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朱闕牙璋(六)

彰德府城安陽,趙王府

趙王朱祐棌自從知道臨漳的消息便是寢食難安,着急上火嘴邊起了一圈燎泡,說話時牽牽嘴角便是鑽心的疼。

他只得一邊兒捂着嘴嘶嘶吸着涼氣,一邊兒有氣無力的衝兒子揮手:“不要惹禍,不要惹禍……”

“不惹禍,禍便不來了嗎?!禍已臨頭了,父、王!”世子朱厚煜咬着後槽牙道。

朱厚煜是趙王嫡長子,年方十六,自幼聰敏,勤學好問,尤以詩文見長,因文藻弘麗,在彰德府文人圈裡還頗有才名。

趙王一向優柔寡斷,世子雖還是個少年郎,卻不得不早早成熟起來,如今已是能當得起趙王府半個家。

只是遇到現下這種關乎整個藩國存亡的大事時,自還是要趙王做主的。

然這幾日趙王做的僅僅是,讓才華橫溢的兒子寫一封又一封文采斐然的摺子送往京師……

“我們倒是等聖旨了,他們沒有聖旨不也照樣抄了臨漳!”世子跺足道,“廖鏜那閹奴來了到現在還沒來拜見您……”

宗藩內部傾軋爭鬥極爲頻繁,而且更加兇殘,趙王朱祐棌先前還不是差點被親爹朱見灂整死,而其中哪能少得了臨漳、湯陰、平鄉等諸郡王摻和。

其實趙王世子瞧諸郡王是不大順眼的,說實話,收拾臨漳他樂見其成,但,絕對不能以“爲禍地方、意圖謀反”的罪名!

前者表示趙王府無能缺乏束縛,更直接影響趙王府聲譽,作爲一個“讀書人”,世子還是把聲譽看得很重的。

後者更不用說了,真被認定是謀反,那,看看安化叛亂後,山陝諸藩的下場,就知道趙藩會如何了。

奈何他這親爹……

趙王闔着眼,捂着嘴,只衝兒子擺手,“廖鏜不來纔好……”

卻是說曹操曹操到,說話間,外頭趙王貼身內侍飛也似的奔來稟報,巡撫沈瑞、鎮守太監廖鏜、指揮使周賢、知府餘潘來訪。

趙王猛的睜開眼,捂着嘴的手都不自覺抖了抖,一張臉更白了幾分,強穩住心神,問道:“周賢?!可……帶着兵馬?”

那內侍也是勉強擠出個笑來,卻比哭還難看,“外頭報是有一隊人馬,但在府門外候着,沒……沒圍府……”

趙王鬆了口氣,愁眉苦臉道:“更衣吧。”

他扭頭去看兒子,還沒想好要不要讓其一併過去,既想兒子在身邊壯壯膽氣,又怕這小子口沒遮攔的惹下大禍。

結果世子根本沒等他決斷,招呼一聲,便大步流星出了門,回去更衣了。

趙王也只好唉聲嘆氣的認了。

然後,很快,他便後悔了。

承運殿裡見過禮設了座,不等衆人開口打官腔,趙王世子已先一步用極是親近的語氣,笑眯眯問周賢道:“表叔怎的來了彰德?可是奉旨來辦差?”

趙王聽得“奉旨”便腦子嗡嗡響,奈何素無急智,張了張嘴卻不知如何岔開纔是。

那廂周賢已帶上了對待晚輩的和煦笑容,溫聲道:“正是。皇上有旨令沈巡撫總制山東河南軍務,我謹遵聖旨,聽從沈巡撫調令,方來了彰德。”

世子笑得無邪,一派天真道:“原來是這麼個奉旨。小侄還道是皇上神機妙算,早便防範諸藩了。”

此言一出,諸人面上都難看起來。

朝廷防範諸藩也不是一年兩年十年八年了,那是從永樂起便一直防着呢。

只是,這層窗戶紙是能捅破的嗎?!

沈瑞、廖鏜幾乎異口同聲冷然道:“世子慎言。”

趙王險些背過氣去,急忙找補去糊那窗戶紙,一邊呵斥世子,一邊向衆人表示小孩子家家的不懂事,胡亂聽了些謠言云雲。

世子卻是壓根不在乎,掉過頭去盯着沈瑞,皮笑肉不笑道:“這麼說,不知沈大人是怎麼個奉旨查抄臨漳王府?”

