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

景帝看了一眼象死狗一樣軟在地上的許昌。毫無憐惜之心:“這一仗,大漢雖然勝了,卻是代價也很大,光是物故的將士就有數萬之多。據周陽粗略估算,戰殞不下三萬。至於受傷,是人人帶傷。就是飛將軍李廣,也是身中十數箭。”

“啊!”

竇嬰還沒有看過捷報,一聞是言,諒訝不已。李廣善射,享譽天下,連他都中了十幾箭,可見這一仗這慘烈了。

景帝眼裡閃着淚花:“周陽雖然蒐集了不少藥材,可是,仍是不夠用。竇嬰,朕命你爲欽差,立即奔赴邊關,帶去醫藥牛酒,犒勞將士,醫治傷兵。”

“諾!”竇嬰沒二話,欣然領命。

“嗯!”景帝略一沉吟:“這麼多將士受傷,不僅缺藥材。更是缺大夫。傳旨,要倉公帶着宮中的太醫,隨你一道前去。”

“倉公?”

此人是醫道聖手,有名的太醫,景帝竟然把他派出去了,竇嬰大是意外。又是感動無已:“臣代邊關將士叩謝天恩!”

“許昌,你不是一再說周陽會敗軍覆師嗎?朕這就給你一個機會,讓你親眼看看。”景帝緊盯着許昌:“你隨竇嬰一起去,好好了解邊關將士是如何拼死一戰的!”

“諾!諾!諾!”

許昌真是倒黴,撞到槍口上了。景帝如此處置,已經是很輕的了,他是如蒙大赦,顫抖不已,一再領命。

“還有,與你一道上書的大臣們,都去!”景帝的怒氣不息:“你們這班文臣,只知搖脣鼓舌,張口匈奴來去如風,閉口匈奴兵利弓勁。你們到了邊關,好好向周陽討教討教,如何打匈奴的。”

“臣領旨!”許昌忙道。

景帝接着道:“許昌,你不是說過‘匈奴來去如風,無從捉摸,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就好象一個影子。大漢即使壯如牛,怎能打得着影子?’如今。匈奴還是影子嗎?”

“這……”許昌這在話在朝中非常有名,是那些畏懼匈奴的大臣的座右銘,一談起匈奴,他們就會引用這句話。

聽着別人引用自己的話來議論國政,許昌很是得意。可是,現在聽到這話,恨不得有一條地縫,立即鑽了進去。

在漢軍驕人的戰績面前,匈奴是影子的說法已經不攻自破了。

景帝仍是沒有放過他:“等你回來,給朕好好寫道奏章,你對影子有怎樣的認識?若是寫得不好,那今日之罪一併罰!”

今日之事不是不罪,還沒到治罪的時候,許昌剛剛放下的心,又提了起來。

“快去!”景帝催促起來。

竇嬰和許昌領命,忙出去了。

此時的許昌,一步一晃,隨時可能會暈倒。他來的時候,心情不錯,一路飄着。可是,現在離去。卻是晃出去的。

這纔多大一會兒,就是如此大的差別?悲喜如此不同!

春陀乍聞邊關捷報,驚喜難言,恨不得放聲高歌,要是可以的話。可是,景帝卻是平靜異常,沒有喜悅的表示,這還是天天盼着捷報的景帝嗎?

“大漢萬歲!”

就在春陀暗自奇怪時,景帝突然吶喊起來,右手使勁揮舞着,一下又一下,一口氣不知道揮舞了多少次。

“嗚嗚!”

景帝竟然歡喜得哭了,虎目中涌出了淚水,雙膝一軟,跪在地上,雙手掩面,哭得好不痛快。

雖是在哭,卻是臉上洋溢着歡喜,無盡的歡喜,一張嘴裂成了荷花,眉頭上綻放着一朵朵鮮花。

春陀瞬間明白過來,景帝並非不激動,而是他身爲皇帝,在歡喜之前,得把最緊要的事務處理了。

這一戰固然大勝,是罕見的大勝。可是,漢軍的代價也很高,漢軍人人帶傷,邊關急需醫藥、大夫。若是景帝只顧着歡喜。卻不處置,不知道又會有多少將士因無法醫治而死亡?

景帝暫抑喜悅,先處置軍情,再來歡喜,那是何等的賢明?

