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亮劍

”謝大青忙向周陽致霍去病的話太狂,就是衛青也認爲狂妄之極。霍去病一句話。不僅得罪了軍校的人,還連帶把在座之人也給得罪光了,周陽竟然一如既往的支持霍去病,衛青對周陽是感激莫銘。

“不用謝!”周陽略一擺手。

“這個”丁雋嘴裡發出一陣磨牙的聲音,有些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可是,周陽的話猶在耳,他不信也得信,這讓他很無言。

“丁將軍,陵兒如何?有沒有頑皮?。李廣有些心驚的問道。

李陵和霍去病是一夥的,給霍去病帶壞了,想來李陵也是好不到哪

去。

“飛將軍放心,令孫乖覺異常,聰明穎悟,讀起兵書來是愛不釋手。連吃飯睡覺都忘了!真是棵好苗子”。丁雋臉上泛起了笑容,看的出,他對李陵的表現相當滿意。

“呵呵!”導廣笑得眼睛眯到一起。只剩一條小縫。

還有比這更讓他歡喜的事麼?

最終,丁雋千般不願,萬般不爽的離開了。他原本是衝周陽訴苦來的。沒想到竟是這種結果,心裡之不爽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誰叫霍去病之頑皮千古少見呢?偏偏他還是個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他特立獨行,不把兵書放在眼裡,不把爲後人景仰的孫武、吳起這些軍事大家放在眼裡。

如此言行,不要說在當時,就是在現在,也是驚世駭俗之語。

接下來的事情,周陽他們接着商議。非常深入仔細,各種細節都在討論之列。

一連數天過去,各個方面總算是商議好了。

這幾天裡,周陽除了商議軍機會外,還與南宮公主、張靈兒大被同眠。享受伊人的溫柔之福,樂不可支。

周陽身爲統帥,長年在外統兵。在家裡的時間並不多,與南宮公主和張靈兒是聚少離多,一年之中,難的有幾回相聚的時間。這讓周陽非常享受,非常懷念。可是,這種福氣太短暫,很快就給景帝召進宮

景帝不僅召見了周陽,還把李廣、程不識、衛青、張通、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秦衣、周亞夫、主父偃、申公、董仲舒、馮敬一起召去了綺蘭殿。

周陽趕到時,只見景帝斜靠在軟榻上,精神不佳,甚是憔悴,不住

太子劉徹站在景帝身邊,不時給景帝捶背。王美人、陽信公主、隆慮公主她們整天陪着景帝的人一個不見,應該是景帝支走了。景帝召集這麼多的大臣,要商議軍國大事,她們是能不在場的。

王美人她們不在,照顧景帝的事情,就落在了太子劉徹身上。

“參見皇上!”周陽他們齊向景帝見禮。“免了!”景帝的聲音很低,很是吃力的擺擺手。

“謝皇上!”周陽他們站起身。

“都坐!都坐!”景帝衝面前的矮几一指。

擺了不少矮几,這是爲周陽他們準備的。周陽他們坐了下來,景帝問道:“周陽,出兵一事,商議得怎樣?。

東胡雖然遠不如匈奴強盛,不是漢朝的主要敵人,可是,此戰干係極大,景帝不得不親自過問。

漢朝創建以後,漢朝對北方胡人大規模用兵,只有高祖劉邦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征一戰了。那一戰的結果,衆所周知,成了漢朝的恥辱,劉邦至死難忘。

劉邦中了冒頓之計,被圍在平城。要不是陳平出一奇計,冒頓網開一面,劉邦就成了冒頓的俘虜。這是漢朝的奇恥大辱,是華夏的恥辱!

