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星河明淡(一)

相傳,新科狀元跨馬遊街始自宋真宗年間,因狀元蔡齊才學出衆又面若冠玉、儀態俊偉,真宗太過喜歡,忍不住要“顯擺顯擺”,便賜下御馬護衛,讓其錦袍簪花跨馬遊街,一時全城轟動,後方有了新科進士跨馬遊街這一項目。

到了明代,所謂跨馬遊街,實際上是金殿唱名之後,禮部官員在鼓樂聲引導下將皇榜張掛於長安左門,狀元率衆進士經過太和門、午門、端門、承天門、直到長安左門觀榜,再由順天府尹給狀元插花、披紅綢,以傘蓋儀從送狀元歸第,以顯示“皇恩浩蕩”。

正德三年戊辰科,這一屆進士的整體特色是——平均年齡偏小,而平均顏值偏高。

尤其三鼎甲,年方十九探花郎完全是謫仙一般的人物,剛剛及冠的狀元公也是難得的美男子。與這等盛世美顏相比,榜眼的容貌是略遜一籌,卻也是濃眉大眼端方君子的標準長相,放在人羣中總會被說一句好品貌的,而且,他年紀也不過二十九。

而這一屆皇帝的特點是——愛熱鬧。

得了這樣一批耀眼的青年才俊,本就跳脫喜熱鬧的小皇帝又如何耐得住性子不來炫耀?!

單十八日傳臚後的送狀元歸第不算,十九日恩榮宴直接挪去了西苑,非要在西苑再辦一場盛大的跨馬遊街不可。

爲了擴大西苑景區經濟效益,還早早就放了風聲出去,表示除了傘蓋儀從外,還有鼓樂笙簫、錦衣彩旗開道,狀元單人獨騎爲首,餘下全部二甲三甲進士皆雙人並轡,緩緩而行,讓百姓看個夠。

這一場將是上巳之後端午之前西苑最大型的活動。

自金殿唱名、狀元遊街後,京城百姓都聽說了這一屆新科進士皆是格外俊秀,且先前又有西苑“榜下捉婿”的事兒,聽聞上巳節被捉的“貴婿”也有好幾位在列。

狀元遊街時是囫圇的看,有了許多細節八卦後,百姓們更樂意於去西苑再對照八卦仔細看上一看。

除了升斗小民,也有一些“貴人”分外關注——都是錯過了西苑榜下捉婿,又或是猶豫不定的,如今皇榜也貼出來了,正好妥妥捉一個進士女婿回去。

兼之淳安大長公主也公開表示會來看這場遊街,並言道非是因着她孫女婿也在其列,而是大明英才輩出,此等盛世如何可以不看!

又言帶女孫兒媳來看,也好叫其知道當敦促夫婿、子孫讀書上進,他日也有這般榮耀,光耀門楣。

有這番話在前,不少本就動心想看熱鬧的夫人正好打出教育兒女的旗號來,帶着家人來看遊街。

因此十九這一日,真真是萬人空巷,比上元燈節還熱鬧幾分。

西苑各酒樓茶肆座位早早就被訂滿了,據說黑市上還有炒賣像湖風樓、浣溪沙這樣好地段雅間包廂的,據說價格足翻了十倍不止,依舊供不應求。

讓沈瑞咂舌的是,這其中最大的推手就是小皇帝陛下本人,壽哥他還特地讓湖風樓壓了一批包廂,還囤了幾個酒樓的包廂,推高了價格才放出去,大大賺上一筆。

實際上,小皇帝哪裡還差這點子銀子,他少一場狩獵就什麼都出來了。他只是,喜歡這樣賺銀子的感覺。

這每一場西苑的大型節慶,都讓壽哥既看了熱鬧盡了興,又大賺一筆——自己倒買倒賣真的還只是零頭兒,大頭兒還是在對各商家的稅收上。

當壽哥洋洋得意同沈瑞提起,沈瑞實是哭笑不得,卻又心下暗暗笑嘆,小皇帝真不當生在帝王家,生生耽誤了這麼個商業奇才了。

*

三月十九這一日,不少大戶人家乘車的都是早早的就出發了。

雖然西苑主幹道修得寬闊,都是四輛馬車可並行的,兩側還有丈餘專供行人通行的甬道,可這一日誰知道會多少人呢,去晚了行人多了只怕馬車擠不進去。

浣溪沙視角極佳的雅間裡,趙彤坐在窗邊兒,望着樓下車馬粼粼,一邊兒吃着漬酸梅,一邊兒笑嘻嘻的打趣楊恬,“哎呀,可託了你這老闆娘的福啦,不然得多少銀子能買這麼好的地兒呢!”

楊恬輕啐她一口,道:“都是要做孃的人了,還不積點兒口德!”

