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千古秘事

辰闢強,張良的次子,十五歲在宮中爲侍值惠帝駕鑰,呂太后哭而不哀,弄得陳平一頭霧水。不解其意。正是張闢強爲陳平剖析了呂后所想,纔有陳平奏請呂后分封呂氏爲王之事,保住了陳平、周勃這些重臣,爲後來誅滅諸呂,安定劉氏保存了力量。

若無張闢強之計,說不定陳平、周勃之輩和呂后硬擰着,很可能被呂太后誅殺。要是沒有了這些柱石之臣,誰來安定劉氏?

張闢強只出了一計,就不見了蹤影,幾乎爲人遺忘。可是,景帝作爲皇帝,哪會忘記此人,一聽青衣人之言,哪能不驚訝的。

“先生,當年究竟生了何事?”景帝強忍着驚訝問道。

“皇上是知道的,在戰國大亂之世。有兩派是天下顯學,執天下學派之牛角!”青衣人沒有回答,而是說起了歷史:“當時,天下大亂,列國紛爭,黎民苦戰國,苦不堪言。有識之士,處心積慮,要找到一條平息天下紛爭的道路。敞派祖師主張兼愛、非攻,要天下諸侯和睦共處。爲此,敝派祖師,廣招弟子。不僅教會他們讀書識字,還教會他們以天下爲公,平息紛爭。這些弟子爲平息天下,四處奔走,獲得政俠之美名。政俠一出,轟轟烈烈。四方雲動,就是列國諸侯都得側目。”

這些歷史,對於別人來說是秘辛,對於景帝來說,早就知道了,微微頜。

“商鞍在秦國變法,廢井田。分田地給百姓,這是很適宜的作法。可是,這與敝派祖師的主張不符,政俠出動,差點把商鞍給殺了。幾經周折,商鞍與敝派言和,獲得敝派支持,這纔在秦國順利推行變法,商君之法大行,秦國變強,最後才一統天下。”青衣人接着講:“與敞派齊名的是另一派。這一派,其祖師沒提什麼主張,只是埋頭培養弟子,研究學問。”

“其弟子皆是天下奇才,縱橫天下。無人是其敵人,這纔有法家、縱橫家。”景帝接過話頭道:“那派的祖師是千年難得一現的奇才天平之學,無一不會,無一不精。只可惜身逢大亂之世,沒有入世。只是一心培養弟子。甚是可惜,可惜!”

“雖是可惜,卻更加證明其宏闊遠謀!”青衣人微一點頭,對那一派的祖師不惜溢美之詞:“若無他的悉心教導,豈有那麼多的才俊之士縱橫天下?豈有今日之大一統之局?與之相比,敝派祖師的兼愛、非攻之說,差得遠了!”

“先生如此評說貴派祖師,不怕貴派祖師泉下有知,不悅於先生?”景帝大是意外。

“呵呵!這是敝派祖師晚年的自評;非在下之言!”青衣人接着道:“到敝派祖師晚年之時,那一派弟子,縱橫天下,天下大勢雖然仍是不明朗,卻也比當初好了許多,微派祖師自嘆不及。”

“祖師好胸懷!”景帝讚一句。花了一輩子心血,到頭來,卻現不如別人,那是何等的惋惜。

要承認不如別人,更需要寬廣的胸廣。

“謝皇上讚譽!”青衣人謝一句,接着道:“從此以後,政俠之名雖存,卻已不再幹預天下大事,幾乎是放手任由那一派弟子縱橫天下了。敞派只是留存了萬古堂,爲千古名士保留一塊容身之地。”

“若說這點,貴派可是勝過那一派了。商鞍,白起,無一不是在貴派終老。”景帝笑道。“皇上過獎了。即使沒有敝派。那一派也有自全之術。”青衣人微一搖頭,不贊成景聳的說法。

