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籌備歸京

遼河大捷,袁崇煥率遼東軍擊敗建奴主力,殲敵六萬餘,建奴倉皇撤退,大明收復遼河以西失地四百餘里,消息一傳開,整個大明頓時一片歡騰。

十多年了,從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大敗開始,大明與建奴之間的大戰鮮有勝蹟,期間唯有寧遠大捷和寧錦大捷提的上臺面,但是,那都是成功的頂住了建奴的進攻,跟遼河大捷完全不是一回事。

遼河大捷可是遼東軍主動進攻,跑到遼河西岸幹翻了建奴主力!

這場大勝可謂意義非凡,從天啓元年瀋陽大敗開始,遼東軍可謂節節敗退,從瀋陽一直敗退到錦州,天啓一朝,遼東丟失的土地將近九成,僅剩山海關外一條狹長的關寧錦防線。

這一次,遼東軍終於大舉反攻,打到了遼河西岸,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這可以說是遼東戰局的一個轉折點,以前是建奴進攻大明防守,現在輪到大明進攻建奴防守了!

崇禎自然興奮異常,正是因爲他“英明神武”,運籌帷幄,下旨命袁崇煥向東推進,收復失地,纔會取得如此大捷,要不然,這會兒袁崇煥還在死守關寧錦防線呢。

他直感覺中興之主的光環正在自己的頭頂上慢慢成型,大明就要在自己手裡中興了!

回想當初他繼位的時候,是怎樣的一個爛攤子啊。

西南安奢之亂,從天啓二年到天啓七年,持續了五年都沒平定,是他派朱燮元總督五省兵馬,一舉平定之。

東南海盜橫行,從天啓五年到天啓七年,短短三年時間,東南海域足足出現了大小數十股海盜,連東番都被海盜和紅毛番佔據,是他派張斌總督福廣,一舉剿滅之。

西北農民造反,從天啓七年三月到天啓七年七月,短短不到半年時間便發展成幾十股,整個陝西遍地開花,到處都是反賊,是他一路派人追剿,最終在懷慶府將反賊主力一舉擊潰。

東北建奴入侵,從天啓元年到天啓七年,建奴從開元鐵嶺一線一直打到關寧錦一線,失地千餘里,是他重用袁崇煥,並下旨令袁崇煥出擊,一舉擊敗建奴主力,收復失地四百餘里。

如此豐功偉績,大明曆代皇帝,除了太祖和成祖,誰能與之相比!

袁崇煥率領遼東將士取得如此大捷自然要賞,對於有功之臣他從來不吝賞賜,當然,這賞賜主要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質上的,說白了就是升官,至於銀子什麼的,就沒有了,因爲他這會兒沒錢。

主帥袁崇煥擢升爲太子太傅、右都御史兼兵部尚書,當然這兵部尚書只是虛銜,並不是真正回兵部來當尚書。

主將祖大壽擢升爲五軍都督府右都督,復遼總兵官。

副將何可綱擢升爲遼河總兵,其他參戰諸將皆有封賞,基本上都提了一級。

崇禎大肆封賞有功之臣本是應當之舉,治國就當如此,有功必賞,這樣才能讓將士用命,但是,有些人卻不高興了,比如,內閣首輔溫體仁。

袁崇煥這會兒功高還不足以震主,但是卻震到閹黨餘孽了,這麼大的功勞,這麼大的官,如果回到朝堂那還得了!

兵部尚書這會兒是虛銜,如果他回到朝堂,崇禎還能不讓他當實實在在的兵部尚書嗎?

還有,都察院右都御史雖然不管事,但是,誰又知道,袁崇煥如果收復了整個遼東,崇禎一高興,會不會直接擢升他爲左都御史,掌管整個都察院呢?

這個袁崇煥絕對不能留,上次沒把他弄死,這次,一定要想辦法把他弄死,不然,一旦他功成回京,那不是位極人臣,這朝堂還怎麼掌控啊!