長信宮,竇太后靠在榻上,龍頭柺杖斜倚短案上。

南宮公主給竇太后捏着肩背,一雙白玉似的小手靈活異常。

“南宮啊,你不僅心地好,手也巧,這肩捏得,我這老骨頭舒暢!”竇太后對南宮公主這個心愛的孫女不惜溢美之詞,大加讚賞。

“謝謝姥姥誇獎。”南宮公主謙遜道。她的聲音清脆悅耳,彷彿明珠撞擊玉盤似的。

“南宮,邊關上可有消息?”竇太后秀氣的眉毛一挑,突然問起了邊關戰事。

“姥姥,一直沒有消息。父皇也在等着呢。”南宮公主有些擔心:“會不會……”

“休要胡說!”竇太后輕斥一聲:“這打仗呀,哪有那麼簡單。這麼大的仗,沒有數月之功,是分不出勝負的。你不要心急,等着就是。周陽,他會贏下這一仗!”

話語之中,對周陽充滿信心。南宮公主微覺奇怪。問道:“姥姥,你沒見過周陽,怎麼如此信任他?”

“呵呵!”竇太后笑得很歡暢:“姥姥是沒見過周陽。可是,姥姥眼盲之人,看人不用眼睛,是用心。姥姥這段時間留心過他的所作所爲,以前雖然不堪,可是,人是會變的,只要明悟了,就會大變樣兒。高祖不也是這樣麼?高祖年青時。比起周陽更甚數倍。”

劉邦年青時是有名的流氓,不事生產,喜歡遊手好閒,鬥雞走狗,吃喝玩樂。

竇太后接着道:“姥姥別的本領沒有,唯獨看人的眼光還不錯。姥姥遇見程不識將軍時,程將軍正在餵馬。姥姥就知道程將軍是千里駒,餵馬屈才了,就把他薦給先帝,纔有今日的程將軍。”

程不識是竇家的馬伕,是竇太后發現其軍事才幹,推薦給文帝,歷經磨鍊,終成今日抗擊匈奴的名將。

這事,南宮公主是聽過的,笑道:“姥姥好眼力。”

“嗯。”竇太后於自己識人的眼光還是挺自得,當仁不讓的受了她的誇獎:“南宮,皇上國書一下,你的婚事就是姥姥心頭大事了,你可有意中人?”

“姥姥!”南宮公主突然之間,一張粉臉漲成了紅色,撒嬌道:“你好沒勁!”

“好好好!南宮害羞,姥姥不說了。”竇太后笑呵呵的,突然之間,聲音拔高:“這是什麼聲音?”

“姥姥,哪有聲音?”南宮公主沒有她的耳音,聽得不明所以。

“是長城大捷!”竇太后眼盲之人,耳音極佳,凝神靜聽一陣,終於聽出眉目了,喜慰不勝:“南宮,這一仗,大漢勝了!”

“打勝了?”南宮公主儘管一直在等着這消息,可是,當勝利的消息傳來時,她仍是激動不已,雙手捂面。嗚嗚的低泣起來。

“南宮,別哭!讓姥姥聽聽,斬首是多少?”竇太后左手拍着南宮的玉背,凝神細聽起來。此時的長安,到處都就在吼着“斬首十萬”,只是,她處在深宮中,聽得不太明白。

細聽一陣,方纔聽清,猛的站起身來,用力過猛,身子一晃,差點摔倒在地上。慌得南宮公主忙扶住,嚇得不輕:“姥姥!”

“沒事!”竇太后的喘息很是急促:“南宮,你知道斬首多少嗎?十萬吶!斬首十萬吶!大漢從未有過如此勝仗!”

右手抓起龍頭柺杖,不住在地上點動,每一下點動,就會發出重重的聲響。她卻是連點不停,一口氣不知道點了多少下,嘴裡仍是驚呼不斷:“十萬吶!十萬吶!”

“斬首十萬?”南宮公主驚訝得捂住了嘴巴。

“長城大捷!斬首十萬!”

