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炮團

“大炮,這麼多大炮!”

一個遊擊將軍不顧形象,甚至不怕驚擾了楊國柱,大聲的叫喊了起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不遠處,在幾面軍旗的引導下,一輛輛馬車拉動的火炮羣果然出現在了衆人的眼前。

一個基數的炮彈是在前方的彈藥車上,然後還有六到八人的炮組成員。

原本四磅炮就得十一人,現在四磅炮已經削減到了六人,六磅炮和九磅炮的炮組成員則是八人到十人不等。

張瀚原本是按照拿破崙的理念來配置炮兵,按拿皇的理論是每千人的步兵應該擁有兩門火炮,後來才領悟到,拿破崙時代的火炮威力,不論是鑄造工藝和火藥配製要比現在領先的多,雖然本質上還是前膛炮,但工藝的進步和火藥的進步都要計算在內。

如果每千人兩門炮,一個龍騎兵團配十門火炮就夠了……這當然明顯是不夠多的。

每個龍騎兵團自己都會有兩個炮兵連,以前是步行炮兵,每個連是八門火炮,改爲騎炮連後,每輛大車要帶炮彈和乘員,還要保持一定的行軍速度,馬力和人力的需求都很大,每個炮兵連改爲六門火炮,一般是三門四磅炮,三門六磅炮。

整個炮兵團則是爲了大兵團作戰而準備的集中在一起的優勢火力,炮團下沒有營級編制,每個炮兵團都有直屬的六個連,每團三十六門火炮。

事實上軍司高層已經感覺可以把四磅炮集中起來,組成一些由四磅炮組成的輕重炮連,直接配屬到各龍騎兵團,由各團指揮直接使用。

而六磅炮和九磅炮,未來可能編一些十二磅炮在炮團,由戰事最高指揮來配置使用。

這樣既保持了火炮使用的靈活性,又能在關鍵的戰事中起到一錘定音的強大火力發揮的作用,更有利於重炮的使用。

出現在宣府鎮將們眼前的就是整個的炮兵團,每個炮連的隊伍都拉開很長。

每門炮不僅要配給兩百發的炮彈,還有大量的火藥桶,還有士兵們的隨行物資,一門炮需要一個彈藥車和一輛補給車,炮身未必很大,但炮架和兩個炮輪都相當的顯眼。

兩輛車八匹到十二匹挽馬,十餘個士兵走路或坐在車上,大炮被彈藥車拖拽着,相當顯眼的在草原上壓出明顯的印記。

數十門火炮排成了長長的隊伍,沉重的彈藥車和炮身顯得相當笨拙,但武夫們注意的都是黑洞洞的炮口,當然還有這些火炮蘊含的龐大力量。

一個武官駭然道:“這都是紅夷大炮嗎?”

另一個武官面色蒼白的道:“都是紅夷大炮,似乎比我在京師城頭看的稍小,不過京師的太大了,過於笨拙,無法步戰,只宜守城。人家這個好象是縮小的紅夷大炮,步戰威力不知道如何。”

一個武官頗爲篤定的道:“和記從來不做無用之功,人家這火炮威力定然不小。”

“幾十門紅夷大炮啊,簡直是可怕。”

“京師城頭似乎也沒有這麼許多!”

“這要打放起來,真是地動山搖。”

“在下於京營曾經看過神機營打放火炮,真的是天崩地坼,電光火石。”

在重炮團經過的時候,嘈雜的聲響一直不停,宣鎮的武將們不停的打量着那些大型火炮,也是注意着整個炮團的車隊。

他們當然不知道,這其實在和記的編制裡只能算輕炮,四磅炮和六磅炮算輕炮,九磅炮和十二磅炮或以上纔算重炮。

所有的炮組人員都在車上,每數門炮就有一面軍旗,也代表了整個炮兵連的車隊。

旗幟之下則是一羣炮兵連的軍官,另外在車隊兩側都有炮團直屬的龍騎兵護衛們,每個騎兵都是腰板挺直的騎坐在戰馬上,似乎感覺到了這邊的動靜,不少騎兵轉動目光,冷冷的看了過來。

大明宣鎮的這些老丘八居然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很多將領閉了嘴,只有幾個不服氣的發出了冷哼聲,但並沒有什麼人應和他們的不滿。