溫體仁開始召集黨羽,秘密商討收拾袁崇煥的事宜,而此時遠在福廣的張斌還不知道這些奸臣又在準備害人,他正着手籌備歸京任職呢。

所謂歸京並不是說京城是他的家鄉,而是指外放官員最終都要回到京城任職。

他很清楚,福廣他是很難繼續待下去了,因爲他已經在這裡待了六年了,明朝的文官,除非特殊原因,在一地任職三年就必須輪換,這個特殊原因,一般是指抵禦外敵入侵又或者平定叛亂,像遼東,要抵禦後金入侵,理論上,薊遼督師只要不犯錯誤,可以一直待到擊敗後金,收復整個遼東爲止。

當然,他這也有特殊原因,這個特殊原因就是要抵禦荷蘭入侵,但,問題是,荷蘭人已經被他打跑了,甚至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的總部巴達維亞都被他佔領了,荷蘭人入侵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了。

這種事想要隱瞞是隱瞞不了多久的,如果一旦被有心人捅到崇禎那裡,那就是欺君,崇禎這個神經質,誰知道會不會因爲這個欺君之罪而把自己給廢了!

這個險,他不能冒,也沒必要冒,而且,要拯救大明,最終還是必須掌控朝堂大權,不然,閹黨餘孽老在後面拆臺,要成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像天啓朝的西南五省總督蔡復一,平定安奢之亂,一路勢如破竹,眼看這就要成功了,突然之間就敗了,被擼了,敗的莫名其妙,擼的死不瞑目。

他可不想在外征戰的時候突然接到一份聖旨,撤職查辦;更不想打着打着突然有人拖後腿,招致敗績,所以,回京掌權勢在必行。

一般的外放官員回京,基本上是拍拍屁股走人就行了,最多也就是帶幾箱書籍又或者幾車財貨,他要回京可沒這麼簡單,因爲他原本就是福建人,福廣更是被他打造成了拯救大明的後方基地,他可不能說走就走,很多事情他都必須做出安排。

首先是東番,這裡可以說是他的老巢,他的親友,他的產業,他的私兵,他的軍工廠,他的軍官培養體系等等,都在這裡。

這裡絕對不容有失,一旦這裡出事,他可就完蛋了!

東番九衛正是控制東番的關鍵所在,各衛所指揮使,有一大半是大金所出來的年輕一代,這些都不用操心;但是,也有原來鄭芝龍手底下的海盜,這些傢伙可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自己在這的時候,是能壓的他們服服帖帖,誰知道自己走了之後這些傢伙還會不會乖乖聽話。

爲此,他特意將謝正剛提拔爲福建都司都指揮使同知,並定下規矩,以後,東番九衛就歸謝正剛掌管,各衛所指揮使每個月初都必須到現在的總督府衙門也就是以後的都指揮使同知衙門彙報,糧餉由謝正剛負責統一發放,兵力調動必須有謝正剛簽發的調令,凡不聽號令的,輕則擼了,重則砍了!

謝正剛可以說是跟隨他最久的親信了,他外出任職以來日常的生活起居都是謝正剛夫婦在照料,他們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僅次於父子,有時候張斌甚至感覺,自己的老爹張成德好像還沒謝正剛來的親呢,謝正剛對他那也是情同父子,將東番交給謝正剛掌管他是最放心的。

接下來就是福建和廣東兩地的安排了,這兩地最重要的莫過於月港和珠海這兩個互市了。

年前,因爲溫體仁想摘桃子,在朝堂上對他下黑手,他已經將月港和珠海變成了鎮海衛和廣海衛駐地,把這兩個互市從地方官員管理,變成了歸屯衛管轄,如果他回京之後閹黨餘孽想要來摘桃子,貪墨月港和珠海兩地的稅賦,倒是不大可能了,但是,因爲南洋那邊防守需要,他已經將鎮海衛指揮使鄭芝豹調去駐守巴達維亞了,鎮海衛指揮使還沒安排人呢。

