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bookmark

向訓一向對柴榮忠誠不二,如今周國失地全部收復,沒有柴榮的命令,他不敢擅自北追。向訓勸說趙匡胤向皇上稟報之後,再作打算,但被趙匡胤拒絕。

趙匡胤表達了他沒有攔截住敵軍的歉意,見向訓沒有與他一同北上的意思,便決定自己率部追擊,將功補過,希望向訓能向皇上解釋他的用意,並代爲向皇上請罪。

向訓與趙匡胤一向交情不錯,又經過數次並肩作戰,不疑有它,也只好點頭同意了。

於是,在石阻山下,向訓與趙匡胤分道揚鑣,向訓率部撤回靈州等待柴榮的命令,而趙匡胤率部向北方大漠追擊耶林抹只而去。

至此,事態開始向百里無忌的預料之外發展,再不是百里無忌所知悉的歷史了。

趙匡胤這一異常的舉動,雖然保全了他的兵權,但被他放走的耶林抹只二萬多遼軍和阻卜一萬殘部,豈是他所能追上的,一旦逃脫,北方一望無際的大漠,根本無處追尋。

而耶林抹只卻沒有向遼國方向撤退,而選擇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方向,給百里無忌和明國增添了太多的麻煩。

而趙匡胤卻不知道,沒有不透風的牆,他所率的禁軍雖然經過這兩年戰爭,許多將領與他意氣相投,已經成了他的心腹,但畢竟是柴榮的禁軍,趙匡胤自然意料不到,當日遼軍信使前來時,首先遭遇的那個禁軍斥候什長。已經趁向訓、趙匡胤兩部會合時悄悄走脫。

趙匡胤北進途中,雖然得到稟報,但在如此異國他鄉行軍中。一個斥候什長失蹤也屬正常之事,隨便遭遇敵國百姓襲擊或者其它意外都會導致失蹤,所以也沒有放在心上,只是讓人在三裡範圍搜索了一番,不見人影也就不了了之了。

……。

耶律璟帶着他的數千宮衛和耶律惕剌的三萬部族軍灰溜溜地逃回上京。

迎接他的自然是看不見但感覺得到的一片指責。

而耶律璟顯然沒有在乎這些,他一到上京第一件事,就是下旨進行全國性徵兵。自此遼國進入了全面戰爭狀態。

這引來了遼國朝野的一片反對之聲,這兩年戰爭,遼國已經徵召過一次兵了。而且一次就徵召了三十八萬人。而這一次,耶律璟的旨意卻是凡十三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男丁皆在徵召之列,各部首領心中異常憤恨,這是要將各族的男人全死絕啊?

耶律璟也感受到了這股來自遼國內部的反對浪潮。但他的應對是。令七萬皮室軍接管了上京的城防,令自己的三萬宮帳軍接管了內城防務,令耶律撒剌的三萬鐵騎兵遷至上京城外,負責外城防禦。

同時下旨,加授北院大王耶律惕剌天下兵馬大元帥之職。這個官雖然是臨時職位,但權力可是相當大的,它可轄制遼國南北樞密院,統率全國漢人、契丹等各族兵馬。除了皇帝的宮帳軍,連皮室軍也在其統轄之內。

耶律璟此時方寸已亂。本想將此職交於耶律撒剌,但對耶律撒剌疑心已起,只好將這重職交於了對他有“救駕之恩”的耶律惕剌。

也正是在這時,高麗大軍進犯的消息從遼陽府傳到了上京,還沒來得及喘氣的耶律璟只好命耶律惕剌負責東面遼陽府救援事宜。

耶律惕剌已經歸降明國,做事自然有了分寸,他以調度之名,不經意地拖延了一天出兵時間,方纔令三萬皮室軍從上京增援遼陽府。

也就在三萬皮室軍正準備出發之時,遼陽府逃出的潰兵帶來了遼陽府陷落的消息。

這個消息引起了遼國朝野震動,遼陽府做爲遼國的東京,地位何等重要。

由此,竟讓遼國君臣本已經開始分裂的心,再次聚集起來,形成同仇敵愾的陣線。遼國朝廷一致通過了徵兵令,耶律璟的徵兵旨意得到了迅速地執行,而同時耶律璟責成耶律惕剌迅速收復遼陽府。

