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3節)

“這麼說,我們還是同行呢!”那姑娘撲哧一笑,對談話似乎更有了興趣,主動地自我介紹道:“我在桂林荔浦縣當小學教師,也是教語文的。”

“參加工作幾年了?”

“一年多。”

陽朔與荔浦雖是相鄰的兩個縣,但它們都在桂林市的管轄之下。

“我出差來南疆市辦事,”那姑娘用手輕輕地摩挲着那本書,有心無意地說道:“去逛書店時,正巧看到這本書。上大學時,我其實就已經讀過它了,是借來閱讀的。可我覺得這部小說寫得非常好,很能打動人心。這回就買了一本來收藏,以後有時間再讀一遍。”

“像你這樣願意看嚴肅文學的年輕人,現在可是不多了!”

“不見得吧?可能是因爲現在的作家們寫不出好作品,所以才造成沒太多人關注文學的這種現象。你說對嗎?”

進入新世紀後,人們嘆息文學被邊緣化了。其實這是當代文學回歸本位的正常現象,不足爲怪。文學是啓迪人生心靈的雞湯,富有營養價值,但並不包治百病。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它反映了社會歷史某個時期人類情感和思想在激盪碰撞中的足跡,從而幫助未來人們思考和解讀人類社會發展的歸宿。那麼,在風起雲涌的改革開放年代,市場經濟的確立,社會創造力的激發,個人價值觀的體現,激進與犬儒並存,逐利與信仰相覆,而這些社會現象是需要作家們給予明確回答的:文學作品所塑造的時代人物在哪兒呢?文學敘事爲什麼就不能以史詩般地筆觸雕刻下這個時代“滄海變桑田”的歷史一瞬間呢?這纔是問題之關鍵所在。

“或許你說的對。當代作家是有些集體‘缺鈣’。”葉叢文對此有自己獨特的見識。他更感興趣的是她對路遙小說作品的看法,於是,話鋒一轉,問道:“你覺得這本書最觸動你的地方是什麼?”

“這個嘛,怎麼說好呢?”那姑娘略爲沉吟了一會兒,方纔擡起頭,雙頰上透出一絲羞澀,說道:“我覺得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戀情最能打動我了。因爲他們愛的很深切。在他們的愛情中,沒有世俗的觀念,只有相同的志趣,相互欽佩的人格以及真摯、浪漫的戀情。還有就是,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爲了支撐着整個家庭的經濟生活,就像一頭老黃牛似的苦幹,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我大哥也是這樣的人。以前,我也是靠我大哥供我上學讀書的。”

葉叢文撓了撓頭,陷入沉思之中。他以爲,年輕姑娘讀書思維的關注點大多趨向於對情感的認知,通常都會把愛情放在生活的首位。當然,她們也不會忘記那些應該一生感恩的至親好友。

六個多小時後,列車抵達桂林。葉叢文與那姑娘一起走出火車站出口處。兩人揮手告別,各奔東西。相逢是緣分,離別寄祝福。他甚至不知道她的姓名和所在學校,但這已是一件無關緊要的事了。這正是:有緣相逢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遊覽聖地和歷史文化名城。它以盛產桂花、桂樹成林而得名。古往今來,這裡不知曾經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向來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絕而聞名中外。這裡的山,平地拔起,千姿百態;灕江的水,蜿蜒曲折,明潔如鏡。

由於常來常往,葉叢文對這座美麗如畫的山水城市並不陌生。提包獨自站在繁華喧囂、行人往來的十字街頭,他招手叫停了一輛出租車,直奔一家熟悉的賓館投宿,並決定在此逗留數日,重溫舊夢。此次出行,他的心境頗爲複雜,人生激情澎湃並溢於胸中。爲陶冶自己的情操、安定和調控內心某種不安的情緒,那日,他心血來潮,獨自攀爬了獨秀峰,翌日,他又登上了疊彩山,仍興致勃勃地留戀於青山綠水之間,不禁想起了劉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詩句。擇日,他又站在灕江邊的伏波山頂之上,極目遠眺,眼前浮現出“水繞青山山繞水,山浮綠水水浮山”、“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等著名詩句所描繪的極致景觀。往下游不遠處望去,可見一頭巨石般雕刻出的大象彷彿正在灕江中撒歡吮飲。此有明代孔鏞《象鼻山》爲證,詩曰:“象鼻分明飲玉河,西風一吸水應波。青山自是繞奇骨,白日相看不厭多。”

多年來,葉叢文心中有個未曾去做過的想法:那就是在灕江上自由自在地漂流,真切地感受大自然所帶來的情趣,這會是一件多麼瀟灑和美妙的事呀!他依稀記得英國詩人濟慈說過:“美是一種永恆的愉快”。這次,他毅然地決定付之於行動。在灕江邊上尋至船上人家,與一位漁家老伯洽談,付錢租下了一條機動竹筏。

