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bookmark

雲揚心知不妙,不足萬人的景瓊無論如何也擋不住阻卜、遼軍三萬殘部的攻擊,可雲揚還不知道的是,阻卜五萬援軍已經直撲甘州。

雲揚、徐守仁無奈之下,顧不得勞累,只好再起大軍,沿長城向西北方向的甘州急進。

又是三天兩夜的急奔,大軍已經疲憊到了極點,可就是如此,兩軍趕到甘州城外之時,甘州城已經陷落。

前出的斥候稟報,甘州城牆上皆是敵軍,城內情況不明。

而與涼州不同的是,甘州城外竟沒有遇到一個潰散的回鶻軍或者歸義軍士兵。這說明只有三種情況,一是甘州城中守軍全軍覆沒,纔會見不得一個潰兵;二是景瓊在城破之前就已經率軍向肅州撤退;第三種情況是最壞的情況,那就是景瓊率全軍獻城投降了。

雲揚、徐守仁商量之後,覺得甘州已經陷落,景瓊生死不明,這種情況下,以疲憊之軍冒然發起攻擊,恐怕不妥。於是,二人令全軍就地紮營休整,待明日體力恢復之時再攻甘州。

其實雲揚二人心中已定,已經咬住了三萬敵軍的尾巴,就不怕他們再從自己手裡逃脫,現在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向訓部能不能按信使所請,西出至白亭海截斷敵軍的北逃之路。

盤踞甘州城的阻卜、遼軍如今已經是擺脫了一路上的囧狀,與五萬阻卜援軍會合拿下甘州之後,頹喪的士氣有了明顯回升。從涼州到甘州兩個勝仗之後,他們再次有了勝利的信心。而甘、涼二州城中的物資,給了他們充足的補給。

景瓊死了。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他的運氣確實不怎麼好。他並沒有打算向敵人投降,而只是見甘州城已經守不住,打算向西撤退到肅州,如果再不行,還可以撤退到歸義軍的瓜、沙,他相信,明國終究會派大軍前來救援的。而已經同屬明國的瓜、沙也必定能收留他這個回鶻可汗。

可惜,景瓊卻不知道,除攻打甘州的敵軍之外。五萬阻卜援軍早已截斷了他的西撤之路,於是,慘劇發生了,景瓊及其所率的數千歸義軍皆中了阻卜軍的埋設。一戰之下。全軍覆沒,景瓊也因此死在了亂箭之下。

五萬阻卜軍殲滅了景瓊部之後,揮師向西,打算佔領肅州,甚至瓜、沙。

而此時,駐守甘州的阻卜、遼軍殘部也探知明軍大軍來襲,趕緊派人向西通知五萬阻卜軍,請求增援。一面調派兵力上牆以抗明軍。

他們自然不敢再出城迎戰明軍,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路地潰逃使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們只能戰勝除明軍之外的敵人,而只要碰到明軍,除逃唯死。

他們至所以現在不逃,那是因爲他們認爲有五萬阻卜援軍存在,加上殘部的兵力,已經達到近八萬人,無論如何,不戰而退的恥辱畢竟不是正常人所能揹負的。

就這樣,明、阻卜、遼這場戰爭中最後一場會戰在甘州爆發了。

次日,雲揚與徐守仁分別率其部向甘州東、南二門發起了強攻。

因甘州城牆單薄低矮,基本上不用爆破,就可以憑着投擲手榴彈對城牆上的敵軍進行殺傷,所以,攻城進行得非常順利。

雲揚和徐守仁卻都不知道,五萬阻卜軍聞訊東返,對自己進行了迂迴包抄。

當天午後,雲揚、徐守仁成功突破了甘州東、南兩面城牆,正打算入城對敵軍進行清剿時,斥候來報,西南邊祈連山一側出現了大量敵軍,人數不明。

雲揚和徐守仁頓時陷入了兩難,由於不知道來敵有多少人,如果繼續進城作戰,很有可能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