她說着又有些擔憂的看着趙彤已有些微微隆起的小腹,道:“你也真是,才坐穩了胎就跑出來,你瞧外頭這人山人海的,再衝撞了,動了胎氣……”

趙彤擺手笑道:“哎呀,你放心吧,我這些年練武的,身子骨結實着呢,我娘生我們兄弟姐妹幾個時候,懷着孩子還能打拳拎石鎖呢,真不礙事的。這仨月拘我在屋裡,可是憋壞我了。”

頓了頓,又認真向楊恬道:“別嫌我聒噪,我和陸家娘子教你的拳腳你別丟下了,你這小身子骨,還是多練練的好,下個月就嫁人了,很快有了孩子……”

楊恬羞得滿臉通紅,急急的捂了耳朵道:“你又滿口渾話,我可不理你了……”

趙彤笑彎了眼,口中嘖嘖道:“下個月就是新媳婦了,還這樣忸怩。”又去拉她的手,道:“這兒就咱們姐倆,羞臊得什麼,我可是正經說的好話。罷了罷了,你莫扭臉不瞅我了,我也難得出來一趟,方纔車上犯困也沒說幾句,這會兒咱們好好說會子話,你開春可還咳了不?”

楊恬皺了皺鼻子,這才扭轉過來,瞧她滿臉揶揄的笑容,還是忍不住輕輕啐了一口,道:“瞧你那壞笑,就不是要好好說話的樣子!”

不過還是收了笑,正經答她道:“只冬天難捱些,開春兒天兒一暖和就好些了,陰天時有些喘,晴天就沒幹礙了。比去年這時候強了許多。”又道:“其實也有在練拳,只是管家事忙,有時候不免懈怠了,回頭我便再練起來。”

趙彤點了點頭道:“這是一年比一年輕了,還是見好的。都說冬病夏治,今年立夏時你就再用那薑汁方子敷了背,明年就好利索了。”又笑道:“這桂枝媽媽,哪兒淘弄的坊間土方子,還真有些效用。”

楊恬笑道:“是啊,虧得她了。”

趙彤又丟了個梅子到嘴裡道,“你家這酸梅漬的真不錯,回頭我要包一包回去給我嫂子。”

楊恬忙吩咐大丫鬟半夏去找掌櫃的,除了多包些梅子外,再問問這是外頭買的還是自家做的,若是自己的東西,便抄了方子來。

待半夏出去,趙彤笑得花枝爛顫,道:“這還沒過門兒呢,便將這老闆娘做得這樣大方,方子隨便就予人了?”

楊恬臊得一跺腳,“你再這樣說話,我便走了!”

趙彤忙兩步過去把楊恬拉過來,笑着賠禮道:“好啦,好啦,我的不是,再不打趣你了,且饒我這一回!”又笑着學男人一般拱手道:“我替我嫂子謝過你的方子啦!”

楊恬也不是真和她置氣,只是羞臊不已,紅着臉輕哼了一聲,終還是忍不住問道:“嫂子胃口還沒好些麼?”

趙彤嘆了口氣,道:“沒有。誰知道她怎的了,我這也就兩三個月時候胃口不好,不時作嘔,現下四個月了,便是能吃能睡,什麼也不耽誤。她這都快九個月了,眼見要生了,還在嘔個不停。”

楊恬也跟着嘆氣,她身邊兒的桂枝媽媽因是穩婆出身,對於婦人這些事最是清楚,英國公世孫夫人遊氏有了身子起就孕吐不止,楊恬也曾請桂枝媽媽寫了止吐方子送了過去,卻是沒甚效果。

桂枝媽媽也同楊恬說了,婦人有妊反應各不相同,通常是頭三個月坐胎不穩的時候會有孕吐,過了三個月便好了,就如同現在的趙彤。但也確實有如遊氏這般從頭吐到尾的,並不算十分少見。

若是窮苦人家,這樣可是麻煩,到末了產婦自己沒了氣力,生產時更兇險百倍。且不吃東西,孩子也容易長不好,胎裡虧的,生下來再怎麼補也總差些。

好在是英國公府這樣的富貴人家,總有許多吃食補品可以給遊氏服用。

“大嫂那麼個纖弱人兒……多少也要勸她吃些。”楊恬是真心替遊氏着急。

她先前隨俞氏赴宴時,遇上過幾次遊氏,這位駙馬府的貴女、國公府的世孫夫人卻是一點兒架子也沒有,性子溫柔,待人極是可親。又因着張會夫婦的關係,以及她一母同胞的幼弟遊鉉也同沈瑞交好,因此她待楊恬更是極爲親近。

“嗯,你放心,我嫂子,瞧着嬌嬌弱弱的模樣,內裡卻是極剛強的,常說爲了孩子也要多吃,她便是纔剛吐個乾淨,轉頭依舊能強忍着把那些不喜的吃食塞進嘴去。”趙彤又深深嘆氣,道,“這點上,我都不如她,我那會子吐得昏天暗地,真真兒是一口水的喝不下去的。”

兩人都是齊齊嘆氣,靜默片刻,趙彤又低聲道:“我們府裡那個境況,你也是知道的。也虧得她這樣剛強。前陣子我幫不了她,本來老夫人還能搭個手,後來老夫人也病了,便只她一個人咬着牙撐下來的……虧得我不像她那樣一直嘔,現下我好了,這倆月我便好好替她撐過去,等她生產完出了月子再回來接手。”

