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一怒興師

漆下來的事,該交給那都都仇不客與,命人把型氛刀”一個一個的問來。

有了周陽的雷霆手段,楚喬和弗風二人哪敢強項,自然是問什麼說什麼,把他們在樑王府中所見所聞的不法之事一一道來。

樑王驕橫之人,所幹的不法之事極多,景帝聽得目瞪口呆,氣憤異常。對這個弟弟,景帝儘管知道他很驕橫,卻是沒有想到,他竟是驕橫到了這種地步。

竇太后手中的柺杖不住點在地上,大聲斥罵:“胡說!胡說!阿武不是這樣的人,不會這樣做!”

可是,楚喬和韓風二人的口徑相同,不信也得信。郗都把二人分開。就是防止二人串供。雖然周陽嚇破了他們的膽,還是得防範。

尤其是二人說出樑王竟然一早就有暗殺南宮公主的打算時,周陽是氣怒不已,狠狠抽了二人一通耳光。景帝也是氣憤不已,大聲斥罵起來:“老三,南宮何辜?她沒招你。沒惹你,竟然忍心對她下如此毒手。真是禽獸不如!禽獸不如!”

呵護兒女,是做父親的天性,景帝雖是貴爲至尊,也不乏父愛。南宮聳主是他最心愛的女兒,聽了這話。哪能不發作的,一雙拳頭握得格格響。若是粱王在面前,他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撲上去。抽樑王一頓

光。

“阿武,你好狠心吶!好狠心吶!你竟然對南宮下毒手!嗚嗚!”寰太后老眼中滾下淚水。痛哭不已。

手心手背都是肉,樑王是她最心愛的兒子,南宮公主是她最心愛的孫女,她一心希望他們和睦共處。哪裡想得到,粱王竟要對南宮公主下毒手,她的心彷彿在給人撕扯一般。痛不可擋,身軀不住顫抖。

事情遠遠未完。當二人說出此次行刺之事,是樑王盛怒之下做出的決定時,實太后當場就暈了過去。

樑王要暗殺南宮公主一事,固然讓人痛心,並沒有做成事實,給韓安國阻止了,多少還可以寬慰自己。可是,暗殺朝中這麼多大臣,那是把天給捅漏了,誰能救他?竇太后一心想救,可是,朝中大臣會答應嗎?景帝會答應嗎?

更別說,此事還差點要了南宮公主的性命,誰能不氣,誰能不恨?寰太后是有話不能說,有心相救。卻是救不得。

“母后!母后!”景帝嚇了一大跳,忙技住竇太后。

周陽和景帝一道,扶着竇太后。叫來人,把寰太后擡回椅蘭殿,放在軟榻上,叫來倉公把脈。倉公的診斷的結果是急火攻心,只要消消氣便行。

出了這麼夫的事,竇太后能消氣嗎?倉公這醫術讓人不敢恭維。

好在,倉公手段了得,竟是把竇太后救醒了。寰太后一醒來。就是嗚嗚的哭泣,什麼高也不說。

如此一來,景帝就慌了手腳,好話說盡,笑臉陪光,仍是沒用。無奈之下,景帝下旨,要館陶公主、阿嬌她們陪着實太后,還是沒用,寰太后仍是哭個不休。

“母后,你別傷心!”景帝眼噙着淚水,手足無措。

“皇上,國事要緊,你快去處理國事。”寰太后抹着眼淚,嗚嗚的哭得正響。

不等景帝說話,箕太后又道:“阿武犯了國法,國法難容。他喪盡天良,竟然骨肉相殘,家法無情,不能容他!嗚嗚!於國於家,他都不能容於天地間!嗚嗚!”

一通話說完,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哭成了淚人。

“母后,這事還是再等等吧。”景帝很想馬上處置樑王,可是,把寰太后那副傷心樣兒看在眼裡,他又狠不起心腸。

“快去!”竇太后突然大喝一聲:“你是大漢的皇上,該怎麼處置就怎麼處置!”

