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悲喜各不同

驚天動地的蹄聲,漫天的煙塵,不計其數的駿馬過長城,那是一幅奇景。

既是波瀾壯闊,又是激動人心,人一輩子能有幾次這等機遇,能觀看如此聲勢驚天的壯麗景象呢?

周陽激動難已,熱血上涌,右手緊握成拳,眼睛睜得老大,不想放過任何細節。

不僅僅周陽有如此想法。李廣、程不識、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他們,誰個不是如此想呢?

李廣和程不識與匈奴打了數十年,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過,有一天能從匈奴手裡繳獲如此之多的駿馬。有了駿馬,就有了騎兵,有了騎兵就能狠狠的打匈奴,這前景實在是太妙了,二人眼裡涌出了激動的淚水。

秦無悔率領秦朝遺民在河西與匈奴周旋多年,他們聽到的,是漢軍如何的不堪一擊,爲匈奴瞧不起。可是,這纔過去多少時間,漢軍用一萬騎兵擊敗單于十萬大軍,還弄走了這麼多的駿馬,任何的言辭都不足以讚美了。

“先輩們:你們都睜開眼瞧瞧,匈奴倒黴了!”秦無悔在心裡默默祝禱。

李廣實在是太激動了,仰天一聲長嘯。嘯聲高亢,直衝雲霄。彷彿奔馬一般,激盪遠去。緊接着,李廣引吭高歌:“炎黃地,多豪傑,以一敵百人不怯”

衆人本來就爲眼前奇景激得熱血奔涌。再聽了他的歌聲,哪裡還能忍得住,齊聲高歌:“人不怯,仇必雪,看我華夏男兒血!男兒血,自壯烈,豪氣貫胸心如鐵!手提黃金刀,身佩白玉瑟,飢唉敵酋頭,渴飲敵人血!”

歌聲遠遠傳了開去,一萬騎兵齊聲放歌:“兒女情,且拋卻,瀚海志,只今決!男兒仗劍行千里,千里一路斬胡鴨!瀚海飛戰歌,歌歌爲我華夏賀!單于王庭舞鋼刀,刀刀盡染匈奴血!立壯志,守奇節”

嘹亮雄壯的歌聲中,夾雜着“嗚嗚”的哭泣聲。這不是傷心的哭泣,是激動的哭泣,是歡喜之聲!

站在長城上,放眼一望,駿馬就是一片巨大的海潮,洶涌南去。

足足半天時間,方纔全部越過長城。

周陽往南一瞧,只見遠處一條怒龍,直朝南方撲去,這是馬蹄濺起的煙塵。

等到最後一匹馬過了長城,周陽他們這才飛身上馬,一拍馬背,朝漢境馳去。

很快就到安陶城。安陶,是漢軍與匈奴的第一次大戰之處,正是在這裡,周陽猛的發現,自己竟然對用兵打仗很在行,儘管以前沒有幹過。正是在周陽的謀哉下,建章軍取得了斬首五千多的戰績。

如今的安陶城裡駐守着五百漢軍。此時的漢軍,站在城頭上,揮着拳頭,盡情的咆哮,大聲怒吼着“大漢萬歲!”

他們本想出城,前來迎接周陽他們,可是,他們不能出城。原因沒有別的,是因爲數十萬駿馬從城下馳過,就象海潮一般,把安陶城下給漫住了,他們根本沒法出城。

他們只能在城上歡呼雀躍,用吼聲來表達他們的興奮。

正是從安陶開始,漢軍開始了對匈奴的反擊,仗是越大越大,戰果是越來越豐厚,到了安陶,冉陽有回家的感覺。

扭頭看着公孫賀,公孫賀正看着周陽。兩人相視一笑。

安陶城的守軍要挽留周大帥歇息。周陽婉拒了,不是周陽不想進安陶城,他很想進去。可是,大戰在即,哪有時間去歇息,跟着隊伍去了雁門。

等周陽他們到達雁門時,又爲一幅奇景所震憾了。只見雁門城件,到處都是駿馬,到處都是百姓,在忙着照料馬匹。

百姓人人裂着嘴,樂成了荷花。臉上洋溢着喜悅,在這匹駿上掩拍,在那匹駿馬上敲敲,愛不釋手,比起上次的雁門大捷,更讓他們歡喜。

邊關百姓都知道,漢軍之所以打不過匈奴,就在於馬太少,沒有騎兵,只能保境安民,不能主動出擊。如今,這麼多的馬匹,騎兵也就呼之欲出了。有了騎兵,報仇的時候就到了!

