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蕭關

司馬季再這以史爲誡,說到了秦王的心裡面,時過千年,現在的局勢和戰國當然有了很大不同,可他仍然能在歷史當中找到一些經驗,用來讓司馬柬放下敵意。

戰國有的封號,我大晉全都有,秦王的領地仍然是關中,燕王的領地仍然是幽州遼東,兩人都面對洛陽的強大禁軍。現在固然沒有春秋戰國的天下霸主晉國,但局勢也是差不多的,身爲藩王兩人面對中間的洛陽,就和當時秦燕面對三晉聯盟差不多。

“本王相信,青玄不會對本王不利,現在本王下令大軍平息關中的亂匪,那青玄是否能夠告知本王,此戰如何打。”司馬柬轉頭看向司馬季,誠意已經拿出來了,燕王總不能什麼都不說,空手套白狼吧?

“這次我要分兵,集中一處齊萬年是不敢和我決戰的。我議以振威將軍盧播、安西將軍夏侯駿,分兵向西開進,一部去蕭關、一部去三關,但他們率領的部隊,是關中大軍。本王對將分兵的消息散播出去,而後和征討大將軍孟觀率軍北上。”司馬季負手而立侃侃而談,“這樣我手中的兵力不變,對外則宣稱爲兩萬到三萬人,不知道齊萬年可敢和我決戰。”

“齊萬年聚賊兵五六萬人,不可小視。”司馬柬看向夜空明月,怔怔的道,“燕王是想要引誘齊萬年和你決戰麼?很險啊。”

“一羣烏合之衆,在百姓亮了兩天刀,真以爲自己多能打?”司馬季輕哼一聲,毫不掩飾的道,“只要秦王對我不生芥蒂,他還能怎麼樣?”

司馬季覺得就算自己不被賈南風套路,這次的齊萬年之亂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因爲歷史上司馬柬死的不明不白,後來坐鎮關中的王侯,趙王、樑王都呆的時間不長,關中對兩人也屬於陌生之地,而現在不同司馬柬活得好好的,在關中的佈置也算是穩固,齊萬年是不可能起勢的,司馬季來了,只不過是把事情的負面影響壓小。

“好,讓兩人各領五千士卒出發,其他本王應該做的,絕對不會推辭。”司馬柬聽罷,認可的點頭,“青玄就在城中休息,明日你我在商議具體的佈置。”

第二天,振威將軍盧播、安西將軍夏侯駿便各領一軍出發,掃蕩關中賊寇。司馬季則回到大營,從很遠處就能看到從營地裡徐徐升起的炊煙。看着整整齊齊駐紮着幾百座白色營帳,從中穿梭着數對人馬來回巡視。

“夏侯駿和盧播各領一軍,對我們而言也是好事,他們兩個都太老了。只是希望兩人將分兵的消息成功散播出去,這就好,不能指望他們做太多。”巡視大營沒發現什麼狀況,司馬季便開口道,“希望齊萬年是一個聰明人,不然我們主動告訴對方我們分兵了,就怕對方不相信,這種事情最好是對方很聰明,自己從蛛絲馬跡當中發現最好。”

“其實我們可以做幾個胡人細作,將我們分兵的事情泄露出去。”孟觀想了一下道,“不知道殿下以爲此計可行麼?”

“試一下未嘗不可,不過在這之前,我先寫一份招撫令,別這麼看着我,咱們大晉總要師出有名的,齊萬年是不會同意投降的,他根本不相信我們,招撫令只不過是糊弄糊弄他屬下的普通胡人士卒。”從口氣上就知道司馬季絕對對此不抱希望,只不過是來一個必要的程序,至於齊萬年投降不投降,他愛投降不投降。

如果沒有之前誘殺胡人首領的事情,沒準齊萬年還會考慮考慮,可現在麼,就算是司馬季設身處地的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對於齊萬年的處境,燕王可以理解,不過這和他沒關係,司馬季現在的角色就是帝國鷹犬,別說你已經造反,你就是真的老實巴交的種地,只要朝廷有令,他也照殺不誤。

“咱們先等一個星期,蜀道艱難,糧草輸送比較慢。到時候在北上蕭關,送招撫令也需要時間呢。”司馬季打着哈欠懶洋洋的道,“此時勤加操練兵馬,哪怕臨陣磨槍也是有效果的。”

“孟觀領命!”孟觀迅速就找過來心腹耳語一番,隨後示意對方退下。

司馬季隨後幾天就是一陣寫信,這種內部叛亂有一點好處,就是敵人跑不了。類似北方草原的遊牧民,他們打不過還可以跑。但是既然已經遷徙到了中原,過了數百年的農耕生活,在想騎馬跑路就沒這麼容易了。

在這一點上,不論是齊萬年還是司馬季,都處在一個同等條件之上。在司馬季看來,只要對方沒地方跑,那遲早都是死路一條,給雍秦二州的刺史寫信,讓他們封鎖關隘,閉關自守,司馬季挑選一個適當的機會便會出發。