沈瑞淡淡一笑,在他前世歷史上,這位未來的趙王德才兼備,是宗室裡難得的好王爺,他其實對這位還是有些期許的。不料現下,這還只是個熊孩子。

沒有回答世子,沈瑞只轉向趙王道:“下官等此來正要向王爺稟明。下官於武安縣平亂,查得亂匪竟系臨漳王府豢養,且輔國將軍朱祐椋在磁山、磁州更有諸多不法事,事出緊急,下官職責所在,方調周指揮使前來協助執法。”

世子則再一次搶在父親發聲前,涼涼道:“太祖皇明祖訓有云,‘皇親國戚有犯,在嗣君自決。犯輕者,與在京諸親會議,重者與在外諸王及在京諸親會議,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許法司舉奏,並不許擅、自、逮、問。’”

到了末一句,特地咬了重音,死死盯住沈瑞與周賢。

沈瑞這方轉頭衝世子拱了拱手,“世子學識淵博。只是,下官記得,祖訓中還有一句,乃是,‘惟謀逆不赦’。”

世子臉色愈發黑沉,厲聲道:“沈大人慎言!謀逆重罪豈可草草定論?!大人須知:‘凡風憲官以王小過奏聞,離見親親者,斬;風聞王有大過,而無實際可驗,輒以上聞者,其罪亦同’!”

卻是一旁廖鏜嗤笑了一聲,頗有些拿腔拿調道:“世子爺這太祖爺的祖訓背得恁是熟吶,只不過嘛,沈大人收攏的案宗也有幾箱子,有無‘實際可驗’,世子倒也不妨去看看。”

知府餘潘一直悄然縮在椅子裡作重病狀,此時偷眼去看廖鏜,心下暗罵,這該死的閹豎收了恁多禮,卻調頭向沈瑞搖尾了!哼,沈抄家必是要除盡劉黨的,且看這閹豎什麼下場!

世子似對廖鏜厭惡之極,只瞪了他一眼,仍衝沈瑞道:“謀逆這等重罪,當由朝廷判定,不是你等幾張哪裡找來的山匪流民口供胡混過去便可作數的!”

“私設關卡、僞造關防印信,皆有實物爲證。依大明律,亦是死罪處斬。”沈瑞道,“世子放心,下官豈敢‘妄判’宗室,一應卷宗證物皆已遞迴京師,由皇上聖裁。”

世子先前只一心想着撕擄掉意圖謀反這樁,倒是一時啞然,轉而強辯道:“便依律死罪處斬,也不過一人耳,爾等如何敢擅自查抄王府?!”

沈瑞並不回話,卻調頭向趙王問道:“朱祐椋私設關卡、榷場已有近十年之久,王爺竟毫不知情嗎?”

趙王一直想插嘴也沒插上,真到這會兒輪到他說話了,卻又是這等尖刻問題,不由頭疼欲裂,張了張嘴,也只能道:“實是不知,是本王失察……那個,本王已上書皇上……”

世子只能拋開自己的話題,先來爲父親解圍,道:“我父王宅心仁厚,親族皆知,不免被他們巧言矇蔽了去。且到底相隔兩地,先前宗室無旨不得出城,對外地諸府的約束便也弱些。此事一出,我父王也是震驚異常,當即便寫了摺子進京,這幾日也是輾轉難眠……”

沈瑞點頭接口道:“早便聽聞王爺寬和慈善,此番河南受災,王爺與世子還曾捐出祿米設粥棚賑濟災民。”說着便問餘知府此事。

餘知府只能堆起滿臉笑容來,沙啞着嗓子連道正是,倒也說得上是哪裡的粥棚,顯見來前做過功課。

廖鏜也插口進來,表示自己也曾聽聞此事,竟似忘了方纔懟過世子一般,又吹捧起趙王父子來,直贊趙王仁義,實諸藩表率云云。

殿內氣氛登時輕鬆了起來。

趙王世子到底是個半大少年,再是聰敏,又哪裡抵得上這羣官場中人,被繞得有些迷糊,愣了半晌方回過神來,心下不由暗罵沈瑞奸猾,岔開話題。

但這口氣一泄,就很難再提起氣來掰扯查抄臨漳王府之事。

況且,既沈瑞他們這般誇了自家了,那就是把自家與臨漳王府分開了,且又保了趙王府名聲,那他還掰扯什麼!