他考慮了一下,乾脆將東番九衛中比較穩重的東番左衛指揮使鄭興調去擔任鎮海衛指揮使,而東番左衛指揮使則由在巴達維亞建功的何斌擔任。

至於福廣兩地官員他沒有任何辦法,因爲按大明的官制,文官必須輪換,他自己都因爲官制不得不離開,其他文官他更沒辦法留住,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想辦法防止繼任者貪腐,只要閹黨餘孽沒辦法搜刮民脂民膏,福廣兩地的大好形勢就不會毀於一旦。

而防止繼任者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將容易撈錢的地方變成軍管,讓閹黨無從下手。

月港和珠海這兩個最容易貪腐的地方是早就便成軍管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地方也不得不防,這裡就是建寧府。

建寧府不但有存糧幾百萬石的建寧倉,今年還建了個利潤豐厚到無法想象的建寧製藥,雖然他已經把蘄州李氏的李樹初提爲建寧知府,但是,李樹初也只能在建寧待三年,一旦他離開,建寧製藥這塊大肥肉可就暴露在閹黨餘孽的嘴下了。

他考慮了一下,乾脆將張勇提爲福建行都司都指揮使,就帶人在建寧府城看着,誰要敢伸手去建寧製藥撈錢,就出面跟他硬剛,貪腐這種事,背地理做還可以,一旦擺到明面上,就算溫體仁是內閣首輔也不敢偏袒,如果誰敢偏袒,就直接讓人往崇禎那裡捅,看他們怎麼自圓其說!

他大哥張勇這一出任福建行都司都指揮使,建寧右衛指揮使又出缺了,正好,還有一個在巴達維亞建功的郭懷一,他們當初在鄭芝龍手下的等級跟甘輝和洪旭等人是一樣的,出任衛所指揮使倒是不成問題,更重要的,他們原本就是海盜,要誰敢打建寧倉主意,暴揍一頓再去當海盜一點事都沒有,朝廷最後還是隻能招撫。

地方上的事就只能這樣,反正閹黨餘孽也就會些耍流氓,玩無恥的下作手段,在隨時可能重操舊業,再次去當“海盜”的屯衛面前,他們再下作都沒用!

安排好地方上的事情,接下來就是他的家人了,他的老婆、孩子、小妾肯定都要帶過去,鄭成功這個學生也要帶過去,原本他是想讓自己的父母和戚芳華還有洪蓉兒的父母留在東番養老的,但是,他要舉家搬去京城的消息一傳出來,他老媽黃氏立馬不幹了。

黃氏倒不是捨不得他,兒子都這麼大了,總栓在身邊是不可能的,對他,黃氏早就沒那麼稀罕了,黃氏稀罕的是他女兒張香和兒子張洋,這兩個小傢伙粉雕玉琢的,可愛的不得了,而且,一兩歲的小孩,正是最好玩的時候,哪怕就是逗他們說個話,又或者是走兩步都能樂開了懷,這個兩個寶貝疙瘩,黃氏怎麼捨得。

張斌這個無奈啊,他老媽黃氏逮着他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訴,怎麼怎麼捨不得兩個寶貝疙瘩,最後他只能同意帶着自己的父母一同進京,黃氏這才破涕爲笑。

這麼大一家子人,到京城住哪裡就是個問題了,以他們在東番這條件,進了京城,再怎麼滴也得五六個院子啊,不然,一家人連帶丫鬟、老媽子、親衛,怎麼都擠不下啊。

這下,問題又來了,張斌派人在東長安街和西長安街兩側打聽了個遍,也沒有找到一座超過百畝的府邸。

這會兒京官裡面閹黨餘孽多着呢,他們當初拜倒在魏忠賢門下,還不是爲了權和錢,魏忠賢雖然倒了,很多人都沒事,他們的錢也都還在。

雖說他們的錢跟張斌比起來不算什麼,但是,在京城買個府邸還是綽綽有餘的,這會兒京城一個一百畝的府邸也就幾千兩銀子,上千畝的府邸也就幾萬兩銀子,這點錢對他們來說還真不算什麼。

