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

朱標聽朱元璋如此說,恭敬的站在一旁,準備聆聽教訓。

只見朱元璋站起身來,離開了座椅,踱步到書房門前,望着那隨風飄動的雲彩,開口說道;

“標兒,自古以來帝王家有兩句話:建國靠武將,治國靠文人。”

“爲什麼如此說呢?因爲建立國家,需要的是征戰沙場,馬革裹屍,只有擁有勇猛的悍不畏死的猛將,纔有建立國家的可能。”

“就像咱建立這大明,就是因爲咱擁有着一羣悍不畏死的淮西兄弟,所以咱才從一介布衣,最終建立了這大明朝廷。”

“可是開創大明之後,治理國家,卻需要的是懂國策,眼光長遠,可以安定民生之人。咱的這些老弟兄們都是大老粗,指望他們幫咱治理國家,那無異於癡人說夢。”

“所以咱纔會下旨,讓天下讀書人投效朝廷,效忠於咱。“

“可是咱心裡明白,這些讀書人靠不住。”

“如今大明纔剛剛開創沒多少年,還不能夠讓這些讀書人歸心。”

“有奶便是娘,這就是咱對大多數讀書人的看法。”

“你看那衍聖公一脈,向來如此。”

“孔聖人更是天下讀書人的信仰,他的後輩都是如此之人,那天下讀書人又能好到哪裡去?”

“如果以後哪一天,咱大明出現了強大的敵人,咱能指望着這些讀書人幫咱大明賣命麼?”

朱元璋的連串發問,朱標不知該作何回答。

雖然他知道朱元璋所說的有失偏頗,可是卻是事實。

雖然他也是儒生,可是他卻明白,懂得越多,人越會考慮自身。

遍觀古今,捨身忘死的讀書人不是沒有,可是相比較而言,終歸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另投新主,攀附榮華。

朱元璋並沒有指望朱標能夠作答,他只是要告訴朱標一個道理,這是朱元璋他自己悟出來的道理。

“咱早就有意改變現在讀書人的現狀,想讓他們從心底忠心於咱大明。哪怕以後咱大明後代子孫不肖,大明被新的王朝所代替,可是咱的大明也永遠在這些人的心中,時刻不忘光復咱的大明。”

“那咱大明將永遠都有希望。”

朱標沒有想到朱元璋考慮如此深遠,此刻望着朱元璋的背影,只感覺又高大了許多。

“可是收服人心,談何容易!”

朱元璋不由的輕嘆。

“咱爲啥廢除科舉?還不就是因爲那不是咱想要的科舉麼?那樣的科舉培養出來的人才,也不是咱想要的。”

“你看看,除了史書,現在的人誰還記得,這天下也曾姓秦,也曾姓漢?”

“以前的各個朝代,現在只是這些讀書人口中賣弄學問的本錢。”

“要不是蒙元暴虐,恐怕現在還是蒙元的天下。”

“所以你說,咱要這樣的讀書人,又豈能安心?”

這個想法,一直藏在朱元璋的心底最深處,從來沒有對人提及,連馬皇后都不曾說過。

可是爲了讓朱標日後能做一個更好的帝王,朱元璋還是想讓他知道這些。

“咱一直沒有想出如何才能讓這些讀書人徹底歸心,如今這林然的主意,卻是讓咱看到了希望。”

“學校,咱看中的不是現在這些可以立馬成才,馬上進入實習之人組成的學校。”

“咱看中的是那最基礎的社學。”

“何爲社學?林然書中是這樣註釋的。”

“社學:就是在一個孩童剛剛可以識字開始,

便進入的學校。”

“如果我們從孩子懂事,學習知識的那天開始,咱就不停的給他灌輸忠於大明的思想,讓他心底深深的打上咱大明的烙印。”

“你說,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還能忘了咱大明麼?”