不要說保衛邊境,就是深入大漠也不是問題,他們能不高興嗎?

邊關上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他們的親人朋友給匈奴殺害的不知道有多少,時時刻刻在盼望着復仇。

幾家歡樂幾家愁,百姓們高興,卻有人犯愁?

誰?

雁門太守馮敬是也!

周陽見到馮敬的第一印象,就是馮敬眉頭擰在一起,一臉的愁容,好象有人借了他穀子還了他糠似的。

李廣嘴快,驚訝不置,問道:“馮大人,何事犯愁?”

“我能不愁嗎?”馮敬的回答讓所有人意料:“你們了得,一下子弄回這麼多的駿馬,我怎麼辦?我總得給他們吃,給他們喝,我把百姓全派出去了,也是照顧不過來。

幾十萬匹駿馬到手,固然讓人歡喜,卻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那可是幾十萬張嘴,草料就是一今天文數字。雁門不比大漠,只需要把馬往外一趕,屁事不管,自己會找草吃,找水喝。雁門哪裡去找草地?全得喂糧食。

馬比人更能吃,幾十萬匹駿馬,一天要吃空一座山,馮敬這個太守他要不愁就不在情理中了。

“這可是寶貝,可是祖宗,得照顧好了,不能掉膘,得保存戰攤,很是矛奈!“我在哪裡去找那麼多的馬伕來不我到哪裡去找那麼多糧秣?”

戰馬得精心照顧,不然會掉膘,一掉膘就沒了戰力。戰馬除了保證膘肥體壯以外,還需要練,時不時的得拉出去遛遛,這就需要很多人手了。

匈奴的馬匹之所以神駿不凡,關鍵就在於匈奴愛馬,在匈奴眼裡,馬是親人,是情人,照顧得非常好。

“那還不簡單,你送回給單于不就得了。”李廣非常乾脆,撂挑子了。

“哈哈!”

程不識哈哈大笑,很是開心的拍着馮敬的肩膀:“恭喜馮大人,你終於可以爲朝廷效力了!以你的忠心,一定能讓馬兒膘肥體壯。走。我們喝酒慶賀去!”

李廣和程不識可以撂挑子,周陽卻不行,誰叫他是統帥呢?

揮手阻止衆人道:“這事得趕快處理掉。不能拖。我看這麼着,派出人手,把馬趕去內地,放到其他城池餵養。另一方面,我們得趕緊奏報皇上,讓皇上派人接收。”

“還是大帥好!”馮敬緊繃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大帥好嗎?”李廣取笑起來:“他那是在撂挑子,要皇上代你發愁。”

可以想象得到,景帝接到奏報後,肯定會歡喜得跟什麼似的,緊接着就要爲如何處置這麼多駿馬而傷一番腦筋了。開闢牧場、抽調馬伕、調集糧辦…絕對有一番好忙。

馮敬馬上安排起來,派人把馬匹趕走。

周陽、李廣、程不識他們熟悉軍事,於這些政事不太精通,也是不得不跟着忙活。這一通忙活,可是好長時間。

最後清點完成,這次繳獲的戰馬,沒有周陽他們預估的多。周陽他們預估是三十萬匹,其實只有二十三萬多匹,比起粗略估算少了好幾萬。

不是周陽他們眼光有問題,而是他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之多的馬匹,哪裡估得準了。

縱是如此,那也是一今天大的勝利。

衆人忙完,就聚在一起喝酒解乏去了。

這次深入大漠,不僅僅燒了軍臣單于的插重,還奪取了這麼多的馬匹,更是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十萬大軍。這是何等的讓人歡喜,周陽他們痛飲,席間歡聲笑語不斷,其樂融融。

以默

與周陽他們的歡笑截然不同,此時的軍臣單于正在王帳中發着驚天怒火。

“你們,你們,都是豬!都是豬!”軍臣單于一腳把面前的短案踢飛,臉色鐵青,胸口起伏如波濤,惡狠狠的看着一衆大臣,緊緊的握着黃金權杖,用力過度,手背發白。

大臣們個個耷拉着腦袋,低眉順眼,大氣也不敢出。

周陽一把火,把數十萬牧民燒掉,不計其數的牛羊給燒死,沒有了牛羊,五十萬大軍吃什麼?喝什麼?