長信宮中發出驚天動的吼聲。這吼聲洪亮,山呼海嘯一般,直上九重天。

出自宮中的太監、宮女、雜役之口。太監的聲音尖細刺耳,宮女的聲音嬌嫩動聽,截然不同的聲音,匯成了一首動聽的喜悅之歌。

“南宮,去見皇上!見皇上去!”如此大勝,出自景帝之朝,竇太后身爲景帝的母親,那是何等的榮耀。此時此刻,她最想見到景帝,向景帝道賀,分享喜悅。

南宮公主扶住竇太后,快步朝養心殿而去。

此時的竇太后彷彿年青了二十歲,他已經瞎了的眼睛彷彿又能看見路徑了,柺杖點動中,如飛而去,竟然是輕車熟路,熟悉無比。

竇太后趕到養心殿,卻不見景帝。一問之下,原來景帝去了宮闕。

竇太后在南宮公主的攙扶下,忙趕去宮闕。還沒有到,就聽見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響起:“大漢萬歲!”

“皇上萬歲!”

此時的景帝,身着皇袍,頭戴通天冠,上朝時也是這身裝束,卻沒有一點天子的穆穆之威,倒象個笑彌勒,臉上全是笑意,一張嘴裂着,一雙眉頭綻放着鮮花,雙臂不住揮動,渾身上下,透着一個“喜”字。

“大漢萬歲!”

景帝右臂奮力揮動,大嗥一聲。

“大漢萬歲!”

宮闕下爆發出驚天動地的吼聲,出自狂歡的百姓之口。

自從大捷的消息一傳開,整個長安就沸騰了,百姓放下手中的活計,盡情的歡呼、吶喊,渲泄着胸中的喜悅。

更多的百姓卻是涌向未央宮,來到宮闕下,揮着胳膊吶喊。

當景帝喜滋滋的趕到時,宮闕下已是人山人海,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了。他們翹首以待,盼着景帝現身。

在這個皇權至上的時代,如此重大的喜事,百姓最想見到的就是景帝,最想膜拜的就是景帝。

“皇上萬歲!”

景帝一現身,山呼海嘯般的吼聲直上雲霄,百姓齊刷刷的伏在地上,叩起了頭,更有人激動得嗚嗚的哭泣起來。

這一刻,景帝仿若處身雲端,飄飄然,悠悠然,舒暢瞬間流遍了全身。

“大漢萬歲!”

景帝身不由主的揮着拳頭,大吼起來。

他一吼,百姓自然是跟着他齊吼。數十萬軍民齊聲大吼,那是何等的威勢,就是九天之上的浮雲都給撕裂,聲聞數十里之外。

長安,徹底的瘋狂了!

長安的瘋狂,不過是整個大漢帝國瘋狂的開始罷了。

長城大捷的消息不脛而走,以最快的速度傳遍了大漢帝國,凡有大漢子民的地方,就有喜悅!

漢朝在匈奴的壓制下,數十年擡不起頭,一旦發威,仿若巨龍怒吼,龍騰萬里,竟是以斬首十萬的輝煌戰績告慰國人!

這是何等的喜悅,這種瘋狂一直持續,持續,足足一個月後方才喜悅散盡。

高廟是供奉劉邦的祖廟,建在城北,靠近洛城門。

高廟佔地數畝,有數十間房屋,除了最大的房屋用於供奉劉邦的牌位以外,其餘的主要是給守衛高廟的兵士住宿用。

此時,守衛高廟的兵士揮着拳頭,仰天大吼,他們吼的不是“大漢萬歲”,就是“皇上萬歲”。

他們的吼叫,不過是沸騰長安的一朵浪花罷了。處於極度狂歡中的長安,到處都是歡喜的百姓、兵士。

“大漢萬歲!”

“皇上萬歲!”

在震天的吼聲中,只見高廟前的百姓讓出一條通道。沒有兵士去維持秩序,百姓自動讓出來的,處於極度喜悅中的兵士也沒有發現,只管渲泄喜悅便是。

狂歡中的兵士發現,一個頭戴通天冠,身着皇袍的中年人大步而來,他一邊走一邊揮着胳膊大吼:“大漢萬歲!”

仔細一瞧,竟然是景帝。

此時的景帝,臉泛紅光,虎目早已變成了紅色,嘴脣已經乾裂了,吼聲有些沙啞,可是,他仍是賣力的吼叫。

瞧景帝這瘋狂勁頭,若不是他身着皇袍,頭戴通天冠,誰也不會想到他是皇上,和狂歡的百姓沒什麼兩樣。

“大漢萬歲!參見皇上!大漢萬歲!”

