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收臺灣

司陽掃視眼李廣、朱買臣他們,個個一臉的浮有胎佃他們說清楚,他們是不會去做的。

“閩王城的修建是在大漢創建之初。閩越王搖佐高祖平定天下高祖念其有功,封他爲閩越之王,搖便在此修建了閩王城。”周陽指着牆壁道:“閱越工匠吸取了大漢特色,閱王城具有大漢之風,可是,更多的卻是越風越俗。若是不把冉王城燒燬,那不是遺留一大禍害?”

李廣把牆壁一打量,周陽說得沒錯,這房屋是漢朝風格的中間高,兩側低,更多的卻是冉越風格。若是留下來,那不是讓閩越人惦記着嗎?

“數十年後,閩越人還會想閩王城還在,閩王割地稱王仍有希望。爲何不驅除漢人,重建閱越呢?”周陽以反問的語氣道出了一咋,鐵一般的事實:“到那時,他們就會揭竿而起,與大漢廝殺,再次刀兵相見。若是今日不燒掉閩王城,那就是在遺禍!”

“這個”李廣他們聽得張口結舌。

周陽說的沒錯。留下閩王城無異於留下了禍端。可是,閩王城是閩越的都城,是閩越的核心,若是要燒的話,動靜非常大,閩越的反抗也不會

“大帥,我們先給皇上上表,請皇上聖裁。”程不識濃眉一擰。沉吟不已。

“是呀,大帥。”如此大事。是該景帝決斷,公孫賀他們附和。

“不!”朱買臣明悟之人,周陽立時明白過來了:“此事就我們商議便可,不必奏知皇上。”

“主簿,女口此大事,若是不請旨定奪,萬一皇上追究起來,那可是大罪。”李廣忙提醒,聲音很大。

“飛將軍所言雖是有理,卻有所不知。若是我們奏知皇上。皇上一定不會允准。”朱買臣搖頭道:“皇上?都市小說聖明之人,自是贊成燒掉閩

城。

可是,皇上身爲天子,當以仁愛治天下,這旨皇上是不會下的。與其讓皇上爲難,不如我們先做了再上奏。”

他的剖析很有道理,李廣他們再無異議:“那好吧,我們燒了閩王城。若是皇上追究,我們一力承擔。”

“這你們就放心吧,皇上不會追究的。”周陽很有信心的:“我們可以挑幾條罪,就說閩越之民念着閩王城,不得不燒,可以塞人之口。”

景帝聖明之人,不會不明白燒掉閩王城的好處。只是,他作爲皇帝,有些事是不能明裡做的,他若是下旨的話,會給人罵爲殘暴不仁,要是請旨的話,就讓景帝爲難了。不請旨而燒的話,就不會讓景帝爲難。若是有人指責周陽他們,景帝也不會理睬。不僅不會理睬,反倒會幫周陽他們開脫。

“那好!什麼時間下手?”李廣他們的彎一轉過來,馬上就熱切起來了。

“先把城中的百姓遷出去,把府庫圖書,金銀珠寶弄走,再放火吧。”周陽略一沉吟,立時便有了決斷。

“諾!”這事便說定了。把百姓牽出城這些事情,自有朱買臣去忙活。於此等之事,他最是拿手,周陽反倒沒什麼事了。

朱買臣精通政事,在他的的持下,這事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沒幾天。嚴助帶着一幫官員趕到,瞭解情況後,大是贊成這此議。

嚴助也是個精明人,謀國之士。不會看不出此舉的意義,只有把閩王城燒掉,不留下任何可以懷念之物。閩越纔會更快的融入漢朝。

三萬新軍駐紮在附近,維持閩王城的秩序。五萬會稽駐軍給周陽派出去,要他們去掠地。閩越地形複雜,多山地叢林,掠地這事非新軍所長,交給善長山地叢林作戰的會稽軍去做,再合適不過了。

