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趙子明出了承天門前往兵仗局,來到兵仗局門前一看,兵仗局掌印太監樑棟和管理劉榮,早就在兵仗局門口候着了。入的房間,一番客套……被逼無奈……收下五千兩銀票……交到了第七和第八個朋友。
憑什麼啊?人家馬三寶不冤得慌嗎!
別急啊,咱們分析啊。
請注意:樑棟和劉榮,早就在兵仗局門口候着了;而在銀作局則是,趙子明直奔馬三寶房間。
趙子明之所以把樑棟和劉榮當作朋友,不是說他們給了自個銀子,而是因爲樑棟和劉榮讓趙子明產生了被重視感覺。也就是說,樑棟和劉榮通過迎接趙子明的舉動,讓趙子明獲得了精神享受。
由此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接人待物的方式,對您能不能交到朋友,有着很大的影響。
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就到了天啓五年七月,御史石三畏上疏,追論萬曆辛亥、丁巳、癸亥年間三次京察(就是萬曆年間的三次幹部考覈,這三次幹部考覈都是東林黨主持的),首劾李三才、顧憲成、曹於汴,並及趙南星、張文達、王象春等。
魏忠賢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和東林黨算總賬,那是因爲,在這段時間裡,朝中的人事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首輔韓爌和吏部尚書趙南星都致仕了,現在的內閣首輔是陸秉謙,同時陸閣老還兼任着吏部尚書,這下東林黨在朝堂上等於是徹底沒有發言權了。黨魁都被逼走了,剩的那些個小蝦米們,你就是說話也沒人搭理你啊。即然閹黨們掌握了權柄,自然要牢牢控制住對歷史話語的解釋權,從根上把東林黨徹底碾碎。東廠於七月十六日,搗毀首善書院(東林黨在京師講學之所),七月二十七日,皇上下旨將已死者李三才、顧憲成等追奪誥命,活着的削籍爲民,而三次京察被罷黜的人則酌量擢用。這三次京察正是東林崛起的歷史軌跡,如今統統被翻案,可說是東林黨一敗塗地,正是東林黨三次京察過了火,以至於齊、浙、楚餘黨紛紛投靠了魏忠賢,現在東林黨面對的不再是簡簡單單的閹黨,而是曾經所有敵人的總和。所以說,黨爭這種事兒豈是鬧着玩兒的,特別是東林這些小人,自個做買賣那是天經地義,皇上收個稅就是與民爭利了,怎麼可能不招皇上嫉恨呢。
現今社會上有那麼一些人,盲目推崇西方的政治制度,把西方的模式硬往我們國家身上套,豈不知多黨競爭這種執政方式,咱們老祖宗們早就玩爛了,事實證明,這種政治生態完全不適合我們的國情。我國曆史上幾次著名的黨爭,無外乎都導致了王朝的覆滅。比如,唐朝時期的牛李黨爭,其後果就是隨之而來的黃巢起義;又如,北宋時期的新舊黨爭,則種下了靖康之變的惡果;至於明朝時期的東林黨、閹黨之爭,更是造成了華夏陸沉這樣的歷史悲劇。所以說,現階段我國具有的政治形態是在總結了前人血的教訓後,作出的歷史選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提。
暑往秋來,轉眼間半年過去了,這半年來,咱們大明朝可是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首先,趙子明拜師了,師父不是別人,正是詹事府少詹事徐光啓徐大人。說來也是趕巧了,這日,孫元化約了趙子明到茶館裡喝茶,二人正聊的不亦樂乎間,徐光啓居然鬼使神差的也來了。見到徐光啓後,二人趕忙起身相迎,互相見禮罷,三人就坐在一起說起了閒話。怎料,說着說着就聊到了上次趙子明拜師的這件事情上了,徐光啓推說自己個才疏學淺,怕耽誤了趙子明,孫元化作爲徐光啓的弟子,自是連稱師尊過謙了。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趙子明肯定明白是怎麼回事兒,於是,趙子明就在茶桌前給徐光啓下跪三叩首,算是正式成爲了徐光啓的弟子,捎帶着連敬茶的茶錢都省了。
其次,就要數年初時候發生的寧遠之戰了。天啓六年正月十七,遼左傳來消息,可了不得了,努爾哈赤統兵十三萬南征了(事實上只有六萬)。這下朝堂之上可又吵翻天了,說什麼都有,有說要堅壁清野的,有說要固守待援的,還有說要出兵決戰的,反正就是紙上談兵嘛,萬一被自己的意見被採納了,不就多了個知兵善任的美名嘛。
朝中鬧得再歡騰,關鍵還不是要看人家關寧軍嗎。這不,在“東閣大學士領兵部尚書銜經略薊遼”高第高經略主持下,關寧軍主要將領在山海關招開了戰前會議。在會上,高第力主放棄除山海關之外遼左全部城壘,兵士和百姓全部撤進山海關,給努爾哈赤來個堅壁清野,全力拖死後金。
這裡咱們再回到曾國藩,曾國藩用兵的精髓是什麼呢?