楊恬默默握了趙彤的手,道:“你自己也顧惜着些身子呀。”

趙彤緊緊回握她,卻只苦笑一聲。

英國公張懋有一打兒妾室,嫡庶七個兒子。世子早逝,雖封了世孫,但因世孫年幼失恃失怙,不免有成年的叔叔盯着那爵位。

在原配夫人王氏(張侖張會的親祖母)故去後,張懋續絃許氏。

這位許氏夫人無所出,年歲大了,總要靠上一方。

縱觀府內,庶子們的親姨娘們都還活得好好的,且這些老姨娘們個頂個的不好相與,她可不想與人做嫁衣;嫡次子張鋼自恃原配嫡子身份,對她殊無敬意,且其性格陰狠,也是個養不熟的。

最終,許氏夫人選擇了世孫這方。

遂世孫成親後,許氏夫人就將遊氏帶在身邊,教她管家,漸漸將國公府中饋都交到她手裡。

遊氏也是通透人,自然知道回報許氏夫人什麼,祖孫倆倒是處得頗好。

遊氏有妊後,張鋼妻子跳出來表示可以幫着管家,別說遊氏不肯,便是許氏夫人也不會讓的。本已漸隱退的許氏夫人便再次出山,帶着趙彤將家中諸事撐起來。

便是繼室也是正經國公夫人,諸媳婦自然不敢再說什麼了。

偏去歲臘月趙彤也查出了身孕,雖是練家子身體康健,趕上孕吐的時候也是各種難過,全然沒法理事。

雪上加霜的是,年底許氏夫人突然染了風寒,竟而一病不起,管家這件事也是拿不起來了。

府裡登時人心浮動,許多嬸孃妯娌都蠢蠢欲動,年節裡多少風涼話點着遊氏。

遊氏如何不知她們野心,哪裡肯將家事交給她們,還不夠添亂的。當時她胎已穩了,便二話不說,誰也不用,硬撐起來獨自理家。

她是個剛強又能幹的,只是隨着月份漸大,身子沉重,又是孕吐不止,總歸是力不從心。好在現下趙彤滿了三個月,孕吐也過去了,能出來搭把手了。

“只盼着老夫人早些好起來吧。”趙彤嘆了口氣,她管家的能耐是有的,卻是個沒耐性的,更是厭惡那些庶出叔嬸的嘴臉。

楊恬沉吟片刻,終是道:“雖是說這話唐突了,但……六姐姐,你看,要不要讓桂枝媽媽跟你回去給薛媽媽打個下手?”

這薛媽媽是趙彤的陪嫁媽媽,專門負責趙彤飲食藥品爲她調理身子的。

一般來說大戶人家都不會用旁人推薦來的下人,尤其是沾手飲食香品藥物等事情,而守禮人家更不會向旁人家推薦這樣的下人,以免沾染內宅是非,掰扯不清。

楊恬與趙彤已是處得如嫡親姐妹一般了,且先前楊恬在病中,也受了趙彤薦來的會武的丫鬟僕婦,此番推薦穩婆出身的桂枝媽媽過去照看孕婦,也算不得失禮,且她亦是真心希望趙彤安好。

趙彤眼圈兒都有些微微紅了,握着楊恬的手,半晌才穩住情緒道:“我知你待我好,放心,嗯,暫時還用不上。”

她頓了頓,似轉移話題的調笑道:“我的傻妹子呦,只想着別人,你馬上就要成親了,正是要好好調理的時候,成親那日……”她掩口一笑,附在楊恬耳邊低語兩句。

羞得楊恬臉騰的一下燒得通紅,急急起身要走。

趙彤佯作“哎呦”一聲,楊恬擔心她身子,忙轉回身來,關切問她怎樣,見她笑顏如花,便知受騙,越發羞惱。

趙彤拉了她道:“好妹妹,好妹妹,不惱不惱,雖是逗你的,卻也是實話,你的好意我心領了,若是有需要,我定來你這邊借人就是。但你也要聽桂枝媽媽的話,好生養着……”

楊恬羞也不是,惱也不是,無可奈何的哼了一聲。

忽得門外有人輕叩,卻是半夏上來了,回稟掌櫃的送了兩小壇漬酸梅到國公府馬車上了,又遞上方子,並道:“咱們太太同親家太太一道來了。”

楊恬趙彤聞言連忙起身相迎。

卻是趙彤頭三個月被拘在家裡養胎一直也沒來尋楊恬,有不少體己話想聊,且孕婦更怕人羣擁擠,便頭一日下了帖子,想約楊恬早早先行。

俞氏自然無有不應,趙彤的車來接便叫讓楊恬先去。她則與楊慎妻子王研把家中這一日諸事安置好了,這才帶了二姐兒楊悅並三個庶出的男孩子出門,又匯合了沈瑞母親徐氏等一衆沈家人,齊往西苑來的。