崇谷一戰,閩越軍隊損失殆盡。會稽駐軍掠地非常順利,幾乎是兵不血刃便把閩越全境收了。

之所以如此順利,崇谷一戰殲滅閩越軍隊是最大的原委。還在於,閩越之民接受中原文明,他們中有不少華夏人的後裔,漢軍一到,他們歡欣鼓舞。

更在於,周陽的號令極嚴,軍紀嚴明,漢軍秋毫無犯。閩越軍隊的軍令不如漢軍,不免幹些偷雞摸狗,欺男霸女的事情,閩越百姓極的不滿。

該殺的時候,周陽不會手軟。不該殺的時候,周陽也不會痛下殺手。崇谷一戰,漢軍殺得已經夠多了。不必再流血了。若再流血,就會引起不要的動盪與反抗,適得其反,是以周陽嚴令約束漢軍,不得欺擾百姓。

漢軍滅了閱越,可以說是征服者。然而,閩越百姓對漢軍卻是極爲愛戴。

至於火燒閩王城這事,就麻煩了一些。城中的百姓不願遷出來始很是不滿。周陽下令,把部鄆撥刮的錢財分給閩王城的百姓,百姓不僅沒受損失,反倒是賺了不少,兩相比較,還是認爲遷出去划算,無不是響應。

遷移百姓這事,原本以爲要二十天,甚至一個月才能完成。沒想到,只用了七八天就完成了,進展遠超預料。

百姓一出城,府庫圖書和珍寶運出城,漢軍堆起柴禾,一把火把閩王城化爲燼。

閱王城佔地極大,房屋衆多,大火足足持續了半個月,方纔熄滅。等到大火熄滅,閩越的象徵,閩王城,就不復存在了。

閱越留存的特色並不多,閩王城是主要的,閩王城沒了,方便閩越之民漢化。一川;勃勃,要統百越,抽颳了不少金銀財寶。詩移閩芒壇洲。姓花費不過是九牛一毛,餘下的都給送到長安去了。

運送的車隊排成一條條長龍。遠遠望去,前不見其頭,後不見其尾,可見此戰收穫之豐。

朱買臣、嚴助二人面對面跪坐在矮几上,正在商議治理閩越之事。

“真沒想到,部那的手伸得夠長的。竟然和東醒做起了買賣。”嚴助眉頭一擰,有些難以置信:“這東颶和匈奴一樣,需要大漢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真是蠻夷。”

“東鍵歹”周陽的聲音響起,大步進來。

“見過大帥!”朱買臣和嚴助站起身。向周陽見禮。

周陽回禮,問道:“你們說什麼東醒?”

“東醒是冶縣東面的一處島礁,不知其有多大,口衆多,卻是蠻夷之處。”朱買臣給周陽解釋。

嚴助把一捆竹簡遞給周陽道:“部鄆雖是在和東醒人做買賣,卻於東腥所知不多,只有這一捆竹簡上有所記載。”絲綢、茶葉、瓷器交換東蝗的金銀,更有買奴隸的記錄。

從記錄上得知,閩越與東醒的交易主要地點是在冶縣。當時的冶縣。就是現在的福州。

福州的東面,就是臺灣,周陽大是驚訝:“難道東醒就是寶島臺灣?”

周陽的歷史着實不夠好,要是說臺彎的話,他一定知道。可是,臺灣在當時不叫臺灣,叫“東醒”由不得周陽不驚疑。

臺灣是三國時孫權收入版圖的,漢朝與臺灣進行貿易,卻沒有收入版圖,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這些買來的奴隸,在哪裡?”周陽瞬間便有了決斷,若真是臺灣的話,一定要收了,決不能留到後世。要想收臺灣,就得了解情況。要了解情況捷的辦法,就是盤問奴隸。

“這裡就有不少。”嚴助很是驚奇的打量着周陽,問道:“大帥,你問這做什麼?”

“把他們找來,我要問他們的話。”寶島臺灣對中國有多重要,周陽不會不知道。

別的不說,光是臺灣的戰略地位就極其重要。美國佬打造的“第一島鏈”包括日本、臺灣、東南亞。圍堵中國。關鍵就在臺灣,若收復臺灣,第一島鏈不攻自破。

至於經濟價值。神聖領土,更是不用說了。

真要是臺灣的話,非收了不可!

朱買臣和嚴助知道周陽的爲人。他要見這些奴隸,不會無因,必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立即派人把奴隸找來。

在閩王城的東罐奴隸不少,有數百人之多,大多數是年青男子,當然,也有漂亮的妙齡少女。

奴隸的生活總是那麼清苦,缺衣少食。這些東奴男子,個個給折磨得骨瘦如柴,隨時都會給風吹倒。

女奴隸就不同了,個個身段婀娜。水靈靈的,嫵媚氣十足。女奴隸是給閱越貴族享受用的,自然是要好吃好喝養着,要玩起來舒爽,看起來養眼。

“見過大帥!”幾百奴東颶奴隸衝周陽見禮。

他們的漢話說得不錯,字正腔圓。周陽大是意外:“你們會說我們的話?”

