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但事實就是,近二十萬大軍四面圍攻遼陽城,數十次之後,遼陽城依然在遼軍手中,而扶桑軍已經傷亡了近三成。

豐臣仕旭知道扶桑軍士兵盡力了,除了遼陽城堅固,最主要的原因是扶桑軍的軍械太次,往往兩軍士兵接戰,雙方兵刃相碰,扶桑軍士兵的兵刃就被遼軍的彎刀削斷。

但這不影響豐臣仕旭割下耶律璟使者的耳朵,豐臣仕旭放了使者,讓他回去傳話給耶律璟,要想活命,唯有投降。

豐臣仕旭已經收到豐臣守仁的消息,知道遼軍援兵已經南下,他更知道,能攻下遼陽城的意義,沒有時間拖延了,隨即豐臣仕旭再次命令全軍攻城。

扶桑軍士兵對豐臣仕旭的崇拜就如同神明,在他們的心裡,豐臣仕旭就是神,戰神。

跟着豐臣仕旭,從沒有打過敗仗。

所以這一次,他們依然堅信,勝利終將屬於他們。

扶桑軍士兵渾然不顧死亡的往城牆上衝去,只要是能往上攀登的任何方法都用,有的就是直接搬來一根長柱,斜搭在城牆上,就蜂涌着向上攀爬,而換來的往往是遼軍幾個士兵輕輕一推,瞬間攀爬中的十數人,全部摔下去或死或傷。

但城下的扶桑軍士兵迅速將長柱豎起,再次蜂涌着往上攀爬。

如此一輪地循環重演,無休止地重複。

甚至有扶桑軍士兵將之前陣亡的士兵屍體集中一起,堆成“肉堆”,竟高至遼陽城牆的一半,在肉堆上搭設雲梯,向城牆進攻。

無數的人死亡,肉堆也越來越高。城中的遼軍已經幾盡崩潰,雙拳兩敵四手,迅速減員的遼軍因兵力不足,再也抵擋不住蝗蟲般扶桑軍士兵的進攻。東、南、西三個城門先後告破,唯有北門因爲耶律璟的親自督戰,才勉強維持。

但三面城牆一破,獨臂難支。

扶桑軍士兵迅速打開三個城門。大軍如潮水般地涌入遼陽城。

扶桑士兵士氣大振,主帥果然是戰神,每個扶桑軍士兵的心中都這麼想。

耶律璟已經抽出佩刀,打算親自上陣了。

豐臣仕旭的嘴角開始上翹,三面城門攻破,北門雖然還在遼軍手裡,但大軍已經入城,北門外也有扶桑軍包圍,耶律璟,你除非自盡。否則就當俘虜吧。

也就是這關口,上天再次發揮出它無與倫比的破壞力,讓這已經毫無懸念的戰局再次逆轉。

當三面扶桑軍攻入城中,半圓形包圍了北城門中數千遼軍,準備給予最後一擊時。如暴雨般地馬蹄聲,從北方響起。

耶律李胡以八萬騎兵擊潰豐臣守仁扶桑大軍之後,傷亡二萬人,稍作休整,留下一萬騎兵鎮守龍化州,竟放過東邊,遼河對岸的豐臣守仁所部。撥轉馬頭,率五萬騎兵迅速南下,直奔遼陽而來。

豐臣守仁見狀,立感不對,遂命令大軍再次西渡,攻向龍化州。進行牽制,同時派出多個信使去通知豐臣仕旭。

但信使卻沒有趕在耶律李胡之前到達,哪怕是趕在耶律李胡之前到達了,短時間內,豐臣仕旭也無法將灑出去的十多萬扶桑軍聚集起來進行防禦。

縱然是聚集起來防禦了。以扶桑軍的軍械裝備也無法抵禦五萬遼軍騎兵的衝鋒。

於是,扶桑軍入高麗、遼國以來,最大、最慘的敗局發生了。

耶律李胡所率五萬騎兵如風捲殘葉般地刮至北城門外,迅速擊潰了北城門外的扶桑軍,然後分爲東、西兩路,迅速南下,由東、西兩個城門進入遼陽城,僅僅用了半個時辰,掃蕩了城中的扶桑軍。