從此以後,漢朝改弦易轍。行和親之策,爭取國力的恢復時間。數十年間,漢軍只是緊守城池,再未深入過大漠,更沒有如此大規模的

兵。

即使數年前的長城大戰。漢軍僅僅到達長城腳下便止步了,沒有翻越長城,深入大漠。

而馬上就要進行的大戰,卻是十萬精銳漢軍進入遼東之地,遠離漢境。出塞數千裡,其意義非常大。

這標誌着,漢朝奉行了數十年的防守戰略正式終結,漢朝的軍事戰略由“本土防禦”轉爲境外進攻。也就是由防守變爲進攻!

若是打得不好,對漢朝的打擊非常大。下一次“出塞”不知要猴年馬月去了。

若是打得好,漢朝正式反擊胡人。強漢大軍正式馳騁在大漠之上。這是個開端,意義非凡。要是能借這次出兵之機,把匈奴二十萬大軍殲滅在東胡之地,這對匈奴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於接下來的漢匈大戰具有莫大的好處。

正是因爲此次出兵的意義太重大。景帝這才強撐病體,親自過問。

周陽略一思索,把商議的結果向景帝一一稟報。景帝認真聽取,問得很詳細,連細節都沒有放過,景帝最關心的就是漢軍的補給問題了。

東胡的地域很遼闊,比起現在的東北三省還要大些,現在內蒙古和蒙古的東部皆屬東胡所有,最北方已經到了呼倫貝爾湖。

在東胡作戰,就遠離了漢境。用漢朝人的話來說,就是“出塞。千多兩千裡,甚至三四千裡都有可能。

補給線拉得很長,要是出了問題,漢軍就有可能敗軍覆師,景帝是不得不關心。

對這問題,周陽早就想好了。漢軍此次出征,既需要漢朝的糧秣。卻不能全靠漢朝運輸,主要是靠自是可以向東胡牧民換胡和匈奴樣。是遊,有的是牛羊駿馬,他們需要漢朝的茶葉、絲綢、瓷器。這些漢朝之物,是東胡人的最愛。很值錢。要是交易的話,東胡牧民一定會很樂意。

二是以戰養戰,凡與大漢爲敵者,不管是東胡之人,還是匈奴,他們的財物就會變成漢軍的。

三是有司馬義、秦楓這些遼東大家族幫着籌措。

“很好!周陽,你越來越老練了!比起初統兵時,眼界更開闊了!好!”如今的周陽,比起在北地初當大任時,更加老練,經驗極爲豐富。景帝這番讚揚沒錯。

“皇上過譽了!”周陽謙遜一句。

“這次出兵,不僅僅要打敗匈奴。還要把東胡之地收了!”景帝猛的站了起來,挺拔如劍,氣勢不凡:“東胡之地廣闊,若是併入大漢,聯也對得起後世子孫了!”

景帝啓用周陽,打敗匈奴。洗雪了恥辱。還收了百越之地,其武功相當了得,一定會受到後人的讚揚。

可是,匈奴雖然敗了,卻並未動搖其國本,還會捲土重來,長城大捷固然讓人欣喜,其意義並不大。頂多與趙武靈王和蒙恬在河套大破匈奴相當。

收百越,固然使得漢朝的領土擴大了不少。可是,那是秦始皇開拓的地方,不過是收復失地罷了。意義不算很大。

東胡就不同了,雖然不是漢的主要的敵人,卻是自從盤古開天地以來。就從未併入過華夏的版圖。要是把東胡給滅了,那就是開拓,比起秦始皇進軍嶺南,一點也不遜色。意義非凡,必將成爲華夏的盛事!

會成爲千古傳奇!

在這一刻,景帝精神抖擻,容光煥發,不再是風燭殘年的老人。而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鬥士似的。

“諾!”

周陽大聲應諾。漢朝的東胡之地,現在的東北三省,白山黑水,富饒之地,豈能不收?

若是不收入版圖,對得起“現代人”這個稱呼嗎?

周陽是異常振奮!