秦王司馬柬下達的命令和司馬季大同小異,主要目的就是控制住叛軍活動的範圍,將他們鎖在一個固定區域之內,分別把守,各自爲營,佈下天羅地網壓縮齊萬年控制的地方。

一連數天,關中包括雍秦二州風聲鶴唳,到處都是在官道上奔跑的信使,來往要地傳輸命令,甚至一些混亂的地方,信使直接被齊萬年的叛軍抓住,將裡面的內容交到叛軍首領手中,最後送到了齊萬年的面前。

雍州刺史解系就深知此次平亂的主角並非是自己,而是兩個宗室藩王,其中一個是鎮守關中,天下實力最強的軍鎮,而另一個是身後洛陽信任,此次執掌禁軍出兵的燕王,在先後接到兩人的來信之後,迅速就將雍州還在控制的地方派兵集中固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這種態勢在一些懂行的軍事將領眼中,明明白白的體現了四個字,分兵進剿。

齊萬年在扶風王麾下多年,當然也是一個行伍中人,自然一眼就根據晉軍各地的部署,看出了其中的門道,郝度不是說燕王是一個從來不分兵的統帥麼?不論是截獲的信件,還是做出的佈置,大軍的進軍路線,都清楚的表明,這就是分進合擊的部署啊?

“我斷定燕王必出蕭關北上,絕對不是疑兵之計。這樣!”齊萬年召集麾下衆將做出佈置,將所部分成十二軍,再加上一萬五千騎,總兵力達到了五萬五千餘人,堪稱齊萬年起兵以來所積累的全部力量,要是司馬季真敢北上,他就敢決一死戰。

“本王對關中地形不熟悉,是個人都知道,我從來都沒來過關中,八百里秦川對我而言只是一個名字,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對半,地利不在我這,但是人和我不然要抓住,從心裡面本王對普通胡人的命運感到同情,可既然已經造反,那就是叛逆,此次作戰首在屠軍,任何敢反對我大晉的人,成年男子全部要擊斃,女人嘛,網開一面,這也是本王一直以來的作風,明日正午出發,今天好好休息。”司馬季大手一揮喊道,“不論齊萬年的士卒比我們多多少,都給我記住,我們能贏。”

兩天之後,司馬季率領的洛陽禁軍安渡涇水,涇水是黃河最大的支流,要不是兩岸仍然在晉朝的控制當中,這也不會這麼容易就能渡河。

渡過涇水之後,大軍直奔蕭關而去,這個時候就通常意義上八百里秦川的川字了,一路上山川密佈,但所幸秦王司馬柬的反應不慢,四關緊閉,沒有讓齊萬年騷擾到關中,只是出現了小股的流寇。

而蕭關以北,就已經處在齊萬年的肆虐之中了,當地的郡守、縣尉早已不見蹤影。

“蕭關以北有細作前來說,齊萬年將氐、羌、匈奴分成十二軍,其中匈奴人的統帥是郝度,他正是當時叛亂的郝散的弟弟。”蕭關關隘城頭之上,司馬季遠眺遠方,孟觀則在一邊敘說最近的情況,只要一出蕭關,雙方就可以算是交戰了。而蕭關之內,則雲集着四萬洛陽禁軍,以及無數的糧草輜重。

大軍此時正在做一件事,炒麪!由於炒制過程進一步除去了水分,因此可以長期保存,由於已經炒熟,食用的時候加開水就可以衝開飲用,非常方便,用布袋裝滿掛在脖子上,可以頂住一個星期的伙食,這是以備不測用的。

蕭關以北地形就沒這麼友好了,司馬季爲了以防萬一,要知道戰場什麼情況都可能發生,萬一糧道出帶你什麼事情呢,儲備一個星期的口糧,足以讓大軍在撤軍的時候不人心惶惶。

“郝散的弟弟,連基本的斬草除根都做不到,簡直如入無人之境。都幹什麼吃的?”司馬季搓着牙花子,就這種漏網之魚再次起勢,還說意思說出來?就算是爲了表示仁慈,男丁也不應該留下。

