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揚心知不妙,不足萬人的景瓊無論如何也擋不住阻卜、遼軍三萬殘部的攻擊,可雲揚還不知道的是,阻卜五萬援軍已經直撲甘州。
雲揚、徐守仁無奈之下,顧不得勞累,只好再起大軍,沿長城向西北方向的甘州急進。
又是三天兩夜的急奔,大軍已經疲憊到了極點,可就是如此,兩軍趕到甘州城外之時,甘州城已經陷落。
前出的斥候稟報,甘州城牆上皆是敵軍,城內情況不明。
而與涼州不同的是,甘州城外竟沒有遇到一個潰散的回鶻軍或者歸義軍士兵。這說明只有三種情況,一是甘州城中守軍全軍覆沒,纔會見不得一個潰兵;二是景瓊在城破之前就已經率軍向肅州撤退;第三種情況是最壞的情況,那就是景瓊率全軍獻城投降了。
雲揚、徐守仁商量之後,覺得甘州已經陷落,景瓊生死不明,這種情況下,以疲憊之軍冒然發起攻擊,恐怕不妥。於是,二人令全軍就地紮營休整,待明日體力恢復之時再攻甘州。
其實雲揚二人心中已定,已經咬住了三萬敵軍的尾巴,就不怕他們再從自己手裡逃脫,現在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向訓部能不能按信使所請,西出至白亭海截斷敵軍的北逃之路。
盤踞甘州城的阻卜、遼軍如今已經是擺脫了一路上的囧狀,與五萬阻卜援軍會合拿下甘州之後,頹喪的士氣有了明顯回升。從涼州到甘州兩個勝仗之後,他們再次有了勝利的信心。而甘、涼二州城中的物資,給了他們充足的補給。
景瓊死了。死在了撤退的路上。
他的運氣確實不怎麼好。他並沒有打算向敵人投降,而只是見甘州城已經守不住,打算向西撤退到肅州,如果再不行,還可以撤退到歸義軍的瓜、沙,他相信,明國終究會派大軍前來救援的。而已經同屬明國的瓜、沙也必定能收留他這個回鶻可汗。
可惜,景瓊卻不知道,除攻打甘州的敵軍之外。五萬阻卜援軍早已截斷了他的西撤之路,於是,慘劇發生了,景瓊及其所率的數千歸義軍皆中了阻卜軍的埋設。一戰之下。全軍覆沒,景瓊也因此死在了亂箭之下。
五萬阻卜軍殲滅了景瓊部之後,揮師向西,打算佔領肅州,甚至瓜、沙。
而此時,駐守甘州的阻卜、遼軍殘部也探知明軍大軍來襲,趕緊派人向西通知五萬阻卜軍,請求增援。一面調派兵力上牆以抗明軍。
他們自然不敢再出城迎戰明軍,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路地潰逃使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們只能戰勝除明軍之外的敵人,而只要碰到明軍,除逃唯死。
他們至所以現在不逃,那是因爲他們認爲有五萬阻卜援軍存在,加上殘部的兵力,已經達到近八萬人,無論如何,不戰而退的恥辱畢竟不是正常人所能揹負的。
就這樣,明、阻卜、遼這場戰爭中最後一場會戰在甘州爆發了。
次日,雲揚與徐守仁分別率其部向甘州東、南二門發起了強攻。
因甘州城牆單薄低矮,基本上不用爆破,就可以憑着投擲手榴彈對城牆上的敵軍進行殺傷,所以,攻城進行得非常順利。
雲揚和徐守仁卻都不知道,五萬阻卜軍聞訊東返,對自己進行了迂迴包抄。
當天午後,雲揚、徐守仁成功突破了甘州東、南兩面城牆,正打算入城對敵軍進行清剿時,斥候來報,西南邊祈連山一側出現了大量敵軍,人數不明。
雲揚和徐守仁頓時陷入了兩難,由於不知道來敵有多少人,如果繼續進城作戰,很有可能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
事態緊急,雲揚來不及思想,僅憑着他爲將多年的直覺,令徐守仁率其部繼續清剿甘州城內敵軍,自己則率軍向西南迎擊來敵。
雲揚心中是這麼考慮的,如果來敵人數不超二萬人,自己則率三萬明軍,足以擊敗甚至擊潰它;如果人數超過二萬,憑自己的三萬大軍,抵擋一天半日的也應該不成問題,而有這一天半日,就足夠徐守仁部清剿完甘州城內殘敵了,到時兩軍會合,再對來敵發起總攻,就算不能擊潰,也要從它身上撕下一塊肉來。
雲揚無愧於名將稱號,在發生意外狀況的一瞬間,他所考慮的不是如何保全,而是如何殲滅。
而事實就如雲揚所料,甘州城的殘敵在被破城的那一刻,就恢復了一路潰退的囧態,士氣一下就降到了冰點,遭受衝入城門特戰軍猛烈的進攻,心中只剩下了逃跑的念頭。
耶律抹只在砍殺了不下十個士兵之後,根本阻攔不住,居然被潰兵挾裹着從北門逃出。
緊接着,徐守仁令五千特戰軍鎮守甘州城,他率餘部向西南增援雲揚部。
這一切,從開始到結束,僅花了半天功夫。
而這半天功夫,卻讓雲揚部遭受了不小的傷亡。
雲揚並不知道阻卜軍有五萬大軍,如果知道,想必他不會如此大膽地想一戰擊潰來敵。他肯定會選擇一個易守難攻的地形,建立些屏障壕溝,用火槍、手榴彈打一場攻防戰。
但可惜的是,他不知道,他選擇的是全軍衝鋒,一戰定勝負。其實雲揚的想法沒有錯,明軍一路勝利,士氣正旺,再加上一天的休整,體力精神皆已回覆,以如此精銳之師,以勢強攻敵軍,本就是上策,但三萬對五萬阻卜生力軍,而且是騎術見長的遊牧騎兵,此戰堪憂。
雲揚也是在全軍衝鋒到與敵軍接戰時,才發現敵軍的後部是如此的源源不絕。這時,想要下令撤退已經是不可能了,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雲揚只能當作不知道,將衝鋒進行到底了。
明軍如洪水般地衝向阻卜軍,不可阻擋,隨着一路手榴彈的爆炸聲,阻卜軍根本來不及反應,三萬明軍已經衝入阻卜軍縱深,但很快,明軍士兵就感覺到了前面的阻卜軍士兵一眼望不到邊,阻力不斷地加大,衝鋒的速度在不斷地減慢,半個時辰之後,明軍已經再無法前進,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