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桂子飄香(四)

何學士一直不得開懷,小徐氏發現丈夫不對勁,不免擔心。

等到夜半無人,夫妻在牀頭閒話,小徐氏便道:“可是衙門裡有人爲難老爺?”

翰林院除了掌院學士之外,剩下四個學士中,只有何學士不是頭甲出身。在其他衙門,頭甲與二甲出身未必懸殊會那麼大,在翰林院中,狀元、榜眼薈萃之地,頭甲與二甲的區別就大了。

何學士從庶吉士走到侍讀學士,用了將近二十年。比其他翰林更用心,在編撰等公務上更是一絲不苟,恪盡職守。丈夫的勤勉都在小徐氏眼中,自是也知曉丈夫難處。

同旁人相比,何家根基還是太薄。

何家雖是京畿人士,卻是農戶出身,直到出了何學士之父中了進士才換了門庭。如今何家堂親雖也有子侄讀書,不過頂天是個秀才、童生,在有些出仕的“族親”,就是何家顯達後貼上來的,不過一個姓罷了,壓根就沒有血脈之親;何學士在家族這邊的援手,只有自家兩個兒子。雖說兄弟兩個都爭氣,可年紀資質在那裡。

何學士苦笑不語。

小徐氏猶豫了一下,道:“要不過兩曰我去看看姐姐、姐夫……”說完這一句,帶了不忿道:“皇上恩德,如今姐夫可還留着尚書之職,就有人欺負老爺不成?實在不行,還有劉閣老在……上次劉夫人問了二哥親事,似有做媒之意。我怕齊大非偶,到了家裡叫老大媳婦難做,藉口二哥年紀尚小婉拒了……

何學士嘆了一口氣道:“太太想多了,沒人爲難我。姐姐、姐夫去了西山靜養,還是勿要打擾他們……”

話雖如此說,可何學士始終不得開懷。

直到三更,依舊是輾轉難寐,小徐氏翻身坐起道:“老爺到底遇到什麼難處?連妾身也說不得麼?”

何學士也跟着翻身坐起道:“沈二哥要回京了……”

“不是聽說三年任期將滿,本就當回京敘職?老爺作何憂心?”小徐氏不解道。

何學士在臉上摩挲了一把,艱難地說道:“南京國子監之職廷推名單上,有沈二哥之名……”

小徐氏一愣,隨即變了臉色。

謀外任這樣的大事,何學士自是先前就與妻子商量。對於南京國子監之職,因之前在劉閣老那邊打好了招呼,不能說十拿九穩,也已經有六、七成勝算。就是京中有風聲的幾個候選人,暗自比較一番,年資也比不得何學士。

誰會想到,這個時候會出現變數。

沈洲人在南昌府,並不在京中,京中爲他跑關係,謀祭酒缺的再沒有旁人,只有沈滄了。

小徐氏只覺得心中發苦,對於姐姐、姐夫不無埋怨。不過兩家雖是姻親,因在朝廷立場不同,私下往來從不涉及政務。就是何學士想要外放之事,小徐氏也是想着得準信再說給姐姐,提前並沒有打招呼。

如今即便知曉沈滄爲沈洲謀祭酒之職,何家也沒有去問罪的立場。

“姐夫畢竟要退了,老爺卻是相府門生,這此消彼長……”小何氏遲疑道

何學士搖頭道:“今上仁厚,待臣子最是優容……如今姐夫雖在尚書任上淺,不好加恩,可順手給沈家一個恩典卻是尋常……”

小何氏皺眉道:“今年是‘京察,之年,還不知空出多少位置,姐夫作甚盯着南京那頭?沈家如今形勢,不是正應該沈二哥留京主持大局?瑞哥在老成穩重,也不過是十幾歲的孩子……”

聽了妻子的話,何學士不由怔住。

如今京官金貴,京官有幾個願意謀外任?之所以何學士先前對於南京國子監祭酒之缺頗有把握,那就是知曉大家都不愛離開京城。就是他自己,先前也不曾有過出京的念頭。

這外放的打算,還是因正月裡宴會時沈滄的提點。

何學士先前鬱悶卻並不怨憤,就是因沈滄提點過自己,知曉沈滄這次安排不是有意相爭,確實是兩家不小心看上同一個缺。

不過妻子說的有道理,要是沈滄健康如常,那沈滄爲沈洲謀南京的缺還正常;如今儼然是熬曰子了,作甚還要讓沈洲外任?