當時的東胡,面積不比百越之的秦始皇收嶺南之地,成爲千古佳話,若是東胡給收了,這亦是一段佳話。衛青、李廣他們要參與此戰的將軍們,振奮異常。臉上泛着紅光。緊握雙拳,恨不得立時趕奔戰場。

那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時機!

那是他們名垂千古的良機!

男兒當此時!

“將酒來!”景帝大手一揮,高呼一聲。

宮女端着酒過來,景帝伸出枯瘦的手,端起酒杯,遞給周陽。再爲李廣、衛青他們一人端一杯酒。最後,景帝端起一杯酒。

“聯祝你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幹!”景帝的聲音鏘鏗有力。很是高亢。

“幹!”周陽他們齊聲道,一仰脖子喝光。

景帝一杯酒下肚,不住咳嗽。慌的劉徹爲他捶背。喘息一陣,景帝不再咳嗽,大手一揮,喝道:“將軍們,殺奔東胡去吧!”

“殺奔東胡!”

周陽他們向景帝施過禮,快步而去。

人人振奮,步覆沉穩有力,個個熱血沸騰!

默以默

雷首山中,漢軍的營地。

二十萬漢軍的營地,佔地極廣,營帳相連,一座接一座,綿延數十里。

“咚咚!”

驚天的戰鼓聲響起,直若雲霄。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高高的將臺上,周陽身着盔甲。鐵兜鑑放在胳肢窩裡,腰懸環首刀。背上的披氅在風中飄揚,俊朗的面容,挺拔的身姿,威武不凡。

李廣、程不識、衛青、張通、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秦衣他們站在周陽身後,一字排開。

將臺下,是一片兵的海洋,十萬即將遠征的漢軍將士集結,列成一個個陣勢。陣勢謹嚴,厚重,無堅可摧。

人如龍,馬如虎,氣貫長虹,人人眼裡閃着熾烈的戰意,殺氣騰騰。

周陽掃視一眼軍陣,大是滿意。這幾年的心血沒有白費,把漢軍練得如此膘銳、精悍,一旦他們出現在戰場上,必將給敵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弟兄們:七年了!整整七年了。沒有和匈奴打過仗了!”周陽眼睛瞪圓,開始練:“七年前。我們在北地,在長城下,與匈奴大戰一場。匈奴五十萬大軍。給我們打的潰不成軍。如今,我們將再次面對匈奴,你們的膘銳之氣還在嗎?

“漢軍威武!”

沖天的戰號,直上雲霄。震得天空的浮雲爲之顫抖。這是最好的回答!

“弟兄們:穿上你們的盔甲。擦亮你們的箭矢,磨亮你們的鋼刀,殺上戰場,把箭矢射入匈奴的胸膛!用鋼刀砍刀匈奴的頭顱!”周陽右手重重揮下。

“漢軍威武!”

十萬將軍揮着胳膊,大聲怒吼。

聽着震天的戰號聲,望着揮動的胳膊,入眼的盡是閃着熾烈戰意的眼神,周陽的熱血沸騰了,不由自主的握緊了刀柄。

“七年了!七年了!熱血奔涌的滋味是如此讓人懷念!”周陽吸口氣。望着北方。

李廣他們跟周陽一樣,個個熱血奔涌,恨不得立時殺上戰場,與匈奴大戰一番。

“進軍!”周陽右手一揮。

“隆隆!”如雷的蹄聲響起,濺起大片大片的煙塵,彷彿一條怒龍。朝山外撲去。

一隊隊漢十…界臺下開了出尖,李廣他們快步下了將臺,飛身卜馬”防一收軍開了出去。

“程將軍,這裡的事就有勞你了。”周陽衝程不識一抱拳。

周陽原本想把程不識和李廣二人留下來率領餘下的十萬漢軍。可是。侯產兒在東胡出現,那是第一個從李廣箭下逃生的人,李廣引以爲憾事,無論如何要去東胡之地小要與侯產兒再戰一場。

