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

翌日,早朝,奉天殿中。

朱元璋身穿龍袍,高坐在龍椅之上,甚是威儀。

羣臣跪拜行禮之後,文武分站兩旁。

衆文官們都滿腹心事,蓄勢待發。

只聽見司禮太監高聲喊道;

“有事啓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只聞有聲音傳來,

“臣有本啓奏!”

一人走人羣中走出,大聲說道。

朱元璋眼睛微眯,說話之人就是國子監祭酒孔照。

和昨天毛驤所彙報大的一樣。

不過朱元璋還是裝作不知的問道;

“愛卿所奏何事?”

“來人,把奏疏呈上來!”

司禮太監上前接過奏疏,送到了朱元璋的手裡。

朱元璋心裡明白是何事,不過還是裝模作樣掃了一遍。

只聽那孔照接着說道;

“稟聖上,臣要參那草堂明人,請陛下明察。奏疏中已經寫明瞭理由,臣認爲那草堂明人之罪行罄竹難書。不罰不足以服衆。”

朱元璋笑呵呵的問道;

“愛卿不必說的如此嚴重吧,咱看了奏疏中所寫,不就是寫了一本小說麼。”

孔照知道,此時他一人說話,皇上肯定不會放在心上。

偷偷示意其餘官員。

“臣有本啓奏,也要參那草堂明人。”

朱元璋聞聲望去,說話之人乃是翰林院學士。

“臣參那草堂明人數典忘宗,不尊禮法!”

朱元璋無語,這也不找個好點的理由。

還未等他說話,又有人出列道;

“臣也要參那草堂明人。”

說話的正是督查院的左都御史。

這也是昨天衆人商量好的。

朱元璋眼睛微眯,沒有說話。

朝堂之上,陷入一片詭異的平靜。

孔照三人見朱元璋不說話,以爲是三人所說沒有打動朱元璋,因此把眼神都看向了胡惟庸和汪廣洋。

希望二人也站出來說話,讓陛下看看文臣們的決心。

汪廣洋無奈,畢竟昨日他當衆之下,答應了衆人此時卻不能反悔,要不然,官聲將毀於一旦,日後沒有人再回把他放在眼裡。

只好出列道;

“稟聖上,昨日臣也看了那本小說,其中暗喻確實不妥,希望陛下查之!”

汪廣洋耍了個滑頭,他昨天想了一夜,也是明白此事背後定是有高人插手,不想把自己牽涉太深。

因此,說話比較委婉只是說不妥。

具體哪裡不妥,什麼不妥,他卻未說。

這樣,想必兩邊都不得罪。

文官們見他如此說,倒也沒說什麼,畢竟他只要站出來說話就行。

可是朱元璋看向汪廣洋的眼神就比較耐人尋味了。

想要各打五十大板?咱的這個丞相,還真是會做人。

朱元璋心裡暗想。

此時就剩下文官之首,胡惟庸。

文官相信胡惟庸今日肯定會和百官站在一起,畢竟他也是文臣,更是一個讀書人。

朱元璋的目光也看向胡惟庸,昨日閉門謝客。

咱今日倒要看看他的態度。

胡惟庸知道,朝堂之上,他作爲百官之首,不能再裝聾作啞了。

要不然不僅百官看不起他,皇上也會不喜。

只見胡惟庸道;

“稟聖上,臣昨日身體不適,所以還未曾讀過這本小說,還是剛纔朝堂之上才聽聞。

雖說衆人包括朱元璋都不相信這句鬼話買還是在看他接下來如何說。

胡惟庸接着說道;

“臣剛纔聽各位大人所言書中內容,確實有損讀書人的形象,如果有心人利用的話,確實會讓天下讀書人失望。”

衆文官聞言,不禁暗自竊喜,看來胡惟庸還是選擇了從衆,這不出衆人所料。

朱元璋沒有多說,他知道胡惟庸不會如此愚笨。

果然,胡惟庸話鋒一轉接着說道;

“可是,如果僅憑着一本市井小說,又沒有觸犯我大明律例,怎麼能就如此輕易的定一個人的罪?”

“天下文章,自古到今,說不勝數,如果說我們僅憑一本小說,就認爲可以打斷讀書人的脊樑,那豈不是小看了我輩讀書人,日後也勢必會被後人所恥笑。“

“所以,臣認爲,此例不可開。”

百官們望向胡惟庸的眼神頓時變了,他是怎麼敢的,難道是要一個人面對這些朝廷大臣?

這胡惟庸莫非是真的病了,把腦子燒糊塗了?

wωω_ ttkan_ ¢O

胡惟庸此時也很無奈,只好無視衆人的眼神。

他如此說,又豈是他本意?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

本來不必如此說的,可是卻被這些朝臣們逼迫的不得不如此。

這些朝臣們,忘了自古以來,朋黨,是所有皇帝所忌諱。

如果今日衆人真的衆口一詞,那豈不是說明了文官們已經自成一派?

那以後如果遇事,衆人都是如此,那皇帝該如何自處?

特別是咱這位朱皇帝,又豈能坐視這件事的發生。

所以,原打算是兩不相幫的胡惟庸,瞬間就在朝堂之上有了決定。

這就是讓咱的這位朱皇帝知道,我胡惟庸一直是向着陛下的。

想必皇上定能會明白。

朱元璋確實是聽出了胡惟庸的言外之意。

比之汪廣洋不知道好了多少。

想起汪廣洋,朱元璋目光凌厲的忘了過去。

汪廣洋不敢擡頭, 只感覺彷彿有兩柄利劍向自己直刺而來,心裡不由暗暗叫苦。

一步錯,步步錯,滿盤皆輸。

自己得儘快找辦法扳回一城才行。

那些武將們倒是無所謂,本來讀小說就不是他們的喜好,自然是滿看過。

而且,這些武將們向來不喜歡文官,此時見有人寫小說罵他們,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幫助他們說話。

此刻的朝堂上,鴉雀無聲。

朱元璋一一看過衆人,無人敢與之直視。

百官的態度,他盡收眼底。

他心裡自有主張。

既然今日有人替那草堂明人說話,那自己也就不用幹綱獨斷了。

要不然這些酸臭文人,會天天煩咱。

大殿之中,有聲音響起,

“胡惟庸,那你說,此事應該如何處理?”

胡惟庸明白,皇上這是想讓自己替他背鍋,可是自己卻不得不背。

只好說道;

“臣以爲,孔乙己這本小說,既然已經傳遍應天府,這是阻止不了了。但是可以讓他在止步於應天府,任何商店不準在印發此書。”

這個處置,朱元璋和衆文官都沒有異議,大家都不想讓這本書太過擴散。

胡惟庸小心謹慎,仔細斟酌,接着說道;

“至於那草堂明人如何處置嘛!”

……

PS:感謝最強士官長,飛鳥燈,書友20170702041449784,書友161123091654424幾位老爺的打賞!

求追讀!!!月票和推薦票

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三十章 夜遊秦淮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鍋粥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一章 這是不給林然留活路啊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鍋粥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
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四十五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三十四章 功蓋三皇德壓五帝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三十章 夜遊秦淮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八章 汪廣洋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鍋粥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三章 孔乙己第二十三章 朱標到來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一章 這是不給林然留活路啊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二十五章 大明還有王法麼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一十五章 風聞奏事,天子家宴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二十七章 天下文人一鍋粥第一十三章 竇娥冤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