沈家一門,老幼婦孺,真的留給沈瑞一個人支撐?

何學士平素裡溫和,看似毫無菱角,並無其他翰林官那種恃才傲物的姓子,卻是心中有丘壑之人。

他的臉色鄭重起來,沉思了好一會兒方道:“看來還得往恩師府裡走一遭,在沈二哥回京前,將外放的事情落定……”

小徐氏是徐閣老幼女,出閣時徐家已經回蘇州,出嫁事宜都是姐姐與姐夫張羅。沈家名義上姻親,實際上也同孃家差不多。

因此,她帶了不安道:“老爺這是想要先斬後奏?”

她雖偏着丈夫,可也擔心何沈兩家就此撕破面皮。

何學士搖頭道:“祭酒雖是小九卿,卻是需廷推,哪裡是說落定就能落定的?這祭酒之職就算了,我也效沈二哥,擇個從四品參議……江南人傑地靈,錦繡之地,咱們這次也下江南……”

早在國子監祭酒出缺之前,何學士想要謀的外缺就是這個。畢竟參議是輔官,並不像掌印官那樣政務繁忙,加上他自己是翰林出身,外放出去也多是分官教化,也正可揚長避短。

“這……”小徐氏十分糾結。

這樣退一步避開親戚紛爭,免得讓外人看了笑話是好事;可是參議哪裡能與國子監祭酒相比?

京官外放,落在外人眼中本就是走了下行,只有這南京國子監祭酒一職是例外,清貴且回京也容易。再說丈夫說的輕鬆,想要去江南,“北官南缺”雖是慣例,可南邊可不只有江南,還有兩廣、兩湖。要是落到偏遠之地,可是沒地方哭去。

小徐氏只覺得心亂如麻,何學士心中有了決斷,卻是長吁了口氣,散了心中鬱氣:“怪不得沈三弟見了我神色古怪,當是知曉了此事。不過姐夫既沒有將話說開,就是在看我的打算……退一步不是壞事,這些年姐夫與我雖在朝廷上立場不同,可對我也是多有照拂……姐夫那人素來是‘人敬一尺回一丈,的姓子,這次我肯主動退一步,姐夫也不會讓我吃了虧去……”

外頭傳來梆子聲,已經是四更天。

何學士放下心事,沒一會兒便鼾聲漸起。

小徐氏躺在丈夫身邊,只覺得哭笑不得。原本爲丈夫抱不平的那點心思,也拋到腦後。想起沈滄的身體,她不免擔心起姐姐。但凡有一兒半女,即便鴛鴦失偶,還有血脈在眼前得以慰籍;如今只有嗣子嗣女在,又不是打小養大的,能有多親近,還不知心裡會多苦……

沈滄人在西山,不過始終關注京中消息。何學士這邊一有動靜,沈滄那邊就得了消息。

聽聞何學士依舊堅持外放,謀參議一職,沈滄並不意外。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就算有徐氏與小徐氏這姊妹之情維繫,可何沈兩家究竟能走到哪一步,誰也說不清楚。

既是何學士不願相爭,沈滄便領了這個人情,就叫了沈瑞到書房磨墨,提筆寫了一封信。

眼看擡頭署名,沈瑞不由大吃一驚。這封信竟然不是寫給旁人,而是寫個吏部尚書馬文升。

最近彈劾馬文升的摺子雖多,不過他是老臣,資歷比內閣三大學士還老,這些彈劾也是無關痛癢。反倒是右都御使那邊,在多方攻訐下,被翻出的不是越來越多,有些不穩當了。

竟然是“叔父”這樣的稱呼,而不是“老大人”之類的,可見兩下里淵源不淺。可是爲什麼這些年人情往來,沈家與馬家只是尋常官場上往來,並不見有什麼親近之處?