一個字,拖。
爲什麼這麼說呢?
因爲太平天國就是被他用拖的方法給拖死的。曾國藩倒是想打呢,問題是,打不過啊。人家太平軍都是有着真正靈魂的人啊,人家真的跟你玩命啊,前期曾國藩確實跟太平軍幹過幾仗,結果呢,屢敗屢戰,這可不是咱說的,是曾國藩自個在奏摺裡寫的。
按理說碰上太平天國這樣對手,就算是把十個曾國藩捆一塊兒,他照樣還是打不過,可最後呢,獲勝的卻是曾國藩,這裡面的原因展開了說可以寫一本書,咱不可能給您寫一本書,只能簡單的歸納四點,第一,太平天國後期上層建築內部分人腐化墮落,軍閥化傾向嚴重;第二,武器裝備有代差;第三,太平天國戰略方針不對。這裡面細分爲兩點:一、重城市輕鄉村,不懂得農村包圍城市的重要性;二、太執着於一城一地得失,不知道運動戰的威力;第四,曾國藩有夠狠。
前面幾點,大家都很清楚,咱就不再囉嗦了,咱重點說一下第四點。
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運動,不但是規模最大,死亡人口也是最多的,按網上的說法,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死亡人數達到了驚人的一億以上。之所以死了這麼多人,那是因爲湘軍和太平軍都進行大規模的大索(曾國藩的叫法,其實就是屠城)。具體那方面殺的人多,這個咱也不知道,也沒必要知道,大家只需要知道最先開始大索的是誰就行了,因爲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只要有一方開始大索,那另一方被逼無奈,退無可退,也只能跟着去大索。
爲什麼呢?
因爲我的人都被你殺光了啊,現在城裡頭活着的人,那都是我的敵人啊,我只要能打回去,我也是要報仇的啊。只是這樣一來,太平天國的兵源卻慢慢枯竭了,肯定了,人都被殺光了啊,沒被殺的他也逃難去了,太平天國別的都不怕,就怕沒人。
那最先開始大索的是誰呢?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曾國藩。
爲什麼這麼肯定?
因爲咱們的神招“吃死你三十萬”曾剃頭他不殺人他就破解不了啊。曾國藩曾經說過:“吾之兵士,非朝廷俸養,然爲朝廷竭力,故唯有薄民生而厚朝廷也哉!”這話就等於是明說了,大概意思就是,既然朝廷不給我發軍餉,那我只能去搶了。你搶人家那就等於跟人家結下了深仇大恨,既然搶都搶了,曾剃頭當然不回傻到留着仇人活在世上。
太平軍當然不怕吃死你三十萬,人來的越多越好,特別是泥腿子們,泥腿子們只要在天國內生活一陣子,他就變成天國的文天祥了,既然如此,太平天國何必去殺人呢,人越多人家越高興。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天國平等啊,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啊,泥腿子只要生活在天國的控制範圍內,他就活的有尊嚴,他就相信天國不是一個神話,這樣一來,他就有了理想,有了信念,有理想有信念的人他只能是文天祥。當然了,太平軍肯定也會殺一些人,比如說旗人啊,冥頑不靈的地主鄉紳啊等等之類的。但這些人和全天下的泥腿子比起來又能有幾個呢。
文天祥的理想和信念是什麼?
