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喜得寶駒

匈奴損失四十萬比起前朝的河套蘭戰。相差夭幾了廣笑呵呵的自稱自贊起來:“我們真走了得呀!沒有前朝的兵強馬壯卻打掉了匈奴四十萬。了不得呀”。

“呵呵!”程不識他們開懷暢笑。

李廣這話雖有調侃之意。並不全是調侃,是實情。

在歷史上,今年是軍臣單于最爲得意的一年,他製造了“凌辱之恨。”血洗了雁門,匈奴兵鋒一度到達翻山,燒燬了甘泉宮,漢朝朝野震動。爲了平息事端,景帝不的不滿足軍臣單于的無理要求。

周陽的到來,使得歷史發生了重大改妾。匈奴不僅沒有討到便宜,更是以失敗告終。損失了四十萬軍隊。

一次損失四十萬軍隊,在匈奴歷史上只發生過一次,那就是蒙恬大破匈奴於河套之戰。那一戰,匈奴五十萬大軍,逃回去不過數萬人,比起眼下的匈奴損失還要慘重。

趙武靈王大破匈奴一戰,匈奴三十萬之衆,逃回去的不過數萬人。其規模與今年一戰沒法比,有了這一戰。趙武靈王對匈奴的大勝由第二變成了第三。

蒙恬大破匈奴於河套,有着精心的準備、數量衆多的弩陣、精銳善戰的騎兵,這點遠非漢軍所能比。

秦始皇是個非常富有遠見的人。他在進行滅國大戰之初,就預具到了中國與匈奴早晚有一戰。是以他把秦軍一分爲二。主力在老將王剪的統率下,大舉東進,掃滅六國。另一部分,爲數二十萬的秦軍,在蒙恬的統帥下,駐屯九原郡。

這二十萬秦軍的任務有兩個,一個是阻止北方的胡人、匈奴南下。在當時,匈奴和胡人氣焰高漲,若是不予阻擊,胡人趁機打進來,即使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變成了毫無意義。

不論什麼時候,在對付外敵這個問題上。中華脊樑從來沒有含糊過。即使戰國大亂之世也不例外。

趙武靈王在大破匈奴於河套之前,秦昭王準備對趙國大舉用兵,下令白起調集軍隊。秦軍的準備已經完成了,隨時可以進攻趙國,卻傳來了趙武靈王要在河套與匈奴大戰的消息。秦昭王下令秦軍暫緩進攻。

比。,萬比北

秦軍不僅停止進攻趙國,秦昭王還命令駐守九原郡的秦軍做好準備。若是趙軍不敵,立即增援。趙軍若需糧草。秦軍要無條件提供。當趙軍大勝歸來,經過九原時,秦軍在九原城頭上爲趙軍歡呼。

那時候,秦趙兩國是死仇,是趙國七雄中最強有力的對手,在對付匈奴問題上卻是驚人的一致。雖然後來,這兩國打得你死我活,爆發了長平大戰,但在對付外敵上沒有含糊過。

秦始皇在決心統一國家時,就決定要把抗擊胡人、匈奴的責任接過來。這才命令蒙恬率軍屯駐九原郡。

蒙恬的另一個使命就是爲與匈奴的大戰做好準備。經過趙武靈王的打擊,匈奴北遁,逃到漠北去休養生息。經過這麼多年,匈奴的實力恢復得差不多了。而且。河套之地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匈奴時刻沒有忘記攻佔河套之地。

以是,秦始皇已經預見到了。中國與匈奴大戰的地方應該是在河套之地。蒙恬對秦始皇的判斷大加贊成。到了九原之後,積極準備與匈奴的大戰,積蓄糧草、器械。研究趙武靈王和李牧對匈奴作戰的經驗教刮。

正是因爲蒙恬進行了精心準備,方纔在河套大破匈奴。

蒙恬這一戰是打的野戰,是與匈奴硬撼。利用弩陣大量殺傷匈奴,再出動飛騎與匈奴大戰而勝之,寫下了中國歷史上輝煌的一筆。

周陽謀劃的對匈奴作戰。雖然打了野戰,卻不全是野戰。若漢軍一開始就打野戰,那麼,結果會顛到過來。漢軍沒有精心準備,沒有蒙恬那麼強大的弩陣,更沒有數量龐大的精銳騎兵,一開始就與匈奴硬碰硬的話,結局是不言自明的。