沈滄寫完信,撂下毛筆,看着沈瑞驚詫之色,意味深長道:“官場上的關係,並不是都擺在明處……”

馬文升是吏部天官,他的履歷百姓或許不關注,可想要出仕的士子卻是知曉個七七八八。

只憑沈滄這“叔父”的稱呼,兩家的交情就應該追溯到三太爺生前。

馬文升是景泰二年的進士,三太爺比這個要早,兩人算不上“同年”。三太爺原籍松江,落戶直隸,馬文升是河南鈞州人,落戶虞城,“同鄉”這一條也不是了。剩下一條“同門”,就是稱呼對不上。若是三太爺與馬文升是同門師兄弟,那沈滄對馬文升的稱呼就是“師叔”,而不是“叔父”。

沈瑞終於將腦子裡一直不得解的疑惑解開。

沈滄與楊鎮能夠在幾位閣老“三國分立”的情況下,還能得到兩個大九卿之職,只靠“不黨不羣”是不行的。他們的背後,站着一個資歷壓着三閣老不讓的吏部天官,此事就不稀奇了。

馬文升是中立黨幕後的“黨魁”,這才使得三閣老即便勢大,也沒有使得朝廷成爲“一言堂”。

只是馬文升的年紀實在太大了,今年已經七十九歲。在這個甲子年歲就能稱高壽的時候,這年紀早已讓朝野側目。

早在弘治十四年,從兵部尚書轉吏部尚書那次,馬文升就引得不少人非議,被人暗斥爲“戀棧不去”。如今“京察”之年,馬文升又被人盯上就不稀奇了。他與六部中另一外老臣劉大夏的不和,也是朝野盡知……

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二百零四章 塵埃落定(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與人爲善(一)第二百八十章 雙桂聯芳(二)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頂門立戶(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白龍魚服(三)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八十七章 今朝酒醉(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五百章 別有用心(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鶺鴒在原(十)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崩地陷(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多方角力(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三百零六章 種因收果(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利之所在(二)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一百零六章 風波再起(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第五百三十四章 至親骨肉(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暗度金針(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氣之爭(四)第699章 克紹箕裘(九)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金友玉昆(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心鬼蜮(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夙世冤家(五)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朱衣使者(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四百五十四章 金榜題名(五)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僞莫辨(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褏然舉首(四)第九十四章 名士風流(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多方角力(一)(二合一)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事在蕭牆(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六百七十章 疾風勁草(二)第四百零一章 管中窺豹(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鶺鴒在原(五)第二百七十章 有心無力(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六百十七章 鳳凰于飛(十六)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變將生(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引蛇出洞(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十九章 前塵影事(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桃李之教(一)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心鬼蜮(三)第667章 向海圖強(上)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歸壽(四)250加更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九章 靈前孝子(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與人爲善(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
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二百零四章 塵埃落定(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與人爲善(一)第二百八十章 雙桂聯芳(二)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七十九章 一悲一喜(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頂門立戶(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二百九十二章 白龍魚服(三)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薈萃一堂(一)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三百一十七章 金針暗渡(二)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八十七章 今朝酒醉(五)第二百八十四章 較長絜短(一)第五百章 別有用心(五)第一百七十四章 聞風而動(四)第五百九十四章 鶺鴒在原(十)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五百三十八章 漸生嫌隙(三)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五百零七章 廬山真面(二)第四百七十三章 天崩地陷(三)第五百七十七章 多方角力(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威難測(四)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665章 向海而生(六)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三百零六章 種因收果(一)第一百九十四章 利之所在(二)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一百零六章 風波再起(五)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第五百三十四章 至親骨肉(四)第三百一十六章 暗度金針(一)第三百七十九章 意氣之爭(四)第699章 克紹箕裘(九)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三百一十五章 金友玉昆(五)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心鬼蜮(三)第三百四十七章 倦鳥知還(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一百六十二章 夙世冤家(五)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三百七十一章 朱衣使者(一)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四百五十四章 金榜題名(五)第637章 緱山鶴飛(七)第六百七十四章 疾風勁草(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僞莫辨(三)第二百五十二章 褏然舉首(四)第九十四章 名士風流(一)第四百六十三章 迴腸九轉(四)第五百七十五章 多方角力(一)(二合一)第四百五十章 金榜題名(一)第四百五十六章 事在蕭牆(二)第五百九十九章 天理昭彰(四)第六百七十章 疾風勁草(二)第四百零一章 管中窺豹(二)第五百八十九章 鶺鴒在原(五)第二百七十章 有心無力(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金榜題名(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金風玉露(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六百十七章 鳳凰于飛(十六)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變將生(一)第四百八十九章 引蛇出洞(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五百一十七章 螳螂捕蟬(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十九章 前塵影事(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桃李之教(一)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人心鬼蜮(三)第667章 向海圖強(上)第一百零九章 東道主(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歸壽(四)250加更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一元復始(四)第一百零八章 東道主(二)第九章 靈前孝子(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三百二十七章 與人爲善(二)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