“稟大帥,我們自小就是這般說的。”一個男奴隸以敬仰的目光打量着周陽。漢軍的到來,對他們來說,是幸福的天使。是漢軍還給了他們自由之身,不讓他們做奴隸。讓他們有了人身自由。人身自由,那是奴隸做夢都想擁有,不說別的。只此一條。就足以讓他們感恩戴德。

秦始皇統一中國,實際上是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就是用封建制度代替了奴隸制度。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的,不能擁有財產,他們的一切。包括他們的身體、性命都是主人了。

封建制度下的百姓,不再是奴隸,他們也許很窮,但他們擁有人身自由。當然,犯罪、賣身除外。

漢朝依然是奉行封建制度,漢軍自然是不會把東醒奴隸再當奴隸對待。而是把他們當作了人,給了他們自由,要這些東醒奴隸不感激都不行。

帶給他們這一切的,就是眼前的周大帥,東醒奴隸對周陽感激涕零。

“自小就會說?”周陽更加驚訝。

“是的,大帥。”又一個奴隸肯定一句。

周陽盤問起來,一通盤問,方纔的知,遠在數百年前,東醒就有中原人渡海而去。他們帶去了大量的先進文明和科技,促進了東腥的發展。

數百年前二正是春秋戰國之際,那時候,天下大亂,諸侯力征,黎民苦戰國,苦不堪言。中原百姓不堪其苦。背井離鄉,遠走他方,他們的足跡遍佈各地,百越之地、海南島、臺灣這些地方都是他們的去處。

細細盤問下來,周陽對東醒更加了解了。東醒和百越一樣,早就在接受中原文明,嚮往中原,只是因爲一海之隔,使其與中原交通不便,只能從閩越間接接受中原文明。

饒是如此,東碳與中原絲民風民俗雖是有差別,卻很是接近。如今。閱越已滅,若是把東略收歸版圖。那麼,就可以更快促進東腥漢化。牢不可分了。

“你們下去吧!”周陽揮揮手。要奴隸們下去。

可以肯定一點:東罐就是寶島臺灣!…。們出兵。把東脂收了!“周陽興奮的一握到測久,第一次聽過東腥,卻是沒想到,東醒竟然是臺灣,要是不收了臺灣,對得起現代人這個說法嗎?

“收東畦勺”嚴助和朱買臣不由得一愣。“此時不收,更待何時?”周陽的聲調很高。

“大帥,要是能收的話,自然是好。可是,這事應該上奏妥上,請旨定奪。”朱買臣提醒一句。

如此大事,的確是應該請旨。可以想得到,景帝肯定會同意,沒有哪個帝王會嫌帝國的領土過大,只嫌太這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

“那就有勞主緣寫一篇奏章了。”周陽點頭同意。

秦始皇平定嶺南之地,開拓了那麼多的土地,卻沒有東醒。若是把東腥收入版圖,那是一件大功勞,亦是流傳千古的美事,朱買臣沒有二話。提筆在手。微一凝思,寫了起來。

寫完之後。朱買臣放下筆,遞給周陽。周陽接過細看一遍,沒有問題,遞給嚴助。

嚴助於此等文墨事極爲善長,看完也無異議,立即派人送往長安。

“東略就需要船。”朱買臣沉思道:“我們這就下令調集船隻、船工。”

“調船是必須的。可是,要出海,非樓船不可了。”嚴助馬上就道。

“樓船?”朱買臣眉頭一擰道:“閩越與東腥通商,就有不少樓船。正好用得上。”

“東醒的地形複雜,和閩越差不多,新軍不能去,最好派善於山地、叢林戰的會稽駐軍去。”嚴助又主意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把這事情給商議好了,反到沒周陽什麼事了。聽着二人的說話,周陽不住點頭。暗贊二人不愧是謀國之士。只要周陽提個頭便成。