今日恩榮宴,一衆考官也在賜宴之列,楊廷和不在,楊家男丁便都隨沈洲沈潤等去了。女眷這邊上得樓來,趙彤楊恬上前去行禮。

徐氏與趙彤也是熟識的,笑問她身子可好,又笑道:“你們這些年輕姑娘自家一個雅間瞧吧,免得在長輩面前受拘束,不得盡興,瑞哥兒旁邊還留了一間,我們也約了幾位夫人的,且過去那邊。”

趙彤最是伶俐的,便第一個笑嘻嘻的道:“伯孃好意,只是我們這些小輩原就當伺候在長輩跟前的。”

徐氏慈愛的揮揮手,笑道:“盡有丫鬟僕婦的,哪裡就用你們伺候了。去罷,去罷。”

俞氏也笑着推了兒媳王研道:“你也去罷。今兒都鬆散鬆散。”

王研等都笑應了,遂玉姐兒、何氏、張青柏等小輩都在這邊,徐氏俞氏等長輩女眷都往旁邊雅間去了。

趙彤輕輕推了楊恬一把,抿嘴悄聲向楊恬笑道:“遇上這樣開明的婆婆你有福了。不過,我猜,這兩個雅間兒的主意定是沈二出的。”

楊恬又如何不知,一時滿心甜蜜,嘴上卻道:“六姐姐你今兒是專門打趣我的麼!”

四哥兒、小楠哥等幾個孩子自然也被帶來了進行現場教育,但因怕孩子沒個輕重跑來跑去衝撞了趙彤這個孕婦,何氏、張青柏都把孩子拘得緊緊的。

趙彤卻笑稱無事,她有功夫在身呢,又拉了張青柏的女兒滔滔過來,又是抓吃食給她,又是把自己頭上的小簪花拿給她玩,又與這些孩子媽們問起育兒經。

玉姐兒也是剛生產完,經驗豐富,說起孕期種種注意事項,趙彤聽得津津有味,恨不得趕緊拿了紙筆記下來纔好。

不光趙彤,楊恬楊悅兩個都即將爲新嫁娘,自然也都留心聽着。

如此小半個時辰之後,街上已是人滿爲患,遠遠的聽得鳴鑼開道,又是一陣陣炮竹聲響,街上人高喊着“來了”“來了”,樓上諸人也紛紛探身出去看。

先是整齊的腳步聲起,一列持棍錦衣校尉一路小跑過來,很快分開人羣,橫過手中長棍,將人羣擋在行人甬道外。

百姓都知這是西苑錦衣衛,平時也是他們巡邏維持西苑秩序的。有這一年多的接觸,都知道他們的規矩和手段,因此都紛紛遵從指揮,退到道路兩側,留出寬闊的路面來。

緊接着有總旗軍官騎馬來回向兩邊喊話,表示理解大家對新科進士的喜愛之情,但是銀錠子金鐲子等沉重物品還是不要投擲的好,否則要砸到了人,便要以刺客論處。

一番話說得詼諧幽默,方纔因錦衣校尉出現帶來的莊嚴肅穆感瞬間蕩然無存,百姓都鬨笑起來,還有膽大的迴應了兩句喊話,氣氛登時又恢復了熱鬧。

很快一路鳴鑼,兩隊華蓋彩旗儀仗緩緩而來,彩旗迎風招展,掀起一片錦浪,緊接着一羣錦衣樂官,捧着鼓樂笙簫,一路吹吹打打,曲調歡快,比迎親隊伍還熱鬧幾分,在這樣聲勢中,新科進士的馬隊閃亮登場。

但見一匹匹駿馬通體雪白,馬上人皆是大紅錦袍、十字披紅、帽側簪花,且不論那容貌,單看這身行頭就讓衆百姓喝彩歡呼不已。

雖說大明風氣不如唐宋開放,但愛美之心和表達方式從古到今都沒什麼變化,見到如此之多“才貌仙郎”,仍有許多激動的堂客扔下香囊帕子來。

若非有錦衣衛總旗先一步聲明不許扔金銀重物,只怕真有豪門不差錢的女娘扔那金鐲子金釵下來。

腦瓜兒靈活的小販這會兒就在人羣中兜售起香囊手帕,做工粗糙得緊,就勝在價錢便宜,扔出去也不心疼,花花綠綠的還特別應景兒,自然有了不錯的銷量。

隊伍快行進到湖風樓時,不知道誰高聲喊了一句“天佑大明,聖君賢臣”。

俄而十幾人齊齊高呼,壓過了所有喧囂。

人羣中便就爆發出一陣山呼海嘯般歡呼來,這聲浪席捲而過,長街兩側民衆都被這氣氛感染,紛紛應和高呼,“天佑大明”“聖君賢臣”聲聲不絕。

新科進士裡便是有人心知指不上是誰爲了討好皇帝喊的這一嗓子,可在此情此景下,仍不免心情激動、鬥志昂揚起來,馬上的身姿也更挺拔了幾分。

而在湖風樓頂樓雅間中的小皇帝看到這一幕,果然龍顏大悅。

安排了這一幕的錢寧瞅準時機,撩衣襟跪下,高呼道:“天佑大明,聖君得賢臣。吾皇萬歲萬歲萬萬萬歲。”

