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漢賊不兩立

“大聲點”漢武帝還沒有說話,圍觀的百姓就叫嚷開了:“我們聽不見”

匈奴是華夏的千年死敵,匈奴的首領單于謝恩,就是接受漢朝皇帝的恩德,就是認輸這種美事,千年才這麼一回,何等之難得

“聽見了嗎?百姓聽不見”漢武帝的聲音並不高,卻是不容置疑。匈奴橫行,漢朝百姓死傷無數,讓他們親聽耳到單于謝恩的聲音,就是匈奴認輸的聲音,這是百姓該得的

“咕咕咕”軍臣單于喉頭髮出一陣怪異的響聲,吸口氣,胸膛急劇起伏。

此時此刻,他真恨不得有條地縫,一頭鑽進去。他也是一國之君,歷來只有別人謝他的份,就沒有他謝別人的事,如今,要謝漢武帝的恩賜,那是何等的羞辱?比起龍城大敗,他還要難受。

若是可以選擇的話,他寧願再來十個八個龍城大敗,也不願受此等之辱

“謝皇上隆恩”軍臣單于萬分不願,卻是無可如何,不得不大聲謝恩。

“謝恩就得跪下叩頭”漢武帝卻沒有滿足。

做爲皇帝,漢武帝見慣了別人給他叩頭,可是,單于叩頭這種事,在上千年的華夏曆史上還沒有過,異常難得,絕對不能錯過

“我……我……”軍臣單于一連說了幾個我字,卻是雙腿慢慢軟下來,雙膝觸地,叩頭道:“謝皇上隆恩”

堂堂匈奴的單于,上跪天,下跪地,中跪冒頓,就從來不爲他人而跪。更別說,還是匈奴的生死大敵漢朝皇帝,軍臣單于又開了一代先河,這是何等的恥辱?軍臣單于面紅耳赤,渾身顫抖,額頭上的冷汗象水一樣冒出來。

“哈哈”

華夏與匈奴打了上千年的仗,就沒有匈奴單于給華夏君王下跪的事,這是何等的振奮人心,所有的人,包括漢武帝、周陽、申公父這些文臣武將,還有漢朝的百姓,發出一陣歡暢的笑聲

個個一臉的風光霽月,舒心之極

“大漢萬歲”

驚天動地的歡呼聲響起,陽陵爲之震顫。

擊破匈奴,要匈奴認輸,這是華夏千年的夙願,其珍貴可想而知。更別說,擊破匈奴易,抓住匈奴的首領單于難。

這兩件事的困難雖然不小,卻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要單于親口認輸即使抓住了單于,他可以抗爭,可以不屈服,要知道,象軍臣單于這種膽量過人的首領,意志堅韌之極,要讓他親口認輸,千難萬難,不比龍城大捷容易。

就是這樣的事情,竟然成真了軍臣單于一顆頭顱都垂到褲襠裡去了,這輸認到了極致

在五千年中國歷史上,抓住敵國首領,並迫使其認輸的事情,只有一回,就是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

漢武帝雖然擊破了匈奴,卻沒有抓住伊稚斜。雖然衛青上演了“單于夜遁逃”的壯歌,讓人稱道,可是,單于畢竟是逃掉了,讓無數後人扼腕。

唯有唐朝名將李靖夜襲陰山後,活捉了頡利可汗。頡利可汗給押到長安,在唐朝的慶功宴會上奉命跳突厥舞,成爲唐朝的一段佳話。那一夜,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還有李靖這些功臣,悉數醉倒,可見此事是多麼的大快人心

周陽來到漢朝,扇動蝴蝶的翅膀,改變了很多歷史,匈奴的單于給活捉了,彌補了“單于夜遁逃”的遺憾,漢朝對匈奴的戰爭以完美而謝幕

這必將成爲千古佳話,永遠流傳

“咚咚”漢武帝的臉上泛着紅光,冒起了火苗,不住的踱來踱去,好象風一般快。

“朕今日方知,做皇帝是如此痛快如此痛快如此痛快……”漢武帝一口氣不知道說了多少個“如此痛快”,雙手緊緊握成拳,不住揮動,激動得身子都在發抖了。

帝王,他們的功業就是治國理民,開疆拓土,這種事,在三千年華夏曆史上有很多君主做過,諸如三王五帝,周公、太公、秦始皇之輩,更是做得不錯。

可是,他們有一個人如眼下之般,令敵國的首領跪在自己腳下嗎?