“大帥,去東雕需要一員大將。大帥打算派誰去?”朱買臣看着周陽。以商議的口吻道:“這是開拓,非一員良將不可。李廣可遣。”

“程將軍也行。”嚴助點頭。

李廣、程不識是久負盛名的名將,他們二人是最佳人選。然而周陽卻是搖頭道:“他二人,一個也不必去。”

“大帥要遣誰?”朱買臣問道。嚴助瞪大眼睛,看着周陽。

“召衛青!”周陽衝屋外吼一聲。

門外傳來兵士的應諾聲,自去傳衛青了。

“大帥,你要派衛青去?”朱買臣有些驚疑:“崇谷一戰,衛青是立了大功,斬殺了餘善。可是,他不過是一軍侯。”

“是呀,大帥。”嚴助馬上附和:“這是開拓,事關重大,得遣一良將。飛將軍和程將軍不去的話,可在二位公孫將軍和秦將軍中擇一人。”

“你們是擔心衛青沒有統過兵,是吧?”周陽笑了,掃視一眼二人。二人微微點頭:“這統兵呀,不給他機會,他就不會,給了他機會。他就會。你們二位,一個是山中椎夫,一個是布衣士子,不也一樣列於朝堂之上,給皇上委以重任?衛青是沒有統過兵,他一定會做好!”

這段時間,周陽暗中觀察衛青。不得不說,他真是一員天才的將領。進步非常大,是該讓他去歷練歷練了。

“這咋朱買臣和嚴助啞口無言。

“既然大帥已經決定了,我們等也無異議。”嚴助點頭同意了。

“見過大帥。”衛青快步進來,衝周陽見禮司陽掃視眼李廣、朱買臣他們,個個一臉的浮有胎佃他們說清楚,他們是不會去做的。

“閩王城的修建是在大漢創建之初。閩越王搖佐高祖平定天下高祖念其有功,封他爲閩越之王,搖便在此修建了閩王城。”周陽指着牆壁道:“閱越工匠吸取了大漢特色,閱王城具有大漢之風,可是,更多的卻是越風越俗。若是不把冉王城燒燬,那不是遺留一大禍害?”

李廣把牆壁一打量,周陽說得沒錯,這房屋是漢朝風格的中間高,兩側低,更多的卻是冉越風格。若是留下來,那不是讓閩越人惦記着嗎?

“數十年後,閩越人還會想閩王城還在,閩王割地稱王仍有希望。爲何不驅除漢人,重建閱越呢?”周陽以反問的語氣道出了一咋,鐵一般的事實:“到那時,他們就會揭竿而起,與大漢廝殺,再次刀兵相見。若是今日不燒掉閩王城,那就是在遺禍!”

“這個”李廣他們聽得張口結舌。

周陽說的沒錯。留下閩王城無異於留下了禍端。可是,閩王城是閩越的都城,是閩越的核心,若是要燒的話,動靜非常大,閩越的反抗也不會

“大帥,我們先給皇上上表,請皇上聖裁。”程不識濃眉一擰。沉吟不已。

“是呀,大帥。”如此大事。是該景帝決斷,公孫賀他們附和。

“不!”朱買臣明悟之人,周陽立時明白過來了:“此事就我們商議便可,不必奏知皇上。”

“主簿,女口此大事,若是不請旨定奪,萬一皇上追究起來,那可是大罪。”李廣忙提醒,聲音很大。

“飛將軍所言雖是有理,卻有所不知。若是我們奏知皇上。皇上一定不會允准。”朱買臣搖頭道:“皇上聖明之人,自是贊成燒掉閩

城。

可是,皇上身爲天子,當以仁愛治天下,這旨皇上是不會下的。與其讓皇上爲難,不如我們先做了再上奏。”

他的剖析很有道理,李廣他們再無異議:“那好吧,我們燒了閩王城。若是皇上追究,我們一力承擔。”

“這你們就放心吧,皇上不會追究的。”周陽很有信心的:“我們可以挑幾條罪,就說閩越之民念着閩王城,不得不燒,可以塞人之口。”

景帝聖明之人,不會不明白燒掉閩王城的好處。只是,他作爲皇帝,有些事是不能明裡做的,他若是下旨的話,會給人罵爲殘暴不仁,要是請旨的話,就讓景帝爲難了。不請旨而燒的話,就不會讓景帝爲難。若是有人指責周陽他們,景帝也不會理睬。不僅不會理睬,反倒會幫周陽他們開脫。

