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bookmark

原因之二是,國庫的空虛,光復十一年至今,朝廷首次出現了財政赤字,若不是百里無忌靈機一動,以發行債券的方式,“搜刮”了一番民間資財,恐怕明軍最多隻能支撐到滅亡阻卜,就再無南下之力。

正是因爲“賤賣”阻卜、西州回鶻的土地,才使得明軍有足夠的糧餉、軍械南下,但這一切,也就到此爲止了。

不是明國百姓不願再認購債券,而是經前一次“搜刮”之後,民間的浮財已經取得差不多了,就算是再發行債券,效果遠不可能如上一次那麼好。

況且,與民生息的道理,百里無忌自然明白。

原因之三,一下子囊括了阻卜、西州回鶻、吐蕃的疆土,各民族之間需要融合,民族間不同的風俗習慣將生出無休無止的爭執,這需要大量的明國官員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疏通,而這一切需要時間,很長的時間。

原因之四,大理國地勢不適合騎兵及火炮作戰,阡陌縱橫的水路根本無法令明軍迅速推進,其不同於阻卜大漠和吐蕃的草原,騎兵特別是鐵騎兵,根本不適合在其疆土內作戰。要向攻伐大理,所能依仗的唯有步兵,如弓弩兵、刀盾兵等兵種,而明國已經淘汰了弓弩兵,也就只能依仗火槍兵了。

鑑於這四個原因,百里無忌本打算無限期地擱置攻伐大理的日期,用五年的時間。來磨合明國各民族。

同時再次積累國力,以備來日一舉拿下大理。

但計劃永遠跟不上變化,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改變了百里無忌的構想。

光復十三年元月下旬,兩隊出乎意料的使者來到了金陵府。

wωw⊕тt kán⊕c o

這兩隊使者來自同一個國度——大理國。

兩隊使者一明一暗。

明的一隊代表着大理國皇帝,其陣容碩大,單車輛就有百乘,裝載了大量的奇珍異寶,隨行人員數百人,使者攜國書至金陵。致書明國朝廷,請求通好。

而暗的一隊使者僅三人,並無攜帶一分一毫。卻代表着大理國朝廷實際掌控權力的豪族高氏,其只攜帶一物——地圖。

大理國宰相、嶽侯高方親筆書信,信上意思,只要明國出兵相助。冊封其爲大理王。他願意聯合大理三十七部逼段思聰退位,到時,他將降帝爲王,歸附明國羽翼之下。但明國不得在大理國駐兵,大理國官員皆由其任命。

當百里無忌先後接見了這兩撥使者之後,陷入了兩難境地。

這對於明國來說其實是好事,可以兵不血刃地解決明國西面唯一一個獨立勢力。

但正因爲如此,突如其來的好事。令百里無忌反而有些措手不及。

這兩方勢力的任何一方得到明國的幫助,有明國做後盾。都將穩操勝券。但這兩者都有利弊,如果百里無忌選擇段思聰,那麼明國將得到一個忠誠的盟友,而明國將無法在段氏被推翻之前出兵佔領,這有違道義。

如果百里無忌選擇高方,那麼明國將得到第九個藩國,但按高方的要求,明國將無法派兵進駐,說到底,也就只是一個名義上的藩國,最多不過是每年的歲貢,再無別的訴求可提。

這兩者對百里無忌而言,都不合心意,但在目前明國無力西征的情況下,也不失爲一個權宜之策。

百里無忌由此垂詢了徐世銘等人的看法。

對此,徐世銘的意見是選擇高方,因爲高方此時已經執掌着大理七成以上的實力,只要明國展露出態度,或者派兵在兩國邊境囤駐,就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讓高方逼段思聰退位,從而明國幾乎可以說是不付出任何成本地得到一個藩國,何樂而不爲呢?

但孫光憲的意思截然相反,這和其的性格有關,孫光憲堅持名正則言順,他認爲,只有支持段思聰才符合明國的利益,段思聰本就是大理皇帝,只要明國公開支持段思聰,那高方根本無法威脅到他的帝位,由此,明國得到一個鐵桿忠誠的盟友,與一個名義上的藩國相比,更爲划算。

老謀深算的馮道則打馬虎眼,這也符合他的心性,此人習慣做錦上添花或者打落水狗之事,他的意思是,明國短時間既然無法西征,那麼就兩者都不支持,讓他們在大理狗咬狗,明國則作壁上觀即可,等他們相互咬個死去活來,國力消耗殆,明國或許可以撿個現成的便宜。

聽着這三個老臣完全不同的意見,百里無忌不由得嘆息,此三人性格截然不同,追隨自己也有先後,百里無忌不懷疑三人的忠誠,特別是徐世銘從巴東時就已經追隨。

但這三人的性格、能力無疑有着天生的侷限性,在他們的腦子裡,根深蒂固地有着王佐、忠臣和只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家瓦上霜的念頭。

百里無忌特意召來了開封府王樸,想問問他的意見。

數日後,王樸風塵僕僕地趕到金陵府。

在覲見百里無忌,瞭解了大致情況之後。

王樸反問百里無忌道:“皇上恕罪,臣有一事想問,敢問皇上心中,可曾有攫取大理之意?”

百里無忌心中一喜,王樸果然明白自己心意。

“文伯此言何意?朕取不取大理與眼下兩路大理使者有何關聯?”

王樸道:“皇上若無意西進攫取大理,臣以爲明國應該支持高方。”

百里無忌問道:“爲何?”

王樸道:“段思聰大權旁落,高方一族實際已經操控了大理大部,支持高方,明國不過是送了個順水人情,而得到的是一個藩國,縱然是名義上的,但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一個藩國,已經是撿了個便宜了。”

百里無忌點點頭道:“文伯言之有理。那若是朕有意將大理收入囊中呢?”

王樸微微一笑道:“若聖上有意西征,那就暗中同時答應兩者,讓他們都以爲得到了明國的支持,如此必不可能再互相讓步,兩者必會變得水火不容,直至刀兵相見。”

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五十五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四十章第六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第93章 匯率是賺錢神器第49章 將星隕滅第26章 滅楚戰爭(三)第九十五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二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八十章第七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一百十二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1章 欲刺殺第二百一十五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一百八十五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43章 威壓第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二百零五章第三十九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二百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六十九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33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八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二百一十章第79章 番薯燒第一百九十三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十六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二百四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一百零三章第91章 東渡扶桑第42章 國和家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十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章第四十八章第二百七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百七十章第三十七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五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二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章第八十二章第二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二百八十三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三章
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五十五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一百九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七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五章第四十章第六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四十八章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五十九章第93章 匯率是賺錢神器第49章 將星隕滅第26章 滅楚戰爭(三)第九十五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二百五十六章第一百八十章第七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一百十二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四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21章 欲刺殺第二百一十五章第58章 第一戰,伏擊戰第一百八十五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43章 威壓第十四章第九十四章第二百零五章第三十九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二百章第77章 那一滴淚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六十九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33章 微服私訪第九十八章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二百一十章第79章 番薯燒第一百九十三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十六章第二百零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二百四十八章第十一章第一百零三章第91章 東渡扶桑第42章 國和家第一百三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16章 離蜀之時第十三章第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章第四十八章第二百七十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44章 戰爭再次爆發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二十五章第二百七十章第三十七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五十三章第三十六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二百五十五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章第八十二章第二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二百八十三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