想那秦始皇,雖是掃滅六國,一統華夏,把六國君主給俘虜了,六國君主在他面前發抖。不論怎麼說,六國君主還是承認華夏的,這是內戰,比得上擊破匈奴,活捉軍臣單于,迫使其下跪叩頭更痛快的嗎?

沒有絕對沒有

此時此刻,漢武帝只覺最樂的事情就是眼下這樁要是有人跟他說,他可以做神仙,他也會亳不猶豫的說“朕要做皇帝,不做神仙”。

軍臣單于匍伏在地上,畢恭畢敬,卻是身子不住發抖。他聽着漢武帝的腳步聲,彷彿那不是踩在地上的聲響,是踩在他的心坎上,一步一個激靈,顫抖不已。

“哈哈”

漢武帝樂得手舞足蹈起來:“單于,用你們匈奴的話來說,要殺死敵人,迫使敵人的妻妾痛哭對你的妻妾,朕沒興致,一身的羊羶味可是,朕迫使你下跪、叩頭,你說,這一招好是不好?”

很顯然,漢武帝的興致非常高,不願就此結束這次會面。

“好好好”

軍臣單于的贊同聲越來越低,到最後,連他自己都聽不清了。明明是折辱他,他還得說好,見過犯賤的,就沒有見過這麼賤的,軍臣單于一張臉漲成了紫色,軟倒在地上,象死狗一樣,了無生氣。

“痛快痛快”漢武帝的興致依然高昂,饒有興致的打量着軟在地上的軍臣單于,裂裂嘴角:“單于,並不如傳聞中的那般膽大不外如是拉下去”

軍臣單于以膽識聞名,那是有前提的,那是他手握雄兵,縱橫在戰場之上。如今,他的依仗,就是他的軍隊,已經不復存在了,他哪來的膽識?哪來的底氣?

兵士應一聲,一左一右的拖着軍臣單于離去。軍臣單于渾身發力,就象軟麪糰,任由兵士拖走,沒有一點動靜。

把軍臣單于這副熊樣看在眼裡,百姓又是一陣驚天動地的歡呼聲,這世上還有比欣賞匈奴單于這副熊樣更讓人舒心的麼?

“中行說”

漢武帝臉上的笑容突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臉的冰冷,整個人彷彿萬載玄冰一般,發出森森寒意,惡狠狠的叫出了中行說的名字。

“得”

這聲暴喝宛如巨雷轟鳴在耳際一般,中行說一個激靈,嘴裡發出清晰的牙齒相擊聲,卟嗵一下,軟倒在地上。

雖然他是第一次見到漢武帝,可是,他已經見識了漢武帝折辱人的手段。軍臣單于那麼厲害的人,給他折磨得跟死狗沒有兩樣。漢武帝折磨人,不打不罵,只是他的手段,着着打在你的心坎上,不得不軟。

漢武帝突然叫到中行說,惡夢降臨了,中行說一陣無力,只覺天旋地轉,都快暈過去了。

周陽一打手勢,兩上兵士架着中行說,來到漢武帝跟前,就象扔死狗一樣扔在地上。中行說摔在地上,蜷作一團,跟死狗沒差別。

漢武帝陰着一張臉,冷冷的打量着中行說,沒有任何表示,無喜無怒的,讓人捉摸不透。

若是漢武帝立時處置,中行說也還好受些,偏偏他就是不處置,中行說那感覺就是度日如年,每多捱片時,就如在地獄中呆上十年八年似的。此時的中行說,真想說“你要如何處置就如何處置”,就是喉頭給什麼東西堵住了一般,說不出來。