周遭無論內侍還是勳貴子弟忙都湊趣跪了一地,齊齊高呼“吾皇萬歲”。

小皇帝心裡明鏡兒似的,但對這馬屁卻也頗爲受用,他擡擡手笑嘻嘻道:“諸位賢臣愛卿平身,哈哈,都有賞,都有賞!哈哈。”

小皇帝身後的劉忠微微擡起頭來,睨了對面一臉諂笑、滿口諛詞謝賞的錢寧一眼,眼底寒芒閃閃。

*

通常是賜恩榮宴於禮部,宴畢諸進士要往鴻臚寺學習禮儀。

如今這場恩榮宴被挪到了西苑,宴後趕回鴻臚寺學禮儀便也不能了。

鴻臚寺只好派了人來西苑,宴後直接簡單教習衆進士一些明日上朝的禮儀,其他的待明日皇上賜朝服寶鈔之後退朝再說。

這一場恩榮宴設在南臺香扆殿,赴宴官員及進士往來皆由官家畫舫接送。

南臺是永樂年間所建,島上林木深茂,水鳥翔集,更有稻田村舍,頗有水鄉風光,原是皇帝休憩、閱稼之所。

這次劉忠重建西苑時,重新修葺了島上宮殿,又依這朝暮風光搭景,亭臺樓閣與山水融爲一體,如此朝霞掩映、水霧瀰漫時便宛如仙境一般。

別說諸新科進士,許多官員也是頭次來此,不免都是心曠神怡。

只可惜到底只是賜宴,並沒有賜他們到處玩賞,宴畢禮儀學罷,便有畫舫來接他們。

許多不曾盡興的新科進士索性遊覽起西苑來,當然,更多人的目的是爲了結交同年,拓展自己的人脈。

此時已是午後,白晌裡看罷新科進士跨馬遊街的人們大多散去,酒樓茶肆都空閒起來,正給進士們提供了好去處。

許多商家也會做生意,對新科進士們無比客氣,殷勤贈送酒菜,甚至表示免單,只求一副墨寶,來提高店鋪“內涵”。

而進士們光顧最多的還是浣溪沙,除了風雅外,當然還因爲現下狀元榜眼探花傳臚等等名列前茅者都在浣溪沙小聚。

今日諸進士跨馬遊街受百姓夾道歡迎,實在是提氣,只皇家賜宴哪裡敢貪杯,這會兒轉了西苑再飲,自然是要放開量喝個痛快。

有好酒哪能沒有好詩,浣溪沙這邊已是鬥上詩了,卻是應景的及第詩,頗爲討喜,一時氣氛熱烈。

有人喝得多了在興頭上,不知是有意還是無心,大聲道:“今日盛景,要將大家的詩文合起來刊印本詩集纔好!”

有人醉醺醺鬨然叫好,更多的人則是安靜下來,下意識去看沈瑞。

青篆書坊如今還貼着封條呢。

只是沈瑞既能被點中傳臚,當是……無大事吧?

在場絕大多數人都是將稿子給了青篆的,多半還都去過沈府退銀子撇清干係,眼下不免尷尬起來。

楊慎、李延清都是輕輕皺起眉,劉仁也朝沈瑞望了過來,殿試名次已出,貢院失火的事兒家中長輩們也就不是防得嚴實了,他們都或多或少知道了些。

尤其楊慎的卷子是被毀了的,朝堂上又因捲紙種種爭鋒,面對即將踏入仕途的兒子,楊廷和自然會與他剖析個明白。

“這事……”楊慎低聲問沈瑞道。

未待他說完,沈瑞已道:“大兄放心,師公已與我說了。這一兩日就有結果。”

楊慎聽得次輔王華已有交代,便點點頭不再提。

沈瑞一笑,起身持盞,遙敬在座諸位,朗聲道:“多謝諸位仁兄關切。只青篆一事,自有聖君賢臣裁決,我等只靜待結果便是。蒙諸位不棄,瑞在此謝過!”說罷一飲而盡。

衆人忙也還了一杯。戴大賓見狀,起身來圓場,表示自己一首詞只得了半闋,還請諸位幫忙斟酌。

他那表兄林福餘卻是落榜了的,此時沒在西苑,同鄉兩個進士起身幫忙,一說一和,場面便又熱鬧起來。

沈瑞一哂,心下暗道,果然不出師公所料。

卻是昨日金殿唱名之後,王華便將他招去府上,竟把那日讀卷種種皆講與他聽。

因問他,未在一甲,可有怨。

沈瑞一時竟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因有楊慎在,狀元沈瑞是沒想過的,畢竟楊慎這樣不世出的才子,沈瑞也服氣,自認足夠努力也是及不上的。

他也並沒有想過和沈瑾相比,外人比較是外人想看熱鬧,於他們自己而言這種攀比是毫無意義的,而且如徐氏教導他與何泰之的那樣,沈瑾是沈氏族人,不是他們的敵人。尤其沈瑾現在是壽寧侯的女婿,能把其拉過來,總比推到對立面去的好。