漢軍也有優勢,那就是有城池可以依託,可以消耗匈奴,這是當年河套之戰,蒙恬所沒有的便利。

至於繳獲,帳幕、軍械、裘衣不知道有多少,堆成了山。沒人有興趣去清點,因爲那實在是太多了。

漢軍最大的收穫就是又增加了十七萬多匹戰馬。戰馬對於漢朝來說。那是緊缺之物,要想打造騎兵,非要戰馬不可。漢朝缺馬,這是漢朝騎兵不多的根本原因。

到現在爲止,漢軍繳獲了匈奴四十多萬匹駿馬,除掉母馬、種馬、馬駒、傷病,還有二十多萬匹戰馬可資利用。若漢朝要組建騎兵的話。立即可以着手了。

要是沒有這麼多的繳獲,漢軍組建騎兵。要等到改良馬種,馬政起到作用去了,那是十年以後的事情了。

“大帥,俘虜的匈奴和牧民怎麼處置?。馮敬搔着額頭,眉頭擰在一起,甚是擔憂的道:“那可是近十萬人。給他們吃,給他們喝,消耗巨大呀!我在哪裡去弄那麼多糧食?”

他身爲雁門太守,這些事不着落在他身上,還能找誰去?

新增十七萬多匹戰馬,一天要吃空一座山,這就夠他頭疼的了。再加上俘虜和牧民,這消耗就大了。要他不愁都不行。

從龍城開始跟隨而來的匈奴牧,經過周陽一把火,死傷無數。也還倖存了十來萬,在長城以北峨們放牧與以往不同。以往放牧的是肥壯的牛羊。而甄猶…們放牧的是牛犢、羊羔居多,再加上母牛、公牛、母羊、公羊。

這都是周陽那把火鬧的。

漢軍一到,他們只有乖乖的做了漢軍俘虜。

牛犢羊羔、母羊公牛之屬,加起來,還有數十萬之多,全成了漢軍的戰利品。

對這個問題,周陽也有些棘手,看着寰嬰,問道:“寞大人,皇上可曾說過如何處置?”

“這個”竇嬰有些遲疑:“皇上未言。”

“皇上沒說,我們沒有糧秣,那就殺了他們。”周陽淡淡的道。

“啊!”

帥帳中響起一片驚呼聲,李廣、竇嬰他們的嘴巴猛的張大了,可以塞下兩隻雞蛋了。

“不可,萬萬不可!”竇嬰急了:“一次殺十萬,怎麼下得了手?大帥,你千萬不能這麼想,千萬不能這和麼做。”

“大帥,這事做不得。”李廣另有說辭:“殺降不祥。我昔年坑殺了三百多降卒。至今心裡老是不暢快。”

李廣坑殺三百降卒,給後人指責。更有人說這是李廣終生不能封侯的報應。

程不識也來相勸:“大帥,爲將者不過三代。若是殺降,必遺後人之禍,大帥,此事萬萬做不得呀。”

在秦漢時期,有“爲將不過三代”的說法,這是爲將者的大忌。之所以不過三代,是因爲做將軍的殺戮過重,要給後世子孫遺禍。

程不識對此言很是信奉,言來很是急切。

“哈哈!”周陽倒是看得開:“後人自有後人福,莫爲後人做罪人!竇大人,這些俘虜,你能處置嗎?你若不能處置,我就殺了他們。”

“哎!”箕嬰撓着額頭:“大帥,就交給在下吧。這麼多人,不好處置呀。”

馮敬大是感激,終於可以把這擔子扔了。

衆人再議了一陣搞軍之事,這才散去。

李廣來到周陽身邊,問道:“大帥。你是真要殺俘虜,還是隨口說說?”