手中的柺杖在地上不住點動,發出篤篤的響聲,氣怒異常。

景帝瞭解她的性情,這是沒有改變的可能,只得領命而去。

景帝一出了長信宮,就召來馮敬和部都二人,要二人帶人趕去睢陽。一是勘問樑王,二是捉拿郭解歸案。二人領命,帶着人手,直奔睢陽而去。

這事已經查明,周陽對樑王和郭解是恨得牙根發癢,可是,周陽相信景帝會處理的,就陪在南宮公主和張靈兒身邊,爲二女熬藥、端茶、遞飯,忙前忙後,精心照顧二女。

宮中自有宮女忙這些事,可是。周陽堅持要親自動手,只有這樣。才能表達自己的歉意。這事。誰也想不到,周陽不必自責的。可是。對於男人來說,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女人,那本事就是虧欠了要周陽不自責都不行。

尤其是對張靈兒,周陽覺得虧欠的更多。

在周陽的照顧下,二女的傷勢逐漸好轉。臉色也紅潤了起來,不再那般虛弱。一有時間,三人可以說些話,這讓周陽放心不少。

王美人,還有景帝,把周陽那副細心樣兒看在眼裡,不僅沒有周陽多事的想法,反倒更加欣賞。周陽如此照顧二女,說明周陽是個體帖的人,南宮公主嫁給周陽,他們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此案人證物證俱在,可以說鐵證如山了,樑王應該伏法纔是。可是。讓人意外的是,樑王不僅沒有伏法。反倒更爲囂張了,他竟然緊閉城門,拉起吊橋,派兵嚴守城池,拒不交人,更不認罪

樑王也是個明白人,他鬧出這麼大的動靜,朝中壓力肯定很大。若是不處置他,朝中大臣必然會掛冠而去,可以想得到,到時必然是朝堂一空,景帝會成一個光桿皇帝。真要是那樣的話,漢朝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一切謀利,一切宏圖偉業都將停步不前,甚至天折。沒有了大臣。再宏大的構想都不過是紙上談兵,說說罷了。

是以,景帝這次對他不會手軟。一定會狠狠的處置他。這次暗殺行動,可是他在盛怒之下做出的決斷,楚喬和韓風招供了,鐵證如山,他要辯解也無從辯起,可以說,沒有絲毫轉寰餘地了。

即使朝中大臣的壓力再大,只要竇太后支持他,要保他,他就不會有事。問題是,此事差點要了南宮公主的命,這讓寰太后很傷心。

愛子不如愛孫,這是老年人憐愛的鐵則,樑王雖然得寵,可是,他能有南宮公主那般得寰太后的歡心嗎?

南宮公主十歲就給下了國書。要嫁去匈奴,這本身就讓寰太后傷心欲絕。這麼多年來的朝夕相處。寰太后一顆心全系在南宮公主身上,對南宮公主的呵護之情遠甚他樑王。

南宮公主賢慧之人,對竇太后很是孝順,這更讓竇太后歡喜。

第五齊他們竟然鬼迷心竅,差點要了南宮公主的命,這就傷了寶太后的心,斷送了他最後的庇護。

在沒有任何人庇護他的情形下。若是認罪的話,樑王的下場會非常慘。爲今之計,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拖了。拖下去,再謀出路。

拖下去未必有辦法,總比現在認罪伏法耍強,他這是不得已而爲之。

至於不交出郭解,那是因爲,雖然郭解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畢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他還有不小的勢力。把郭解掌握在手中,必要時,還可以用用。

“什麼?他竟然敢抗旨?。景帝聽主父偃把睢陽報來的情形一說。不由得勃然大怒,眼睛瞪得象銅鈴,怒喝起來:“老三,誰給你的膽子?你竟敢不把聯的旨意放在眼裡!”

作爲皇帝,絕對不能容忍有人抗旨。哪怕是自己的至親之人,兄弟姐妹兒女都不行。粱王這一抗旨。還真是讓景帝惱怒異常。

“老三,老三!”景帝一字一頓,濃眉一擰,彷彿出鞘的利劍,殺機涌現:“傳旨,把郭解的家人、親戚、明友正法!把他們的人頭,傳送睢陽!”