至於三鼎甲,他倒不是沒想過,這次會試他排在第三,殿試看了小皇帝的試題,他也是真個有感而發,十分認真的寫了對策的。

只是這種事,他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內閣不和,彼此壓制也是常態,想來朝中諸公也不想看到楊廷和的兒子女婿都在一甲之內。

再遙想當年,他老師王守仁會試第二呢,殿試也入了前十,最終被點二甲第七。考庶吉士竟還被黜落,不知是當時哪位閣老手筆呢。

因此二甲頭名傳臚,對沈瑞而言,也稱不上遺憾。

王華此番合盤托出,既是因即便他不說楊廷和等也會告訴沈瑞,從旁人口中知道到底容易生隙,也是因着他沒將沈瑞當外人,並不相瞞。

沈瑞素來與老師王守仁無話不談,與這位師公,倒是見禮閒話時多,幾乎沒談過政事的。

因此他斟酌了一下,應道:“如師公所言,一時名次也算不得什麼,反倒既易招禍,更易被盛名所累,不好施展。師公一心爲孫兒,孫兒……”

王華擺手道:“老夫既與你說這些,那些客套話便不提也罷。你的文章老夫反覆看過了,好是極好的,只李閣老那‘冒進’之語,也不全然是因想阻你而發。此時你也道‘施展’,唉,恆雲,你到底年輕氣盛,雖對了皇上脾胃,卻也當知,有些事,不是皇上一言而決的……有些事,也不是下了聖旨,地方上就會照章辦事的。”

沈瑞如何不知,他太知道這點了!從古至今不都是這般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麼。

他深吸了口氣,道:“師公放心,孫兒不會冒進,孫兒會效仿老師、師公,穩紮穩打,有了功績再步步爲營。”

皇帝要說得算,王華與王守仁早就該在高位了。

王守仁就是有了實打實的軍功,升遷也是靠小皇帝與內閣博弈得來的。他沈瑞又如何會託大。

“而且,孫兒也無王荊公(王安石)之志。”沈瑞並沒有想要變法的心,並非因他沒有王安石張居正那樣的地位,而是因他並沒有一套適合大明的“新法”。

他現在所想的就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儘可能的做一些改變,推動一些發展,守護一些萌芽,把握一些機會,等待連鎖反應,等待,最終的蛻變。

王華未成想他會這樣回答,沉吟半晌,撫須點頭,道:“你有這樣認識,甚好。”

他頓了頓,忽然問道:“青篆之事,只怕很快就會有人傳揚出去,你待怎麼應對。”

“傳揚”二字咬音甚重,沈瑞一愣,腦中一轉,不由嘆氣,原想着是青篆揚名之機,可以藉此機會推一些工程書籍。然若是有人刻意宣揚,那可這‘名’便未免太大,世間可還有一詞,曰“捧殺”。

青篆拯救了那許多舉子的捲紙,若此時被有心人追捧一番,衆進士感恩不已,再跳出個人來說他沈瑞邀買人心,可是百口莫辯。

沈瑞想了又想,道:“恩自上出。”

王華撫須大笑道:“甚好。孺子可教。”

轉而方道:“去歲,皇上曾與內閣提了一句要建一處書閣,年初也曾議重抄《永樂大典》,摘些實用的書籍,刊印出來。”

沈瑞卻是這陣子一直閉門備考,不曾聽說這事。

那書閣,這刊印實用書籍,顯然就是他同小皇帝提過的萬卷閣之事。他不免精神大振,忙道:“青篆正是藉此東風,是奉旨刻今科時文,是皇上恩澤浩蕩,使衆捲紙失而復得。”

“只這事要快。”王華道。

沈瑞應道:“孫兒這就着人聯繫劉忠劉公公。”

王華是教過劉忠的,對其印象極好,也是默許了兒子王守仁與之來往,見沈瑞這般說不以爲奇,卻仍叮囑一句,“如今宮中奸佞橫行,你與他交好,也要防備小人算計。”

沈瑞連連稱是。

王華又道:“皇上直接賜官這事,老夫揣度着,不是在修孝廟實錄上,便是應在建書閣上。實錄不需多說,書閣建成也必然仕林稱頌,若你在其中任意一處任職,屆時因功提拔也是容易。”他看了看沈瑞,“你心裡也當有個計較。”

沈瑞頗有些意外,原本想着,歷來沒有二甲三甲直接授官的,這次皇上想是藉着爲焦黃中破例,將自己、龐天青、劉仁等皇上“自己人”也擡舉起來。

雖說庶吉士三年散館後二甲通常爲編修,三甲爲檢討,現下自己等直接授了檢討,看似折中,甚至有些虧了,但這省下了三年時光,實際上是比旁人起步早了許多,且若做得好,三年內升兩級都沒問題。

不成想,小皇帝還有另有棋招埋在裡頭。

沈瑞不免好奇道:“那胡瓚宗……李閣老也是意在如此嗎?”

