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一唱一和

趙敏與蘇巧彤起得也不算晚,兩人來到楚錚帳內,卻發現已是空無一人。

趙敏雖不至於驚慌,但仍有些擔心:“巧彤姐,你說他會去哪了?”

蘇巧彤似毫不在意,道:“敏妹放心吧。他應想到你我一早便會來看他,就是走也走不遠,很快就會回來。”

果然沒等多久,楚錚便回來了。趙敏忙起身上前,埋怨道:“你這人怎麼就不懂體恤自己,傷還沒好就四處亂走。”

“昨日我不就與你們說過了嗎,”楚錚笑了笑,爾後正容說道,“我方纔去見了郭大人。”

趙敏心中微微一沉:“郭大人……他願意見你麼?”

“見是見到了,只是沒什麼好臉色看就是了。”楚錚自己臉色亦是有些發苦。

蘇巧彤道:“有好臉色纔怪呢。堂堂北疆大帥,竟在無聲無息被剝奪了兵權,過了一天才得知詳情,心中怎會不怒?何況見到你這罪魁禍首,沒有拔刀相向郭大人已可說涵養極佳了。”

蘇巧彤拉起趙敏小手,道:“敏妹妹,以後我們姐妹對這人要小心提防着些,不然哪,被他騙了也無從訴苦。”

趙敏沒想到蘇巧彤如兒戲一般隨口就將真相說出,一時不知怎麼接口:“這……”

蘇巧彤瞪楚錚一眼:“這事是你鬧騰出來的,別的我不管,但不可讓敏妹妹爲難,這幾日她可是瘦了好多了。”

“我明白。”楚錚似有些苦惱地撓了撓頭,“其實如今關鍵就在於郭大人,他心結難解亦是難免。但長久下去,對北疆局勢穩定大爲不利。”

蘇巧彤問道:“有一事我倒想問個明白,郭大人回朝後,不知楚伯父會如何對待於他?”

趙敏一聽頓時微微直起身子,這正是她一直關心的事。只聽楚錚說道:“家父與郭大人自幼相交莫逆,情若兄弟。何況三哥與郭大人千金婚期在即。又怎會從中爲難。”

蘇巧彤皺眉道:“你莫要將話講得遮遮掩掩的,直說了吧。郭大人回朝後。是仍任兵部尚書一職,還是另有他用。”

楚錚嘿嘿一笑:“此等事關一品重臣升遷。我只不過是一小小參將,如何知道。”

楚錚與蘇巧彤一唱一和。趙敏果然忍不住了,問道:“京城之中誰不知你是楚家未來宗主。楚伯父是何心思你至少猜到七分。莫再吞吞吐吐了。快些說吧。”

楚錚沉吟片刻,道:“據我所知。家父決不會削郭大人之權。早在先皇駕崩之前,方令信就有意上奏摺。保郭大人爲司徒。由西線大營統領方令明接任兵部尚書一職,被家父以北疆又起戰事之由擋了下來。其實這北疆戰事並非主因,方家自方令信任相國以來,勢力大增,由三大世家中最弱一家逐漸演變成與我楚家和王家平起平坐,尤其是在軍中,西線方令明與北疆樊兆彥遙相呼應。雖仍不如王家。但比我楚家強了不止一籌。而家父身爲當朝太尉。能在短短數月便可壓制方令信,全仗我楚家在朝堂之上多年累積權力。當然我外公他人家暗中相助也是原因之一。倘若由方令明替代郭大人接任兵部尚書,便打破了三大世家保持多年之久的均衡之勢,敏兒你放心。家父絕不會讓方令信如願地。”

趙敏點點頭道:“難爲你替我將朝中三大世家之勢分析得如此透徹,其中多處連姑姑都未曾看明白,多謝了。”

蘇巧彤在趙敏耳邊輕笑道:“謝他幹嘛,惹下那麼多的事,如今賣力些也是應該的。”

趙敏白了蘇巧彤一眼,沉思了會兒道:“如此說來,太尉大人是在用來郭大人制衡方家,不過我還是有些不明白,爲何太尉大人不讓南線大營王明遠接任兵部尚書,由楚洛水升任南線大營統領?楚王兩家合力,想必方令信也無法阻止,如此一來,即可打壓方家,又可提升楚王兩家實力,何樂而不爲?”