“刷刷”中行說身上的冷汗象水一樣滲出來,衣衫給浸溼了。

“你這麼逆賊,也知道怕?”漢武帝終於開口說話了,吼得山響,跟炸雷似的。

“呼”可是,中行說聽在耳裡,卻是渾身一鬆,好受多了,有聲總比無聲強。

“你不用怕”就在中行說驚悸之際,只聽漢武帝道:“朕要向你致歉”

“致歉?”中行說還以爲他的耳朵出了毛病,眼睛瞪得比牛眼睛還要大,盯着漢武帝,直接石化了。

他是漢朝的叛臣,是漢奸,漢人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啖其髓、挫其骨、揚其灰,漢武帝怎麼會向他致歉?

“沒錯是朕向你致歉”漢武帝雙眉一軒,臉色更加陰冷了。

“爲何呀?”中行說盡管聰明人一個,也是想不明白。

“奉姥姥的旨意,朕要向你致歉”漢武帝目光如劍,在中行說身上剜來剜去。

“皇后要致歉?”中行說再一次石化了,嘴巴裂開,可以塞進兩個雞蛋了。中行說去匈奴時,竇太后是文帝的皇后。

“中行說,老身對不住你,把你逼去匈奴,這是老身的不是”漢武帝不去理睬中行說的震憾,口述竇太后的遺旨,衝中行說躬身致歉。

“這,這,這……”中行說能說會道之人,平生難得的結巴了,眼裡全是不信之色。

可是,把漢武帝肅穆認真的樣兒看在眼裡,中行說不得不信,竇太后肯定有這樣一道旨意。要不然,漢武帝貴爲帝王,哪會向他這個人人痛恨的逆賊致歉的。

“皇后嗚嗚”中行說再也忍不住了,跪在地上,不住叩頭,大聲哭了起來:“奴才不懂事,爲虎作倀,對不起你呀”

此時此刻,中行說的心情極度複雜,是喜是悲,他自己都不明白。只知道,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就象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麻,各種滋味全都有

“你對不住的不是姥姥,是華夏”漢武帝冷如彎刀的聲音響起,沒有絲毫的感情波動。

中行說聽出來了,竇太后的旨意還有下文,不由得收住眼淚,打量着漢武帝,問道:“皇上,皇后可還有話說?”

此時的中行說,他很想知道竇太后的旨意。

“有”

漢武帝的臉上殺氣騰騰,狠狠的瞪着中行說:“姥姥說了,當着你的面,誅滅你的九族,再把你千刀萬剮”

“啊”

中行說原本以爲竇太后遺命致歉,定是要爲他開脫,饒他一命。畢竟,這都是竇太后造成的。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竇太后的遺命竟然是如此狠,要誅他九族,要剮他,不由得背上直冒涼氣。

“把千刀萬剮”百姓發出山呼海嘯般的吼聲。

對奸賊,對叛徒,沒有人會手軟的尤其是中行說這個漢奸鼻祖,他做的壞事太多了。要不是他,匈奴不會如此橫行;要不是他,邊關百姓不會死這麼多就是讓他受盡所有的酷刑,都不能解恨

“格格”百姓的吼聲之後,就是如雷般的磨牙聲,百姓恨不得把他一口一口的咬死

“押上來”漢武帝目光如刀,剜着中行說,冷冷的下令。

“諾”

應諾聲中,只見一隊漢軍押着一隊人過來。這隊人就是中行說的親人朋友了,有老有小,有男有女,老的顫顫微微,小的還在吸奶。

走在頭裡的是一個白髮蕭蕭的老者,走路很是緩慢,要不是兵士扶着他,肯定早就摔在地上了。可是,他一見中行說的面,先是睜大眼睛一陣打量,眼淚象水一樣涌了出來,嗚嗚的哭起來:“小說子,是你嗎?”