掉頭看到明顯放鬆了、說起客套話來的父親,世子忽然就覺得自己先前有些傻。磨了磨後槽牙,他也不想再說話了。

廖鏜等好一番官場客套,哄得趙王露出笑容來。

沈瑞方道:“下官此來,一是向王爺稟明臨漳之事,另有幾樁小事,想請王爺示下。當下頂頂要緊的,便是方纔說的賑濟災民。”

趙王軟弱是軟弱,卻不是個糊塗人,聞言忙道:“都是大明子民,本王身爲朱家子孫,自當盡一份力,今歲本王與吾兒祿米盡數捐與府衙,賑濟災民。”

說着又去看兒子,咳嗽了一聲,本想提醒兒子趕緊再圓幾句好聽的,卻見這臭小子眼觀鼻鼻觀心裝起啞巴來,不由氣結,該說話時偏不說話了!

沒奈何,只得自家繼續道:“臘月正月裡,王府再增設幾處粥棚,此事由吾兒全權操辦。”

沈瑞一副肅然起敬的模樣,道:“王爺仁善慈心,實是百姓之福!只是聽聞先前寧府小公子上京,頗帶了些護衛,趙府這邊也幫襯了些糧草。王爺此番又如此大手筆捐糧,不知道府上餘糧可還夠,莫要委屈了府中才是。”

口中說着寧府小公子,他的目光若有若無的掃過那邊餘知府,餘知府不由身子一僵。

趙王神情也不自在起來,還不是因着那太廟司香!

他這樣的老實人是不圖將來有啥的,但也同樣不願得罪一個將來有可能一步登天的人嘛,因此別說糧草,就是盤纏,也是奉上了些的。

當着沈瑞這等小皇帝的心腹,哪敢說什麼繼任的好話,他也只能訕訕道:“都是一家子親戚,便就,嗯,便就幫襯了一二。”

好在他的寶貝兒子及時開腔幫忙了,世子道:“沈大人放心,王府多少還是有些餘糧的,幾處王莊或多或少也能調糧過來,我父王也會修書與趙屬各藩府,令多捐米糧造福地方。”

沈瑞拱手道:“下官代百姓謝過王爺與世子!”

廖鏜卻又笑眯眯補上一句,“臨漳的糧米,想來也可作賑災之用,也能解一解今冬燃眉之急吶。”

世子氣不打一處來,惡狠狠的瞪向廖鏜,到底沒忍住,譏諷道:“聽聞廖大人剛來彰德便已收穫頗豐,可是也要捐出來賑濟災民嗎?”

廖鏜非但沒有惱怒,反倒一擊掌,笑道:“世子倒是真個料事如神,咱家正有此打算。”說着就向沈瑞道:“有不少官吏鄉紳也想盡一份心,捐了些錢糧,咱家已一一造冊,待王府這邊事畢,剛好請沈大人一併收驗了吧。”

世子氣得七竅生煙,心下大罵閹豎無恥,明明是刮地三尺,兩句話便粉飾成天下第一大善人了!

又想,搞不好這兩人狼狽爲奸,姓沈的裝模作樣收了賬冊,卻並不收贓款,回頭做個假賬來搪塞!他可要好好的盯着這兩個東西,一旦抓到把柄,就叫他們好看!

餘知府心裡是萬馬奔騰,這閹豎出聲幫忙向沈瑞示好也就罷了,居然還捐錢糧,是真要投靠沈瑞了?還是看沈抄家來勢洶洶暫避鋒芒?!這也關係到許多事之後的佈局……

不過,投靠不投靠的,說甚他孃的官紳捐糧米,忒也坑人!鎮守太監說捐了,身爲知府的難道能幹看着?!這一遭又不知道要破費多少!