楚錚嘆了口氣,道:“敏兒,不管你信與不信,在家父心中始終是以大趙爲重。似郭大人這等人物,若離開了兵部,只能碌碌無爲一生了。我大趙雖說名將如雲,但能與郭大人相提並論的,除了我外公王老侯爺外,再無他人,可他老人家畢竟年事已高,唯有郭大人方可服衆。家父力保於他,或許亦爲制衡方家,但更多是因惜郭大人領兵之才,亦是爲我大趙保留一錚錚良臣啊。”

趙敏將信將疑:“你所說可否當真?”

“長公主!”楚錚怒了,“民間有句俗話,叫做相國腹中可撐船,說的就是身居高位之人有容人之量,不會似市井小民一般睚眥必報。你們皇室中人更應有海納百川般氣度,需知例來先君忌臣而後纔有臣忌君,什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全是些混帳話。你們皇室可曾替我們幾大世家想過?家父身爲楚氏宗主,肩負楚氏一族近萬族人仕途榮辱,面對皇室諸般猜忌,唯有迎難而上,根本無法退避。”

楚錚雙手抱拳,凜然說道:“何況,權臣未必就是奸臣。長公主,你應知前朝的諸葛相國,他扶佐後漢太祖、太宗、信宗三位皇上,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四十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應是不折不扣地權臣了吧,可偏偏被史書譽爲千古一賢臣。先皇駕崩之後,朝中數月無君,家父真若似薰卓這等奸臣,不是小臣誇口,我大趙早已似東漢末年那般風雨飄搖,朝不保夕。可家父他爲朝堂穩定兢兢業業,事事以大長公主爲尊,並說服方相國,力排衆議扶佐皇上登基。沒想到家父爲我大趙這般鞠躬盡瘁,在長公主心中仍是這般猜忌,敢問天理何在?”

“夠了。”蘇巧彤打斷道,“楚錚。你終究身爲臣子,縱有再多怨氣,也不能與敏妹妹這般說話。”

楚錚沉默半晌。長嘆一聲:“小臣過於失態。請長公主恕罪。”言語似帶着無盡頹廢。楚錚長揖至地。

蘇巧彤只覺眼前一花,趙敏已到了楚錚身前,扶住他雙臂,聲音低若蚊蠅:“日後在你面前,再沒有什麼長公主,叫我名字吧。”

方纔趙敏回味着楚錚這番話,覺得大有道理。自她懂事以來,趙王就一直想着如何剷除朝中幾大世家,如今想來。若是父親懂得恩威兼施。皇室與世家之間矛盾也許不會如此尖銳。而楚名棠這段時日的確日夜爲大趙操勞,連姑姑提起這位權相。也是讚賞居多……

或許,一切都尚有餘地。

蘇巧彤雖聽不清趙敏在說些什麼。但見她面若桃花,猜出也猜得到了,不由自主咳嗽了幾聲。

趙敏大羞。忙放開楚錚,坐到了蘇巧彤身邊,心中卻有些暗惱,隔着衣衫在蘇巧彤小臂上偷偷擰了一把。蘇巧彤吃痛頓時一聲尖叫,也不示弱反擰過去。兩女鬧成了一團。

這這……事還沒說完呢。楚錚上前將她二人擋開。趙敏還好見他來了順勢也就不鬧了,蘇巧彤小手縮在袖中在楚錚腰間狠狠地掐了一下。只是楚錚上來拉架自然有些防備。蘇巧彤這一下對他來說與撓癢癢沒啥區別。

“敏兒,”楚錚對趙敏說道,“我想今日先後便起程趕往武朔城。不過煩請你讓扶風或摘星告知郭大人。最好讓他一同前往。”

趙敏有些奇怪:“你不是見過郭大人了嗎,怎麼未與他道明?”

楚錚有些無奈:“我只是如實與他道明瞭當前形勢,若不是有傅平先生在一旁相勸,郭大人差點把我轟出帳去,還是你派人與他說下較爲妥當。”

趙敏有些猶豫:“我與郭大人說有用麼?”

