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

詩曰:

江湖豪客起八方,水滸盛名千載揚。

只因尊王滅寇志,惹動雷府興刀槍。

蕩寇文字本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秉筆重續英雄譜,稗史乘中鑑興亡。

話說大宋宣和三年七月初六日申刻,殿帥府掌兵太尉、經略大將軍、燕國公張叔夜,統領中左右三營並二十萬宋兵,攻破梁山大寨,急遣差官向東京齎送報捷奏本。次日黎明,張叔夜與雲天彪、陳希真等各盡茶點畢,於忠義堂內計點斬戮、擒獲梁山頭目一百單七名,獨不見渠魁宋江。彼時天色晦暗,連夜陰雨未歇。衆人共議,命將宋江畫影圖形,先差康捷飛檄東平一路關隘,嚴行查緝。隨令鄧宗弼、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領兵四萬,北上蕩平梁山黨羽鹽山等處,並沿途搜尋宋江蹤跡。四將領諾,正待起行,忽見陳麗卿神色慌張,揪着一人衝進堂來,邊跑邊喚道:“爹爹,不好了,玉碎了、玉碎了……”陳希真見說,心下驀地一沉,暗想道:“不好了,本師張真人曾說起,那物件兒與我父女……”想到這,卻依舊面色不改,佯喝道:“你也是慣經戰陣的,何事如此驚慌!”陳麗卿尚未回言,那人早已掙脫,拜倒於地告道:“小人奉猿臂寨知寨命,特來呈遞稟折。”說罷,雙手將摺子遞上。希真上前,燈光下細看那人時,原來是自己在猿臂寨時的一名舊屬將弁。當時拆開摺子,果見內寫着:“某月日,東廂房忽然坍倒,將磁牀壓爲齏粉。”希真默想了一回,忽轉笑道:“我道甚麼大事,不過是磁牀壓壞而已。這等小事,何必專程來報。”那人回道:“原是去年大人高遷離寨時,小姐曾專門吩咐好好看守磁牀,待太平之後,着人來取。我等不敢怠慢,見西廂房破舊,故將磁牀移至東廂房。萬不料磁牀意外損毀,知寨官不敢隱瞞,故急遣小人來報。”

陳麗卿聽了這話,正要發作,卻見張叔夜道:“本經略聞得那磁牀曾用於收復兗州,也算於社稷有功之物,如今損毀,亦殊爲可惜。”陳希真忙道:“經略所言極是,然當前剿滅殘寇要緊,且請先理會大事。”張叔夜頷首。當下鄧、辛、張、陶四將見說,便啓身去了。這裡陳希真先叫祝永清帶陳麗卿及那名舊屬退下,張叔夜喚左右剔亮殘燈,與賀太平、蓋天錫、雲天彪等繼續鞠訊昨日未審的公孫勝等衆盜,陳希真雖心中忐忑,卻仍相陪左右,不在話下。

未過數日,宋江於夜明渡爲漁人賈忠、賈義誘擒,解投鄧宗弼處。鄧宗弼歡喜異常,即遣一員隨營官將檻車押了宋江,並將賈忠、賈義一併送往張叔夜處,自己依舊同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催動人馬,風馳電掣價殺奔鹽山。此時梁山本寨已破,外郡全無,僅存鹽山、虎翼山、蛇角嶺三處人馬,雖有通天之能,恐亦難挽狂瀾。

看官,那義軍大勢真的一敗塗地,無可挽回了麼?不要替古人擔憂,梁山未破之時,朱仝、雷橫曾與宋江說起鹽山近日倒十分興旺之事,只是礙於林教頭病危之故,未能盡述。那鹽山形勢究竟如何,莫要心急,且聽都頭慢慢道來。

原來那年陳希真一打兗州之際,滄州無棣縣蛇角嶺、永靜軍將陵縣吳橋鎮虎翼山兩夥好漢,慕宋公明大義,要投梁山入夥,因路途遙遠,就在鹽山結納。且慢,前傳所言不是山東海豐縣蛇角嶺與河北吳橋縣虎翼山兩處麼?看官莫怪,要怪只怪那俞仲華不識地理沿革。原來海豐縣在宋時名喚無棣縣,至明時始稱海豐縣。吳橋縣在宋時爲將陵縣吳橋鎮,金世宗時始設吳橋縣。前傳以後世之名呼宋時之地,自是謬誤。然此爲稗官通病,即如水滸亦不能免,何況前傳?故後文中再遇此類則不註明。如今不要只管考據,且說正事要緊。