郭解的家人、親戚、朋友雖已在擒。卻因爲郭解仍是在逃,還沒有處理。景帝現在殺他們,還要把他們的人頭送到雕陽,那是在給樑王警告。意思就是說,你若是膽敢再抗旨不遵,那麼,這些人的下場就是你的下場。

景帝的旨意一下,郭解的家人、親戚、朋友給押到法場,砍了腦袋。郭解交遊極廣,他的狐朋狗友很多。再加上他的家人、親戚,不下數百人,殺得是血流成河。

景帝的旨意被忠實的執行了。數百顆人頭給送到睢陽。

這是景帝最嚴厲的警告,是在告訴樑王,景帝現在只是執行大漢律法。纔派郭都和馮敬二人前來。若是你再執迷不悟,那就不是執法,而是要平叛了。

一旦到了平叛的時候,必然是血流成河,屍積如山,事情就沒有任何迴旋餘地了。

不出任何意料,樑王仍是拒不交人。也不認罪,根本就沒有把景帝的警告放在心上。

“什麼?他還在抗旨!”景帝聽了主父偃的稟報,幾乎跳起來,右手猛的按在劍柄上。

“皇上,此事可否再想想辦法。”主父偃一看景帝的樣兒,就知道景帝怒極了,要對樑王下手了。

“還想什麼辦法?聯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景帝怒火發作,猛的拔劍出鞘,緊握在手裡:“聯一直念在手足情份上,這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警告他,他竟然視若無睹,聯豈能容他?豈能容他?”

吼聲如雷,好似雷霆一般,主父偃不由得臉上變色。與景帝相處這麼久,就從來沒有見過景,帝如此這般憤怒。

這也難怪,景帝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帝,誰敢抗他的旨?周亞夫當年平定七國之亂,不遵景帝的號令。不去雕陽解圍,那是情勢所逼,爲漢朝的前途着想,不得已而爲之。更何況。周亞夫還一而再,再而三的痛陳利弊,並沒有明目張膽的抗旨。

周亞夫雖是抗旨不遵。可是,他說得在理,要不然,景帝會饒過周亞夫嗎?

樑王這不同,他捅出天大的漏子,還明目張膽的抗旨,那就是不把景帝放在眼裡,這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會容忍的事。

就在主父偃的驚訝中,景帝手執漢劍,大步而去。

望着景帝的背影,主父偃搖搖頭,長嘆一聲,輕聲道:“血流成河了!”

景帝就這般手執利劍”氣沖沖的趕到長信宮。

竇太后靠在軟榻上,阿嬌和館陶公主母女倆正在給他捶背揉肩。母女二人盡心照顧,可是,窒太后的氣色仍是很差,一點也不見好轉。

館陶公主率先發現景帝到來。把景帝的樣兒看在眼裡,嘴一張,想說話,卻是說不出來。對景帝,她是太瞭解了,景帝雖是貴爲至尊,卻是很少發火,從來沒有在簧太后面前雙劃犬,更別說景帝壞是年執利劍而來,要她不驚訝都不聽”

阿嬌眨着明亮的眼睛,吃驚的打量着景帝小拳頭停在空中。

“怎麼了,丫頭?。竇太后雖然看不見,也感到氣氛不對了。

“皇上來了?。館陶公主並沒有回答,安太后已經發現了景帝,吃驚的道:“皇上。你拔創了?。

“聯的劍”一直在鞘中,就是匈奴。也未讓聯拔劍!”景帝的聲音並不高,卻是猛含着無盡的怒火:“可是,有人仗着天家血脈,胡作非爲。逼聯出劍!那好啊,聯就遂他的願,拔一回劍!”

“啊!”