李廣的箭術獨步千古,世所罕見。要是不滿足他的願望的話,李廣會遺憾一輩子,周陽只得同意讓李廣隨去。

李廣雖是去了,可是。周陽附加了條件,就是這一仗要儘可能讓衛青、張通他們這些新人去打,讓他們歷練一番。

李廣一輩子在戰仗上打滾的人,要他上了戰場,卻不能率軍大戰,那是要他的命。可是,李廣是個識大局的人。他知道周陽的苦心仍是同意了。

如此一來,這看家的豐小就着落在程不識身上了。程不識萬分不情願,也是不得不從夫局出發,留下來統領漢軍,順便還要再挑選兵士,練新軍。

“大帥,保重!”程不識伸出大手,緊緊握了握周陽的胳膊。雖是話語不多,卻是自有深深的情義。

“保重!”周陽拍了拍程不識的胳膊,快步下了將臺,飛身上了追風寶駒,疾馳而去。

營地離山道出口,有數十里路程,對於全部騎馬的漢軍來說,不過一口氣功夫罷了。

此時的出口,就象泄洪的鬧門,漢軍騎着戰馬,一隊接一他的衝了出去。

一出了出口,漢軍分路前進。衛青、李廣、張通他們按照周陽預先分配好的路線。朝北方奔去。

十萬大軍。不可能走同一條道路,那會浪費很多時間。分頭開進。齊頭並進,更加迅速。

雖是十萬大軍,卻是人手兩匹戰馬。算下來,就是十萬人,二十萬匹戰馬,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儘管分路開進,動靜仍是不漢軍所到之處,必是引得百姓一陣驚歎。

別的不說,就是這麼多的戰馬,就足以讓百姓驚訝不置了。

漢朝馬匹短少,這是漢朝一直沒有大量練騎兵的原因所在。自從長城大戰之後,漢朝繳獲了數十萬駿丐,挑選出上等母馬、種馬,大量蓄養戰馬。到如今,漢朝擁有的駿馬,已經達到驚人的六七十萬匹了。

馬匹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略資源。關係到國家的安危,民族的強盛。中國歷史上,擁有最多馬匹的王朝不是漢朝,是唐朝。在唐玄宗時期,唐朝達到鼎盛。光是朝廷蓄養的戰馬達到了驚人的八十萬匹。

漢朝離這一紀錄還有些差距小這不要緊,這才僅僅是開始,只要假以時日,一定會打破唐朝的紀錄。

更別說,漢軍膘銳精悍,裝備精良。雖然開進途中,漢軍並沒有穿戴盔甲,爲了節省體力,把盔甲武器放在馬背上馱運。

可是,長期練出來的氣質是不能改變的,百姓一眼便看出,這些漢軍不是他們平日裡所見漢軍能比的,要他們不歡呼都難。

這次行軍,就是一次盛大的宣傳。百姓見識了新軍的不凡,無不是歡喜莫銘,往往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便是“我要我的兒從軍!”

這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宣傳,從此以後。百姓報名從軍,踊躍異常,周陽還真是意外。

漢軍行動神速,離開中原後,不過兩天時間,就趕到了北地。

此時的北地,與當年大不相同了。主父偃的移民實邊策發生了作用。被遷到北地的百姓有數百萬人之多。有了這麼多的百姓,北方繁榮起來了,城市更大了,街道更寬廣了。房屋更多了,物產更豐饒了,百姓的生活水準更高了,,

自從長城大捷,迴歸長安後,周陽再也沒有來過北地。這是舊地重遊。卻是讓他感慨不已,這才短短數年時間,北地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番變化,雖然早就聽說過了。當他親眼見到時,仍是驚訝不已。這都是主父偃的功勞,周陽眼前浮現出主父偃餓暈在他府前的舊事。不由得大是感慨。若無主父偃。則無移民實邊策。可是,若無周陽的救助,主父偃早就凍餓而死了。哪有今日位高權重的主父大人。

