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bookmark

在他心急如焚之際,惡從膽邊生,狠下心來,命令身前數千弓弩手立即發射,對盾兵陣列進行無差別射擊。

可高正理顯然忘記了,是他自己調來的立盾,也是他自己將數千盾兵推向第一線,用以抵擋明軍火槍的射擊。

立盾對於火槍射擊確實有效,這時的火槍彈無法擊穿沉重的立盾。

但立盾防護的方向是東面明軍陣地,而此時明軍已經與盾兵膠着。

高氏軍弓弩手的箭矢密集地射向這個區域,而盾兵背朝弓弩手,明軍士兵卻是面向弓弩手。

更重要的是,明軍士兵因爲拋棄了火槍,加上身上沒有沉重的鎧甲,見敵人弓弩箭矢射來,第一反應就是反向躲在了立盾後面,把盾兵的身體當成了最好的掩護。

但盾兵兩兩相持立盾,不用說是一百八十度轉身,就是九十度轉個向也是不易。

在這種情況下,後果可想而知。

無差別射擊無形之中變成了對高氏軍盾兵自己人的單方面屠殺。

高正理反應還算快,眼見情形不對,立即下令停止射擊,但就這一瞬間的功夫,弓弩手已經完成了兩輪齊射。

四千盾兵至少在一半死在自己人的箭矢之下,而明軍士兵的傷亡卻是微乎其微。

就在高正理下令停止射擊的那一刻,八百明軍士兵由此發動了強行突擊。

所謂強行突擊。是因爲明軍士兵身上無可以遮掩的鎧甲,而盾兵陣與弓弩陣之間有着七八丈左右的間距,在這個間距之中。明軍是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用來躲避箭矢的。

弓弩齊射,從下令到發射只需要一呼一吸的時間,可如果強行中斷射擊,那麼弓弩手會將拉滿的弦慢慢鬆開,這時所花費的氣力遠比拉開弓弦要大得多,而且時間更慢。

楊廷式命令突擊,並非他懂得抓住這個機遇。而是背後的潰兵再次涌上來了,楊廷式知道。如果失去了盾兵做屏障,混於潰兵之中,如果高正理再來這麼一些無差別射擊,那麼。八百明軍就必變成八百隻刺蝟無疑。

與其束手待斃,不如拼死一搏,出於這個想法,八百明軍使出吃奶的力氣,爲這七八丈距離拼命衝刺。

高正理對自己今日的臨場發揮很是惱火,他剛剛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將自己的數千盾兵射殺一半,而今因爲突然中斷射擊,而給了明軍突破的機會。

這時高正理看見明軍發起衝鋒。心中萬分後悔下令停止射擊。

既然已經死了一半,何不將錯就錯,殺光這個區域中任何一個會喘氣的人。也不至於如今這麼被動。

盾兵陣之後再無可向前抵擋明軍衝鋒的步、騎兵,只有八千弓弩手待命,而此時就算下令射擊,也已經來不及阻擋明軍的靠近。

被敵人靠近的弓弩兵等於就是待宰的羔羊,如同被敵人接近之後的立盾兵。

高正理情急之下,丟車保帥。下令弓弩手向中心聚集,而他自己則率數十親衛拔腿向北門而逃。

如果這一幕被高方的在天之靈看到。必定會破口大罵。

一萬多大軍,竟被八百敵人拖了整整一個多時辰,如今,不但損兵折將,做爲主將的高正理竟丟棄麾下近萬士兵逃跑。

這不但是個天大的笑話,而且實在不象是高正理所能爲之事。

高正理軍旅生涯數十載,豈是一個不知軍不懂兵的莽漢?