事態緊急,雲揚來不及思想,僅憑着他爲將多年的直覺,令徐守仁率其部繼續清剿甘州城內敵軍,自己則率軍向西南迎擊來敵。

雲揚心中是這麼考慮的,如果來敵人數不超二萬人,自己則率三萬明軍,足以擊敗甚至擊潰它;如果人數超過二萬,憑自己的三萬大軍,抵擋一天半日的也應該不成問題,而有這一天半日,就足夠徐守仁部清剿完甘州城內殘敵了,到時兩軍會合,再對來敵發起總攻,就算不能擊潰,也要從它身上撕下一塊肉來。

雲揚無愧於名將稱號,在發生意外狀況的一瞬間,他所考慮的不是如何保全,而是如何殲滅。

而事實就如雲揚所料,甘州城的殘敵在被破城的那一刻,就恢復了一路潰退的囧態,士氣一下就降到了冰點,遭受衝入城門特戰軍猛烈的進攻,心中只剩下了逃跑的念頭。

耶律抹只在砍殺了不下十個士兵之後,根本阻攔不住,居然被潰兵挾裹着從北門逃出。

緊接着,徐守仁令五千特戰軍鎮守甘州城,他率餘部向西南增援雲揚部。

這一切,從開始到結束,僅花了半天功夫。

而這半天功夫,卻讓雲揚部遭受了不小的傷亡。

雲揚並不知道阻卜軍有五萬大軍,如果知道,想必他不會如此大膽地想一戰擊潰來敵。他肯定會選擇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形,建立些屏障壕溝,用火槍、手榴彈打一場攻防戰。

但可惜的是,他不知道,他選擇的是全軍衝鋒,一戰定勝負。其實雲揚的想法沒有錯,明軍一路勝利,士氣正旺,再加上一天的休整,體力精神皆已回覆,以如此精銳之師,以勢強攻敵軍,本就是上策,但三萬對五萬阻卜生力軍,而且是騎術見長的遊牧騎兵,此戰堪憂。

雲揚也是在全軍衝鋒到與敵軍接戰時,才發現敵軍的後部是如此的源源不絕。這時,想要下令撤退已經是不可能了,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雲揚只能當作不知道,將衝鋒進行到底了。

明軍如洪水般地衝向阻卜軍,不可阻擋,隨着一路手榴彈的爆炸聲,阻卜軍根本來不及反應,三萬明軍已經衝入阻卜軍縱深,但很快,明軍士兵就感覺到了前面的阻卜軍士兵一眼望不到邊,阻力不斷地加大,衝鋒的速度在不斷地減慢,半個時辰之後,明軍已經再無法前進,停了下來。

第九十七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一章第97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五十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章第97章 ,第75章 一戰成名第五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一百一十章第四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六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四十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七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27章 眼線顯身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二百三十八章第十章第八章第五十九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二百五十二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六十六章第38章 巴東對第二百四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三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二十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30章 四巨頭的會議第四十五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一百七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20章 再見,江陵第84章 水師都督第一百五十章第三十九章第16章 王佐之道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一百六十章第十六章第五十九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59章 全殲的代價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二百四十三章第69章 驅虎吞狼
第九十七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一章第97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第九十八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五十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一百十四章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章第97章 ,第75章 一戰成名第五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第96章 神人杜光庭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七章第一百一十三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一百一十章第四十六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二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十九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30章 滅楚戰爭(七)第一百七十七章第一百六十四章第六十二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四十章第23章 團結軍殘部第七十四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27章 眼線顯身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二百三十八章第十章第八章第五十九章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二百五十二章第一百零二章第六十六章第38章 巴東對第二百四十八章第二十二章第一百一十七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三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二十章第9章 蜀地之行第30章 四巨頭的會議第四十五章第八十九章第一百五十八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一百七十章第28 徐世銘獻計第20章 再見,江陵第84章 水師都督第一百五十章第三十九章第16章 王佐之道第45章 第一次楚漢戰爭第一百六十章第十六章第五十九章第二百三十四章第59章 全殲的代價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二百五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一百三十二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二百四十三章第69章 驅虎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