“先生說了這麼多,和張碎強有何干系?”景帝眉頭一皺,有些不解。

“呵呵!”青衣人出一陣暢笑聲,笑而不語。

“先生是說,張闢強是那一派的傳人?”景帝的眼睛猛的瞪大了,很是難以置信。

“不錯!張闢強正是那派的當世傳人!”青衣人點頭。

“不是說,自從那派祖師謝世之後。不再有傳人嗎?怎麼還有傳人?”景帝很是驚奇,虎目中精光四射。

在戰國大亂之世,執天下學派牛耳的兩派,不是儒家,也不是法家,更不是縱橫家。青衣人這一派,日漸沒落。獨有那一派卻是如日中天,經久不衰,出自那一派的絕世天才很多,他們縱橫天下,而無對手。

從這一派分化出了不少學派,法家、縱橫家是最有名的兩派。這兩派的代表人物商鞋、張儀、蘇秦。更是攪得戰國風雲突變。

而法家一派,漢朝在使用,雖然漢朝推行的是“無爲而治”

那一派的祖師,是一座燕峨的大山,讓人景仰,讓人欽佩。一提起他,就是貴爲至尊的景帝也是忍不住驚訝不置。

“前輩學究天人,法家、縱橫家、兵家之學,無一不會,無一不精。更是精通星相之學,洞曉天機,豈能無傳人?”青衣人搖搖頭道:“如此之事,在下也是這幾年方纔知曉。其傳人與其祖師一樣,不入世,雲遊四海,培養人才。”

“不乏祖師遺風!”景帝讚賞一句:“張闢強一言定邦之才,卻不入世,甚是可惜。先帝有貿誼,聯有先生,若再有張闢強,豈不美哉?”

“謝皇上誇獎,在下愧不敢當!”青衣人微微搖頭:“張凹曰甩姍旬書曬)小說齊傘川猛每然出世卻爲大漢奔老,培養了不少人“哦!”景帝是個明君。愛才之心甚濃,興趣大起,問道:“都有些什麼人才?”

“皇上,這些人才,如今不就在朝中嗎?”青衣人的話很有震憾力。

“在朝中?”景帝的眉頭一挑,很是驚訝。

“主父偃手中有一部《鬼谷子》,朱買臣原本一振夫,販薪爲生,怎能一邊伐薪一邊誦書?還有嚴助。若無張闢強從中授書,他們豈能有所成?”青衣人笑道。

“啊!”景帝的嘴巴再次張大了。

主父偃。朱買臣。嚴助之才,景帝非常讚賞。卻是沒有想到,竟是出自那一門派。

“就是董仲舒,若無張闢強提點,豈能用儒家的名義,大行法家之術?”就在景帝的驚訝中,青衣人的話更有震憾力了:“董仲舒好天人感應,與那派祖師的星相之學不正相符?”

景帝的嘴巴張得圓乎乎的,可以塞進兩個雞蛋了。

“只不過。張闢強神龍現不見尾,他們得了好處,不知是得自於張闢強罷了。”青衣人把景帝的吃驚樣兒看在眼裡,笑道:“就是申公。也得這一派遺惠。”

“那是,那是!”景帝終於明白過來了,笑道:“若不是先生相告。聯至今還矇在鼓裡呢。戰國之世,貴派雖與那派齊名,若論縱橫之才,卻遠遠不如那派。商鞍、孫腦、龐湄、張儀、蘇秦,都是絕世大才,貴派卻未有如此多的大才。”

略一停頓,笑道:“久聞那一派的學問了不得,今日這般看來。還真是不得了!主父偃、申公、董仲舒、朱買臣、嚴助,都是不錯的幹才!”

青衣人笑道:“那派調教弟子與戰國之際大爲不同了。戰國之時。商鞍、孫腦、龐消、張儀、蘇秦之輩被祖師親自指點,而如今,張闢強只是授之以書,連面也不見。能悟多少算多少。主父偃他們能悟到如今這程度,其才智不容小覷!”

“呵呵!”景帝的興趣更濃幾分:“張闢強如今在何處?”