竇太后一聲驚呼,哥,也沒了下羌

“聯一而再,再而三的下旨。他都不遵。”景帝的怒火很大:“聯把郭解的家人、親戚、朋友的腦袋砍了,給他送去,他仍是不理不睬!聯若再不出劍”那就不是大漢的皇帝!他纔是大漢的皇帝”。

“皇上,你打算怎麼處置?。竇太后愣了半天,這才問出一句千百回想問而沒有問出來的話。

“他拒不交人,更不認罪,不就是仗着睢陽城高垣厚,能擋吳楚數十萬之軍嗎?要是沒有了睢陽,聯到要看看,他還能有什麼手段?他這是謀反,聯要調兵平叛!”景帝的聲音依然不高,卻是讓人不敢有絲毫置疑。

景帝已經做到這份上,可謂仁至義盡了,樑王仍是不遵,和謀反無異。如此處置,誰能有話說呢?

寞太后的嘴巴張了又闔上,闔上再張開,如此數次,卻是一個字也沒有說出來。

“阿武!”竇太后斷魂似的呼喚一聲,頭一歪,暈了過去。

“母后,母后!”館陶公主忙喚道。

“外婆!外婆”。阿嬌忙着搖晃。

景帝不由自主的跨前一步,卻是停了下來,轉過身,仗劍在手,氣沖沖而去。

館陶公主望着景帝的背薦,再望望軟榻上的寞太后,妙目中涌出淚水。哭泣起來:“母后,早知如此,你何必那般寵着老三啊!都是你寵壞了他!”

主父偃沒有離去,仍是站在原地,等候景帝。果如他所料。沒多久,景帝就手執利劍迴轉,臉色鐵青,好象一座噴薄的火山,隨時會爆發。

主父偃上前見禮,景帝一擺手,什麼話也沒有說。

“皇上,你打算如何處置?。主父偃明知此時說話。很不明智。可是,他是忠心爲國之人,不能不問。

“調兵平叛”。景帝冷哼一聲。含有無窮的威勢,彷彿炸雷在耳際鳴響一般。

“皇上,睢陽城高垣厚,吳楚數十萬大軍,費時三月,也未能攻下主父偃提醒景帝:“若要出兵,必得一善攻之將

“大漢之兵,豈是吳楚叛軍所能比的?只要天兵一到,必能一鼓而下!”景帝眉頭擰在了一起,大聲道:“傳周陽!”

周陽正在綺蘭殿,照顧南宮公主和張靈兒。劉費鬼靈精似的,跟着周陽忙前忙後,幫着周陽照顧二女。劉責的壞水極多,成天不是這裡調皮,就是那裡搗蛋,可是,如眼前這般乖覺,盡心盡力的照顧二女。還真不多見,周陽大是意外。

南宮公主和張靈兒的傷勢好了許多。生氣恢復不少,與周陽和劉敵說些笑話兒,倒也樂趣無窮。

正說間,春陀前來傳命,周陽別過南宮公主和張靈兒,在劉費肩頭一拍道:小男子漢,她們就交給你了。”

“什麼小男子漢?我是大男子漢!”劉敵大聲抗議,點頭道:“姐夫。你放心,有我這大男子漢在,一定會照顧好姐姐!”

周陽把他那認真樣兒看在眼裡,在他鼻頭輕捏一下,這才隨着春陀趕去見景帝。

來到養心殿,只見景帝正在等他。此時的景帝,不再是那般怒火沖天,而是平靜異常,好象什麼事也沒有發生。

“臣,參見皇上!”周陽上前見禮。

“免了!”景帝打量一眼周陽。卻是沒有一如既往的笑容,臉色有些冰冷:“周陽,樑王他抗旨不遵。聯把郭解的家人、親朋殺了,把他們的首級送到睢陽,這是聯的警告。他仗着睢陽城高垣厚,依然不理不睬,拒不交人,更不認罪,這是謀反,聯要平叛!”

對樑王,周陽恨得牙根發癢:“皇上,你已經仁至義盡,做到了一個兄長該做的事情。樑王如此做。無異於公然謀反,此事若不以雷霆手段處置,那些諸侯王還不更加驕橫。無法約束!”

周陽這話雖有私心,卻也在理。若是景帝不能嚴厲處置樑王,那些諸侯王還不紛紛仿效?到那時。朝廷的號令,誰會遵從?