沈瑞先前也沒想到廖鏜能配合到這種程度,嘴上忙着客套讚了廖鏜幾句。

他纔不會管廖鏜此時是不是假意捐糧,便是假的,他也會擠兌廖鏜成真捐。

沈瑞這一路上耳朵裡早灌滿了廖鏜種種刮地皮光輝事蹟,便是廖鏜之後要投靠張永,他也不會輕易放過,必要讓這廝將贓款都吐出來,用以建設河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沈瑞贊完廖鏜,又將話題轉回到趙王父子身上,“廖大人說世子料事如神,果然如此,下官想稟明王爺的其中兩樁事,剛剛世子也都提到了。”

趙王不免又有些緊張起來,世子臉色也難看起來。

沈瑞似渾然不覺,兀自道:“一是趙屬藩府事,王爺雖也約束諸府,但如世子所言,王爺最是宅心仁厚,不免受人蒙。下官在查臨漳案時,也有涉及湯陰等國,少不得要再追查一番了,特來稟明王爺。”

都盯上湯陰王府了,還來問啥?湯陰郡王和臨漳郡王是一路貨色。趙王忙着撇清,道:“先前是本王失察,嗯,失察。若各府有犯國法者,本王也決不包庇,嗯,決不包庇!”

他話音剛落,沈瑞立刻跟上一句“王爺深明大義”,語氣可比剛纔贊廖鏜誠懇多了。

而後方又慢悠悠道:“另一樁事關王莊。王爺也知,皇上已下旨在河南清丈田畝,不日將在府城清丈各家田畝,當然,也包括王府各處王莊,還需府上配合。此前在臨漳審案時,發現有不少隱田以及惡意投獻,皆依照國法充公或退還原主,此番若府城若也有,則也需照國法而行。特此稟明王爺。”

趙王雖不理庶務,但於這些還是心裡有數的,有道是馬無夜草不肥,支撐這麼大一個王府種種開銷,只靠明面上那點王莊,如何能夠!

只是,他們左一個深明大義右一個依照國法,他又如何還能開口說不行?!

趙王只覺得脖子僵硬得厲害,是點頭不得,搖頭也不得。

世子則深深看了沈瑞一眼,“沈大人是說,彰德府各家都要清丈?河南各藩府都要清丈?”

沈瑞故作詫異道:“皇上旨意已下發多時了,世子竟未聽聞嗎?皇上下旨,河南各府、各州縣、各家各戶,皆要清丈。”

說着又向趙王拱手道:“王爺也是爲河南諸藩作個表率。”

世子冷冷截口道:“河南諸國中,我父王既不是年最長者,因爲不是輩分最高者,這個表率,趙府不敢領。”

清丈田畝,那就是在宗室口中奪食,本身祿米便發得艱難,不時有拖欠,再拿走田畝,就真是要逼死逼反宗室了!

趙府怎麼會站到宗室對立面去!世子暗地裡發狠,承諾捐糧賑災已是很給面子了,再提清丈,便是得寸進尺,那真得要御前說道說道了!

廖鏜聞言則沉下臉來。

當初是劉瑾提出的清丈河南,廖鏜作爲劉黨急先鋒已是在開封府攛掇這事許久了。

而今劉瑾倒了臺,但此策卻並未廢止,廖鏜揣摩着皇上心意,便打算繼續牟足勁在清丈中立個大功,以洗掉劉黨印記,再得重用。

清丈既要從彰德始,若叫趙藩絆住了,那後面諸王府更難推行了。

“王爺這是準備抗旨不尊了?”面對攔路石,廖鏜眼裡滿是寒芒,語氣森然,真真恨不得立時由抗旨變爲謀逆,把趙藩徹底打倒在地。

“胡……胡說,胡說!”這頂帽子扣下來,趙王又氣又急,嘴上都磕巴了。

趙王世子更是立刻厲聲喝道:“廖大人莫要血口噴人!”

殿內氣氛登時又緊張起來。

倒是一直沒出聲的周賢打起圓場來,淡淡道:“廖大人也是一心爲聖上分憂,王爺亦是忠君愛民,二位都是好心,不過是話趕話說得急了些。”

周賢在宗室中的地位,在皇上心目中的地位,廖鏜都是曉得的,當先只得勉強放緩語氣,道:“是下官心急了。”

世子不理廖鏜,只向周賢道:“表叔明鑑。”又挑釁似的望了一眼沈瑞。

沈瑞竟也不提清丈了,向世子一笑,道:“有一樁事,倒是世子必能爲表率。先前皇上下旨頒佈了《宗藩條例》,其中有放開入仕之禁一項。”

世子一臉嘲諷的望着沈瑞,“‘宗室將軍、鎮國輔國中尉有不願授封者,可停封祿,與生員一體應試……’”

這開放入仕之禁也是給低級爵位者的,他是嫡長子又已請封了世子,是天然的下一任趙王,入仕與他有何相干?他作個甚表率!