王華微微闔眸,淡淡道:“於你們自然是覺得一甲最佳,三甲便是什麼所謂如夫人了。然於內閣用人,只要得用,如何會拘泥於一榜名次。”

沈瑞一時也是默然。

又聽王華緩緩道:“這一二年間,劉瑾說是清洗劉謝餘黨,其實李閣老的人也沒少動。今年,又是京察之年……”

*

昨日才說了那番話,果然今日青篆就被人提起了。

若非沈瑞昨日急急請見,在劉忠私宅裡見了壽哥,陳說了青篆之事,攔下了解封令,待今日青篆解了封,在這種新科進士雲集的場合下,有人說出當初青篆被封的真正原因,沈瑞這邀買人心的鍋就背定了。

沈瑞目光在場中游移,尋找着那提刊印之人,想着總要防備一二。

那邊戴大賓一闋詞填完,大家喝彩連連,忽有人調侃道:“賓仲好風儀,又這般有才,今日不知被多少貴人看中,要捉去作那東牀快婿吶!”

有人鬨笑,卻也有人去看龐天青等幾個那日上巳節被“榜下捉婿”的。

尤其是龐天青,雖他會試就是第七名,殿試二甲第五也是正常,但因被直接授官,還是不免被人嫉恨,說是靠了大長公主府云云。

龐天青只自斟自飲,根本不理會。

戴大賓卻到底是少年,再是聰明,卻也比不得那些二三十歲的人情練達,一時漲紅了臉,道:“我……我已在老家訂了親事的。”

那人卻笑道:“訂親有何難!退了便是。若有侯府、駙馬府門第提親,難道你便不應嗎?”

此言一出,廳上登時一靜。

駙馬府固然指的是龐天青,但這一科卻並沒有被侯府看中的,只有一位被豐潤伯家定下的。

若說是侯府,又有那訂親退親之語,只怕是在暗諷上一科狀元沈瑾了。

沈瑞擡眼望去,見那說話之人三十來歲的年紀,相貌尋常,依稀記得排在二甲八十餘名,而他旁邊那人,倒像是方纔起頭說印詩集的。

沈瑞眯了眯眼睛,看來,這是奔着他來的了。

他剛待開口,卻是龐天青先一步起身,走到戴大賓身旁,笑道:“賓仲這闋詞妙極,只是今日大考已過,當是鬆快鬆快,不提時政,只論風花雪月。”

龐天青說着轉身向楊慎遙遙舉杯,道:“聽聞先前楊兄就在這浣溪沙樓上作了一首一七令‘雪’,今日天青獻醜,補上一首‘花’字一七令如何?”

說罷不待衆人反應,擡手摘下帽側簪花,手中持花,走了幾步,便一氣成詩。

衆人呆了一呆,隨即掌聲雷動。

龐天青團團作揖,隨後大走向那邊那進士道:“這位仁兄怎麼稱呼?”

那進士一臉不屑,道:“睢縣樑晉。龐兄有何見教?”

龐天青一笑,道:“龐某見兄臺風姿不俗,口才上佳,便想邀兄臺繼續作這‘風’‘月’兩字一七令。”

那樑晉已過而立之年,頜下長鬚頗顯老相,且着實相貌平平,聽龐天青說他“風姿不俗”分明是諷刺,不由火冒三丈,冷冷道:“在下何敢比得龐檢討,有那花容月貌作得‘花’字一七令來,在下可作不出。”

龐天青忽然哈哈笑了兩聲,便朗聲道:“兄臺說龐某花容月貌,龐某便作得出這‘花’字一七令。倒是兄臺,口口聲聲談着‘風月’,卻說作不得‘風’‘月’詩詞,可不是名不副實?”

說罷,將那手中花往帽側一攢,擡高了聲音,頃刻又作了一首‘風’字一七令。

又問楊慎,“楊兄可能再作一首‘月’否?”

楊慎見他使了眼色,便笑道:“勉力而爲。”略一沉吟,也作出一首‘月’字一七令。

站在楊慎沈瑞這邊的衆進士皆大聲叫好,更有促狹者高喊道:“皎皎如月華,名副其實!名副其實!”

對面那樑晉臉色鐵青,卻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龐天青朝周圍一拱手,轉而拎起酒壺來自斟一杯,擡手周向四下舉杯相敬,一仰頭酒到杯乾,再翻轉杯盞,滴酒不剩。

這一番動作行雲流水,瀟灑之至,他本就俊逸非常,今日又着錦袍,帽側簪花,真真好一個翩翩濁世佳公子。

方纔又是連着兩首一七令與狀元公斗詩,更顯才華過人。

這一番強大而自信的姿態,便像是在說:老子就是有貌,就是有才,合該做高門貴婿,你奈我何?

