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bookmark

徐世銘說:“孫相此言差矣,馮道事遼不假,但孫相應該聽聞馮道奉命赴遼,而執意南歸之事吧?”

百里無忌有了興趣,說:“徐相說說,是怎麼回事?”

徐世銘開始敘述馮道的軼事。

先說了個趣事。馮道爲相時,曾使人讀《老子》,自己躺在牀上聽,那人開卷後,發現書中第一句中“道”字犯相公諱,於是將“道可道,非常道。”讀成了:“不可說可不可說,非常不可說。”

當年石敬塘向契丹稱兒,每年都要向契丹進貢,這一年,石敬塘命馮道出使遼國行禮,表示對父皇帝的尊敬。

馮道毫不猶豫地領命說,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

當時,馮道並沒有參預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的賣國勾當,他說這樣的話,只是他滑稽多智,浮沉取容的一貫本色。

因爲石敬瑭爲了取悅於契丹,認爲只有馮道才能充當使者,已經下令說出了“此行非卿不可”的話。雖然還說了“卿官崇德重,不可深入沙漠”,只是假惺惺表示關懷。

老於世故的馮道自然明白自己的處境,索性表示得心甘情願。

到了遼國後,耶律德光曾派人勸馮道留下,馮道回答說:“南朝爲子,北朝爲父,兩朝皆爲臣,豈有分別哉!”話說得很漂亮,實際還是不願留在契丹。

馮道把契丹的賞賜全部賣掉,得來的錢都用來買柴炭。四下對人說:“北方嚴寒,老年人受不了,只能備着。”似乎作了在北方長住的打算。

當耶律德光同意他南返時。馮道又三次上表要求留下,被耶律德光拒絕後還拖了一個多月才上路,而且在路上邊行邊歇,磨磨蹭蹭了兩個月纔出契丹邊境。

隨身左右不理解,問他:“別人能夠活着回去,恨不得長上翅膀,你爲什麼要慢慢走。”

馮道說:“你走得再快。對方的快馬一個晚上就追上了,逃得了嗎?慢慢走倒可以讓他們不瞭解我的真意。”可見他表面上的恭順只是一種韜晦的手段。

百里無忌聽完,對馮道有了個大概的瞭解。

見徐世銘、孫光憲兩相對立。爭執不清,百里無忌笑道:“二位不必再爭,至於如何安排,見見他。聽聽馮道自己的意思不就成了?”

於是。如馮道進見。

稍息之後,馮道進來。

馬上拜到在地,口中大呼:“臣拜見陛下。”

百里無忌聞言一愕,問道:“本王只是個藩國之王,怎能稱爲陛下?”

馮道依舊低頭答道:“南唐稱帝多年,您不費吹灰之力就取了南唐、吳越之地,怎麼不能稱陛下。”

百里無忌聽了徐世銘的介紹,對這老頭的胡言亂語有了一定免疫力。

擺擺手道:“老先生不可胡言亂語。起來說話。”

馮道方纔起身道:“臣遵命。”

“老先生此來,究竟所爲何事?”

“臣此次南下。專爲投奔大王而來。”

“你在漢朝已經被封太師,爲何來投奔楚國?”

“回稟大王,臣一生任過六任丞相,也任過太傅、太師、中書令,經歷十帝,前後合計不過三十一年。臣累了,想投奔大王以安享晚年。”

百里無忌聞言奇道:“老先生此話何意?你又怎會認爲投奔楚國可以安享晚年?”

“大王起於小小巴東,佔慶州爲根基,圖謀南楚,至如今滅南唐、吳越,平定吳朝,臣一路觀望,如日後天下一統,舍大王其誰?契丹殘暴,佔據中原而不能治,故只能北返。劉漢起於兵亂,雖有軍力,卻全無根基,如今高祖一死,其子昏聵,無法內平藩亂,外抗契丹,只是苟延殘喘而已。如此,臣不投奔大王,還能投奔誰?”

百里無忌繼續問道:“聽聞老先生此來帶有一個車隊的古籍,不知道是爲何物?”

“回稟大王,此乃臣一生心血,自唐長興三年,臣報皇帝批准,由尚書屯田員外郎田敏等人任詳勘官,李鶚、朱延熙等書寫,依唐刻《開成石經》,並和經注合刊,開雕“九經”,《易》、《書》、《詩》、《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周禮》、《儀禮》和《禮記》,同時刊刻的還有唐代張參撰《五經文字》、玄度撰《九經字樣》等書。皆以端楷書寫,能匠刊刻,如今已經完成七成,臣投奔大王,正是想在大王的庇護下完成這一盛舉。還請大王成全。”

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當時是唐明宗李嗣源在位。

百里無忌聽懂了,這老頭是不想讓這經十五年之久的心血毀於戰火之中。這讓百里無忌開始高看馮道此人了,雖然他阿諛奉承,又曾經事遼,犯了百里無忌的忌諱,但這不影響他做出的貢獻,爲後代保留文化的傳承,單就這一條,百里無忌都願意拜他爲相。

“老先生有心了,本王允了此請,不知老先生欲官居何職,請明說,本王一定準你就是。”

馮道眯起眼,看了看徐世銘,又看了看孫光憲,笑道:“大王盛情,臣愧領了,但臣年事已高,無足夠的心力爲大王謀。聽聞大王在潭州、金陵都設有學府,臣嚮往多年,若大王不嫌棄臣年老體衰,便請大王賞賜臣去學府謀一差事。”

百里無忌暗罵一聲老滑頭,這老頭與徐世銘的品性有一拼。一席話之後,百里無忌心中已經不自覺地將馮道與徐世銘相提並論。

明顯是欲進還退之策,卻讓他說的如此煽情。

楚國二相皆在眼前,他自然不好意思當面搶人飯碗。

百里無忌哈哈一笑,說:“老先生不必謙虛,本王允你所請。”

於是,任馮道爲參知政事兼任金陵學府院令,准許其不用每日進見商議國事。

徐世銘、孫光憲皆無異議。

……。

豐臣仕旭正在自責、自省,豐臣守仁在一邊監督。

因爲豐臣仕旭犯了錯誤,嚴重的錯誤,後患無窮的錯誤。

當然,怎麼樣的後患無窮他們還不知道。

第一百五十章第65章 五馬被殺第五十八章第五十六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六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八十三章第九十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八十二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七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第73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八十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七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一百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86章 醫署衛隊第五十八章第二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五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三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16章 王佐之道第37章 廣囤糧第七十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八十章第六十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34章 就醫失敗第九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一百七十八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九章第五十三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四十五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六十一章第2章 逃婚(二)第二百零七章第八十九章第七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零三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
第一百五十章第65章 五馬被殺第五十八章第五十六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六十六章第五十八章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八十三章第九十章第一百五十一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三十八章第八十二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七十四章第二十二章第73章 以退爲進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一百八十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七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一百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86章 醫署衛隊第五十八章第二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五十六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二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三十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十二章第九十八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16章 王佐之道第37章 廣囤糧第七十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八十章第六十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34章 就醫失敗第九十四章第一百八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一百七十八章第十三章第二十六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二十一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九章第五十三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四十五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六十一章第2章 逃婚(二)第二百零七章第八十九章第七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二百三十一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18章 告別第一百零三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