守衛的兵士上前見禮,只是,吼出來的話與平時大相徑庭,又是皇上又是大漢的,都不明白他們究竟是在見禮,還是在吶喊。

“大漢萬歲!”

景帝絲毫沒發現他們的失禮,也沒有叫他們“平身”,只管揮着胳膊大吼。一路吼來,就吼進了高廟。

高廟最大的房屋,就是劉邦的牌位所在處。這屋極是寬大,足以容納數百人。正中懸掛着劉邦的畫像,隆準豐鼻,頦下一部好看的鬍鬚,比起有“美髯公”之稱的關羽也不差。

雖是畫在絹帛上,劉邦那種大氣魄,意豁如之概卻是展露無疑,畫工的畫技真不賴。

劉邦那種刁鑽之氣,通過那雙大眼睛展露無疑,彷彿在審視着進來的每一個人。頭上是不是戴的有儒冠?若是有的話,能不能摘下來撒泡尿?

劉邦的刁鑽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侮辱人,不管是誰,他總是要壓你一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把儒生頭上的儒冠摘下來撒尿了,這事,儒生們沒少罵他,罵他是流氓,不尊重讀書人,有辱斯文。

在劉邦的畫像下,就是劉邦的牌位了。

牌位前,就是祭臺,每逢朝中有重大的國事,漢朝皇帝就要來祭祀劉邦。

景帝一進屋,卟嗵一聲跪了下來,雙膝在地上不住點頭,雙手撐在地上,朝着劉邦的牌位行去,這在古代叫“膝行”。就是用膝蓋代腳,向前行走。

景帝膝行到劉邦的牌位前,停了下來,凝視一陣劉邦的畫像,突然之間,撲在地上,額頭觸在地,放聲大哭。

“嗚嗚!”

景帝的哭聲迴盪在屋裡,好不響亮。

春陀看得不明所以,想問又不敢問,只得忍住了。

在宮裡哭,那是喜極而泣,可以理解。在這裡哭,又是哭得哪門子的事兒?

難道從未央宮裡出來,趕到高廟就爲了一哭?

“拿來!”景帝哭泣中大聲吩咐。

春陀清醒過來,忙把手裡的描金匣子遞到景帝面前。景帝接過,放在地上,取出一把黃金鑰匙,打了開來,取出一塊絹帛,展開,不住打量。

春陀不經意間看見絹帛上的字跡殷紅如血,依他老練的眼光看得出,這不是硃砂寫的,是用血寫的,是誰用血寫的?

“嗚嗚!”

景帝是越看越是哭得傷心,哭得是天愁地慘,彷彿天塌了一般。

“皇上,可別壞了龍體!”春陀不得不大着膽子提醒一句。

“嗚嗚!”哭泣聲中,景帝把手中的絹帛高高舉起,放於額前,看着劉邦的畫像,大聲禱告:“高祖在天之靈有知:不孝孫劉啓復旨!”

是高祖的血詔?春陀嚇了一大跳。劉邦竟然留下了血詔,那會是什麼事呢?

劉邦的性格特點,春陀知道得很清楚,流氓當皇帝,仍是不時會流露出流氓習氣,是什麼事讓他用鮮血寫旨呢?

這個問題,景帝接下來的話爲他釋疑了。

“平城之恥,高祖不能雪,引以爲恨,留此血詔!”景帝大聲禱告:“大漢國勢微弱,不能雪恥,奉行和親。大漢忍辱負重,匈奴卻是侵凌無度,爲禍日烈,擄我百姓、劫我財物,邊關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朕不得已而發兵,賴高祖在天之靈護佑,將士用命,周陽統兵有方,長城交兵,斬首十萬!”

平城之圍,漢朝不能雪恥,是壓在漢朝皇帝心頭的一塊巨石,數十年揮之不去。景帝越說越激動,聲音越來越高。

“平城之恥得雪,孫劉啓復旨!”景帝說完,雙手按在地上,不住叩頭。

“咚咚!”