這次,耶律惕剌不敢再玩貓膩,迅速令正待出兵的三萬皮室軍暫留,再增派二萬皮室軍,合計五萬人向遼陽府進軍。

上京的兵力開始空虛,僅剩下二萬皮室軍、三萬宮衛軍和駐守城外的三萬鐵騎兵。耶律璟心中不安,但徵兵剛剛開始,他於是開始調集分散在北方各州的遼軍向上京集結。

耶律璟下旨令駐守臚朐河邊當初用於防備斡朗改的七萬遼軍,抽調六萬南下至上京以南的儀坤州,拱衛上京;令駐守黃龍府的用於震懾靺鞨族的五萬遼軍至潢河以南的龍化州,防備高麗軍趁機攻打上京。

遼國經燕雲遷州一戰,兵力陷入了真空狀態,耶律璟已經有些慌亂,頭痛醫頭,腳疼醫腳。他這一番調動,雖然令上京周邊兵力瞬間膨脹,但也引起了不可小覷的隱患,黃龍府以東的剖阿里、盆奴裡、奧裡米、越裡篤、越裡吉五部(黑水靺鞨,也就是日後的女真各部)自此沒有了契丹族大軍的震懾,於是,開始了暗潮涌動。

不等耶律璟鬆懈,彭曉率領的艦隊用火炮轟擊了錦州,之後,二萬火槍兵隨即登陸,輕而易舉地消滅駐守錦州的五千遼軍,佔領了錦州城。

無獨有偶,陳延正率其部攻打來州,駐守來州的是遼軍是五千漢人軍,見明國大軍來攻,早已沒有了一絲戰意,隨即向陳延正部獻城投降,陳延正兵不血刃地佔領了來州。

周軍武行文部與轄戛斯、斡朗改六萬大軍會合,八萬多大軍已經到達大定府西邊的預定位置,進行整肅,爲進攻大定府作準備。

至此,對大定府的三面包圍形成。

大定府危如累卵的消息傳到上京,令剛剛恢復了一下士氣的遼國朝廷再次一片混亂。已經丟失了東京遼陽府,如果再丟失中京大定府的話,那上京就失去了兩面屏障,無堅可守了。

但上京兵力已經捉襟見肘,調集的兩路大軍還在路上,耶律璟只能令耶律惕剌將二萬皮室軍增援大定府,會合大定府三萬駐軍,想來能堅持一些時間,以待調集的兩路大軍到來。

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七十九章第五章第九十四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八十一章第5章 出路第24章 滅楚戰爭(一)第十六章第三十九章第八十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79章 番薯燒第一百三十八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七十一章第7章 美人心聲第一百零九章第八章第2章 逃婚(二)第九十章第六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8章 欲從軍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五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八十章第八十二章第五十二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九十八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章 和州載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一百零三章第九十四章第四十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12章 王妃被殺第八十七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七十一章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42章 國和家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二百四十七章第六十一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二百五十七章第六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八十一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十七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八十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七十章第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七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38章 水車船第19章 權力交接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八十五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七十九章第五章第九十四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八十一章第5章 出路第24章 滅楚戰爭(一)第十六章第三十九章第八十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二章第79章 番薯燒第一百三十八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七十一章第7章 美人心聲第一百零九章第八章第2章 逃婚(二)第九十章第六十六章第三十六章第8章 欲從軍第六十六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五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八十章第八十二章第五十二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九十八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章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六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1章 和州載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一百零三章第九十四章第四十九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12章 王妃被殺第八十七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七十一章第93章 慶州暴亂(五)第42章 國和家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八十八章第二百四十七章第六十一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二百五十七章第六十三章第十八章第八十一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一百零七章第二百一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十七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八十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七十章第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七十九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38章 水車船第19章 權力交接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八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