所以,東長安街和西長安街兩側大點的府邸全被人買去了,不光張斌知道偷懶,他們也知道啊,早上起來,走幾步就到了長安左門和長安右門,連馬車都不用,多方便的。

這下可真麻煩了,張斌對早上起來上早朝可是記憶猶新,如果住的遠了,每天不到丑時就要起來,坐着馬車晃盪半天才能趕到長安門,那感覺別提多難受了。

如果是一兩次,他還能忍受,要天天這樣,他可受不了,每天子時就要起來,那他什麼都不用幹了,從衙門一回來,吃點飯就得趕緊睡,不然,第二天會連眼睛都睜不開!

怎麼辦呢?

張斌決定,還是派人去京城找算了,東西長安街兩側沒有,就在附近找,反正要找個離長安門最近的。

他乾脆把幾個親衛統領叫到一起問了一下,看他們誰對東長安街和西長安街附近最熟,派兩個人,帶二十隊親衛過去,慢慢找得了,反正他們也要跟着一起去京城,除了特戰營的還有親衛團總共一萬多人他都準備帶去京城,到時候這些人也要地方住,乾脆讓他們一起把住處全定下來得了。

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六十二章 測試槍炮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銃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一八五章 鬧劇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六章 東番特戰營(下)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一二九章 後金鐵騎覆滅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第八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一章 密議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十二章 混蛋相親第十五章 衆怒難犯第五十七章 齊心協力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一二九章 後金鐵騎覆滅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七十五章 婦人之仁失遼陽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四章 招撫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五章 東番特戰營(上)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一〇一章 兵臨海州城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二十四章 誣陷我也會玩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二十五章 崇禎暴怒第二一一章 另一個軍閥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三十章 感動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一八二章 急流勇退第七章 明荷貿易爭端(上)第九章 又玩海盜劫掠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三十八章 遼河之謀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一五六章 鉅貪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二四二章 這年頭生活不容易第四十九章 戰鬥力瞬間爆表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七十章 定計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七章 安排第一三五章 獻首功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二十五章 鴻門宴(下)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險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術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
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六十二章 測試槍炮第九十八章 稀裡糊塗第五十六章 重現曙光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銃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一八五章 鬧劇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六章 東番特戰營(下)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四十八章 豪格跑路第十九章 喬遷新居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一二九章 後金鐵騎覆滅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十九章 朝綱亂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第八十六章 自以爲是第五十八章 送別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一章 密議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三十六章 救援第十二章 混蛋相親第十五章 衆怒難犯第五十七章 齊心協力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四十二章 豐收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一二九章 後金鐵騎覆滅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十一章 是功還是過第七十五章 婦人之仁失遼陽第五十三章 萬斤巨炮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四章 招撫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五章 東番特戰營(上)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一〇一章 兵臨海州城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二十四章 誣陷我也會玩第四十六章 瘋狂亂咬第二十五章 崇禎暴怒第二一一章 另一個軍閥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六十一章 改進燧發槍第三十章 感動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五十一章 建奴投降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一八二章 急流勇退第七章 明荷貿易爭端(上)第九章 又玩海盜劫掠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三十八章 遼河之謀第二十七章 天子一怒第一五六章 鉅貪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二四二章 這年頭生活不容易第四十九章 戰鬥力瞬間爆表第二一六章 成都破第七十章 定計第十章 張捷上任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七章 安排第一三五章 獻首功第十六章 新城新氣象第三十六章 當廷對質第二十五章 鴻門宴(下)第二七六章 打生打死是你們的事第一一七章 降是不降第三十章 天災人禍(下)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二六二章 海上漂泊很危險第二十七章 產量第三十一章 糧食問題第八章 通風報信第八十三章 平衡之術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