叩頭聲響個不停,景帝額頭上紅了一大塊,他一點也沒有察覺,仍是猛叩首。

“皇上!”春陀就要來扶景帝,卻看見血詔上的旨意,一張嘴不由得張大了。

劉邦留下如此旨意,怪不得景帝在得知長城大捷後,第一時間就趕來高廟,原來如此。

“咚咚!”

景帝彷彿磕頭蟲似的,重重的叩頭,額頭上由紅而破,由破而滲出鮮血,還是沒有停歇。

“平城之恥已雪!平城之恥已雪!”叩首中的景帝,不住重複這句話。

這句話,是漢朝數代皇帝數十年的夢想,一朝實現,景帝心中之激動可想而知,遠非筆墨所能形容!

第11章 滅東胡(中)第85章 王對王第83章 對陣第90章 景帝下葬第27章 接納第56章 會獵龍城第20章 漢武帝第53章 一個不留第67章 怒火中燒第48 滿載而歸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37章 匈奴第24章 蓋世之兵第4章 獻上一計第22章 天遂人願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2章 大義?親情?第4章 獻上一計第1章 漢家宮闕第13章 魔鬼訓練第21章 公主上門第97章 喜得寶駒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36章 弩陣第19章 飛將軍第20章 龍城見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53章 一個不留第7章 猗蘭殿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5章 萬戶侯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17章 喜悅無邊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26章 窮追不捨第32章 肩負重任第48章 天賜良機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20章 大漢軍略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0章 景帝血詔第37章 天崩地裂第57章 太后逼宮第95章 羅馬帝國第46章 景帝駕崩第36章 弩陣第27章 接納第61章 希望破滅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31章 反目成仇第57章 誓師北征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0章 千古一帝第68章 大戰在即第68章 一怒興師第40章 緊鑼密鼓第60章 漢軍出塞第19章 飛將軍第60章 浩劫降臨第55章 新軍之威第59章 千古秘事第14章 以逸待勞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71章 萬衆矚目第23章 毒計第23章 賞賜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2章 一鳴驚人第55章 新軍之威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27章 千古偉業第50章 一言而決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40章 緊鑼密鼓第55章 新軍之威第20章 見面禮第14章 實力說話第33章 陌刀問世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1章 福兮禍兮第27章 接納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章 豪門公子第20章 大漢軍略第54章 卷甲而逃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86章 落荒而逃第91章 晉升列侯第22章 天遂人願第93章 功德圓滿第77章 兩難處境第75章 龍城決戰(五)
第11章 滅東胡(中)第85章 王對王第83章 對陣第90章 景帝下葬第27章 接納第56章 會獵龍城第20章 漢武帝第53章 一個不留第67章 怒火中燒第48 滿載而歸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37章 匈奴第24章 蓋世之兵第4章 獻上一計第22章 天遂人願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2章 大義?親情?第4章 獻上一計第1章 漢家宮闕第13章 魔鬼訓練第21章 公主上門第97章 喜得寶駒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36章 弩陣第19章 飛將軍第20章 龍城見第19章 驚天血戰(三)第53章 一個不留第7章 猗蘭殿第84章 趙佗的決定第5章 萬戶侯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17章 喜悅無邊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26章 窮追不捨第32章 肩負重任第48章 天賜良機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20章 大漢軍略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80章 景帝血詔第37章 天崩地裂第57章 太后逼宮第95章 羅馬帝國第46章 景帝駕崩第36章 弩陣第27章 接納第61章 希望破滅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0章 大破匈奴(二)第31章 反目成仇第57章 誓師北征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0章 千古一帝第68章 大戰在即第68章 一怒興師第40章 緊鑼密鼓第60章 漢軍出塞第19章 飛將軍第60章 浩劫降臨第55章 新軍之威第59章 千古秘事第14章 以逸待勞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71章 萬衆矚目第23章 毒計第23章 賞賜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2章 一鳴驚人第55章 新軍之威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27章 千古偉業第50章 一言而決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7章 周亞夫出手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40章 緊鑼密鼓第55章 新軍之威第20章 見面禮第14章 實力說話第33章 陌刀問世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1章 福兮禍兮第27章 接納第54章 大軍雲集第1章 豪門公子第20章 大漢軍略第54章 卷甲而逃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86章 落荒而逃第91章 晉升列侯第22章 天遂人願第93章 功德圓滿第77章 兩難處境第75章 龍城決戰(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