“那好!什麼時間下手?”李廣他們的彎一轉過來,馬上就熱切起來了。

“先把城中的百姓遷出去,把府庫圖書,金銀珠寶弄走,再放火吧。”周陽略一沉吟,立時便有了決斷。

“諾!”這事便說定了。把百姓牽出城這些事情,自有朱買臣去忙活。於此等之事,他最是拿手,周陽反倒沒什麼事了。

朱買臣精通政事,在他的的持下,這事有條不紊的進行着。沒幾天。嚴助帶着一幫官員趕到,瞭解情況後,大是贊成這此議。

嚴助也是個精明人,謀國之士。不會看不出此舉的意義,只有把閩王城燒掉,不留下任何可以懷念之物。閩越纔會更快的融入漢朝。

三萬新軍駐紮在附近,維持閩王城的秩序。五萬會稽駐軍給周陽派出去,要他們去掠地。閩越地形複雜,多山地叢林,掠地這事非新軍所長,交給善長山地叢林作戰的會稽軍去做,再合適不過了。

崇谷一戰,閩越軍隊損失殆盡。會稽駐軍掠地非常順利,幾乎是兵不血刃便把閩越全境收了。

之所以如此順利,崇谷一戰殲滅閩越軍隊是最大的原委。還在於,閩越之民接受中原文明,他們中有不少華夏人的後裔,漢軍一到,他們歡欣鼓舞。

更在於,周陽的號令極嚴,軍紀嚴明,漢軍秋毫無犯。閩越軍隊的軍令不如漢軍,不免幹些偷雞摸狗,欺男霸女的事情,閩越百姓極的不滿。

該殺的時候,周陽不會手軟。不該殺的時候,周陽也不會痛下殺手。崇谷一戰,漢軍殺得已經夠多了。不必再流血了。若再流血,就會引起不要的動盪與反抗,適得其反,是以周陽嚴令約束漢軍,不得欺擾百姓。

漢軍滅了閱越,可以說是征服者。然而,閩越百姓對漢軍卻是極爲愛戴。

至於火燒閩王城這事,就麻煩了一些。城中的百姓不願遷出來始很是不滿。周陽下令,把部鄆撥刮的錢財分給閩王城的百姓,百姓不僅沒受損失,反倒是賺了不少,兩相比較,還是認爲遷出去划算,無不是響應。

遷移百姓這事,原本以爲要二十天,甚至一個月才能完成。沒想到,只用了七八天就完成了,進展遠超預料。

百姓一出城,府庫圖書和珍寶運出城,漢軍堆起柴禾,一把火把閩王城化爲燼。

閱王城佔地極大,房屋衆多,大火足足持續了半個月,方纔熄滅。等到大火熄滅,閩越的象徵,閩王城,就不復存在了。

閱越留存的特色並不多,閩王城是主要的,閩王城沒了,方便閩越之民漢化。一川;勃勃,要統百越,抽颳了不少金銀財寶。詩移閩芒壇洲。姓花費不過是九牛一毛,餘下的都給送到長安去了。

運送的車隊排成一條條長龍。遠遠望去,前不見其頭,後不見其尾,可見此戰收穫之豐。

朱買臣、嚴助二人面對面跪坐在矮几上,正在商議治理閩越之事。

“真沒想到,部那的手伸得夠長的。竟然和東醒做起了買賣。”嚴助眉頭一擰,有些難以置信:“這東颶和匈奴一樣,需要大漢的絲綢、茶葉、瓷器、鐵器,真是蠻夷。”

“東鍵歹”周陽的聲音響起,大步進來。

“見過大帥!”朱買臣和嚴助站起身。向周陽見禮。

周陽回禮,問道:“你們說什麼東醒?”

“東醒是冶縣東面的一處島礁,不知其有多大,口衆多,卻是蠻夷之處。”朱買臣給周陽解釋。

嚴助把一捆竹簡遞給周陽道:“部鄆雖是在和東醒人做買賣,卻於東腥所知不多,只有這一捆竹簡上有所記載。”絲綢、茶葉、瓷器交換東蝗的金銀,更有買奴隸的記錄。

從記錄上得知,閩越與東醒的交易主要地點是在冶縣。當時的冶縣。就是現在的福州。

福州的東面,就是臺灣,周陽大是驚訝:“難道東醒就是寶島臺灣?”