匈奴雖然號稱沒有後勤輻重,那是不可能的,是個人都得吃,都得喝。只不過,在以往,他們擄掠時,自己帶着吃喝,不象漢軍那般,需要民夫運送輻重。

可是,五十萬大軍行動,那是不可能靠自己帶着吃食,需要牧民趕着牛羊從後跟來,補給大軍。

這麼多的牛羊給燒死,那對匈奴來說,無異於晴天霹有這仗還沒有開打,就沒了吃食,這對匈奴的打擊是何等的巨大。

在軍臣單于驚怒中,誰敢櫻他的鋒芒?誰敢亂說一句?人人低頭,個個緊抿着嘴脣,生怕一個不小心,冒出一字片語。

“你們怎麼就沒想到,可惡的漢人會鑽到我們後面去呢?”軍臣單于右手中的黃金權杖狠狠指着一衆大臣。

這種事,誰能想到呢?你不是也沒想到麼?

你不僅沒有想到,還把我們叫到王帳中來飲宴,把此番南下說得跟喝馬奶子一樣容易,說漢人是待宰的豬羊,只要我們大軍一到,就會給殺個精光。

你甚至還想着,要到未央宮和南宮公主成親。

你比我們想得更加簡單,要是我們是豬了,你又是什麼呢?我們是聰明瞭那麼一點點的豬,你就是大蠢特蠢的笨豬了。

一衆大臣在心裡腹誹不毛,卻是不敢出聲。

“一把火啊,一把火啊,就把血誓激起的士氣、殺心、戰意給澆得沒了!”軍臣單于左手重重捶着胸膛,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兒:“血誓啊,血誓啊,大匈奴上千年的歷史上,用過幾次血誓?”

周陽這把火的後果非常嚴重,讓匈奴的士氣急轉直下,高昂的士氣沒有了,歡聲笑語神奇的消失了,匈奴士氣低落,不再認爲打漢朝跟喝成奶子一般容易了。

這和當初從龍城南下時截然不同,那時的匈奴人人相信此仗必勝,一定能打進長安。可是,如今,連吃的都成問題,誰還敢如此想?

那時的匈奴,行軍途中說得最多的就是漢人膽不堪一擊。如今,他們罵得最多的是漢人,罵漢人卑鄙、無恥、可惡,不敢與匈奴正面打仗,盡出這些小人伎倆”凡是他們能想到的罵人之詞都用上了。

可是,那有用嗎?戰場上,哪有什麼卑鄙無恥的說法,只要把你的小命弄沒了,那就是高明之着。

軍臣單于好一通狠罵,豬呀、牛呀、羊呀、狗呀,凡是他們能想到的罵人之辭全罵上。罵到後來,罵麻木了。低垂的腦袋稍稍擡起六

軍臣單于也罵累了,氣也出了,怒氣稍平,呼吸也均勻了。

急風驟雨終於過去了,羣臣暗鬆一口氣。

然而,他們一口氣還沒有鬆過,只見軍臣單于一屁股坐在黃金寶座上,雙手抱頭,竟然當着羣臣的面,嗚嗚哭了起來。

匈奴粗直,不象漢人那麼多顧忌,不開心了,要哭便哭。

他不哭還好,他一哭,哭得一衆大臣不明所以,人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臉的茫然。

終於,還是伊稚斜鼓起勇氣小心翼翼的問道:“大單于,你爲何哭泣?”