卻聽沈瑞道:“宗室子弟想科舉入仕,也要自宗學好生苦讀。以世子的才學,進士及第易如反掌,因此,若想立好這宗學,山長非世子莫屬。想來各府也有學識淵博子弟願意下場一試,怕不都要來求世子指點。”

世子到底是個少年郎,且是個對自己才學頗有自信的少年郎,聽得此言,不免心下得意,亦有幾分心動。

他也覺得自己科考必然高中,可惜身份所限不得下場,也是憾事一樁,然若他能教出幾個進士學生來,豈不更顯他學識!

雖這般想,但面上仍淡淡的,矜持道:“沈傳臚謬讚了。”

沈瑞又道:“宗學要立,另有一樁,恕下官直言,各府雖有英才,卻也難免樹大有枯枝,有驕侈罪戾如朱祐椋者,這些人更需宗學使其明禮讓、知律法。因而,宗學在延請名師之外,還需請‘嚴師’來,方見成效。

“而各府雖各立宗學,但只怕仍有諸多弊病,下官竊以爲當設一總攬全局之職,於宗人府掛職,而在河南坐鎮,溝通藩府與朝廷。此職任重道遠,既需才學,更需才幹,非世子這般德才兼備且有擔當之人莫能爲。”

此言一出,衆人皆驚詫的望向沈瑞,誰也沒想到他能拋出這樣一招。

宗藩條例裡可是要求宗室子弟皆入宗學,不能通過考覈畢業者就沒有爵位與祿米。

若是在各府宗學之上再設一個“總管”之位,專門負責“溝通”藩府與朝廷,那權柄可想而知。

便是老實如趙王,也不免心動。

他清了清嗓子提示兒子,卻見兒子不知道在想什麼垂頭不語,便只得自家發聲道:“宗學若能立得住,立得穩,此後多出良才,便不入仕,能造福地方,也是利國利民之事。”

頓了頓,他又補充道:“本王欲撥王莊田畝百傾以供宗學花銷。”

沈瑞讚了又贊,又支招道:“聽聞湖廣興王先前就出資建了書院,這幾個月也建了宗學,還依民間一些族學做法,以“獎學金”督促宗室子弟讀書上進。而山東,衡王也曾撥銀撥田資助青州府濟世堂等醫館醫學堂。種種良策上書朝廷,得了皇上好一番讚許。王爺,也可參考一二。”

趙王聽得連連點頭,立時跟着說道:“大善!趙府宗學也當如此。”

興王衡王都是明確表示支持宗藩條例的,趙王先前是觀望派,而如今出了朱祐椋這個禍害,還是……通過建宗學表示一下支持宗藩條例的態度吧。

要說上書吹噓自家宗學建得如何好,那容易得緊,他兒子可是一支生花妙筆!

趙王看了兒子一眼,道:“這些你且都記牢了,建好了宗學便一一做來。”

世子似乎想通了什麼,擡起頭來衝父親應了一聲,轉而竟鄭重的向沈瑞拱手爲禮,認真道:“承蒙沈大人擡愛,厚煜願意一試。”

趙王聞言登時放下心來,眉開眼笑的拼命點頭。

沈瑞也微微頷首,還禮客氣兩句世子過謙了云云,他還是十分看好這個少年的。

“沈大人在山東廣建書院醫館之事,我也有所耳聞,不知大人此來河南,是否也會多建書院、醫館?”世子忽問。

又道,“趙府雖家底比不得興府、衡府厚實,但也願爲地方、爲朝廷盡一份力,宗學之外,趙府願再撥些王莊田畝,如那二府般資助書院醫館。”

少年的眸子清澈透亮,尤其說到書院時,更是眼中光華大盛。

沈瑞微微一愣,轉而笑道:“世子大仁大義。不瞞王爺與世子,下官確有建書院的打算,只不過,可能和世子所想有些出入。”