“他在忙着陪養新的傳人。”青衣人笑着回答。

“叫什麼名字?”景帝深知那一派傳人的影響有多大,有多厲害,眼睛猛的睜大了。

青衣人搖搖頭:“他們是世外高人。何須名姓。

叫阿貓阿狗都行。”

“呵呵!”景帝劍眉一擰,有些驚疑的問道:“周陽是不是出自那一派?”

周陽先是一個紈絝子弟,緊接着就大變樣了,到了邊關上,竟然打成了名將。景帝着實好奇。周陽爲何有這般變化。

“呵呵!”青衣人暢笑起來:“不是!張闢強走眼了,他萬萬沒有想到,周陽會君子豹變,如此會用兵!”

一提起周陽這個愛婿,景帝就是歡喜,笑道:“聯還以爲他得到張闢強的指點,原來不是。呵呵!”

周陽這個愛婿,無師自通,還有比這更讓景帝歡喜的嗎?

“有些有人需要調教,有些人不需耍,他會悟。周陽就是會悟的那種人。”青衣人點評一句。

一句話,說得聳帝眼睛眯到一起了。

“皇上,張不疑之事,不知皇上可否準允?”棄衣人打量着景帝。

“既然有這種事,聯自當免了張不疑的城旦舂。”景帝點頭道:“可是,這畢竟是先帝的旨意,聯得找個機會,就算逮個由頭吧。”

“謝皇上!”青衣人衝景帝道謝。

景帝回禮道:“先生,聯也有個請求。”

“皇上言重了,有事儘管吩咐。”青衣人忙道。

“聯是想把周陽託於先生。”

景帝劍眉一挑道:“周陽年紀輕輕。就爲大漢立下如此大功,隨着時間的推移,匈奴一旦給擊破,他的功勞會更大。一旦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只有殺卻。若是殺了周陽,一是寒了南宮之心。二是損失如此名士,豈不痛惜?聯是想請先生,若一旦出現不測之事,請先生出手,把周陽帶到萬古堂。”

“皇上儘管放心,周陽如此年紀就用兵奇詭,不下於白起孫腦之流。若是讓其死於斧錢之下,豈不可惜?此事。在下自當出手。”青衣人點頭道。

熾熾

未央宮,養心殿。

景帝焦慮不安,不住踱步,時而搖頭,時而嘆息。

“母后!”景帝輕呼一聲,無奈的搖搖頭。

竇太后不吃不喝這事,還真是讓景帝煩透了。對自己的母親,不能來硬的,只能哄着。可是,說盡了好話,竇太后就是不吃不喝,日漸消瘦,要景,帝不煩都不行。

讓景帝煩心的,不僅僅是竇太后逼宮這事,還有這事引起的後果。朝中已經議論紛紛,長安市中更是謠言四起,別有用心的人造謠說景帝不孝,不能盡孝道,不能討竇太后歡喜。各種各樣的謠言都有。

若此事再不解決。麻煩會更大。要解決此事。就得解開寄太后的心結。要討竇太后的歡喜,只要景帝答應了實太后的要求,立樑王爲儲君便可。

可是,這事幹系太大,就算景帝同意了。羣臣未必同意。雖然樑王的勢力不收買了不少大臣,可是,象,屜、申公、董仲舒衆此能員幹吏會同意嗎。“

這一鬧起來。必然是朝野震動。轟傳天下,甚至生動亂,生戰爭都有可能。

春陀站在殿門口,把景帝焦慮的樣兒看在眼裡,甚是憂慮。他追隨景帝數十年,很少見過景帝如此焦慮。

春陀眉頭一擰,似乎下定了決心。上前道:“皇上,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說吧!”景帝望着窗外,頭也沒回。

“皇上,你何不召回思陽試試呢?”春陀小翼翼的道。

“周陽?”景帝霍的轉過身。打量着春陀,有些哭笑不得:“春陀呀。周陽是很精明,很會打仗。可是。要解太后的心結,刀槍沒用呀。”

“皇上,太陽喜歡周陽,興許可以一試。”春陀仍是小心的道。

“喜歡?”景帝搖搖頭道:“母后喜歡周陽沒錯,可是,太后再喜歡周陽,能賽得過姐姐、阿嬌、南宮她們嗎?她們天天陪着母后,好話說盡,笑臉陪盡,有用嗎?”