驅逐外族侵略者恢復漢家河山,而且他堅信這樣做是對的。
文天祥的理想破滅了,那他爲什麼還要赴死呢?
理想破滅了並不代表一定就會妥協啊。咱之所以敬佩文丞相就是因爲這個原因,這就是大家常說的:你可以奪走我的生命,但絕對奪不走我的信念。要咱說,文丞相不愧爲歷史上最完美的中國人。
曾國藩之所以笑到了最後,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最重要的一點是曾國藩耍無賴,他不跟太平軍正面較量,太平軍不怕死啊,湘軍根本就打不過人家。既然正面打不過太平軍,那咱們拖就是了,具體就是,挖壕溝把太平軍給圍起來,然後比賽吃糧就是了。湘軍打九江是用的這一招,打安慶是用的這一招,打蘇州也是用的這一招,打天京依然還是用的這一招,什麼穿插,迂迴,閃電戰,大縱深統統都不採用,就用這招圍死你沒商量。曾國藩之所以說,自己只會打笨仗,打呆仗,那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問題是,恰恰是這招看起來非常呆板,非常愚蠢的“圍死你沒商量”,卻完美的剋制了太平軍所具有種種優勢。效果肯定有啊,洪天王不就死於營養不良嗎。
接着往下走。
高經略的這項舉措可以說非常高明,你努爾哈赤那點伎倆,咱們高經略已經看穿了,不就是想搶點糧嗎,高經略怎麼可能會給你這個機會呢。
別說,高第還真猜對了,努爾哈赤此次統兵南侵還真是迫不得已。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打天啓四年開始,遼東就持續糧荒,嚴重到一石米竟然賣到三十兩銀子!同樣是糧荒,崇禎年間陝西發生饑荒,一石米賣七兩銀子,這麼便宜的米價,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他們已經被逼的走投無路起來造反了,可以想象此時後金對糧食的需求是何等急迫。
爲了應付糧荒,努爾哈赤想出來兩條應對措施。首先,對內自然是先養活軍隊爲先,那是肯定了,先軍政治嘛。至於泥腿子們,你愛死你就去死。但這樣做並不十分穩妥,斷糧的泥腿子們不反抗是死,反抗也是死,但反抗至少還能吃上幾天飽飯,既然如此,泥腿子們憑什麼不反抗呢。
鑑於此,努爾哈赤腦洞大開,別說,還真憋出個開天闢地的絕招。是什麼呢?殺無糧人!與其等到無糧的泥腿子們起來造反後再殺,還不如先下手爲強,直接把無糧人全部殺掉,省得你們將來造反!
努爾哈赤規定,凡家中繳不出七鬥糧者,家中成年男子必須到旗主那裡去領死!這招數它可太絕了,就算是“吃死你三十萬”這種神招,到這裡也不好使啊,怪不得我大清後來能坐江山呢,咱們大明朝怎麼就沒想到這招呢。
至於這第二條,那就是南侵了。堤內損失堤外補嘛,這麼淺顯的道理誰又會不知道呢。你大明朝就是個大肥羊,我不從你這身上刮點油出來,那簡直沒天理。
高第本以爲這個戰前會議就是走過場,大家都不是傻子,山海關那是什麼地方,那可是天下第一雄關!這山海關城高牆厚、地勢險要,只要大家抱成團往這兒一堆,別說你努爾哈赤統兵十三萬了,你就是統兵一百三十萬,你也打不下來。反正你努爾哈赤手裡頭沒糧,咱們就在這山海關下跟你比賽吃糧就是了,等你努爾哈赤啥時候扛不住撤軍了,咱們再把這丟棄的城壘一個一個收復回來,這樣一來,咱們無非就是換了個吃糧的地方(本來在城壘裡吃糧,現在換到山海關了),可這功勞它就到手了呀。至於,城壘會不會被你努爾哈赤摧毀,那就更沒問題了,你摧毀了咱再建啊,正好有了向朝廷要銀子的理由。你說這會有什麼可開的,難道還會有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