楚錚語音忽轉低沉:“若你的話郭大人也不聽,那可就麻煩了,北疆一場腥風血雨恐怕在所難免。”

趙敏臉色一變:“你是說……”

蘇巧彤接口道:“敏妹妹,王老侯爺與朝中三位尚書一同前來北疆,這等規模的安撫使團前所未有,你還不明白啊?郭大人若再一意孤行下去,楚伯父雖有心庇護於他,可畢竟人在京城鞭長莫及,若逼得其他人鋌而走險,那北疆局勢當真是岌岌可危了。”

趙敏心底一寒,細細想來蘇巧彤所說地甚有可能,道:“嗯,還是我親自去見郭大人,勸他暫且忍耐。”

趙敏匆匆離開了。蘇巧彤看着楚錚,忽道:“佩服佩服,剛剛那段長篇大論,說得連我都快信了。”

楚錚搖了搖頭道:“其實我方纔所說地幾乎都是真話。只是還有些未與敏兒講明,權勢是世上最能腐蝕人的東西,家父已經位極人臣,再想他交出手中之權是決計不可能地了。別看他老人家現在對大長公主這般縱容,可她若是真要削我楚家之權,家父肯定翻臉不認人。其實別說家父,就連大長公主亦是如此。嘿嘿,大長公主攝政,趙應那小子當皇帝當得真是窩囊。”

蘇巧彤笑道:“那也沒法子地事。他只不過是藩王世子即位,在朝中毫無根基,唯有任人擺佈了。”

“其實有家父這等人,實乃趙國大幸。”楚錚道,“只是家父忠於是地大趙國,並非哪位皇上,而且家父的性情,有生之年就算權勢再高,也不會有何謀逆之心。”

蘇巧彤斜睨一眼:“那你呢?”

楚錚苦笑道:“你想我怎樣?”

蘇巧彤想了想,道:“不知道。我只明白一個道理,權勢最大,責任也就越大,除非做個沒心沒肺的昏君,那自然另當別論。否則天下大事如此之多,一年到頭沒幾天可輕鬆地,如秦王……呃,據我所知他亦是一勤奮之君,每日至多休息兩三個時辰,其餘時間不是批閱那些沒完沒了的奏摺,就是操心國內民生,每件事都想要照他地標準做到最好。除薛方仲等少數幾人,他對朝中官員的操守極不信任,事必親躬。開始我很佩服他,但日子久了,總覺得他所做地多數事倍功半。尤其這幾年,在趙國地壓迫下,秦國漸漸走上窮兵黷武之路,百姓日子愈加貧苦……看來九五至尊絕不是那麼好當地。”

“似秦王這等做法簡直自討苦吃,身爲一國之君就應敢於放權,自己掌控全局便可。不過……”楚錚嘆了口氣,“不過說來容易做來難,想要找幾個既可信任又有能力的下屬實在難上加難,而且你我來自千年之後,一些觀念與這時代格格不入,對人才選擇就更爲挑剔了。數來數去,我這邊唯一可說稱職地就數你那便宜姨父成奉之了,不過論到操守此人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唉,象家父等人物怎麼就這麼難找呢?”

蘇巧彤忍不住道:“如果真有幾個象楚伯父這等人物,等於你麾下有幾個曹操……”

楚錚揮手作勢欲打,蘇巧彤笑着閃過:“試想你能駕馭得了嗎?人的野心與能力通常都成正比地,到時非弄得你焦頭爛額不可。”

“那倒也是。”楚錚承認道,“記得前世曾看過一個貼子,標題叫什麼這這樣的中國政府不強大了不行,把中國歷史上地強人一古腦全塞到了一起,李世民、毛澤東、成吉思汗,秦始皇……連武則天也在裡面當了個婦聯主席,乖乖,這些人有哪個願意屈居人下地,國家不四分五裂纔怪呢。”