“彰德府,乃至河南境內河流頗多,這幾年天時不好,正當好好利用河流之利。下官已請了先工部尚書李鐩李尚書出山,還想建幾處水利工程學院,專門研究治水修渠灌溉諸般,以利農事……不知道世子對此是否有興趣……”

趙王世子靜靜聽完,想了想,揚了揚眉,“願聞其詳。”

沈瑞臉上綻出個真心實意的笑容來。

有人想做“教育家”宗室,總比想做“山大王”宗室強上萬倍,他將非常樂意推動一把。

*

而臘月初,宗室裡特別務正業、特別想升級當皇帝的那一位,他的兒子抵達了京師,積極準備着“太廟司香”,向着他的夢想邁進……

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有心無力(一)第二百零四章 塵埃落定(六)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五十七章玉軟花柔(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一百三十章 順水行舟(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三百八十章 追悔莫及第二百二十一章 貞元會合(五)(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五百零五章 順藤摸瓜(五)第三百八十章 追悔莫及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盤(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青雲路始(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黃雀在後(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變將生(三)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近朱者赤(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人心鬼蜮(七)第三百四十章 山高水長(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脈香菸(一)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事在蕭牆(五)第三百二十章 金針暗度(五)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方匯聚(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較長絜短(四)第641章 星河明淡(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四百七十章 天崩地陷(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事在蕭牆(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多方角力(二)(二合一)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較長絜短(六)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二百一十章 如意算盤(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白龍魚服(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開誠佈公(三)第五十一章 春華秋實第四百六十四章 迴腸九轉(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別有用心(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樂往哀來(五)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明鏡高懸(五)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二百七十九 雙桂聯芳(一)第六十三章雛鳳清音(四)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作之合(四)第625章 晚來風急(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三百零四章 改惡遷善(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慈母之心(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薈萃一堂(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元復始(六)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嫌隙漸生(七)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四百章 管中窺豹(一)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四百四十章 頭角崢嶸(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變將生(四)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章 歲暮天寒(四)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
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二百一十二章 木本歸根(二)第二百六十九章 有心無力(一)第二百零四章 塵埃落定(六)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五十七章玉軟花柔(三)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五百二十七章 各方匯聚(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一百三十章 順水行舟(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三百八十章 追悔莫及第二百二十一章 貞元會合(五)(第二更)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634章 緱山鶴飛(四)第五百五十八章 沈氏分宗(五)第五百零五章 順藤摸瓜(五)第三百八十章 追悔莫及第一百一十九章 高飛遠走(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第四百零二章 管中窺豹(三)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盤(三)第二百四十五章 青雲路始(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黃雀在後(四)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變將生(三)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二百五十七章 近朱者赤(四)第五百六十九章 人心鬼蜮(七)第三百四十章 山高水長(五)第三百三十一章 一脈香菸(一)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三百八十八章 歸去來兮(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久聞大名(三)第四百五十九章 事在蕭牆(五)第三百二十章 金針暗度(五)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方匯聚(一)第二百八十七章 較長絜短(四)第641章 星河明淡(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四百七十章 天崩地陷(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事在蕭牆(五)第五百七十六章 多方角力(二)(二合一)第660章 向海而生(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較長絜短(六)第七十八章 過路財神(五)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二百一十章 如意算盤(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白龍魚服(四)第四百九十三章 開誠佈公(三)第五十一章 春華秋實第四百六十四章 迴腸九轉(五)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第四百九十八章 別有用心(三)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四百三十四章 樂往哀來(五)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明鏡高懸(五)第九十二章 有女懷春(四)第二百七十九 雙桂聯芳(一)第六十三章雛鳳清音(四)第一百八十章 至親骨肉(四)第二百四十一章 天作之合(四)第625章 晚來風急(一)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三百零四章 改惡遷善(四)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二百九十九章 慈母之心(五)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絲剝繭(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薈萃一堂(五)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四百三十三章 樂往哀來(四)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元復始(六)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嫌隙漸生(七)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四十九章 是與言志第四百章 管中窺豹(一)第九十七章 名士風流(四)第四百四十章 頭角崢嶸(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變將生(四)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章 歲暮天寒(四)第652章 層雲漫涌(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黃雀在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