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東海之波

周牛山終於如願從了軍,被編入了戚繼光的“新軍”,做了一名狼筅手。

雖然入了軍,可是見到蕭墨軒的機會並不多,蕭墨軒是監察御使,平日裡的作訓,他管不着,一般也不會出現。

周牛山自己心裡也有忌憚,自己現在不過是個小小的士卒,要去控訴省裡的大員,即使自己敢說出,人家信不信還是另外回事兒。弄個不好,自己報仇不成,還把腦袋也給丟了。

轉眼之間,便是去了多半個月。羅龍文已經完成了他的賑災使命,先回了京城去了。鄭必昌和何茂才,依舊坐在衙門裡,雖然時常派人來問候,蕭墨軒一時倒也懶得去理他們,只是暗暗記了些事,只等回京之後再行上奏。

戚繼光新招的三千新軍,本就是生性悍勇,又經戚繼光的嚴訓,漸漸也是有模有樣起來。

大明嘉靖四十年,七月十三,寧波府,寧海縣海面。

黃昏的夕陽下,天邊的捲雲被鑲上了一層金邊兒,水面上也被映得一片通紅。幾艘紅色的方頭漁船收起了網,掛上了帆想要在天黑前趕將回去。海面上一片風平浪靜,泛起的波濤,輕輕的拍打着漁船的船舷。

“咦,那裡怎那許多船?”一個初次出海的後生,在眼前用手搭起了涼棚,好奇的向遠處張望着。

“船?”船老大聽後生這般說了,把手裡的帆索在桅杆上繞了幾圈,打了個活結,也轉身來看。

只見東南邊的海面上,幾排風帆直向自己這裡而來。看那架勢,至少有四五十條船,船身還都不小。

“這附近幾個府縣倒似並沒有這般大的漁隊,即便是官家的那些兵船,卻也沒有這般多。”船老大未免生了幾分疑心,“若說是西洋來的商船,又怎生不去泉州,卻跑到這裡來了。”

“我且爬高些看看。”船老大一邊說着,一邊攀着船帆向桅杆上頭爬去。等爬到了頂,也用手搭個涼棚,向那邊張望着。

不看不打緊,這一看之下,船老大嚇得幾乎要失手落了下來。那一排船隊裡,已經有幾艘船開得近了,船上的桅杆頂上垂下一面旗來,上書“八幡大菩薩”五個大字。

“快開船,快開船,倭寇,倭寇……”船老大手忙腳亂的向下爬着,一邊大聲叫道。

象山,寧海,奉化三縣沿海相繼發現倭寇蹤跡,而且賊勢頗大,三縣縣衙不敢怠慢,立刻派人趕赴杭州求援。

七月十四日子時,蕭墨軒剛在杭州官驛裡睡下不久,便被叫了起來,知會了倭情。蕭墨軒也不敢怠慢,立刻起身朝總督行轅而去。

杭州,浙直總督行轅。

胡宗憲掀開擋在地圖前面的竹簾,剛想開口說話,卻又一陣猛烈的咳嗽,

“部堂,好好保重身體纔是。”譚綸連忙斟了一杯茶遞送了過去。

“不打緊,不打緊。”胡宗憲伸出手來接過茶杯,又輕輕搖了幾下頭。

“象山,寧海,奉化三縣都發現了倭寇的蹤跡,而且來勢不小,每一股都有近百條船。”胡宗憲噙了幾口茶水,胸前的翻騰略緩了幾分下去。站起來走到地圖邊上,指着上面說道,“其中寧海的倭寇,已經逼近縣城;奉化的倭寇,也已經在西鳳一帶上岸,一直逗留此處;象山海面上的倭寇卻似向紹興方向而去。”

“俞將軍正領軍駐守寧波衛,本督這便命他會同觀海衛的駐兵,前往奉化清剿從西鳳上岸的倭寇。”胡宗憲把手按在地圖上,略一沉思,開口說道,“譚大人則請從杭州後衛選兩千兵,前往紹興,會同臨山衛和瀝海千戶所的駐軍,嚴防倭寇上岸。”

“是。”譚綸起身應道。

“台州地方上,現在是巡察僉事唐堯臣在領着海防戎務。”胡宗憲擡起眼來看了戚繼光一眼,“三路倭寇中,以襲擾寧海縣這一路最大,便請戚將軍領着那三千新軍前去,本督再發一封令,命唐堯臣從台州出兵助你。”

“末將遵命。”戚繼光正想試試那三千新軍的威力,聽了胡宗憲的令,立刻一口應下。

“在下這般佈置,蕭大人以爲如何?”胡宗憲回過身來,對蕭墨軒問道。

“呵呵,胡部堂是大將之人,自然不會錯。”蕭墨軒看着掛在牆上的地圖,總覺得有些不對,可是又說不出到底哪裡不對,只能是輕輕一笑。

“既然諸位都已另無他議,便就依此行事吧。”胡宗憲右手握拳,重重的砸在了案桌上,“倭寇近年來都是小股遊走,難以清剿,這回卻是個難尋的機會,諸位務求痛擊來敵。”

蕭墨軒回到官驛以後,並未急着歇下,而是找了把椅子坐在窗前,出神的想着。雖然說不清楚到底哪裡不對,可是總像有塊骨頭塞在心裡一般,有種說不出的煩悶。而且,這事怎麼總感覺有那麼幾分熟悉的感覺呢。

“寧海,奉化,台州,戚繼光。”蕭墨軒輕嘆一口氣,託着腮幫,口中唸唸有詞。

“象山,寧海,奉化,台州,戚繼光。”念着念着,蕭墨軒忽然心裡猛得一動,“戚繼光,台州大捷?”

