,更是把錚兒誇到天上去了。”

楚夫人笑道:“那是自然,這一老一小聊起來肯定投機……對了,說了這麼多楚氏一族內事,與武媚娘又何干了?”

“這段時日爲夫一直在考慮一事,”楚名棠道,“錚兒既是回京了,那北疆應何人來主持大局?爲夫原本鐘意原兒,可如今看來,實讓爲夫大失所望,不僅『性』情莽撞,而且內外不分,即便比軒兒來亦是遠遠不及。”

楚夫人長嘆一聲:“這孩子……莫說夫君,連妾身亦對他很不放心。要不,將楚洛水調往北疆?”

楚名棠搖了搖頭:“南線乃我楚家在軍中之根本,洛水接任南線大營統領幾乎已成定局,若此時離開,豈不前功盡棄?”

楚夫人覺得夫君所言在理,可拋開楚洛水,思來想去,楚氏一族內還真無人可用。

“那,軒兒……”

楚夫人話方出口,就被楚名棠揮手打斷:“決無可能。”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楚夫人氣道,“那就依錚兒所書,用武媚娘吧。”

楚名棠微微一笑:“有何不可?”

楚夫人愣住了,半天才道:“夫君此言當真?”

楚名棠並沒有很快回答,過了會兒才道:“這幾年錚兒成長太快了,快得爲夫都有些措手不及。當初驅長立幼,爲夫只是覺得錚兒年紀雖小,但較軒兒更具潛力,是爲了長遠打算。可沒想到這孩子不到半年就將鷹堂徹底掌控在手,很快成爲爲夫的左膀右臂。大伯主內,錚兒對外,正由他二人相助,爲夫纔可安心朝堂之事。不過正因爲這孩子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對他管教過於嚴厲了,有些事他亦不敢與爲夫商量,自作主張,如擅殺儲君和此次北疆之事。再這麼下去,爲夫擔心總有一天他會闖出更大的禍事來,唯今之計,要麼當機立斷,廢去錚兒鷹堂堂主之位……”

楚夫人大驚失『色』:“夫君,萬萬不可。”

楚名棠笑道:“夫人放心,莫說是你,就是爲夫自己亦是不捨啊,自毀長城歷來是亡國敗家之先兆,爲夫不會那麼愚蠢的。”

楚夫人嗔怪道:“妾身都讓你嚇死了。”

楚名棠笑意斂去,斷然道:“既然你我都不捨得廢去錚兒,那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無需再猶豫。錚兒既是說武媚娘可用,爲夫就敢用,他既是說能隱匿武媚娘身份,爲夫就信他!不僅信他,還可盡力助他,父子齊心,定勝過彼此猜忌。不就是一個毒殺儲君的儲妃娘娘麼,殺儲之心爲夫早已有之,只不過讓錚兒無意間代勞罷了。”

楚夫人站起身來,襝衽一禮:“夫君胸襟之寬廣,妾身佩服之至。”

楚名棠將夫人扶起:“爲夫只是效仿大伯而已。其實錚兒殺儲之事,爲夫處置亦有不當,你我始終仍將他當孩童看待,從未與他開誠佈公坦誠相待,因而引起諸多不必要的猜疑。不過此次之後,錚兒不可再有事隱瞞爲夫,待到需我這做父親的替他收拾爛攤子時才吞吞吐吐講出實情,此等情形決不可再次出現。”

楚夫人亦肅然道:“那是自然,否則妾身也絕饒不了錚兒。”

楚名棠點點頭,道:“那北疆之事就如此定下,原兒在明,就當一擺設吧,暗中則由武媚娘主持大局,她身爲柔然族聖女,這一身份對我大趙極其有利,今後至少十年內,我朝對北方柔然諸部主要以安撫爲主,不過也不能讓他們太過安定了,隔個一年半載就挑動些小『騷』『亂』,照錚兒絹書所寫,對武媚孃的‘媚『惑』衆生’來說,這不過舉手之勞。”

楚夫人似想到了什麼,忽一笑道:“夫君此次大膽啓用武媚娘,是否亦是因爲有了巧彤這先例的緣故吧。”

楚名棠坦承道:“不錯,巧彤與成奉之已成爲夫屬下最得力之人,錚兒對武媚娘如此盛讚,想必這女子不在蘇巧彤之下。嗯……武媚孃的身份還需瞞過原兒,若不然以這混小子的『性』子,不知會做出何事來。”