館陶公主、阿嬌、南宮公主她們是實太后的心尖肉,疼呀憐的,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爲了南宮公主的幸福,實太后奐然把樑王給斥了。否了與周陽結親的事。連她們都說不動寰太后。周陽又能怎樣呢?

“這個)”春陀啞口無言,眼珠一轉:“皇上,興許這事不是能說動的。”

“不用說,想辦法,這話也沒錯。”景帝微一點頭道:“可是朝中那麼多大臣,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們,哪一個不是久歷世故,足智多謀之人,他們都沒有辦法。周陽會打仗,朝中無人能及,可他畢竟歲在弱冠,於這些人情世故哪有申公他們瞭解得深刻。”

不是景帝不相信周陽,而是實情如此。周陽再厲害,畢竟歲在弱冠。於人情世故不夠了解。當然。這是景帝不知道周陽兩世爲人,極精通人情世故。要是他知道周陽是穿越人士,早就把周陽召回來問計了。

再說了,樑王是竇太后的心尖肉,就是景帝和館陶公主兩人加起來。也不及樑王的份量重,就算周陽再厲害,一張嘴再能說,能說得動嗎?

有些事能說,有些事不能說。這事,就是不能說!“皇上,那你說怎麼辦?總不能這麼拖下去?”春陀大着膽子問了一句。

“哎!聯哪裡知道該怎麼辦?”景帝煩透了,猛敲腦門:“若是處理朝中大事,聯可以派很多人去。可是,這事,人多了不頂用。”

春陀本不想再說,可是把景帝那副焦慮樣兒看在眼裡,大着膽子道:“皇上,我再多句嘴。皇上可以把周陽召回來問問,即使沒有用。也不過是死馬當活馬醫。好歹。總得試試。周陽上次能解太后心結。說不定這次也成。”

“不一樣,不一樣!”景帝搖頭道:“上次之事,那是疏不間親。竇彭祖再親,親不過姐姐。可這次,就算是聯。姐姐,也沒有老三親!誰都沒有用。”

微一停頓道:“死馬當活馬醫?好吧。傳旨給周陽,要他趕回來。試試吧!試試吧!”

熾聯

山谷中,兵士們神東累了,坐在地上歇息。

張通一陣尿急,跳起身,四下裡一打量,那裡沒人,正好去解決內急。轉過石頭,正要掏傢伙撒尿。卻現一個人正在放水,很是享受的仰着脖子。也不知道這泡尿憋了多久。

一瞧之下,竟然是周陽,忙站得筆直:“見過大帥!”

周陽有些好笑,調侃道:“都這時節了,你還要見禮,你不怕憋得慌?”

“呵呵!”張通笑了。

“人吶,可以不吃,可以不喝,卻不能不做這事呀!憋着,可難受呢!掏傢伙,放吧!”周陽的調侃話不少。

別看周陽是大帥,調侃起來很有一套,張通強忍着笑意,掏傢伙大放水。和周陽一個模樣,很是享受的仰起頭,這泡尿憋得真是沒話說。

解決了內急。兩人一起往回走。

周陽打量着張通,驀然想了張靈兒。脫口問道:“張通,靈兒好嗎?”

“呃!”張通萬未想到,周陽這時節還會問起張靈兒,嘴裡不由得出一陣磨牙的聲音。

“我這是怎麼了?竟然問起了靈兒?”周陽有些難以置信,自己如今是訂了親的人,卻突如其來的問起了張靈兒。難道說,自己對張靈兒真有意思?

