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

兩日時間轉瞬即逝,到了交稿的日子,有司禮太監立於奉天殿門旁,在上朝之前,先把自己所寫的手稿交上去。

“吳大人,想必以你的文采,這次必能被皇上看重,平步青雲指日可待。”

“哪裡哪裡,我這末學之士,和各位大人可比不了。”

“諸位大人猜猜,皇上會選誰的文章?”

“這個不好猜,首先文章要寫的工整,其次還能能得聖心,這可不容易。”

看着眼前的大人們都在談論文章,卻沒有人再提勸諫之事,有人問道;

“上次早朝後,不是說要勸誡爾的麼?”

衆大人聞言,白了說話之人一眼,臉不紅心不跳的說道;

“當今聖上開創大明,統一宇內,這是天大的功勞,可比三皇五帝。”

“況且如今大明開國日久,百姓安居樂業,皇上蓋一座樓閣而已,我等倒也不必上綱上線。”

“說的極是,我當時回家也是如此想的。”

“這就叫衆人所見略同,沒想到大家都想到一起去了。”

“哈哈哈!”

“那看來我們衆人,倒是可以看看誰的文采更能獨勝一籌了。”

“我是沒什麼希望了,不過我聽說宋大學士也寫了文,恐怕將我等都比下去了。”

要知道宋濂可是明初有名的大儒,更是貴爲太子之師,作文對他來說小菜一碟。

衆官不禁懊惱,怎麼就沒有想到呢。

不過衆人還是抱着一線希望,對自己所寫的也是很有自信。

畢竟,不到最後,鹿死誰手,尚未可知。一切事情不都是有個萬一麼。

萬一呢……

早朝開始,衆人心事重重的進入了奉天殿中。

“諸位的文章咱都收到了,咱會一一查看,選出一個最滿意的,必定會大加賞賜。”

衆文官又心思活絡了起來。

今日早朝無其他事,朱元璋和衆官的心思都在文章之上,所以早早的就退了朝。

風和日麗,御花園中。

“標兒,朝中文人基本上都寫了一篇閱江樓記,你猜,誰會勸咱不要建此樓?”

朱元璋此時也是饒有興致,雖然他越來越看不起文人雅士,但是還是相信他們有文人風骨的。

朝廷有翰林院士,還有督察御史,這些都屬於是可以隨意諫言的。

相信其中定有人會直言勸諫。

朱標可沒有朱元璋那麼樂觀。

畢竟隨着大明成立日久,聖威越來越難測。

如今乃是朱元璋親口說要修建閱江樓,恐怕滿朝文武,還沒有人敢公開反對朱元璋。

“對了,咱上次讓那林然也寫一篇,你帶來了麼?”

聽到朱元璋如此問,朱標卻不知如何作答。

實在是那林然太過混賬。

自從那日朱標離開後,林然便帶着管家去了飄香樓中,這兩日竟沒有再出來。

身爲太子的他,畢竟不能親自去那青樓之中催他寫文,只好慢慢等他。

沒想到,到了今日仍無消息。

無奈下,早朝之前,朱標派人去了飄香樓,去詢問結果,想必待會送信之人就會帶來消息。

就在朱標不知道如何回答時,一小太監走了過來,輕聲稟報道:

“稟皇上,東宮有人送來了一篇文章。”

朱標舒了一口氣,連忙道;

“兒臣早晨出門太急,臨上朝才發現忘了將林然的文章帶來,

因此特地派人回去取,因此耽擱了時間。”

“罷了,把文章呈上來。”

朱元璋大手一揮,然後看着朱標道;

“標兒,你哪裡都好可是就是有時候太過放縱下面的人了。”

“你這點就不像咱,咱殺伐果斷,吩咐下去的事,有誰敢耽誤?”

“不過你寬厚點也好,但是不能迂腐。”

接着,朱元璋轉頭對着站在一側的毛驤道;

“說說那林然這兩日做了什麼。”

“啓稟皇上,自從太子離開林然的府邸,林然隨即便帶着管家夜宿於青樓之中。這幾日未再出門。”

朱標跪倒在地;

“父皇,原諒兒臣欺君之罪。”

朱元璋扶起朱標,輕聲道;

“標兒,父皇不會怪罪與你的,只是想讓你明白,防人之心不可無,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文人。”

“就說這林然,當面他答應你,轉頭就去尋歡作樂,這就是文人的一貫作風。”

“幸虧他今日把文章送來了,如果他只是敷衍了事,那這種人留不得。得讓他知道,我大明的太子不是好欺的。”

“父皇英明。”

“行了,還是先看看那些大臣們怎麼寫的吧。”

“標兒,你讀給咱聽聽。”

“兒臣遵旨。”

說完,朱標上前隨意拿起一篇,開始讀道;

“金陵爲帝王之州。自六朝迄於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定鼎於茲,始足以當之。

…………

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功者,勒諸碑銘。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這是誰寫的?”

“乃是宋師宋濂。”

朱標恭敬答道, 畢竟此文是他老師所做,詞句工整,大方而又不華麗。

所說也無可避免的大讚當今聖上的功德,可也有勸諫之意。

可是朱元璋聽聞,卻是不屑道;

“你聽聽,這就是名聲響徹整個大明的大儒。”

“辭藻華麗,說起話來遮遮掩掩,這就是一代文人的風骨麼?”

“咱大明不缺這樣的腐儒。什麼大儒,也是徒有虛名之輩耳。“

在老朱看來,既然是大儒,又是當朝大學士,就應該上書直言,而不是在文章中不痛不癢的說上幾句。

而且還不敢明說,拐着彎來暗示。

這是貪生怕死之輩。

想想唐太宗的時候,李世民一旦做錯什麼事,魏徵都是直言相諫,從來不拐彎抹角。

這纔是正義之士。

如今,咱的魏徵又在哪裡。

可是朱元璋卻沒有想過,爲什麼無人敢做魏徵。

“接着念下一篇,咱倒要看看,有沒有敢直言勸諫的人。”

朱標卻是心裡明白,連大學士都是滿篇誇讚,恐怕其他人更不敢直諫了。

說不得,下面全是誇讚之詞。

可是卻也只好硬着頭皮接着拿起另一本念下去。

果然不出所料。

這篇文章還沒有唸完,朱元璋就眉頭皺起,不想再聽,讓換了下一篇。

不得不說的是,這些文章辭藻華麗,三皇五帝,封禪泰山,只要是古人出名的事都被拿來做了比較。

顯而易見的是,當今聖上更勝一籌。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

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三十章 夜遊秦淮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章 橫眉冷對夫指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二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四十章 橫眉冷對夫指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
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三十章 夜遊秦淮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章 橫眉冷對夫指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二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四十章 橫眉冷對夫指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三章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