這問題讓人好奇。程不識和馮敬他們看着周陽,靜等他的回答。

周陽眉頭一挑道:“我確實想殺了他們。匈奴可恨,更是驕橫,只有讓匈奴流夠了血,他們纔會破膽。到那時,匈奴見到我們的影子都會顫抖,再來招降。永遠不會背叛。可是。現在沒有機會了,這幾個腐儒在這裡。”

下巴衝許昌他們的背影一揚。

李廣嘴角一裂,呸了一聲。

,正習比北

許昌他們來邊關的情由已經傳開了。李廣他們對他是極爲不屑。

周陽的顧慮並非沒有道理,這些文臣只會饒舌,一無是處。真要把近十萬匈奴給殺了,他們一定今天一本。明天一本的參周陽。周陽倒是不怕,就怕連累到李廣他們,只好打消殺掉匈奴的念頭。

馮敬讚一句:“大帥不僅兵用得好,這權謀術也很精通。象匈奴這等蠻夷,若是不把其囂張勁頭打掉,是不會服氣的。要讓匈奴心驚膽顫,唯有殺戮一途。只有流夠了血,匈奴才會害怕。到那時,稍示恩德,匈奴就會感恩戴德,這叫恩威並濟!”

望着許昌他們離去的方向,臉上泛起一抹譏笑:“象這些腐儒,開口恩德,閉口威德,他們懂恩威並濟麼?要恩威並濟,先得立威,讓匈奴害怕,然後才能用恩。不立威而用恩。匈奴不僅不領情,還以爲你怕了他,打你殺你是天經地義。”

這話很有見地,周陽大拇指一豎。讚道:“馮大人好說辭。以後。遇到匈奴,別客氣。早知道他們要來,我在長城以北就把牧民殺了。”

當時,漢軍疲憊不堪,要殺那麼多牧民也不見得有力氣。

“大帥,你別放在心上。這打匈奴的時間還有的是,匈奴落到我們手裡的機會多了去了。殺降不祥,我們何必讓匈奴降!”李廣笑呵呵的,寬慰起周陽了。

“飛將軍言之有理!對匈奴。不必手軟,殺了便是!”程不識濃眉一軒,眼裡精光四射。

這不是隨便說說,李廣他們遵行無誤,這給匈奴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不計其數的匈奴死在漢軍手裡。

默默聯

漢軍營地,帳幕給拆了,騰出大片大片的空地。

漢軍集結在這裡,排成一個又一個方陣。人如龍,馬如虎,赳赳神武。

不少人傷勢未愈,吊着胳膊,纏着腿。儘管如此,他們仍是站得筆直,跟沒受傷似的,臉集泛着異樣光輝,眼裡閃着熾烈的戰意。彷彿要上戰場似的。

今天不是上戰場,而是搞勞。欽差大人搞軍的日子。

原本二十萬漢軍,如今只剩下十萬了折損近半,佔地少了一半。可是,依然是聲威極壯,戰意盎然。

周陽騎着戰馬,緩緩而來。欽差寰嬰與周並騎而行。在他們身後。是李廣、程不識一衆將領。

李廣赳赳虎氣,好一員猛將。胯下追風駒,潔白如雪,沒有一絲雜色,最是顯眼。

周陽來到陣前,一拉馬繮,停了下來。掃視一眼漢軍,如今的漢軍陣勢比起決戰時少得太多了。決戰時,所有的漢軍集中在一起,排成一個巨大的方形對着匈奴壓去。戰車、強弩這些裝備全部帶上,佔地極仁”只是長來了,揹着弓箭、掩着漢劍,系幹戰車、強部殃一,所佔空間自然是要小很多。更重要的是,如今只有十萬漢軍,而不是原來的二十萬。

“一將功成萬骨枯!”周陽感慨無已。

多少周陽熟悉的兵士已經不在人世了。陰陽兩隔,周陽萬分傷感。可是,今天是歡慶的日子,周陽只能暫抑悲情,儘可能把心情調整到最好。

“大漢的英雄們:今日,我們聚在這裡,是爲了歡慶!歡慶我們取得的輝煌勝利!”周陽並始訓話了。

“大漢萬歲!”十萬漢軍將士齊聲歡呼,聲浪妾衝雲霄。

“秋季到來時,單于率領五十萬大軍直朝大漢殺來,氣勢洶洶。單于更是口出狂言,要打到長安!”周陽右手高舉着,聲調拔高:“可是,在我們英勇的抵抗下,匈奴五十萬大軍逃回去不到十萬人,四十多萬匈奴死於我們的利劍下!”