軍人就是這樣簡單而直接,老子既然比你強就是比你威風,若是不服就拿刀劍說話,否則全是虛的。

宣大和榆林山西陝西甘肅諸鎮,算是大明軍人中最優秀的一羣,軍紀好,聽命令,能吃苦,歷次支援遼鎮的客兵,除了川兵優秀之外就是宣大甘肅榆林兵的表現最好,也最能打。薊鎮和遼鎮兵的表現最差,待遇最好,表現卻是最差。

而這些向稱強悍的宣府諸將,此時此刻卻是啞然無語,深深的感覺到了與對面商團軍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騎兵,幾萬人的騎兵,無數大車組成的輜兵輔助部隊,輜兵們的配給訓練裝備都比宣府的戰兵還要強的多,又有眼前這樣強悍之極的炮兵,宣府鎮的將領們直接感覺到一陣無力和悲哀。整個鎮城也沒有一門紅夷大炮,這種火炮鑄造困難,工藝複雜,質量的要求很高,工部原本的那些糊弄人的造法根本弄不出來,都是朝廷花費巨資,由孫元化這些專家帶着人專門鑄造而成。

整個遼鎮因爲是戰略重心的重心,火炮配給最多,關門上有,寧遠城頭就有十幾門重炮,除了這兩處地方外就只有京師城頭有紅夷大炮。

數月之後,新鑄的大炮會放在收復的錦州等修復的城池上,成爲大明最強力的防守力量。

大明的軍國重器就是這些新鑄的紅夷大炮,堪稱鎮守國運的神器,結果在和記這邊就是被馬車拖着亂跑,一點兒沒有京師那裡奉若神明的那種敬畏和慎重。

要知道,這些大型火炮鑄造不易,工藝相當的困難,耗費的當然也是大量錢財。

就算到了清朝康熙中葉,半個世紀過去之後,鑄成的火炮還被清朝皇帝賜給各種大將軍號,以表達重視。

看着眼前的火炮洪流滾滾而過,有幾個宣鎮武將突然感覺一陣心酸。

很快重炮團走完,一羣明軍將領都有點鬆了口氣的感覺。

“唉,我們回去吧。”

楊國柱瞬間象是老了十歲,令得他身邊的親信們一陣心酸。

但沒有人能說出什麼寬慰的話來,任何人都知道什麼寬慰的話都只是自欺欺人。

楊國柱早年是一個有野心的將領,他的目標當然是能建立自己的一份功業,後來隨着遼東局面的崩壞,楊國柱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掌握住一個九邊重鎮,建立自己的班底基業,令朝廷不會隨意把自己調向遼東。

身爲一個較爲滑頭,擅長人際關係的將領,如果不是有和記的存在,這個目標還是相當容易被實現的。

現在楊國柱已經不奢望能留在九邊,只盼着能調任內地軍鎮了。

雖然類似貶斥,但總比留在險地要好的多。

“從今日起,未得我軍令者不得擅自出邊。”楊國柱從山坡上下來,看着諸將,淡淡的道:“至於過路兵馬,未明其目標和所屬部落,不得擅自有所動作,釁不得自我開,你們明白了嗎?”

“明白。”

“請大帥放心。”

看着一羣“會意”的將領們,楊國柱心中卻是有着千奇百怪的想法,甚至很想一鞭抽向某張可惡的臉。

身爲大明重將,居然就都是這般成色?

“大帥放心。”一個遊擊不以爲恥,反而洋洋得意的道:“甘肅總兵官,榆林總兵官,還有大同總兵,山西總兵,薊鎮總兵,一定都是如大帥一樣的做法,不會有什麼異外的。”

楊國柱沒有一鞭打過去,反而對身邊的中軍官道:“和記很快就會打完這一仗,準備些禮品,等算着張大人回師的時候,用我的名義悄悄送過去。”

“是,大帥。”

“那什麼天可汗的傳言,不要上報。”

“是的,大帥。”

“唔。”楊國柱眼光看向東邊,薊鎮總兵黑雲龍估計也是如自己一樣的處理方法,在這種事上,大家一定會很有默契。

“呵呵。”楊國柱發出一聲意味不明的輕笑聲,似有幾許自我解嘲,幾許狡黠,又有幾許悲涼。

……

“嗯,好了。拿下去吧,處理掉,不必聲張了。”天啓皇帝聽完乾清宮太監唸的奏摺已經是滿臉的疲憊,皇帝年輕的臉龐上滿是倦色,眼神中也是充滿憂慮。

皇帝近來的身體還算不錯,體力和精神都有所恢復,但不論如何皇帝的身體也不象是一個二十來歲的青年人,反而象是進入中年之後疲憊的中年男子,一舉手一投足都沒有青年人的朝氣和活力。