在與北城門的耶律璟聯絡之後,留下五千騎兵歸入耶律璟麾下,耶律李胡自己率四萬餘騎兵向南門突襲。

半個時辰,僅僅半個時辰,就改寫了戰局,從狂喜至狂悲,血氣澎湃的豐臣仕旭狂噴出一口鮮血,這時的豐臣仕旭已經陷入癲狂。

他竟下命令,南城外的扶桑軍全軍向遼陽城中突襲。

扶桑軍士兵信奉豐臣仕旭慣了,竟遵令向遼陽發起了進攻。

三面城門破時,大軍皆已經衝入城中,留在南門的不過就是豐臣仕旭做爲後備的三萬士兵,而此時,竟不知死活地攻向了遼陽城中。

與迎面而來的耶律李胡四萬餘騎兵相撞。

還好耶律李胡也是猝不及防,騎兵未曾進入衝鋒狀態,等雙方發現對方時,已經迅速接近,但這無法改變戰局。

雙方激戰半個時辰,在耶律璟率隊收拾了被耶律李胡擊潰的數萬扶桑亂軍之後,趕往南門時,扶桑軍敗局已定。

此時的豐臣仕旭已經從癲狂中漸漸清醒,面前的血腥場面讓他明白,恐怕今天自己要交待在此地了。

雖然不甘心,但豐臣仕旭絕無一絲想向遼軍投降的意思,死,也許是種解脫,只是可惜了扶桑的康子和他未曾見面的孩子。

抹去最後一絲腦中的清醒,豐臣仕旭抽出戰刀,向着耶律李胡的方向殺去。

……。

郭威開始反擊。

元月十五日,郭威下旨加封皇子郭榮爲同平章事。

二月十一日,郭威重演了孟昶除李仁罕的場景,在殿中埋伏好親衛,在王峻大搖大擺前來參加朝會時,當着文武羣臣的面,在郭威一聲令下後,親衛迅速將王峻擒獲。

這時,郭威淚流滿面地對文武百官解釋道:“王峻此賊,目中無朕,屢次弄權,彼若成事,朕將何往?況且朕的子嗣皆死在前朝,如今唯有一個養子郭榮,也因王峻陰加阻撓而不能盡人倫孝道,你們說,這王峻該怎麼處置?”

周國的大部分朝臣皆是前朝留下的,甚至有些歷經數朝,哪個不是機靈的主?

這王峻已經被拿下,況且皇帝已經稱之爲賊,誰都明白,王峻要倒了,於是紛紛上奏,要來歷處置王峻,甚至有人已經上奏道,要凌遲王峻。

郭威知道王峻並無反叛之心,只是居功自傲,張揚跋扈,念在其一直追隨自己的份上,終究不忍處死王峻。

二月十四日,郭威下旨,原樞密使、平盧軍節度使、尚書左僕射、平章事、監修國史王峻因過貶爲商州司馬。

第七十一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四十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四十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十七章第四十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一百九十四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一百二十七章第49章 將星隕滅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78章 撲朔迷離第四十一章第7章 美人心聲第二十二章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零五章第67章 忠州之戰第四十三章第一百十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87章 特戰都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九十三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二百零一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六章第43章 威壓第五十一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七十二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一章第8章 欲從軍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四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10章 廷辯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四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80章 停戰和談第11章 世子謀反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七十九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17章 臨戰第70章 無心插柳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八十九章第二百零一章第八十九章第九十六章第七十七章第15章 旖旎風情第二百零四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一百零一章第8章 欲從軍第四十二章第97章 傳承第11章 寧江王
第七十一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四十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四十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十七章第四十章第六十三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二十三章第83章 石敬塘的辯解第一百九十四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一百二十七章第49章 將星隕滅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三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78章 撲朔迷離第四十一章第7章 美人心聲第二十二章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零五章第67章 忠州之戰第四十三章第一百十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87章 特戰都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九十三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二百零一章第二十三章第四十六章第43章 威壓第五十一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一百十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四十八章第七十二章第65章 榮譽和自豪第一百零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一百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八十二章第一章第8章 欲從軍第八十五章第一百八十章第四十二章第九十五章第10章 廷辯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五十三章第五十四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80章 停戰和談第11章 世子謀反第92章 慶州暴亂(四)第七十九章第三十七章第一百零六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17章 臨戰第70章 無心插柳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八十九章第二百零一章第八十九章第九十六章第七十七章第15章 旖旎風情第二百零四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一百零一章第8章 欲從軍第四十二章第97章 傳承第11章 寧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