周陽的歷史着實不夠好,要是說臺彎的話,他一定知道。可是,臺灣在當時不叫臺灣,叫“東醒”由不得周陽不驚疑。

臺灣是三國時孫權收入版圖的,漢朝與臺灣進行貿易,卻沒有收入版圖,不能不說是一大憾事。

“這些買來的奴隸,在哪裡?”周陽瞬間便有了決斷,若真是臺灣的話,一定要收了,決不能留到後世。要想收臺灣,就得了解情況。要了解情況捷的辦法,就是盤問奴隸。

“這裡就有不少。”嚴助很是驚奇的打量着周陽,問道:“大帥,你問這做什麼?”

“把他們找來,我要問他們的話。”寶島臺灣對中國有多重要,周陽不會不知道。

別的不說,光是臺灣的戰略地位就極其重要。美國佬打造的“第一島鏈”包括日本、臺灣、東南亞。圍堵中國。關鍵就在臺灣,若收復臺灣,第一島鏈不攻自破。

至於經濟價值。神聖領土,更是不用說了。

真要是臺灣的話,非收了不可!

朱買臣和嚴助知道周陽的爲人。他要見這些奴隸,不會無因,必是有很重要的事情,立即派人把奴隸找來。

在閩王城的東罐奴隸不少,有數百人之多,大多數是年青男子,當然,也有漂亮的妙齡少女。

奴隸的生活總是那麼清苦,缺衣少食。這些東奴男子,個個給折磨得骨瘦如柴,隨時都會給風吹倒。

女奴隸就不同了,個個身段婀娜。水靈靈的,嫵媚氣十足。女奴隸是給閱越貴族享受用的,自然是要好吃好喝養着,要玩起來舒爽,看起來養眼。

“見過大帥!”幾百奴東颶奴隸衝周陽見禮。

他們的漢話說得不錯,字正腔圓。周陽大是意外:“你們會說我們的話?”

“稟大帥,我們自小就是這般說的。”一個男奴隸以敬仰的目光打量着周陽。漢軍的到來,對他們來說,是幸福的天使。是漢軍還給了他們自由之身,不讓他們做奴隸。讓他們有了人身自由。人身自由,那是奴隸做夢都想擁有,不說別的。只此一條。就足以讓他們感恩戴德。

秦始皇統一中國,實際上是一場巨大的社會變革,就是用封建制度代替了奴隸制度。奴隸是沒有人身自由的,不能擁有財產,他們的一切。包括他們的身體、性命都是主人了。

封建制度下的百姓,不再是奴隸,他們也許很窮,但他們擁有人身自由。當然,犯罪、賣身除外。

漢朝依然是奉行封建制度,漢軍自然是不會把東醒奴隸再當奴隸對待。而是把他們當作了人,給了他們自由,要這些東醒奴隸不感激都不行。

帶給他們這一切的,就是眼前的周大帥,東醒奴隸對周陽感激涕零。

“自小就會說?”周陽更加驚訝。

“是的,大帥。”又一個奴隸肯定一句。

周陽盤問起來,一通盤問,方纔的知,遠在數百年前,東醒就有中原人渡海而去。他們帶去了大量的先進文明和科技,促進了東腥的發展。

數百年前二正是春秋戰國之際,那時候,天下大亂,諸侯力征,黎民苦戰國,苦不堪言。中原百姓不堪其苦。背井離鄉,遠走他方,他們的足跡遍佈各地,百越之地、海南島、臺灣這些地方都是他們的去處。

細細盤問下來,周陽對東醒更加了解了。東醒和百越一樣,早就在接受中原文明,嚮往中原,只是因爲一海之隔,使其與中原交通不便,只能從閩越間接接受中原文明。

饒是如此,東碳與中原絲民風民俗雖是有差別,卻很是接近。如今。閱越已滅,若是把東略收歸版圖。那麼,就可以更快促進東腥漢化。牢不可分了。

“你們下去吧!”周陽揮揮手。要奴隸們下去。

可以肯定一點:東罐就是寶島臺灣!…。們出兵。把東脂收了!“周陽興奮的一握到測久,第一次聽過東腥,卻是沒想到,東醒竟然是臺灣,要是不收了臺灣,對得起現代人這個說法嗎?