其實,高正理只所以陰溝裡翻船,還是隻於被楊廷式部突然從天而降所震懾,混亂之下以少量軍隊試探性進攻,而被明軍火槍陣一溜煙功夫全滅。

這就更加加重了高正理的謹慎,於是調派立盾,達成了明軍拖延的目的。

而如果不是東門潰兵突然而至,楊廷式也不至於狂妄到以八百人衝擊敵人上萬大軍的境地,那麼,高正理部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到現在這種地步。

一着錯落滿盤皆輸,高正理如果能狠下心來,拋棄四千盾兵不要,也能將八百明軍殉葬,可往往結局就在人的一轉念之間。

當明軍從盾兵陣衝鋒之時,結局就已經註定。

身揣手榴彈的明軍無疑是突擊作戰的尖刀,根本就不是弓弩兵能抵擋得了的,所謂狼入羊羣,就是這個道理。

高正理的決定其實是正確的,此時不逃,那麼就等着成爲俘虜或者在混亂中陣亡。

高正理心中還存有一線希望,那就是北門還有他的兩萬大軍,只要能活着回到北門,高正理想好了,就帶着這兩萬大軍向西突圍,先去乞藍部,獲得補給之後,在大理與天竺的邊境紮根壯大,以圖將來。

可惜高正理沒有預料到,擊破東門的那三個煞神豈會如此容易讓他溜走。

百里義三人突破東門之後,只有百里義率軍從背後追擊潰兵,百里康、孫仕旭分別率軍從東門向南、北門迂迴,就在高正理攜親衛逃至離北門五里地時,迎面便是百里康的五千新軍。

高正理也死了。

沒有人說得清他究竟是怎麼死的,但百里康解釋說是高正理眼見敗局已定,憤然自盡的。

但百里義和孫仕旭都不相信,因爲能丟下萬人大軍逃命的人是不可能自盡的。

但二人都沒有說穿,因爲他們知道,有些事只能想,不能說。

此戰之後,有數以萬計的潰兵從西門逃出,這夥潰兵日後流竄至天竺邊境,成爲著名的流寇,號稱“沙拉馬地軍”,最強大時,兵員超過三萬人。

其首領據說是高氏子弟,高正理的兒子高智升。

直至許多年之後,被明國的藩國“吐蕃王”趙匡胤率八萬大軍擊潰,之後衰敗,直至無聲無息。

騰衝府一戰結束,代表着明國基本上統一了整個東亞大陸。

而金陵府中百里無忌正在納妃,上千裡外的緊急軍報,爲百里無忌的納妃獻上了厚禮。

高佛音被冊封爲“淑妃”。

之後,高思聰被冊封爲“大理王”,至此,大理國八府、四郡、四鎮三十七部正式併入明國。()

第十三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九十五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四章第二十四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78章 若要福先造路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18章 告別第62章 連下三州(二)第一百五十六章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4章 人滿爲患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五十九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四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92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章第三十五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七十一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43章 威壓第八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二十章第二百二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十二章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二章第六十章第六十六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26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六十四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64章 遭遇戰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四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八章第四十三章第21章 欲刺殺第八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97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一百七十二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四十七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八十五章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2章 王妃被殺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九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82章 販賣火器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十七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五十八章
第十三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28 徐世銘獻計第九十五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一百三十七章第四章第二十四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78章 若要福先造路第二百七十一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六章第18章 告別第62章 連下三州(二)第一百五十六章第42章 女人的心事第4章 人滿爲患第二百二十一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二百七十七章第五章第七章第五十九章第49章 籌備軍械坊(二)第四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二章第92章 滿載而歸第一百零六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六十六章第六十章第三十五章第84章 第二次整編第一百四十三章第七十一章第46章 嶽州陷落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43章 威壓第八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二十章第二百二十章第一百二十五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87章 天災人禍第一百十二章第五十六章第五十二章第六十章第六十六章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26章 各懷鬼胎第一百六十四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64章 遭遇戰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四十八章第七十九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八章第四十三章第21章 欲刺殺第八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97章 ,第二百一十五章第9章 四海鹽鋪第一百七十二章第76章 死人的榮譽第一百一十八章第二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九十四章第四十七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82章 男人的麻煩第八十五章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九十八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12章 王妃被殺第八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一百二十二章第九十六章第四十一章第82章 販賣火器第二百六十五章第八十七章第60章 南平王遺詔第一百五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