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25章 食殺第14章 聯手伏擊第20章 內亂(下)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80章 以和爲貴第11章 大出風頭第108章 用人不疑第132章 魔門雙璧第11章 迷惘第34 兄弟鬩牆第87章 禁忌所在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98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三十章第98章 一線生機第83章 乘勢而來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4章 上京風雲第35章 暗下伏子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21章 風波驟起第1章 北疆首戰(上)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9章 重返大營第32章 夜襲第13章 悔意第8章 軍中侍女第12章 算計第2章 相逢無常第15章 重返上京第88章 冰釋前嫌第15章 竟是故人第31章 走馬上任第6章 有心無力第19章 一舉兩得第一百三十五章第21章 各取所需第3章 顛倒乾坤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20章 內亂(下)第一百三十章第30章 整肅第30章 賞罰分明第3章 顛倒乾坤第118章 陽奉陰違第29章 試探第7章 去蕪存精第66章 將星殞落第14章 聯手伏擊第21章 一親方澤第90章 李代桃僵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10章 馬到成功第19章 三家聯盟第24章 史書之迷第66章 將星殞落第一百三十五章第4章 太平不平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68章 趁勝追擊(下)第46章 暗渡陳倉第11章 手足之情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一百三十五章第9章 重返大營第134章 有心無力第26章 再度相遇第69章 京城暗流第1章 春意濃濃第122章 大回春手第21章 一親方澤第26章 出征誓師第32章 初上青樓第13章 左家巷子第38章 四足鼎立第57章 臨別託孤第2章 自投羅網第19章 言多必失第20章 險象環生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5章 萬事具備第26章 再度相遇第5章 順水推舟第8章 有心投效第31章 使詐第2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三十五章第24章 弄巧成拙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9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風波驟起第3章 顛倒乾坤第126章 世無巧合第27章 熊耳山賊第25章 咬文嚼字第5章 認祖歸宗第53章 三方會盟(下)第6章 離家出走
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25章 食殺第14章 聯手伏擊第20章 內亂(下)第133章 魔門伏子第80章 以和爲貴第11章 大出風頭第108章 用人不疑第132章 魔門雙璧第11章 迷惘第34 兄弟鬩牆第87章 禁忌所在第106章 楚家長孫第98章 一線生機第一百三十章第98章 一線生機第83章 乘勢而來第123章 有心失言第131章 無言以對第4章 上京風雲第35章 暗下伏子第52章 三方會盟(中)第21章 風波驟起第1章 北疆首戰(上)第60章 四方雲涌(下)第9章 重返大營第32章 夜襲第13章 悔意第8章 軍中侍女第12章 算計第2章 相逢無常第15章 重返上京第88章 冰釋前嫌第15章 竟是故人第31章 走馬上任第6章 有心無力第19章 一舉兩得第一百三十五章第21章 各取所需第3章 顛倒乾坤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20章 內亂(下)第一百三十章第30章 整肅第30章 賞罰分明第3章 顛倒乾坤第118章 陽奉陰違第29章 試探第7章 去蕪存精第66章 將星殞落第14章 聯手伏擊第21章 一親方澤第90章 李代桃僵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10章 馬到成功第19章 三家聯盟第24章 史書之迷第66章 將星殞落第一百三十五章第4章 太平不平第113章 後續之策第68章 趁勝追擊(下)第46章 暗渡陳倉第11章 手足之情第59章 四方雲涌(中)第一百三十五章第9章 重返大營第134章 有心無力第26章 再度相遇第69章 京城暗流第1章 春意濃濃第122章 大回春手第21章 一親方澤第26章 出征誓師第32章 初上青樓第13章 左家巷子第38章 四足鼎立第57章 臨別託孤第2章 自投羅網第19章 言多必失第20章 險象環生第127章 勢在必行第5章 萬事具備第26章 再度相遇第5章 順水推舟第8章 有心投效第31章 使詐第2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三十五章第24章 弄巧成拙第138章 楚家宗祠第9章 未雨綢繆第21章 風波驟起第3章 顛倒乾坤第126章 世無巧合第27章 熊耳山賊第25章 咬文嚼字第5章 認祖歸宗第53章 三方會盟(下)第6章 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