“收東畦勺”嚴助和朱買臣不由得一愣。“此時不收,更待何時?”周陽的聲調很高。

“大帥,要是能收的話,自然是好。可是,這事應該上奏妥上,請旨定奪。”朱買臣提醒一句。

如此大事,的確是應該請旨。可以想得到,景帝肯定會同意,沒有哪個帝王會嫌帝國的領土過大,只嫌太這不過是例行公事罷了。

“那就有勞主緣寫一篇奏章了。”周陽點頭同意。

秦始皇平定嶺南之地,開拓了那麼多的土地,卻沒有東醒。若是把東腥收入版圖,那是一件大功勞,亦是流傳千古的美事,朱買臣沒有二話。提筆在手。微一凝思,寫了起來。

寫完之後。朱買臣放下筆,遞給周陽。周陽接過細看一遍,沒有問題,遞給嚴助。

嚴助於此等文墨事極爲善長,看完也無異議,立即派人送往長安。

“東略就需要船。”朱買臣沉思道:“我們這就下令調集船隻、船工。”

“調船是必須的。可是,要出海,非樓船不可了。”嚴助馬上就道。

“樓船?”朱買臣眉頭一擰道:“閩越與東腥通商,就有不少樓船。正好用得上。”

“東醒的地形複雜,和閩越差不多,新軍不能去,最好派善於山地、叢林戰的會稽駐軍去。”嚴助又主意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就把這事情給商議好了,反到沒周陽什麼事了。聽着二人的說話,周陽不住點頭。暗贊二人不愧是謀國之士。只要周陽提個頭便成。

“大帥,去東雕需要一員大將。大帥打算派誰去?”朱買臣看着周陽。以商議的口吻道:“這是開拓,非一員良將不可。李廣可遣。”

“程將軍也行。”嚴助點頭。

李廣、程不識是久負盛名的名將,他們二人是最佳人選。然而周陽卻是搖頭道:“他二人,一個也不必去。”

“大帥要遣誰?”朱買臣問道。嚴助瞪大眼睛,看着周陽。

“召衛青!”周陽衝屋外吼一聲。

門外傳來兵士的應諾聲,自去傳衛青了。

“大帥,你要派衛青去?”朱買臣有些驚疑:“崇谷一戰,衛青是立了大功,斬殺了餘善。可是,他不過是一軍侯。”

“是呀,大帥。”嚴助馬上附和:“這是開拓,事關重大,得遣一良將。飛將軍和程將軍不去的話,可在二位公孫將軍和秦將軍中擇一人。”

“你們是擔心衛青沒有統過兵,是吧?”周陽笑了,掃視一眼二人。二人微微點頭:“這統兵呀,不給他機會,他就不會,給了他機會。他就會。你們二位,一個是山中椎夫,一個是布衣士子,不也一樣列於朝堂之上,給皇上委以重任?衛青是沒有統過兵,他一定會做好!”

這段時間,周陽暗中觀察衛青。不得不說,他真是一員天才的將領。進步非常大,是該讓他去歷練歷練了。

“這咋朱買臣和嚴助啞口無言。

“既然大帥已經決定了,我們等也無異議。”嚴助點頭同意了。

“見過大帥。”衛青快步進來,衝周陽見禮,然後再向朱買臣和嚴助見禮。

周陽打量衛青,與當初相見時大不一樣了,肌肉長出來了,還給練得挺結實,真正稱得上“高大”了,不象當初只高不大。威武、膘悍。健壯,經過崇谷一仗的磨練,進步不少,舉手投足間,更加沉穩自信。

於衛青的進步,周陽大是滿意。笑道:“衛青,你大變樣了。”

“若無大帥提攜,衛青不過是車奴。”衛青躬身,衝周陽一禮。

衛青能給收入軍隊,是周陽動用了大帥的特權,要不然,衛青依然是個車奴。對此事。衛青對周陽特別感激。

“你不要謝我,那是因爲你是一棵好苗子。”周陽笑道:“衛青。你做軍侯有一段時間了,做得很不錯,有口皆碑。崇谷一戰,你斬殺餘善,我升你做校尉。”