第15章 再度入宮第45章 別有用心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14章 兄弟重會第20章 險象環生第26章 指點第39章 程氏一族第27章 熊耳山賊第96章 巧彤拜師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35章 一見鍾情第3章 三箭懾敵(上)第15章 軍師第5章 冤家路窄第44章 出謀劃策第24章 史書之迷第21章 各取所需第15章 軍師第26章 前塵往事第3章 顛倒乾坤第21章 風波驟起第13章 功成名就第5章 酒樓相聚第8章 有心投效第5章 火雲神駒第66章 將星殞落第95章 起程返京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32章 善後之事第23章 梨園祖師第10章 兄弟重聚第76章 楚錚迴歸第35章 暗下伏子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2章 廢長立幼第141章 一代妖孽第29章 救駕之功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11章 處心積慮第15章 軍師第19章 內亂(上)第30章 餘波未平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80章 以和爲貴第24章 文案第4章 三箭懾敵(下)第4章 轉道太平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91章 不死不休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3章 悔意第2章 自投羅網第21章 一親方澤第8章 坦承相告第7章 京城突變第1章 楚氏宗主第9章 未妻先妾第29章 試探第23章 蛛絲馬跡第62章 臨陣傳令第38章 四足鼎立第27章 一網打盡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8章 有心投效第25章 浮出水面第27章 一網打盡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14章 魔之天魅第70章 北疆宣撫第3章 東山再起第14章 太平展家第4章 無可奈何第48章 有苦難言第70章 北疆宣撫第14章 兄弟重會第81章 文中巧喻第29章 栽贓嫁禍第21章 風波驟起第5章 認祖歸宗第78章 東奔西顧第58章 四方雲涌第17章 羿之神弓第95章 起程返京第19章 言多必失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37章 亡命鴛鴦第42章 兩相擇利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76章 楚錚迴歸第69章 京城暗流第12章 恃強凌弱第1章 北趙楚氏第85章 遇人不淑第88章 冰釋前嫌第8章 登門拜訪
第15章 再度入宮第45章 別有用心第114章 得寸進尺第14章 兄弟重會第20章 險象環生第26章 指點第39章 程氏一族第27章 熊耳山賊第96章 巧彤拜師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37章 班師回朝(下)第35章 一見鍾情第3章 三箭懾敵(上)第15章 軍師第5章 冤家路窄第44章 出謀劃策第24章 史書之迷第21章 各取所需第15章 軍師第26章 前塵往事第3章 顛倒乾坤第21章 風波驟起第13章 功成名就第5章 酒樓相聚第8章 有心投效第5章 火雲神駒第66章 將星殞落第95章 起程返京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32章 善後之事第23章 梨園祖師第10章 兄弟重聚第76章 楚錚迴歸第35章 暗下伏子第19章 三家聯盟第12章 廢長立幼第141章 一代妖孽第29章 救駕之功第112章 論功行賞第11章 處心積慮第15章 軍師第19章 內亂(上)第30章 餘波未平第139章 浪子回頭第80章 以和爲貴第24章 文案第4章 三箭懾敵(下)第4章 轉道太平第99章 前朝密室(上)第51章 三方會盟(上)第91章 不死不休第111章 朝堂爭執第13章 悔意第2章 自投羅網第21章 一親方澤第8章 坦承相告第7章 京城突變第1章 楚氏宗主第9章 未妻先妾第29章 試探第23章 蛛絲馬跡第62章 臨陣傳令第38章 四足鼎立第27章 一網打盡第六部逐鹿中原第十一章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8章 有心投效第25章 浮出水面第27章 一網打盡第104章 重回楚府第14章 魔之天魅第70章 北疆宣撫第3章 東山再起第14章 太平展家第4章 無可奈何第48章 有苦難言第70章 北疆宣撫第14章 兄弟重會第81章 文中巧喻第29章 栽贓嫁禍第21章 風波驟起第5章 認祖歸宗第78章 東奔西顧第58章 四方雲涌第17章 羿之神弓第95章 起程返京第19章 言多必失第102章 宮中巧遇第37章 亡命鴛鴦第42章 兩相擇利第129章 世家之忌第76章 楚錚迴歸第69章 京城暗流第12章 恃強凌弱第1章 北趙楚氏第85章 遇人不淑第88章 冰釋前嫌第8章 登門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