“三叔”中行說瘋了一樣,撲了上去,抱着他的雙腿,不住叩頭:“侄兒不孝,讓三叔受苦了”

“小說子,自打你進了宮,三叔以爲再也見不到你了。沒成想,今日還能見上你一面,不冤了不冤了”老者伸出乾枯的手,不住在中行說的腦袋上撫摸着,一臉的慈祥,很是懷念的道:“我們中行家的小說子,多靈泛的一個人,自小就比別人聰明,就是太傲了點”

“三叔,你莫要說了莫要說了侄兒知錯了知錯了”中行說哭成了淚人,眼淚象水一樣涌出來,衣襟上溼了一大片。

“我們中行家的小說子死了他死了”老者的話好象糊塗了。

“三叔,小說子……”中行說有些不明白,就要解釋。

“呸”

老者卻是大大的一口濃痰啐在中行說臉上,指着他的鼻子,恨恨不已的罵道:“狗賊,你害死了多少百姓?他們何辜?你就是有天大的冤屈,也不能做這種斷子絕孫,背叛祖宗,遺臭萬年的事我們中行家,因你而蒙羞你丟祖宗的臉”

適才還是一副關懷備至的叔父,轉眼間,就是罵聲不絕,眼睛瞪得老大,恨不得立時宰了他,這變化也太快了,儘管中行說的才智不錯,也是措手不及,無以應對。

老者右腳提起來,狠狠踹在中行說臉上,罵道:“奸賊奸賊”

他人老力弱,反震力讓他吃不消,差點摔倒在地上,要不是兵士扶着他的話。

“四哥七弟”中行說愣了半天,這才清醒過來,看着給漢軍兵士押上來的親人,不由得尖叫起來。

這些人中,有不少是小時與他一起玩耍的,自打進宮後,就從來沒有見過。人在異鄉倍思親,中行說盡管是漢奸,也是人,具有人的喜怒哀樂,在匈奴還是挺思念這些遠在漢朝的親人。多少次夢迴,想着要是能見上他們一面,那該多好。

乍見之下,中行說心神激盪,顧不得身在險境,就要迎上去。可是,回答他的卻是相同的聲音“呸狗賊”

一個個怒目而視,形同路人,根本就不認他。

中行說宛如給雷霆劈中一般,呆若木雞。

“皇上,我們中行家出了這樣一個逆賊,丟盡了祖宗的臉,我們死而無憾可是,這娃不到半歲,還請皇上網開一面,饒他一命”中行說的三叔跪在漢武帝面前,替還在吃奶的小娃娃乞命了。

“請皇上饒他一命”中行家的人全部跪下來了。

漢武帝明亮的眼睛在這個小娃娃身上掠過,是個胖大小子,白白胖胖的,眼裡掠過一抹不忍之色,一咬牙道:“老丈請起,不是朕心恨,實在是漢賊不兩立”彎腰把老丈扶起。

“皇上,真不能乞命?”老丈心有不甘。

漢武帝沒有說話,只是默然的搖頭,

“哎”老者長嘆一聲,指着中行說,喝罵起來:“都是你這逆賊做的孽,我們中行家要斷子絕孫了”

“給他們個痛快吧”