朱標細細深思,這可不是暴政,既有利於民,又有利於朝廷。

百姓學習知識,可以開啓民智。

朝廷大力培養,也多了一批忠心於朝廷之人。

恐怕也只有這開創大明的父皇,纔會有如此想法。

這將是從古至今,獨一份。

“至於所學內容,咱早有考慮。”

“儒家依然是官學,君臣之禮不可廢,君臣之道是從古至今的道理。”

“可是也不能全聽。比如那亞聖孟子所說;

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這就是一派胡言。

這也是咱當初把亞聖請出文廟的原因。

就是因爲他這種不負責任的話,纔會導致了自古至今,朝代的更替。”

朱標本想反駁,可是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恐怕自己說了,也不會改變父皇的想法,多說無益。

只見朱元璋接着說道;

“現在你明白咱爲什麼如此看重學校了?”

朱標徹底明白了,爲什麼朱元璋不惜耗費時間,耗費大量金錢,也要打造學校。

“既然咱決定建立學校,並把這個當做咱咱大明的萬世之基,那學校的管理之人就要慎之又慎。”

“林然所提學校,設立校長一職,其實就相當於國子監祭酒。 兩者如出一轍。”

“可是咱雖然是皇帝,做事也要師出有名,這樣纔會讓那些文官們信服。”

“所以這就是咱讓林然寫這本小說的意義。”

“畢竟學校的建議是他提出來,想必他也會明白咱的深意。”

“至於今後的學校,這將是對大明最忠心的一批人,等到他們踏入仕途,這將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現在還沒有人發現,可是等到這些人一旦步入官場,自主就會形成一股新的勢力。”

“朝堂之上,永遠最怕大的就是黨爭。”

“所以,咱不允許,任何其他人掌握這股力量。”

“對於這第一批培養出來的人,咱早就有了打算。”

“至於這第一任校長,更是重中之重。標兒你可知道咱中意誰?“

朱元璋小小的賣了一個關子,問道。

朱標細細思考,此人既要位高權重,還要百分百忠於皇室。

如此看來,哪怕是當朝丞相都不夠資格。

“稟父皇,兒臣仔細想來,恐怕只有幾位弟弟有這個資格了!”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能想到皇室,說明朱標也是明白了此中關鍵。

索性不在賣關子,直接說道;

“這第一任校長人選,你那幾位不成才的弟弟也不夠資格。”

朱標好奇,難道皇上準備自己當校長?

朱元璋接着說道;

“這第一任校長,只能是標兒你,大明的皇太子,將來的皇上!”

“這是咱替你留下的根基!“

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一章 神級作家系統第五章 最後的僥倖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二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二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三十八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
第五十六章 智者不入愛河?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憤怒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二十二章 明朝居,大不易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一十八章 究竟誰纔會死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二十章 老無賴和小狐狸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六十六章 朱標悟了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二十六章 朱標陪坐,毛驤倒酒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一十七章 又是那草堂明人?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五十五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一章 神級作家系統第五章 最後的僥倖第一十九章 掌櫃的神威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四十七章 衆人誤我啊第二十九章 初到應天第二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第四十四章 這是要挖人祖墳啊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三十一章 老朱的試探第六十章 殺還是不殺?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二章 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一十六章 天姓朱第四十九章 朝堂的詭異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三十二章 林然的小心思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十六章 闢阿奉文第一十四章 壓抑的情緒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二十一章 吳金德去哪了?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二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十二章 小人報仇不隔夜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五十章 禁足三日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三十九章 一夜成名了?第六十一章 孔孟一鍋端?第二十四章 不見棺材不落淚第七章 最後的掙扎第五十七章 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第五十四章 君以國士待我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三十七章 草堂明人是誰第五十八章 大明實習生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三十三章 找靈感第四十六章 該死的草堂明人第四章 書賣爆了第六章 士,誠小人也第六十二章 汪廣洋的小心思第三十八章 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第五十二章 過目不忘的獎勵第六十五章 神兵已成,只待揮刀人!第一十一章 鳳陽縣不允許有這麼牛逼的人第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心機第八章 讀書人的恥辱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四十一章 書生用計,釜底抽薪第五十三章 論取才之道第九章 菜市口斷頭,林然得獎勵第六十四章 默契第十章 倚紅樓衝突第五十九章 好一個草堂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