“可是不對啊,以前看的書上,都說台州大捷的時候,戚繼光正在臺州督領軍事,可是眼下,他卻還在杭州都指揮使司裡呆着呢。”蕭墨軒搖了搖腦袋,自嘲的笑了一下,“看來歷史學的還是不夠好。”

不過既然想起了“台州大捷”,蕭墨軒便也饒有興趣的回想起來。

歷史上的台州大捷似乎是在公元一五六一年發生的。這一年,倭寇萬餘、戰船數百艘,先後在臺州東北的象山、奉化、寧海等地登陸,企圖誘明軍出臺州,而後乘虛而入。

戚繼光當時正督軍台州,聞訊後立刻迅速部署兵力,令一部守台州,一部守海門,自率主力赴寧海。

倭寇探知戚繼光出臺州,遂兵分三路,由健跳、桃渚、新河三個方向進犯臺州。

戚繼光得知新河情況危急,遂令唐堯臣率軍赴新河抗擊。自率師在寧海殲滅入侵倭寇之後亦迅速回師增援新河,

在增援新河的途中,行至寧海西南的樑莊時,戚繼光又得悉新河告捷,唯桃渚一路倭寇正向台州府城進逼,遂督軍火速回城。回軍至花街,正巧遇倭寇大隊人馬,戚繼光指揮將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將其殲滅。然後,揮師北進,殲滅入侵健跳的倭寇。

也就是這一戰,促成了和侵擾大明海域多年的倭寇的決戰之勢,也爲後來將倭寇徹底趕下大海,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16章 會盟(一)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20章 有客而來第19章 白板聖旨第42 目的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40章 白銀兩萬第40章 天生陰陽第28章 長城西隘第46章 火樹銀花第14章 萬壽帝君第9章 蕭家有女已長成第50章 暗戰第69章 最佳配比第56章 風俗?第37章 爭便宜第9章 九九歸一第29章 蒼天之下第34章 天生勇者第30章 王府兇案第20章 欺君之罪第4章 潛在同黨第1章 二王入京第47章 興化之陷第27章 以騎戰騎第7章 計定東南第21章 厚禮第10章 千帆競流第3章 命自我立第22章 毒藥第12章 共處一室第39章 官私合營第17章 謀財害命第20章 好飯好菜第8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9章 春江潮水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43章 與龍爲友第11章 海上游戲第10章 喜笑顏開第8章 蝃蝀在東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39章 盡忠報國第6章 把酒歡言第9章 夜半驚第3章 庭舞八佾第73章 陷阱第33章 萬罪歸我第39章 惹誰了第33章 談權論勢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41章 血戰台州第40章 皇城劍影第44章 認死理第49章 抽絲剝繭第67章 蕭學第53章 暗影潛行第44章 安全感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7章 東海之波第21章 八月十八第30章 王府兇案第8章 洽情陷情第48章 怪事第28章 好禮難消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22章 經營第28章 長城西隘第29章 三比七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16章 木助火德第29章 同生共死第60章 三朵金花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8章 早該想到第15章 東征日記第36章 春暖第27章 以騎戰騎第66章 橫嶼之危第25章 心事第35章 良知忠魂第21章 八月十八第15章 如此立威?第43章 牛角尖第72章 野心第41章 一聲嘆息第26章 探口風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40章 主動被動第60章 三朵金花第19章 美人倚闌第7章 辛卯日朔第18章 五大罪第32章 建戌金菊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37章 險中求勝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7章 利器第73章 陷阱
第16章 會盟(一)第19章 爲大事者,無所不敢爲第20章 有客而來第19章 白板聖旨第42 目的第53章 寧波港的壓力第40章 白銀兩萬第40章 天生陰陽第28章 長城西隘第46章 火樹銀花第14章 萬壽帝君第9章 蕭家有女已長成第50章 暗戰第69章 最佳配比第56章 風俗?第37章 爭便宜第9章 九九歸一第29章 蒼天之下第34章 天生勇者第30章 王府兇案第20章 欺君之罪第4章 潛在同黨第1章 二王入京第47章 興化之陷第27章 以騎戰騎第7章 計定東南第21章 厚禮第10章 千帆競流第3章 命自我立第22章 毒藥第12章 共處一室第39章 官私合營第17章 謀財害命第20章 好飯好菜第8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9章 春江潮水第6章 當朝第一家第3章 湊一盤馬吊第43章 與龍爲友第11章 海上游戲第10章 喜笑顏開第8章 蝃蝀在東第21章 都是普通人第39章 盡忠報國第6章 把酒歡言第9章 夜半驚第3章 庭舞八佾第73章 陷阱第33章 萬罪歸我第39章 惹誰了第33章 談權論勢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41章 血戰台州第40章 皇城劍影第44章 認死理第49章 抽絲剝繭第67章 蕭學第53章 暗影潛行第44章 安全感第18章 海不揚波第37章 東海之波第21章 八月十八第30章 王府兇案第8章 洽情陷情第48章 怪事第28章 好禮難消第47章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第22章 經營第28章 長城西隘第29章 三比七第36章 爲天下而忍第16章 木助火德第29章 同生共死第60章 三朵金花第24章 不安頓的內閣第18章 早該想到第15章 東征日記第36章 春暖第27章 以騎戰騎第66章 橫嶼之危第25章 心事第35章 良知忠魂第21章 八月十八第15章 如此立威?第43章 牛角尖第72章 野心第41章 一聲嘆息第26章 探口風第九 卷奉安大典第40章 主動被動第60章 三朵金花第19章 美人倚闌第7章 辛卯日朔第18章 五大罪第32章 建戌金菊第57章 請不要叫她媽港第37章 險中求勝第12章 婊子立牌坊第7章 利器第73章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