“不過這些胡人首領的毛病還是沒改變,就是用部落爲基礎分軍,這樣做的弊端太大了,最強的應該鎮壓,匈奴叛亂兩次也不能留,剛開始先放羌人一馬,就從郝度開始吧。”司馬季走下城頭吩咐道。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抵梁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東西對進第四十五章 棉花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第五十四章 從長計議第三百九十六章 聯姻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騎衝陣第四百五十三章 揚州軍譁變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脈第六百九十七章 亞歷山大圖書館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民擁戴第四百七十一章 平州刺史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要富先修路第三十章 承襲燕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套第五百九十六章 入金墉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轉進第六十九章 不歡而散第八十三章 隱藏的豬隊友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第五百三十一章 他要做本王岳父第六百一十二章 甩餌釣魚第四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三十八章 試探朝臣第一百二十三章 扶南國第一百三十章 南夷校尉府第二百四十七章 全部斬首第三十章 承襲燕王第九十二章 我上我就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外戚的戰鬥第二百六十二章 翻臉第四百六十八章 八王並立第二百七十六章 付之一炬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埃及記第六百七十三章 呼羅珊初戰第九十三章 陸機第四百零九章 狗腿子燕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執法嚴明第三百四十六章 羊獻容第三百五十四章 扶南朝貢第九十八章 來人,上五石散第四百七十二章 司馬冏的安排第五百九十九章 東廠第三百二十八章 漢中立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右侯張賓第五十章 懸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八十六章 用兵方略第一百九十六章 國內城破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城第二百零三章 浩大工程第五百三十五章 圍攻鄴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劉淵的末日第六百四十三章 滅驃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呆若木雞的孫秀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二十一章 廢除人頭稅第七十七章 就抱他女兒第四百八十章 利益集團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臨屯郡第五百八十一章 得加錢第四百九十七章 河北漸亂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要富先修路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脈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師出高徒第一百零八章 強攻橫山關第二百五十八章 虛假的和平第五百六十章 女真下馬第四十章 林邑襲擾第六百一十三章 燕王身邊有奸佞第二百八十五章 被薅羊毛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下皆反第九十二章 我上我就行第七百零一章 學貫中西第三十八章 一吐爲快怎麼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晉衛、燕子第七百零九章 匍匐後退第三百八十三章 賈氏覆滅第六百四十八章 涼州張軌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征助力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賞諸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悄然離去第十五章 我全都要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戰連捷第五百五十三章 謝燕王不殺之恩第三百七十二章 看熱鬧第七百二十一章 酒池肉林第五百七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零二章 懷柔相待第二百八十二章 幽州無外患第四百七十四章 三駕馬車第六百一十三章 燕王身邊有奸佞第三十章 承襲燕王第五十四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賞諸王
第二百九十六章 進抵梁山第五百六十七章 東西對進第四十五章 棉花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第五十四章 從長計議第三百九十六章 聯姻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騎衝陣第四百五十三章 揚州軍譁變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脈第六百九十七章 亞歷山大圖書館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民擁戴第四百七十一章 平州刺史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要富先修路第三十章 承襲燕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套第五百九十六章 入金墉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八十二章 勝利轉進第六十九章 不歡而散第八十三章 隱藏的豬隊友第六百九十三章 硬撼第五百三十一章 他要做本王岳父第六百一十二章 甩餌釣魚第四百六十一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三十八章 試探朝臣第一百二十三章 扶南國第一百三十章 南夷校尉府第二百四十七章 全部斬首第三十章 承襲燕王第九十二章 我上我就行第五百九十三章 外戚的戰鬥第二百六十二章 翻臉第四百六十八章 八王並立第二百七十六章 付之一炬第六百九十一章 出埃及記第六百七十三章 呼羅珊初戰第九十三章 陸機第四百零九章 狗腿子燕王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軍南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執法嚴明第三百四十六章 羊獻容第三百五十四章 扶南朝貢第九十八章 來人,上五石散第四百七十二章 司馬冏的安排第五百九十九章 東廠第三百二十八章 漢中立威第四百八十六章 右侯張賓第五十章 懸賞第二百三十二章 移民實邊第五百八十六章 用兵方略第一百九十六章 國內城破第一百四十一章 破城第二百零三章 浩大工程第五百三十五章 圍攻鄴城第五百五十五章 劉淵的末日第六百四十三章 滅驃國第四百一十五章 呆若木雞的孫秀第五百九十一章 兵敗如山倒第一百二十一章 廢除人頭稅第七十七章 就抱他女兒第四百八十章 利益集團第五百六十六章 都想一戰定天下第二百六十六章 臨屯郡第五百八十一章 得加錢第四百九十七章 河北漸亂第二百八十三章 想要富先修路第三百八十章 景帝一脈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師出高徒第一百零八章 強攻橫山關第二百五十八章 虛假的和平第五百六十章 女真下馬第四十章 林邑襲擾第六百一十三章 燕王身邊有奸佞第二百八十五章 被薅羊毛第四百四十六章 天下皆反第九十二章 我上我就行第七百零一章 學貫中西第三十八章 一吐爲快怎麼了第三百三十二章 召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晉衛、燕子第七百零九章 匍匐後退第三百八十三章 賈氏覆滅第六百四十八章 涼州張軌第六百二十七章 南征助力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賞諸王第二百五十四章 悄然離去第十五章 我全都要第一百八十八章 連戰連捷第五百五十三章 謝燕王不殺之恩第三百七十二章 看熱鬧第七百二十一章 酒池肉林第五百七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零二章 懷柔相待第二百八十二章 幽州無外患第四百七十四章 三駕馬車第六百一十三章 燕王身邊有奸佞第三十章 承襲燕王第五十四章 從長計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六十九章 封賞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