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先鋒越來越近,百里無忌的皇帝儀仗緊隨其後。
耶律都沙用力地晃了晃頭,收拾起心情,令手下開始準備。
十丈。
七丈。
三丈……。
正當耶律都沙要下令引爆地雷的時候,前軍卻停止了前進。耶律都沙趕緊收回舉起的右手,不明白是什麼原因讓明軍停止前進。
就在這時候,突然雷鳴的馬蹄聲響起,北面黃河方向雲霧般的煙塵遮天蔽日,軍人出身的耶律都沙輕易就能判斷出來得軍隊至少是五百騎以上。
耶律都沙心底明白,行刺失敗了,縱然明軍沒有發覺,就這支騎兵一到,一切就顯現在太陽底下了。
沒等耶律都沙反應,東西兩側也傳來如雷鳴的馬蹄聲。
耶律都沙的手下不知所措,齊愣愣地看着耶律都沙,希望他能做些選擇。
現在就是連傻子都知道,自己這次行刺肯定是走漏了消息,不然這三面的騎兵怎麼就奔着自己而來了。
騎兵速度很快,瞬間就出現在了耶律都沙等人的眼睛裡。
三面被圍,南面的皇帝儀仗旌旗招展,似乎在嘲笑耶律都沙的拙劣。
而此時,百里無忌在親衛的簇擁下出現在了耶律都沙的視線裡。
“耶律詳穩,別藏着了,出來吧。”百里無忌大喊道。
耶律都沙已經絕望,百里無忌連自己的身份都知道了……。
“如果皇帝赦我等活命。我願意率衆投降。”耶律都沙突然迴應道,他身邊的手下聞言一喜,在這種沒有絲毫勝算的情況下。主將願降,自己也能保住性命不是。
百里無忌聞聽笑了笑,突然憤聲喝道:“耶律都沙,朕本可以饒你一命,但你應該知道,從你殺死於桂蘭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沒有了資格再活下去。只要投降。朕可以給你的手下一條活路。”
耶律都沙一愣,究竟哪裡出錯了,自己的一切竟被百里無忌知道得一清二楚。
“你是如何知道我的行刺計劃的?”耶律都沙大聲問道。他很想知道,自己究竟哪裡出錯了。
百里無忌揮揮手,只見一人從隊伍中走出。
耶律都沙定晴一看,除了劉誠志還有誰?
劉誠志終究還是選擇了告發。每天夜晚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令劉誠志再也承受不了心底的罪惡感。
特別是從劉崇諫處聽到昔日同窗林立源飲恨巴水時,劉誠志已經決定了告發。對於契丹人的憎恨,被林立源的死訊激發的淋漓盡致。
而當百里無忌得到徐世銘的稟報時,悄悄接見了劉誠志,佈置了這一出好戲,百里無忌令劉誠志按耶律都沙的要求提供火器,並提供了不少關於百里無忌和明國朝廷的“情報”。
ωωω ●TTkan ●¢O
這使得耶律都沙對此深信不疑。耶律都沙一夥在金陵府時。就被徐世銘的軍情局秘密監視起來,而當跟隨百里無忌北上後。這一路上,都有人跟着他們,耶律都沙忘記了一句話,那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他剛跟隨百里無忌出金陵府,被他收買的所有遼國奸細,被徐世銘帶人掃掉了一半,其中就包括耶律都沙不經意對劉誠志吐露的“陳”姓官吏,那就是金陵府司馬陳琛。之後,根據這些被捉的奸細,再順藤摸瓜,隱藏在明國內部的奸細由此一掃而光。
而讓百里無忌和劉誠志沒有想到的是,耶律都沙竟會滅絕人性,連自己的親生女兒都不放過。
劉誠志探知耶律都沙離開,便帶人衝入小院,期待救出於桂蘭,卻不想,看見的竟是於桂蘭的屍體,劉誠志心肝俱裂,於是,劉誠志才一路追趕百里無忌,希望能親手爲於桂蘭報仇。
如今,仇人見面,分外眼紅,耶律都沙見真是劉誠志壞了他的好事,一時怒極,竟笑道:“劉誠志,早知道會是你壞了我的大事,早該連你一塊掐死。”
劉誠志一聽震驚,原以爲只是耶律都沙下令殺了於桂蘭,可如今聽他口氣,竟象是親自動手殺了於桂蘭。
“你竟親手殺了桂蘭?”劉誠志憤怒地問道。
耶律都沙已經對逃脫絕望,剛纔出言投降本是緩兵之計,想以此騙取百里無忌鬆懈,最好能讓自己走近,或者百里無忌靠近,再奮起投擲手榴彈,以期望能一擊得手。卻被百里無忌一口拒絕。
而眼見壞他好事的劉誠志質問,耶律都沙很自然地應道:“是。是我親手掐死的,那又如何?”
劉誠志聞聽一怒之下,竟不帶任何武器地向耶律都沙立身處衝去,就是這個人,害得自己背叛了自己一心要效忠的皇帝,也就是這個人,殺死了自己最心愛的女人。
所謂匹夫之怒,以頭搶地,血濺五步,劉誠志此時根本不去考慮自身的危險,只想與耶律都沙同歸於盡。
百里無忌一時無料,等反應過來,探手一抓,僅抓住劉誠志的衣衫一角,大力拉扯之下,只聽“嘶”的一聲,撕下了衣衫一角。
而劉誠志已經衝出一丈之外,已經無法阻攔。
耶律都沙眼見劉誠志不顧一切地衝上前來,詭秘地一笑,隨即舉手一揮。
等待他命令的兩個手下,毫不遲疑地引爆了地雷。
一陣轟然響起之後,濃煙飄起,百里無忌憤怒地下令,擊殺耶律都沙及其手下,不得放走一個。
而這時,耶律都沙瘋狂地下令,令其手下持手榴彈向百里無忌衝來。
可他們面對是新軍,騎馬就能射擊的新軍,一陣槍聲之後,十餘具屍體倒在地上,而地雷爆炸之處,劉誠志連屍體都沒有留下,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劉誠志雖然有罪,但於情可原,之後又幡然悔悟,百里無忌僅削去了他的功名,卻赦免了他的死罪,本想成全其與於桂蘭相伴終老,卻不料二人都死於非命。
百里無忌鬱悶地令士兵打掃戰場,隨即北渡黃河,向燕州進發。
……。
百里義奉百里無忌之命,率十萬新軍來到成都府,與雲揚會合。
之後,馬驥雲聞訊趕來,三人已經數年沒有相聚,而這一聚竟是在戰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