“我這不是哭,是可惜”。軍臣單于的話足以把衆臣繞糊塗,只聽他唉聲嘆氣的道:“馬兒呀,駿馬呀,幾十萬匹駿馬,就這麼落入了漢人手裡。後果有多嚴重,你們知道嗎?。

大臣們打了一輩子的漢朝,對漢朝的內情很走了解。他們之所以能壓着漢朝打,那是因爲漢朝沒有騎兵。漢朝之所以沒有騎兵,那是因爲漢朝少馬。

這一下子幾十萬匹駿馬落到漢朝手裡,其後果還用想嗎?

羣臣彷彿遭了一記悶錘,閉口不言了。

伊稚斜寬解軍臣單于:“大單于,但請寬心。就算漢朝得到了幾十萬匹駿馬,也不能在短時間內練出騎兵。我們仍是有勝算。”

“左谷蠢王,本單于擔心的不是這個。”軍臣單于抹着眼淚,解釋道:“要練出騎兵,要花費數年之功。幾年之後,即使漢朝能有十萬、二十萬騎兵,我們大匈奴人人都是騎兵,這到不用懼。可是,”中行說,你是漢朝人,你來說

中行說原本小心翼翼的站在一旁,右手捂着胸口,忍着心疼。聞聲應一句,提高聲調:“大單于擔心的是,漢朝會改良馬種。大匈奴的駿馬是好,可是,漢朝卻能改良馬種。這麼多的駿馬落在漢朝手裡,一旦讓漢朝改良成功,漢朝的駿馬將比大匈奴的戰馬更神駿,耐力更悠久,衝擊力更強。”

說到這裡,乖覺的閉嘴,後面的話,不需要明說,相信他們能明白。

果然,一衆大臣彷彿冬天裡給人當頭澆了一盆冷水,打了一個寒顫。

他們瞧不起漢人,並非他們不瞭解漢朝。漢朝的優勢,他們也是知道的,人口多,良匠多,奇思妙想的人才多。一旦給他們改良馬種成功,漢朝的戰馬就會超過匈奴的駿馬。

騎兵的威力與戰馬的優劣息息相關,戰馬越是優良,騎兵的威力越大,戰馬的耐力悠久、體型高大,那麼騎兵行軍的速度更快,也就是機動性更強,衝擊力更加驚人。

匈奴是馬匹民族,戰馬是其基礎,一旦漢朝的戰馬超越了匈奴,那麼,匈奴的基石也就動搖了,毫無優勢可言。

這可比當年河套戰敗,更加可怕。頭曼單于敗於河套,還可以躲回漠北去休養生息,積蓄實力。可是,戰馬不佔優,你再積蓄實力,也是枉然。更別說,華夏與匈奴是世仇,是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結下的死仇,一旦漢朝冉了上風,會再給匈奴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嗎?

當年,要不是秦始皇英年早逝,秦朝滅亡,強秦大軍早就追到漠北去了,安能有今具之強橫匈奴?

“你們都聽清了,爲了長遠大計,我們這仗必須打!必須把漢朝打得大敗!必須把所有失去的駿馬奪回來”。軍臣單于猛的站起,右手中的黃金權權狠狠一揮。

要是不把丟失的駿馬奪回來,那就是給覆滅埋下了禍根,大臣們認耳他這一說法。問題是,吃進嘴裡的肉會有人吐出來嗎?

這一仗不是那麼好打的!

“打!打敗漢朝!”

一衆大臣,明知奪回駿馬的可能性不大,仍是表現出了應有的勇氣,大聲怒吼。一時間,王帳中戰意沖天。彷彿驚天大戰就在眼前似的。

揮揮手,軍臣單于要大臣們安靜下來,問道:“可惡的周陽一把火燒了本單于的牛羊,千里草原化爲灰燼。崑崙神保估,爲大匈奴保存兩百多萬牛羊,還夠用一眸子。可是,草原被燒,牛羊沒有了過冬的草料,這該如何是好?”