景帝點點頭道:“是呀!有人只顧着自己的那點權勢,卻沒有爲聯想想,沒有爲大漢着想。周陽,你這就趕回陳倉去,帶上新軍,殺奔睢陽!踏平睢陽,捉拿樑王歸案!記住,一定要抓住郭解!他就是逃到天之角,你也要追到天之角;他逃到海之崖,你就追到海之崖!”

“諾!”

周陽只回答了一個字,卻是眼中厲芒閃現,殺機涌動,等的就是景帝的這道旨意。()

第4章 東胡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62章 雷霆萬鈞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0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蓋世之兵第13章 英雄末路第12章 再勝一陣第80章 景帝血詔第58章 束手無策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5章 漢武軼事第11章 意外驚喜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5章 機不可失第10章 還我清白第33章 陌刀問世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10章 千古一帝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20章 待客之道第53章 始皇遺詔第61章 希望破滅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31章 破擊匈奴第22章 匈奴震恐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40章 飛騎,出擊!第55章 豪言壯語第17章 升任校尉第51章 迷惑匈奴第5章 山雨欲來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78章 殺雞儆猴第18章 各懷鬼胎第77章 一網打盡(下)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5章 營地第58章 大舉南下第6章 建章營第58章 龍城!龍城!第85章 揚帆出海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41章 伊人之心第11章 滅東胡(中)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50章 一言而決第8章 漢武大帝第76章 血!血!血!(上)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65章 血染大漠第45章 始皇憾事第5章 營地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44章 景帝佈局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44章 景帝佈局第2章 冤家聚頭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50章 威力無窮第22章 天遂人願第81章 破敵之策第33章 御前對質第11章 初戰告捷第95章 羅馬帝國第16章 戰力驚人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44章 景帝佈局第12章 一山二虎第7章 惹事精第70章 一舉成擒第13章 夜襲第17章 升任校尉第92章 魂兮歸來第77章 兩難處境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66章 軍情泄露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73章 屠殺,開始!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10章 東胡王第72章 龍城到了!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86章 直下南越第102 平定西域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10章 還我清白第17章 又見太子
第4章 東胡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62章 雷霆萬鈞第46章 烈烈英風第10章 兵臨城下第24章 蓋世之兵第13章 英雄末路第12章 再勝一陣第80章 景帝血詔第58章 束手無策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89章 決戰來臨(二)第5章 漢武軼事第11章 意外驚喜第88章 曠世之戰(二)第5章 機不可失第10章 還我清白第33章 陌刀問世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10章 千古一帝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20章 待客之道第53章 始皇遺詔第61章 希望破滅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31章 破擊匈奴第22章 匈奴震恐第74章 血染龍城(八)第40章 飛騎,出擊!第55章 豪言壯語第17章 升任校尉第51章 迷惑匈奴第5章 山雨欲來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78章 殺雞儆猴第18章 各懷鬼胎第77章 一網打盡(下)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5章 營地第58章 大舉南下第6章 建章營第58章 龍城!龍城!第85章 揚帆出海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117章 羅馬帝國滅亡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41章 伊人之心第11章 滅東胡(中)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82章 火燒閩王城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50章 一言而決第8章 漢武大帝第76章 血!血!血!(上)第19章 驚天血戰(六)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65章 血染大漠第45章 始皇憾事第5章 營地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44章 景帝佈局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44章 景帝佈局第2章 冤家聚頭第112章 衛青vs蘇拉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50章 威力無窮第22章 天遂人願第81章 破敵之策第33章 御前對質第11章 初戰告捷第95章 羅馬帝國第16章 戰力驚人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44章 景帝佈局第12章 一山二虎第7章 惹事精第70章 一舉成擒第13章 夜襲第17章 升任校尉第92章 魂兮歸來第77章 兩難處境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66章 軍情泄露第28章 獻俘之儀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73章 屠殺,開始!第75章 末日降臨(六)第10章 東胡王第72章 龍城到了!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86章 直下南越第102 平定西域第4章 漢家盛典(上)第10章 還我清白第17章 又見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