漢武帝手一揮,兵士把中行說的親人朋友給押到一旁。兵士再把中行說押過去,刀光閃處,人頭滾落,中行說的親戚朋友全成了刀下鬼,就是半歲小兒也不例外。

“悔當初悔當初”中行說身子瑟瑟發抖,雙目開裂,流下的不是淚水,是鮮血,仰天慘叫,後悔莫及

“奸賊,輪到你了”漢武帝眼中厲芒閃爍:“奸賊,朕爲你準備了一百種酷刑”手一揮,一個獐頭鼠目的人過來。

此人很有特點,眼睛小,耳朵有些尖,和跳圈的猴子很可能一個娘生的。他的手裡拿着一把屠狗刀,一身油膩膩的,人未到,一身的狗臭味飄來。

“長安屠狗者,奉旨用一百種酷刑招呼你這奸賊”這人的聲音跟他的人一般,很有特色,尖細刺耳,比太監的聲音還要讓人難忘,來到中行說面前,自報家門了。

用屠狗者收拾中行說,那是在侮辱他,意思是說中行說連狗都不如。

“……”中行說當然明白漢武帝的用意,身子瑟瑟發抖,連話都說不出來了。他這輩子活得真夠可憐的,連劊子手都掙不到,只有屠狗者

屠狗者手中的尖刀一晃,對着中行說的身上就招呼下去。

“啊”屠狗者的刀法不錯,一把屠狗刀在他手裡,明晃晃的,刺來刺去,把中行說刺成了馬蜂窩,鮮血橫流,而又不致命,中行說唯有長嗥的份。

“漢賊不兩立”

“漢賊不兩立”

百姓看着中行說受刑,聽着他的慘叫聲,倍覺歡喜,揮着胳膊,發出驚天動的吼聲。

漢賊不兩立這句流傳千古的話,本該在三國時候出現,卻因周陽的到來,而提前了數百年,這又是周陽的蝴蝶翅膀在發揮作用。

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75章 漢奸第1章 豪門公子第31章 破擊匈奴第58章 龍城!龍城!第94章 留侯兵法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4章 獻上一計第4章 建功第11章 福兮禍兮第40章 緊鑼密鼓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4章 東胡第39章 凌辱之恨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1章 門庭若市第58章 龍城!龍城!第90章 臺灣歸降第25章 環首刀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23章 無敵大軍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4章 建功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43章 氣象一新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29章 萬分危急第12章 豐碩戰果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56章 會獵龍城第53章 調兵遣將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83章 刻石勒功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83章 對陣第52章 屠殺,開始!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27章 雄心壯志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30章 幸福時光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1章 霍去病第7章 猗蘭殿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80章 景帝血詔第91章 晉升列侯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27章 接納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9章 重逢第23章 出擊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89章 單于屈服第52章 周陽補天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76章 血!血!血!(上)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19章 中大獎了第21章 雁門血戰第96章 驕人戰績第68章 大戰在即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61章 高歌猛進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8章 始皇遺策第83章 收臺灣第32章 天威震怒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33章 賜官第30章 反陰樑王第76章 血!血!血!(上)第23章 明白人第35章 中華瑰寶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41章 董仲舒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65章 公主遇刺第8章 始皇遺策第59章 千古秘事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103 帝國雄風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55章 新軍之威第81章 《破龍城》
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75章 漢奸第1章 豪門公子第31章 破擊匈奴第58章 龍城!龍城!第94章 留侯兵法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4章 獻上一計第4章 建功第11章 福兮禍兮第40章 緊鑼密鼓第19章 驚天血戰(二)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4章 東胡第39章 凌辱之恨第75章 龍城決戰(五)第1章 門庭若市第58章 龍城!龍城!第90章 臺灣歸降第25章 環首刀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23章 無敵大軍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4章 建功第51章 把天捅漏了第43章 氣象一新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29章 萬分危急第12章 豐碩戰果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56章 會獵龍城第53章 調兵遣將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83章 刻石勒功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83章 對陣第52章 屠殺,開始!第15章 樑王的毒計第27章 雄心壯志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30章 幸福時光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1章 霍去病第7章 猗蘭殿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80章 景帝血詔第91章 晉升列侯第56章 手握陌刀九十九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27章 接納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9章 重逢第23章 出擊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89章 單于屈服第52章 周陽補天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31章 初承重任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76章 血!血!血!(上)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19章 中大獎了第21章 雁門血戰第96章 驕人戰績第68章 大戰在即第95章 第五大發明第61章 高歌猛進第92章 要命的追擊第8章 始皇遺策第83章 收臺灣第32章 天威震怒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33章 賜官第30章 反陰樑王第76章 血!血!血!(上)第23章 明白人第35章 中華瑰寶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41章 董仲舒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65章 公主遇刺第8章 始皇遺策第59章 千古秘事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103 帝國雄風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75章 龍城決戰(八)第55章 新軍之威第81章 《破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