“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山呼海嘯般的吼聲直達九重天,震得大地都在顫抖。

高祖平城被圍,呂太后被冒頓調戲,這是何等的恥辱。數十年來。無數人想洗雪恥辱,都沒有成功。今天,終於洗刷了恥辱,這是何等的讓人振奮。

漢軍無不是揮着臉膊大聲叫嚷。放開了喉嚨吶喊,眼裡更是閃着淚花

吼聲整整持續了一盞茶時分,方纔停歇下去。

周陽接着道:“就是單于本人。給飛將軍追得走投無路,跳進了沼澤中,至今生死不知。”

軍臣單于跳進沼澤後,李廣派人把那片沼澤守住,再派漢軍在沼澤裡尋找。一連找了十來天,不見單于蹤影。漢軍圍得跟鐵桶似的,軍臣單于要想逃掉。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他死於沼澤中了。只不過李廣沒有找到屍體,無法進行最後的確認罷了。

單于的生死,還可以通過另一條途徑確認。那就是打聽匈奴的動向。若是軍臣單于還活着,他就會回匈奴。只要他在匈奴現身,其生死也就有了最終結果。

可是,他逃生的可能性不大。圍他十來天,沒吃沒喝的,就是餓也會餓死他。軍臣單于性格堅毅。寧死不屈。很可能是死在哪個角落。漢軍沒有找到屍體罷了。

周陽基本上認爲軍臣單于死定了。只不過需要最終確認而已。

堂堂單于給追得走投無路,生死不明,這是何等的讓人振奮,漢軍齊聲大吼:“飛將軍威武!”

聽着將士們的歡呼聲。李廣喜悅不禁,又有些承受不起,更多的卻是遺憾,沒有找到軍臣單于的屍身,不能最終確認他的生死,就不完美。

“皇上派來欽差。搞勞我們。請欽差大人宣旨。”周陽右手一揮。結束了話。

竇嬰雙手捧着聖旨,一臉的肅穆,立於陣前,展開聖旨,開始宣旨。

周陽率領將士們肅立,靜聽景帝旨意。

在漢朝,對皇帝旨意,有兩種情形。一種是行大禮跪拜接旨,一種是甲冑之士使用的軍軍禮。漢文帝在細柳發現周亞夫,就是因爲周亞夫號令嚴明,文帝的信使不能入內。周亞夫更是頂盔貫甲,如臨大敵般。前來相見。見面說明甲冑在身。以軍禮相見。

文帝不僅沒有怪罪周亞夫,反倒是欣賞,從此記住了周亞夫,臨終之際,語於景帝“國有難,找亞夫”

比。,石比北

景帝不惜溢美之詞,把漢軍狠狠的誇獎了一通。字裡行間,盡是景帝的喜悅,字字真情,絕無虛假。

漢朝對匈奴的戰爭,數十年沒有勝仗。乍逢如此大勝,景帝哪會在乎溢美之詞。通篇讀來,幾乎全是溢美之辭。

竇嬰抑揚頓挫的讀完,漢軍又是一通歡呼。

接下來。就該分發牛酒。好好的熱鬧一通了。

可是,李廣卻是大步上來,道:“大帥,末將可以說幾句嗎?”

“哦!”周陽大是意外,點頭道:“飛將軍,說吧。”

“謝大帥!”李廣往陣前一站。巨口張開,道:“弟兄們:說起打匈奴,我們打了十幾年,我李廣更是打了一輩子。可是,我們只能勝。沒有大勝。爲何呢?不是我們不想打。是我李廣沒那能耐,找不到對付匈奴的好辦、法。”

扳着手指頭細數起來:“弩陣、戟陣、集中使用騎兵、奔襲匈奴的牧民、給騎兵裝備手弩、長矛,哪一樣不走出自大帥之手?這些東西。就是現成的。我們以前沒有想到。那是因爲我們這些做將軍的沒有能耐。自從大帥統兵之後,我們勝仗不斷,好消息一個接一個,最後。我們大破匈奴,斬獲極多。你們說。我們應不應該感謝大帥?”