周陽是大帥,有權升賞部下,他說衛青是校尉就是校尉了。

“謝大帥。”衛青聲音有些發顫,卻給他儘量剋制,努力說得平穩。

從軍侯到校尉,連升兩級。以他斬殺餘善的軍功,升上校尉是必然之事,這沒什麼好奇怪的。校尉與將軍只有一步之遙,卻是擁有獨立統兵的權力,也就是說,衛青可以獨擋一面了。這纔是最重要的,要衛青不激動都不行。

年初,衛青還是一介車奴,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就當上了校尉,這速度非常快,可以說是“火箭速度”了。

當然。比起周陽從軍數月就統兵與匈奴廝殺,又有所不如。儘管如此,也是非常少見了。

“衛青,冶縣東面有一座島。叫東腥,你去收了它!”周陽臉一肅。

衛青儘管知道他做上了校尉,有獨立統兵的權力,卻是沒有想到,盡是委他以重任,嘴巴變成了圓形。

第29章 賜婚第30章 勝利果實第32章 肩負重任第12章 豐碩戰果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1章 滅東胡(下)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97章 喜得寶駒第6章 淑女阿嬌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36章 調教阿嬌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5章 龍城決戰(四)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3章 石破天驚第34章 說聲謝謝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39章 滿藏而歸第54章 始皇偉哉第26章 成人教育第29章 顛倒黑白第25章 箭術訓練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25章 徹夜激戰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章 豪門公子第19章 樑王賀禮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6章 建章營第79章 完勝第16章 喜悅無邊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73章 大軍壓境第26章 自卑否?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83章 收臺灣第11章 初戰告捷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8章 始皇遺策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40章 緊鑼密鼓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45章 始皇憾事第23章 出擊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65章 血染大漠第44章 碧血丹心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64章 血染大漠第36章 調教阿嬌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7章 喜悅無邊第46章 景帝駕崩第35章 千年鼎革第31章 反目成仇第2章 射鵰者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94章 留侯兵法第26章 悠悠我心第26章 自卑否?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4章 蠢蠢欲動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6章 驕人戰績第70章 一舉成擒第2章 冤家聚頭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16章 戰力驚人第3章 李陵第73章 石破天驚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21章 雁門血戰第76章 血!血!血!(中)第2章 冤家聚頭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04 單于復位第101 橫渡絕域第40章 奔赴邊關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64章 來得好第100 西羌滅亡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2章 射鵰者
第29章 賜婚第30章 勝利果實第32章 肩負重任第12章 豐碩戰果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1章 滅東胡(下)第75章 龍城決戰(七)第97章 喜得寶駒第6章 淑女阿嬌一一五章 蘇拉的末日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36章 調教阿嬌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88章 忠魂殿中忠魂在第74章 血染龍城(一)第75章 龍城決戰(四)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3章 石破天驚第34章 說聲謝謝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39章 滿藏而歸第54章 始皇偉哉第26章 成人教育第29章 顛倒黑白第25章 箭術訓練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25章 徹夜激戰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章 豪門公子第19章 樑王賀禮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6章 建章營第79章 完勝第16章 喜悅無邊第49章 漢武帝的決斷第73章 大軍壓境第26章 自卑否?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16章 周陽的變化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83章 收臺灣第11章 初戰告捷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8章 始皇遺策第13章 剿滅烏桓(中)第40章 緊鑼密鼓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45章 始皇憾事第23章 出擊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8章 非凡的箭術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65章 血染大漠第44章 碧血丹心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64章 血染大漠第36章 調教阿嬌第90章 大破匈奴(八)第12章 再勝一陣第17章 喜悅無邊第46章 景帝駕崩第35章 千年鼎革第31章 反目成仇第2章 射鵰者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94章 留侯兵法第26章 悠悠我心第26章 自卑否?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4章 蠢蠢欲動第29章 顛倒黑白第96章 驕人戰績第70章 一舉成擒第2章 冤家聚頭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16章 戰力驚人第3章 李陵第73章 石破天驚第91章 瘋狂吧大漢!(下)第21章 雁門血戰第76章 血!血!血!(中)第2章 冤家聚頭第51章 迷惑匈奴第104 單于復位第101 橫渡絕域第40章 奔赴邊關第74章 血染龍城(六)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64章 來得好第100 西羌滅亡第40章 人才濟濟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2章 射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