樑晉被氣個仰倒,卻是樣樣比不得,又聽得有人竊竊私語說些風涼話,無外乎是他自己沒貌沒才便嫉恨人家能做高門貴婿之類,他簡直要氣得嘔出血來。

旁邊的進士見情況不好,便起身道了句“今日還有事在身,各位慢用,少陪少陪”,硬拽這樑晉下樓去了。

樓上一陣鬨笑,又恢復了之前的熱鬧。

龐天青迴歸本座,戴大賓忙過來歉然與他道:“是我言語不慎連累了龐兄。”

龐天青毫不在意的揮揮手道:“算不得什麼,那等想說酸話的人,你便是什麼都不說,他也是要亂吠的。”

見戴大賓仍是十分過意不去的樣子,龐天青哈哈一笑,道:“賓仲,莫要小看了我去。我卻不是那等敢做不敢當之人,這門婚事就是我自己挑的,任他人怎廂說,我知道我想要什麼便是。”

一番話說得席上諸人都頻頻點頭,又讚道:“真性情,真名士也。”

龐天青卻是哂笑一聲,道:“也不瞞諸位兄長,實是此番若不在京中訂下親事,回到家鄉,家中等着我的都不是良配,且又都牽扯太多。不若自己做主。”

他揮了揮手,道:“不提也罷,不提也罷。”又問戴大賓道:“可是休了假便要回鄉娶親了嗎?”

新科進士都有幾個月的假期可以衣錦還鄉,或祭祖或完婚等等。

提到婚事,戴大賓倒有些羞赧,臉上微紅,道:“待要明年內子及笄後纔會完婚。”

衆人又是一樂,這纔想起這是個少年來,轉而目光又都落在同是未及冠的沈瑞來。

龐天青笑道:“恆雲的婚事我卻是知道的,四月廿八,我可要討杯水酒。”

沈瑞連忙抱拳道:“那可太好了,我正要求龐兄、戴兄來當儐相呢。”

他愁眉苦臉的一指楊慎道:“有這樣一個七步成詩的大舅兄,兩位兄弟若不幫我,就我這沒詩才的只怕門都叫不開……”

衆人一時鬨堂大笑。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變將生(五)第一百一十四章薈萃一堂(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血淚盈襟(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三十四章 景星鳳凰(二)第十五章 靈前孝子(八)第四百零八章 秋來風疾(四)150加更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三十一章 浮雲富貴(五)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六十二章雛鳳清音(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同室操戈(上)第667章 向海圖強(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沈氏分宗(三)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上半部】第四百五十五章 事在蕭牆(一)第八十五章 今朝酒醉(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作之合(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重水複(一)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頂門立戶(四)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六百零四章 鳳凰于飛(三)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高水長(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脈香菸(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利之所在(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鳥飛魚躍(一)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崩地陷(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桃李之教(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難測(二)第三百零四章 改惡遷善(四)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四百七十七章 兄弟齊心(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風洗塵(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飛遠走(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恩甚怨生(三)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五百一十章 廬山真面(五)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蟬(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天理昭彰(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疾風勁草(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多方角力(二)(二合一)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來運轉(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疾風勁草(五)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五百八十五章 鶺鴒在原(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血淚盈襟(二)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貞元會合(五)(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之所在(一)第三百一十章 收因種果(五)第五十七章玉軟花柔(三)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一百章 羊狠狼貪(三)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六百章 天理昭彰(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金友玉昆(二)第二百八十章 雙桂聯芳(二)第十七章 前塵影事(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端倪可察(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
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變將生(五)第一百一十四章薈萃一堂(三)第五百一十二章 血淚盈襟(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三十四章 景星鳳凰(二)第十五章 靈前孝子(八)第四百零八章 秋來風疾(四)150加更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三十一章 浮雲富貴(五)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六十二章雛鳳清音(三)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同室操戈(上)第667章 向海圖強(上)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五百五十六章 沈氏分宗(三)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上半部】第四百五十五章 事在蕭牆(一)第八十五章 今朝酒醉(三)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作之合(四)第六百七十五章 山重水複(一)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頂門立戶(四)第一百四十章 萬象更新(一)第六百零四章 鳳凰于飛(三)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三百三十六章 山高水長(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三百三十三章 一脈香菸(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利之所在(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鳥飛魚躍(一)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五百八十七章 鶺鴒在原(三)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崩地陷(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桃李之教(一)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難測(二)第三百零四章 改惡遷善(四)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四百七十七章 兄弟齊心(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接風洗塵(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未雨綢繆(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飛遠走(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二百七十六章 恩甚怨生(三)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五百一十章 廬山真面(五)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五百一十九章 螳螂捕蟬(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天理昭彰(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六百七十二章 疾風勁草(四)第五百七十六章 多方角力(二)(二合一)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632章 緱山鶴飛(二)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來運轉(四)第六百七十三章 疾風勁草(五)第六百零九章 鳳凰于飛(八)第五百八十五章 鶺鴒在原(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血淚盈襟(二)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貞元會合(五)(第二更)第四百七十一章 天崩地陷(二)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之所在(一)第三百一十章 收因種果(五)第五十七章玉軟花柔(三)第六百十九章 鳳凰于飛(十八)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一百章 羊狠狼貪(三)第三百章 慈母之心(六)第六百章 天理昭彰(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室操戈(下)第三百一十二章 金友玉昆(二)第二百八十章 雙桂聯芳(二)第十七章 前塵影事(二)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二百七十二章 有心無力(四)第三百五十七章 端倪可察(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