“應該!”

李廣說得很對,周陽使用的弩陣、戟陣、把騎兵集中使用,哪一樣不是現成的?只是一個運用方法的改變,結果就大不同了,變被動爲主動。變防守爲主動出擊。

“這匹馬叫追風寶駒,是單于的坐騎。給我李廣繳獲了,就贈於大帥,權表謝意!”李廣牽着繮繩,來到周陽面前,雙手把繮繩高舉着。虎軀微躬:“敬請大帥笑納!”

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9章 樑王賀禮第80章 戰果輝煌第21章 雁門血戰第57章 太后逼宮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4章 要變天了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12章 留侯世家第74章 橫掃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73章 大軍壓境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41章 伊人之心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39章 東方朔第55章 新軍之威第62章 雷霆萬鈞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55章 豪言壯語第45章 廢皇后第24章 太子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89章 單于屈服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26章 自卑否?第19章 中大獎了第25章 環首刀第58章 大舉南下第62章 雷霆萬鈞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99章 宣示兵威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13章 賜爵第29章 顛倒黑白第60章 怒火滔天第36章 調教阿嬌第58章 束手無策第3章 李陵第87章 百越收復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20章 大漢軍略第80章 戰果輝煌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9章 飛將軍第23章 出擊第63章 痛下殺手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45章 廢皇后第37章 天崩地裂第45章 廢皇后第8章 漢武大帝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5章 徹夜激戰第45章 廢皇后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3章 陌刀問世第27章 雄心壯志第35章 中華瑰寶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40章 奔赴邊關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23章 明白人第44章 景帝佈局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68章 一怒興師第4章 東胡第55章 新軍之威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19章 中大獎了第28章 氣死你第31章 真夠陰損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80章 景帝血詔第103 帝國雄風第6章 歡喜無邊第40章 緊鑼密鼓第23章 明白人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90章 臺灣歸降第5章 萬戶侯第25章 環首刀第33章 單于暴走第72章 龍城到了!第58章 束手無策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58章 大舉南下
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9章 樑王賀禮第80章 戰果輝煌第21章 雁門血戰第57章 太后逼宮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4章 要變天了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12章 留侯世家第74章 橫掃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73章 大軍壓境第19章 驚天血戰(四)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41章 伊人之心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39章 東方朔第55章 新軍之威第62章 雷霆萬鈞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55章 豪言壯語第45章 廢皇后第24章 太子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89章 單于屈服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26章 自卑否?第19章 中大獎了第25章 環首刀第58章 大舉南下第62章 雷霆萬鈞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99章 宣示兵威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13章 賜爵第29章 顛倒黑白第60章 怒火滔天第36章 調教阿嬌第58章 束手無策第3章 李陵第87章 百越收復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20章 大漢軍略第80章 戰果輝煌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9章 飛將軍第23章 出擊第63章 痛下殺手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45章 廢皇后第37章 天崩地裂第45章 廢皇后第8章 漢武大帝第31章 反目成仇第42章 一路凱歌,一路血第25章 徹夜激戰第45章 廢皇后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3章 陌刀問世第27章 雄心壯志第35章 中華瑰寶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40章 奔赴邊關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23章 明白人第44章 景帝佈局第19章 千年大計(中)第68章 一怒興師第4章 東胡第55章 新軍之威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19章 中大獎了第28章 氣死你第31章 真夠陰損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80章 景帝血詔第103 帝國雄風第6章 歡喜無邊第40章 緊鑼密鼓第23章 明白人第89章 決戰來臨(四)第90章 臺灣歸降第5章 萬戶侯第25章 環首刀第33章 單于暴走第72章 龍城到了!第58章 束手無策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58章 大舉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