張靈兒是個好姑娘,周陽不乏好感。可是,好感歸好感,和情愛之事還有很大距離。

周陽也不知道,他是怎麼問出來的,卻是管不住嘴一般,就問了出來。

腦海中浮現出張靈兒的倩影。心中別有一股說不蔣,道不明的情懷。

“回大帥,靈兒妹妹還好,還好!”張通自然是不能把張靈兒相思成災的事情告訴周陽。

張通的笑容有些勉強,周陽看在眼裡,心頭一跳,正要再問,只見李廣飛馬趕到:“大帥,皇上有旨,要你趕回長安!”

“又回長安?”周陽大是意外。這才離開長安幾天。

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章 秦皇雄風第48章 天賜良機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35章 千年鼎革第50章 一言而決第42章 名將風範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73章 大軍壓境第44章 喜得貴子第6章 建章營第19章 樑王賀禮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1章 暴打樑王第77章 兩難處境第11章 初戰告捷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49章 風暴之前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32章 轉機第33章 陌刀問世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3章 李陵第96章 太后駕崩第36章 調教阿嬌第95章 羅馬帝國第47章 橫插一腳第65章 公主遇刺第8章 漢武大帝第14章 寒士風骨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72章 兵發閩越第51章 迷惑匈奴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82章 誓師北進第36章 晁錯出山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47章 橫插一腳第64章 來得好第48 滿載而歸第35章 館陶公主第61章 高歌猛進第8章 漢武大帝第17章 喜悅無邊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1章 直搗龍城第20章 見面禮第85章 王對王第21章 大有收穫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75章 漢奸第81章 《破龍城》第41章 深入大漠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37章 挑戰墨家第27章 千古偉業第46章 風雲突變第78章 殺雞儆猴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96章 驕人戰績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16章 自尋死路第30章 廢和親第22章 偷雞不成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49章 改弦更張第87章 大戰之前第23章 毒計第26章 成人教育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55章 新軍之威第63章 痛下殺手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72章 兵發閩越第33章 墨家城堡第11章 何爲士第104 單于復位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14章 實力說話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0章 意外之喜第47章 絕世之兵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1章 滅東胡(下)第80章 一個不留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92章 魂兮歸來第5章 機不可失第52章 惜別第7章 猗蘭殿第85章 奏凱而還第19章 千年大計(下)
第22章 華夏聖地第1章 秦皇雄風第48章 天賜良機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11章 意外驚喜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35章 千年鼎革第50章 一言而決第42章 名將風範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73章 大軍壓境第44章 喜得貴子第6章 建章營第19章 樑王賀禮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71章 暴打樑王第77章 兩難處境第11章 初戰告捷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2章 艱鉅的任務第49章 風暴之前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32章 轉機第33章 陌刀問世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3章 李陵第96章 太后駕崩第36章 調教阿嬌第95章 羅馬帝國第47章 橫插一腳第65章 公主遇刺第8章 漢武大帝第14章 寒士風骨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3章 剿滅烏桓(上)第72章 兵發閩越第51章 迷惑匈奴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82章 誓師北進第36章 晁錯出山第81章 死亡樂章(上)第47章 橫插一腳第64章 來得好第48 滿載而歸第35章 館陶公主第61章 高歌猛進第8章 漢武大帝第17章 喜悅無邊第68章 一怒興師第21章 直搗龍城第20章 見面禮第85章 王對王第21章 大有收穫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75章 漢奸第81章 《破龍城》第41章 深入大漠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37章 挑戰墨家第27章 千古偉業第46章 風雲突變第78章 殺雞儆猴第69章 踏平睢陽(上)第96章 驕人戰績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16章 自尋死路第30章 廢和親第22章 偷雞不成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49章 改弦更張第87章 大戰之前第23章 毒計第26章 成人教育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55章 新軍之威第63章 痛下殺手第75章 嚇破你的膽第72章 兵發閩越第33章 墨家城堡第11章 何爲士第104 單于復位第7章 景帝的雄心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14章 實力說話第31章 破擊匈奴第30章 意外之喜第47章 絕世之兵第93章 功德圓滿第11章 滅東胡(下)第80章 一個不留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92章 魂兮歸來第5章 機不可失第52章 惜別第7章 猗蘭殿第85章 奏凱而還第19章 千年大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