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bookmark

高智平有許多追隨者,甚至可以說,年輕一輩中,他的追隨者最多,有市井之徒,有文人雅士,有騰衝府官員,也有手所握兵權的將領。

雖然不能說在騰衝府一呼百應,可說他能招攬數千守軍士兵,那不是難事。

高智平手中本就握有六千弓弩兵,而在騰衝城中,只要裝備上皮甲刀劍,那就是步兵,再騎上馬,那就是騎兵。

所以,經過一個白天,高智平暗中聚集起一萬人的兵力,決定次日凌晨,對東門外敵人發起攻擊。

是攻擊,不是襲擊。

這二者有着本質區別,襲擊屬於偷襲、遊擊一類,而攻擊是不管你有無防備,我都要來攻。

也就是說,就算百里康不分兵,不作引誘之舉,高智平也一樣會在在同的時間發起攻擊。

百里康失算之處在於,他錯誤地估計了他的手下敗將有着與平常人不同的頭腦,也有着與平常人不同的身份。

身份決定了處理事件的態度,性格決定結果。這句話放在哪都適用。

分兵,削弱了段氏軍的實力,雖然百里康的三千明軍做爲伏兵,有着奇兵的功效,但對於一萬來攻的叛軍來說,意外不大。

最多隻是一個意外。

丑時一刻,當東城門突然大開,六千騎兵蜂涌而出的時候,東門外的段氏軍雖然有備,但一是沒有料到會有如此多的軍隊來攻。二是根本沒有預料到大理城有如此多的騎兵。

這種措手不及的意外,直接導致了段氏軍不可逆轉地潰敗。

其實百里康清楚,大理所產滇馬只適合作運輸。遠不能與北方戰馬相提並論。

而且步兵上馬就能成爲騎兵?

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分一千兵之後,段氏軍在東門的兵力僅六千餘人,面對六千撲面而來的騎兵,這種氣勢,就足以擊垮段氏軍士氣。

而一柱香的功夫,在六千騎兵之後,又再次出現數千甲士。

於是。段氏軍不可逆轉地潰退了。

遠在數裡之外的百里康,這時才發覺自己錯誤地估計了手下敗將的實力。也錯誤地估計了段氏軍的戰鬥意志。

而城門一開,至段氏軍紮營之處不過三裡地,這個距離,讓百里康甚至來不及做出反應。

百里康帶來的三千士兵。也不是正規明國新軍,而是徐守仁從軍中遴選的退役士兵,雖然人是軍人,但卻沒有新軍的裝備,而且是步兵。

數裡的距離,無法迅速對段氏軍做出救援,而就這一柱香的功夫,段氏軍被再次攻來的敵人數千甲士所震懾,從而潰敗了。

潰兵如亂民。敗兵如盜匪。

百里康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段氏軍潰敗,制止了已經動身衝鋒的三千明軍,下令反身後退。然後轉向北門,匯合那一千段氏軍,再作打算。

因爲這時如果讓三千明軍衝上前去,不過就是給高智平增添功勳。

潰敗的段氏軍士兵會衝亂明軍的陣形,抵消明軍的戰鬥力,甚至將使得明軍連投擲手榴彈的機會都喪失。

面對已經發生潰敗的軍隊。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後撤,等到潰兵跑累了平靜下來。再進行收容整編,但短時間就不用想讓他們上戰場了,因爲一上戰場,他們會重演潰逃的一幕。

但百里康率三千明軍迂迴到北門外時,正好遭遇高正理率城中僅剩的一萬守軍出北門,準備攻擊那“四千段氏軍”的營地。

高正理也是一個身經百戰的將領,他在東城門被打開的第一時間得知高智平違反他的命令,擅自出城攻擊敵人。

但這時阻攔已經來不及了,高正理情急之下並沒有亂了方寸。

他知道敵人人數並不多,高智平率一萬人攻擊,只要不亂方寸,就算攻敵不成,自保還是有餘的。

高正理無意率軍隊去增援高智平。

而是決定率城中所有軍隊攻出北門,因爲這樣,才能形成兩面突擊的效果,不管是段氏軍還是明軍,總共就這麼些兵力,自己以優勢兵力兩面突擊,敵人就會陷入顧頭顧不了尾的困境。

高正理不愧是沙場老將,他在高智平犯錯之後,將錯就錯,對北門發起了全力突擊。

百里康部來得正是時候。

這正是時候並不是明軍能頂得住叛軍的突擊,說的是百里康正好撞到了槍口上。

於是,一場惡戰爆發了。

三千對一萬,百里康並不想打這樣的仗,可是事情就是碰巧了撞上,徒嘆奈何?

這時想撤已經晚了,兩軍已經迎面對上,怎麼撤?

百里康只能硬着頭皮喝令全軍迎頭反擊。

明軍雖然沒有新軍裝備齊全,卻是帶足了火器,到騰衝的第一場仗打得不是攻城戰,反而是遭遇戰,而且是客場遭遇戰,這令百里康及明軍士兵猝不及防。

就在這種混亂的情況下,明軍如雨的手榴彈挽救了形將覆沒的一千段氏軍士兵,而明軍隨即發起的反衝鋒,將一千段氏軍士兵護到了身後。

在連續三輪手榴彈的投擲之後,爆炸令叛軍的攻勢爲之一頓,百里康利用這機會,咬牙下達的撤退命令。

於是,一千段氏軍轉向正北方迅速撤退,而兩千明軍士兵居中策應,留下一千明軍士兵且戰且退,進行掩護。

高正理老了,如果換作是高智平,斷不會痛惜子弟兵的性命,必定下令追擊,這樣,就算百里康部能逃脫,也會被剝下一層皮。

可惜,人一旦老了,雖然穩重,卻也失去了激進之心。

高正理第一次見明軍火器的犀利,由此而產生猶豫。

他猶豫的是,這一萬子弟兵,如果這是守城戰,那是沒有辦法,可現在敵人已經潰逃,又何必因追擊而付出衆多子弟兵的性命。

這是高正理心中真正的想法,但這個想法卻失去了一次殲滅或者重創百里康部的機會。

而東門的高智平完成了他的目標,心願得償,他率六千“騎兵”幾乎是輕微的代價擊潰了段氏軍主力,東城門外,段氏軍已經跑得一個不剩。()

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三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九十五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32章 以武立威第一百一十六章第十九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二十七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二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六章第四十八章第四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十七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一百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三十章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14章 皇帝私宴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一百九十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九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二百八十四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91章 東渡扶桑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63章 高保融自殺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64章 孟文被夢得打臉第25章 滅楚戰爭(二)第九章第一百二十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六章第三十二章
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三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九十五章第二十四章第一百四十六章第34章 就醫失敗第32章 以武立威第一百一十六章第十九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二十七章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九十八章第二十七章第二百四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四十二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48章 籌備軍械坊(一)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20章 再見,江陵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七十一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79章 使君的區別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九十六章第四十八章第四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三章第十一章第一百一十六章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五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二百五十七章第一百十七章第11章 寧江王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一百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第50章 潭州保衛戰第三十章第83章 魏璘彭曉歸來第14章 皇帝私宴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68章 活捉安思謙第一百九十章第十五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一百零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九十九章第一百零五章第20章 偷聽是一種病第二百八十四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91章 東渡扶桑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零八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第二百二十九章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六十六章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一百二十四章第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63章 高保融自殺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七十七章第64章 孟文被夢得打臉第25章 滅楚戰爭(二)第九章第一百二十章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六十六章第一百一十五章第六章第三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