匈奴沒有了牛羊就沒法過日子,牛羊沒有了草地就沒法存活。草原被燒,又成了軍臣單于犯難的大事。

這事,還真是犯難,一衆大臣,你一言我一語,費了好大功夫,也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

“中行說,你說。”軍臣單于最後不得不把希望寄託在中行身上了。

“大單于,奴才倒是有一個法子,只怕大單于不同意中行說一直並聽,沒有參與討論,聞言站起身施禮。

“說!要是你的法子行得通,本單于只會照辦。”軍臣單于對中行還是寄予厚望的。

中行說卻是遲疑着不說話,掃視一眼大再,臉有畏懼之色。

“說!你不說,本單于就殺了你!”軍臣單于吼起來。

中行說應一聲,說出他的計劃,他不說還好,他一說,王帳中就炸鍋了,嗡嗡聲響成一片,好象鬧市似的。胎:有朋友在,遲了點。請朋友們見諒。

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8章 破綻第51章 災難降臨第43章 一見鍾情第4章 要變天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8章 氣死你第15章 滅門之禍第27章 舉國歡騰第20章 待客之道第6章 急風驟雨第29章 賜婚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29章 顛倒黑白第33章 陌刀問世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45章 廢皇后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36章 晁錯出山第16章 自尋死路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39章 滿藏而歸第50章 風暴降臨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33章 陌刀問世第12章 再勝一陣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80章 一個不留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20章 龍城見第35章 館陶公主第68章 妙計惑敵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30章 廢和親第89章 單于屈服第55章 豪言壯語第37章 入宮見駕第76章 不戰而退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91章 晉升列侯第97章 喜得寶駒第37章 匈奴第59章 千古秘事第96章 太后駕崩第76章 血!血!血!(上)第41章 深入大漠第100 西羌滅亡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34章 蠢蠢欲動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87章 百越收復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83章 收臺灣第10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5章 營地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65章 血染大漠第9章 重逢第24章 就此了結第76章 血!血!血!(下)第11章 意外驚喜第3章 獵殺第80章 戰果輝煌第54章 卷甲而逃第58章 大舉南下第12章 豐碩戰果第20章 見面禮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87章 大戰之前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9章 周陽破案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73章 石破天驚第43章 一見鍾情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5章 怒火沖天第8章 亮劍第95章 羅馬帝國第35章 中華瑰寶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8章 別無選擇第19章 樑王賀禮第45章 廢皇后第37章 匈奴第96章 太后駕崩第69章 處處烽火第81章 《破龍城》第51章 災難降臨
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8章 破綻第51章 災難降臨第43章 一見鍾情第4章 要變天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8章 氣死你第15章 滅門之禍第27章 舉國歡騰第20章 待客之道第6章 急風驟雨第29章 賜婚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29章 顛倒黑白第33章 陌刀問世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45章 廢皇后第99章 伊稚斜做單于第36章 晁錯出山第16章 自尋死路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39章 滿藏而歸第50章 風暴降臨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33章 陌刀問世第12章 再勝一陣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80章 一個不留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20章 龍城見第35章 館陶公主第68章 妙計惑敵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30章 廢和親第89章 單于屈服第55章 豪言壯語第37章 入宮見駕第76章 不戰而退第39章 景帝的驚喜第91章 晉升列侯第97章 喜得寶駒第37章 匈奴第59章 千古秘事第96章 太后駕崩第76章 血!血!血!(上)第41章 深入大漠第100 西羌滅亡第75章 末日降臨(八)第32章 衛青從軍(下)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34章 蠢蠢欲動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25章 春色十二宮第87章 百越收復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34章 蠢蠢欲動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83章 收臺灣第10章 兵臨城下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5章 營地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65章 血染大漠第9章 重逢第24章 就此了結第76章 血!血!血!(下)第11章 意外驚喜第3章 獵殺第80章 戰果輝煌第54章 卷甲而逃第58章 大舉南下第12章 豐碩戰果第20章 見面禮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87章 大戰之前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9章 周陽破案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73章 石破天驚第43章 一見鍾情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15章 怒火沖天第8章 亮劍第95章 羅馬帝國第35章 中華瑰寶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8章 別無選擇第19章 樑王賀禮第45章 廢皇后第37章 匈奴第96章 太后駕崩第69章 處處烽火第81章 《破龍城》第51章 災難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