這天清晨,天色矇矇亮。在桂林解放橋附近灕江岸邊,葉叢文登上了一條機動竹筏。漁家老伯在竹筏上捆綁了一張竹椅上,待他坐穩後,纔不慌不忙地撐起長杆,讓竹筏離開岸邊。這隻竹筏從象鼻山旁邊經過,然後順流而下,直奔陽朔而去。冬日的太陽斜掛在山巔之上,竹筏似飛箭一般,輕盈地掠過江面,繞山穿梭,靈動飄逸。竹筏江中游,人在畫中走。一旦置身這塵囂之外的青山綠水中,葉叢文的心情頓時豁然開朗,十分愜意。他放眼望去,山光水色的大自然盡收眼底:滿江綠水碧波盪漾,山巒疊起連綿不斷;山上鋪墊着層層青翠,奇峰突兀盡在倒影之中,如夢如幻,美不勝收,又彷彿置身於仙境一般,有多少心緒也全都融化在這雋永的錦繡山水之中……

灕江屬珠江水系,發源於“華南第一峰”桂北越城嶺。從桂林到陽朔這段稱之爲灕江,約有83公里。灕江兩岸風光,奇峰羅列不絕。山間寂靜清新,煙霧繚繞,若虛若實,似有鬼斧神工;時時可見山青水美,處處可聞百鳥朝鳴。景色最爲浪漫夢幻的一段旅程依次是楊堤、九馬畫山、興坪至古漁村。每至一處,葉叢文的腦海中便呈現出一些名人詩句,諸如“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自古山如畫,而今畫似山,馬圖呈九首,奇物在人間”、“千峰環野立,一水抱於流”等等。這一路觀景,可謂悠然自得,美不勝收。

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8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14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9節)第三十一章 東山再起(總280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0節)第四十四章 舐犢之愛(總418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6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2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3節)第六章 天奪之魄 (總054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099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63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2節)第一章 名落孫山 (總006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7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4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4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1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5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6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3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5節)第五章 十鼠同穴 (總037節)第十四章 重見天日(總123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09節)第三十一章 東山再起(總278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63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4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4節)第三十章  亢龍有悔(總276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8節)第八章 物換星移 (總063節)第四十二章 豎起脊梁(總397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4節)第十九章 文鳥之夢(總176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1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4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1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9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2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498節)第三十章  亢龍有悔(總276節)第十七章 化險爲夷(總156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4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0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105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41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4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65節)第二十五章 棄文從商(總226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0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6節)第三十九章 金蟬脫殼(總359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106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4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7節)第十七章 化險爲夷(總148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0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0節)第七章 鋃鐺入獄 (總056節)第二十五章 棄文從商(總228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2節)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氣(總445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2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3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12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19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71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9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3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09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2節)第九章 躊躇滿志 (總072節)第六章 天奪之魄 (總048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7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0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77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08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19節)第十九章 文鳥之夢(總178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3節)第三十二章 半路出家(總293節)第五章 十鼠同穴 (總039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0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4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17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1節)第三十七章 借花獻佛(總343節)第四十三章 歲月如歌(總409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9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29節)第二十一章 獨當一面(總197節)第三十章  亢龍有悔(總274節)第六章 天奪之魄 (總050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7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68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6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9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1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3節)
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8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14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9節)第三十一章 東山再起(總280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0節)第四十四章 舐犢之愛(總418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6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2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3節)第六章 天奪之魄 (總054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099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63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2節)第一章 名落孫山 (總006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7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4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4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1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5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6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33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5節)第五章 十鼠同穴 (總037節)第十四章 重見天日(總123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09節)第三十一章 東山再起(總278節)第四十七章 你死我活(總463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4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4節)第三十章  亢龍有悔(總276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8節)第八章 物換星移 (總063節)第四十二章 豎起脊梁(總397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4節)第十九章 文鳥之夢(總176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1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4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1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9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2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498節)第三十章  亢龍有悔(總276節)第十七章 化險爲夷(總156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4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0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105節)第二十六章 暗香疏影(總241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4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65節)第二十五章 棄文從商(總226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0節)第三十五章 五尺之童(總326節)第三十九章 金蟬脫殼(總359節)第十二章 投機倒把(總106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84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17節)第十七章 化險爲夷(總148節)第三十六章 釜底抽薪(總330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20節)第七章 鋃鐺入獄 (總056節)第二十五章 棄文從商(總228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2節)第四十六章 沆瀣一氣(總445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2節)第二章 學徒生涯 (總013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12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19節)第二十九章 分道揚鑣(總271節)第二十八章 善自爲謀(總259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3節)第五十二章 如是我聞(總509節)第三十八章 暗度陳倉(總352節)第九章 躊躇滿志 (總072節)第六章 天奪之魄 (總048節)第四十五章 研桑心計(總437節)第三十四章 天賜良機(總310節)第四十九章 東窗事發(總477節)第十三章 狐假虎威(總108節)第二十四章 風生水起(總219節)第十九章 文鳥之夢(總178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73節)第三十二章 半路出家(總293節)第五章 十鼠同穴 (總039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0節)第十一章 自謀生計(總094節)第三章 如兄如弟 (總017節)第五十一章 人事代謝(總501節)第三十七章 借花獻佛(總343節)第四十三章 歲月如歌(總409節)第四十一章 金盆洗手(總389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29節)第二十一章 獨當一面(總197節)第三十章  亢龍有悔(總274節)第六章 天奪之魄 (總050節)第十八章 搖身一變(總167節)第四十章  請君入甕(總368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6節)第十六章 我心如秤(總139節)第四章 初發芙蓉 (總031節)第十章 醍醐灌頂 (總08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