漢軍在幽州,就是現在的北京。稍事歇息,然後轉向東北開進。兩天之後,漢軍到達了遼西之地,前面一雜巨龍蜿蜒,正是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我們祖先修建長城,主要是阻止北方胡人南下。這裡所說的胡人,是一個籠統的稱謂。因爲修建長城要防範的遊牧民族不少,主要是匈奴和東胡。

長城的西段,主要是防範匈奴。長城的東段,主要是由燕國修建。防範的不是匈奴,是東戰國之際,東胡對燕國滋擾最厲害。

過了眼前的長城,就到了東胡之地。

周陽打馬上了長城,放眼一望。只見漢軍正象海潮一般,涌入了東胡之地。

東胡,是一個古老的遊牧民族。自古以來,就在侵擾中原。可是,華夏還從來沒有大規模進入東胡,這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意義非凡。

漢朝正式對北方的遊牧民族,亮出了利劍!

第73章 大軍壓境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68章 大戰在即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76章 不戰而退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15章 滅門之禍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38章 墨家下山第23章 毒計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5章 萬戶侯第15章 再戰匈奴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14章 以逸待勞第4章 要變天了第35章 千年鼎革第21章 雁門血戰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02 窮途末路第40章 奔赴邊關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14章 完勝第91章 晉升列侯第18章 別無選擇第48章 出個主意第15章 曹壽逼婚第11章 何爲士第12章 留侯世家第74章 橫掃第2章 大義?親情?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81章 破敵之策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29章 賜婚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13章 英雄末路第18章 別無選擇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50章 威力無窮第5章 機不可失第56章 一網打盡第2章 大義?親情?第10章 東胡王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21章 公主上門第82章 誓師北進第18章 主父偃第13章 魔鬼訓練第17章 又見太子第68章 妙計惑敵第102 平定西域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4章 建功第86章 直下南越第1章 豪門公子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20章 大漢軍略第83章 對陣第78章 活捉單于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53章 一個不留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59章 千古秘事第86章 趁火打劫第96章 太后駕崩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80章 一個不留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81章 《破龍城》第18章 別無選擇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80章 景帝血詔第11章 初戰告捷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38章 墨家下山第21章 直搗龍城第43章 氣象一新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31章 真夠陰損第82章 誓師北進第45章 始皇憾事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43章 氣象一新第37章 匈奴的盤算
第73章 大軍壓境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68章 大戰在即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76章 不戰而退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15章 滅門之禍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38章 墨家下山第23章 毒計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5章 萬戶侯第15章 再戰匈奴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14章 以逸待勞第4章 要變天了第35章 千年鼎革第21章 雁門血戰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02 窮途末路第40章 奔赴邊關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14章 完勝第91章 晉升列侯第18章 別無選擇第48章 出個主意第15章 曹壽逼婚第11章 何爲士第12章 留侯世家第74章 橫掃第2章 大義?親情?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81章 破敵之策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29章 賜婚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13章 英雄末路第18章 別無選擇第26章 悠悠我心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50章 威力無窮第5章 機不可失第56章 一網打盡第2章 大義?親情?第10章 東胡王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62章 艱難的進軍第21章 公主上門第82章 誓師北進第18章 主父偃第13章 魔鬼訓練第17章 又見太子第68章 妙計惑敵第102 平定西域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4章 建功第86章 直下南越第1章 豪門公子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20章 大漢軍略第83章 對陣第78章 活捉單于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53章 一個不留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59章 千古秘事第86章 趁火打劫第96章 太后駕崩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80章 一個不留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81章 《破龍城》第18章 別無選擇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80章 景帝血詔第11章 初戰告捷第17章 喜悅無邊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38章 墨家下山第21章 直搗龍城第43章 氣象一新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31章 真夠陰損第82章 誓師北進第45章 始皇憾事第76章 末日降臨(四)第43章 氣象一新第37章 匈奴的盤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