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臉色有些不好看,大明官員們的俸祿,其實是他在建國時一手訂立下來的。訂立時,老朱經過了精準的計算,保證了這俸祿只夠這些官員們日常吃用,絕無奢靡揮霍的餘力。其發俸之苛刻,可稱爲歷朝歷代之最。
但其實也怪不得老朱,明朝剛剛建立時,這些文人士大夫們的鼻孔子其實是朝在了天上的。前宋時,奉行“文人與士大夫共天下”,一羣士大夫滿口的仁義道德,將“弱宋”從頭貫穿到了尾也沒能支棱起來。到了元時倒是不與士大夫共天下了,卻又“失之過寬”,給了士大夫過大的權力,士大夫們成了蒙元貴人的代言人和斂財工具:只要你們按時把賦稅交上來,在你們的轄地上做什麼我們都不管。
宋時士大夫貪墨成風,卻依舊備受倚重,即使貪污鉅萬也沒有殺頭之虞。元時士大夫更是儼然一方土皇帝,個個在爲朝廷徵稅之餘自己也吃的滿嘴流油肥頭大耳。經歷了這兩朝過分優容士人的時期,到了老朱建立大明時,這些士人們更是一個個都已經富貴了百年往上,也習慣了被皇帝和朝廷捧着哄着。即便大明給他們開多少的俸祿,只怕也難以滿足了。
可惜,他們遇到的是老朱。老朱那是什麼人?是個寧願把這一鍋肉全掀了,也不願意給貪官多分一杯羹的人。
想包稅?沒門!寧願將徵糧運糧的重擔交託給目不識丁的糧長,也絕不讓這些官員們沾邊。想要朝廷優容士人?絕無可能!給你們開一份歷朝歷代最低的薪俸。要做官,就別想我大明朝再和供大爺似得供着伱。要不願意,自便,還請出關往北,元庭的官位可比咱大明的官兒當來舒服多啦!
因此大明建立之初,頗有許多文人官吏不遠萬里,追隨着元順帝出關北逃的。他們並非全都是死忠蒙元異族,實在是拋不下元庭給他們的這些碩大的“福利”,做着有朝一日元庭復辟好繼續作威作福的美夢。然而事實後來也明瞭了,元庭山河日下,反而是被他們視爲草莽政權的大明如日之初升,因此那些有官癮的人也就不得不放下了心中的那些奢望,專心侍奉新朝了。
箇中自然也有積重難返、一時還沒有擺清定位的前朝遺官,這也無妨,洪武四大案轟轟烈烈,徹底洗清了這一股從前宋時持續至今的官場歪風,爲大明夯實了根基。
直到堡宗被俘土木堡,大明武勳盡喪,這些被老朱家壓了四代的文人們這才又擡起了頭……
“咱自己吃飯還只一碗飯兩道菜,你娘也當了十來年皇后,裙襬甚至還沒遮過腳面。咱得了天下,尚且如此簡樸,怎麼,他們便受不得窮,非要咱多出些民脂民膏奉養?”老朱面色不愉。
“雖如此說,但……官員們居行不易,多隻得另尋財路,也是事實。”朱肅道。“歷史上大明中後期,官員們每年各種儀俸、冰炭敬,絡繹不絕,朝廷亦視爲常例,不加遏止。緣何?便是因爲此事已爲風尚,牽一髮而引全身,絕不可輕動。”
“莫非彼時,大明上下皆爲貪官,全無一名忠義之士?非也,是大家都知道,官員起居花費日益增長,而薪俸卻需尊祖制絕不可動。故而只得容許官員們自求溫飽之路,故弄出了這麼多的名頭來。只拿自己該拿的那一份便是清官,可既有名頭在此,那些貪官們如何會不多貪多佔?這反而要侵蝕更多的民脂民膏,薪俸雖定的少,但從結果來看,卻是本末倒置了。”
“倒不如爲官員加俸,而後杜絕此類冰敬、炭敬等等斂財名目,如今我大明通行錢莊銀號,便連路途中的火耗也可取締。此後科舉,再一體拒絕三代經商者入仕爲官。這樣一來,寒門官員士子必然歡欣,朝中動盪可解,其餘心虛者也可不必顧及。二來,取締了那諸多常例名目,日後稽查貪腐更爲簡單明瞭,可使朝中上下更爲清明。三是,儉省了這些靡費,朝廷的盈餘,指不定還比往年時來的更多呢。未必便一定虧損。”
老朱也並非不明事理之人,雖是不願意對這些官員過於優容,但還是露出沉思神色。那邊廂,朱標已是開口道:“父皇,兒臣覺得可行。”“自錢莊開設,寶鈔發行,我大明國庫儉省火耗甚多。且如今官員亦十分儉省,這些銀錢,已足以給官員們增俸。更遑論還有瀛洲、鳳鳴洲諸地的金礦收入。大明國庫已十分豐盈。”
“新學中的經濟學亦曾經論證過,所謂的財富乃是百姓勞動所得。金銀不過用以衡量其價值而已。”
“若囤之不用,與廢鐵無異。將之發放諸官,也是一項利於國計民生的善政啊!”
“既然如此,老大,你去將此事拿到內閣裡議一議,查缺補漏。若無問題,先試行一段時日……”老朱思考良久,想到如今的朝官早已換了一批,且多是新學擁躉,早已不復先前那些迂腐之輩,口風便終於鬆動了一些。朱標聞言一喜,忙點頭應是。
既然願意送到內閣商議,這事其實便算是定下了。一旦增加了俸祿,如今因流放許多官員至鳳鳴洲而有些動盪的朝綱,也必然會因爲這個好消息而重新穩定下來。
“也罷,朝局穩定,咱也能騰出手腳來繼續對付四夷。”老朱道。“南邊的安南最近很不安分,英兒在雲南還未積攢好兵力,還不知能不能取下安南。還有南洋諸國,近日我大明開放海事,往來商船日豐,不少南洋小國藉機橫徵關稅……這都是在咱大明的手裡頭撈錢啊!”
“北面,老四方收服哈密,只怕冰雪化凍之時,便會遭受亦力把裡與瓦剌餘孽的反撲。”
“朝廷事務千頭萬緒,確實不宜再遷延下去了。”
“四哥……”朱肅面容漸漸肅然。他已知道,朱棣已經開始了他心心念唸的西征。然而與昔日蒙元西征的局面不同的是,正在強勢崛起的帖木兒帝國正攔在朱棣的西面。究竟是帖木兒大帝更加威武,還是永樂大帝更爲英雄,便連他這個穿越者,也未必能說得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