不管是處理國政還是在後宮努力耕耘以試圖再叫后妃懷孕生下皇子,這兩件事皇帝都已經是力不從心了。

哪怕是軍國大政,天啓皇帝的關注度也是遠不及前兩年了。

儘管地方官員不曾正式上報和記對林丹汗用兵的消息,只有邊將含糊不清的大股不明兵馬過境的奏報,各鎮完全沒有戒嚴的打算,也不曾請撥兵馬糧草,從甘肅到榆林再到宣大和薊鎮,到處都是一片平靜。

連帶着遼鎮都消停了,前一陣袁崇煥奏報十三山大捷,團練兵馬在祖大壽所領官兵的配合下破圍而出,似乎還掌握了廣寧和義州衛。

袁崇煥的奏報還是相當謹慎的,並不認爲現在朝廷在遼西的實力足夠大,大到可以收復廣寧的地步。

按這個新任遼東巡撫的看法,還是以十三山團練爲主,官兵爲輔,如果事有不協則山上團練照舊退回山上,官兵則是以守備錦州爲主要任務。

把寧錦防區穩住了,重修大淩河和小淩河到西平諸堡,把三叉河防線穩固住,這才談的上真正收復廣寧地區。

朝廷對袁崇煥的奏報還是滿意的,遼東巡撫不愧是久鎮遼東,經驗豐富。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交接第九百五十三 守理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推第四百七十一章 好說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紅雲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五百三十三章 磊落第一千三百七十一 如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使命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岸邊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七百零六章 兼併(今天是四更)第三百五十章 刺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虎蹲第一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堵門第二百三十六章 放火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部署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官心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出手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套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雙面第二百四十二章 檢視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官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一千九十二章 苛刻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四百零一章 礦場第一千七十五章 問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十四章 跑?第八百九十四章 趕回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人心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擔當第一百四十九 大城第十章 小市內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復仇第五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五百七十七章 洪流第三百五十八章 快意第一千一十五章 誤事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情報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緊迫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試第一千三十一 關卡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四百八十章 怒火第一千六十八章 軍官第八百九十章 騎陣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官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虐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回饋第一千九十一章 會獵第十三章 犒賞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嶽託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圍城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護送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移動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駕崩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急報第二章 說賠累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煙火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六百一十四 跪見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級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甲士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賀喜
第一千六百五十一章 交接第九百五十三 守理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閣爭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平推第四百七十一章 好說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紅雲第六百九十三章 老朽第五百三十三章 磊落第一千三百七十一 如一第一百七十五章 使命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 收穫第四百二十八章 發昏第四百六十三章 報復第三百六十五章 硬貨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總督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承諾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 岸邊第九百九十六章 柞木第七百零六章 兼併(今天是四更)第三百五十章 刺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 虎蹲第一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堵門第二百三十六章 放火第二百七十三章 理由第一千六百一十三章 部署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官心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出手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三百三十七章 解套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雙面第二百四十二章 檢視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官心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價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第一千九十二章 苛刻第四百九十一章 進堡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衝擊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 撤離第一千三十六 多謝第四百零一章 礦場第一千七十五章 問題第三百七十六章 光線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十四章 跑?第八百九十四章 趕回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人心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擔當第一百四十九 大城第十章 小市內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復仇第五百六十四章 織機第二百六十八章 放回第三百一十章 後手第九百九十二章 清戶第五百七十七章 洪流第三百五十八章 快意第一千一十五章 誤事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情報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行程第八百七十八章 平安狀第七百六十七章 篝火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牧民第一百二十九章 友誼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緊迫第一百二十二章 比試第一千三十一 關卡第八十一章 常寧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火船第一百五十章 挑細作第八百九十九章 移動第四百八十章 怒火第一千六十八章 軍官第八百九十章 騎陣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官心第一百三十六章 虐殺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 回饋第一千九十一章 會獵第十三章 犒賞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 嶽託第三百四十一章 帝心第七百五十一章 圍城第一千六百七十五章 礦兵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護送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退殿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移動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 駕崩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官廳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急報第二章 說賠累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煙火第一千一百零一 窒息第三百零七章 對峙第六百一十四 跪見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級第六百六十九章 攀山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甲士第七百二十五章 木城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賀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