回說鄧、辛、張、陶四將聞聽衆好漢於鹽山結拜,即率兵剿捕,幾番大戰,鹽山等處不得便宜。衆好漢商議,派人赴梁山求援。其後宋江親至,又借公孫勝施霧方逼退官軍。宋江自引大隊回萊蕪,仍留朱仝、雷橫二人幫同鎮守鹽山。不料自宋江去後,梁山聲勢,一天弱似一天;各地風雲,一日緊似一日。那鄧、辛、張、陶四將因圍攻梁山,相繼調離河北,不想鹽山因此得以聯絡蛇角嶺、虎翼山兩處人馬,借糧屯草,招兵買馬,重複整理事業,好不熱鬧!多有好漢投托入夥。單表一日,小嘍羅來報,有位自稱範天喜的求見。原來那年蔡京事敗,範天喜是個乖覺的人,恐殃及池魚,先已逃出東京,官差無處緝拿,只報個自盡了事。範天喜自念幾番於梁山無功,無顏去投,便流落滄州。一晃三載,不甘就此沉淪,聞得鹽山近來倒頗爲興旺,便徑投鹽山。故人相見,朱仝等自然十分歡喜,相邀上山,仍責總探聲息之事。

過了數月,範天喜又招得三位好漢上山。你道是誰,卻是龐泰良、龐泰圃、龐泰表三兄弟。看官可曾瞧着三人姓字廝熟?正是前傳顏樹德老僕龐泰述一母同胞兄弟,江湖上喚作“龐氏四泰”的。那三兄弟各懷本領,老二龐泰良幼年入道,拜薊州金雲門仙子爲師,道法高強,更通曉奇門遁甲之術。爲人玩世不恭,專犯忌諱,卻交遊甚廣,那十洲三島得道高真數內,大都與他相交,因此江湖人號過天星;老三龐泰圃乃文筆匠出身,雖無十分本事,卻習得一項異能,饒是素昧平生之人,單憑衆口傳說,便可將真容摹出,與本尊無二,因此人都喚作真面目;老四龐泰表本是同州沙苑監牧官,專司馬政之事,後因大觀中監牧罷廢,輾轉流落江湖。爲他曾得異人傳授,善使一大鐵椎,重四十二斤,椎柄纏鐵鏈丈許,性發時,掄鏈運椎,擋者披靡。人都將他與那刺秦的倉海君相比,喚他作再世倉海。更有一件奇事,這龐泰表養着吐蕃獒犬二隻,形影不離,任你何人,路上遠遠見了,無不畏避三分。弟兄幾個,俱是義勇好漢,緣山陰龐俞二姓有隙,故俞仲華誣其爲幫閒也。只因龐氏兄弟少時失孤,舉家無食,龐泰述自請鬻到顏家爲奴,娘弟方纔得活。三兄弟自幼視長兄如父,驟聞噩耗,都氣破胸膛,發誓必報此仇。後探得仇人徐槐、顏樹德死於梁山之手,便商議去投,不想彼時梁山已被官軍四面圍困,無從得入。也是天意,可巧龐泰良舊日在東京雲遊時,曾與範天喜相識,那日範天喜下山打探消息,正撞着龐氏三兄弟,便相邀上山,同聚大義。

話休絮繁,自龐氏兄弟上山後,鹽山愈加興旺。那日衆好漢聞聽高俅犯事發配滄州,便商議下山打城。那滄州知府原是蓋天錫老爹心腹,上下打點,繼任美缺後,依舊深恨梁山入骨。便想出一條詐降計,欲賺衆好漢入城擒之,幸得城內一老者先報與衆好漢知曉,方纔將計就計,打破城子,斬了知府,活捉高俅。衆頭領感戴老者之恩,相邀入夥,老者欣然允諾。自古無巧不成書,要問那老者何人,卻是那年教顏樹德族弟顏赤如的先生黃漣。此人乃山後武州人氏,自幼深通韜略,遠近聞名。只因生性耿介,年輕時惡了考官,科舉不第,一怒之下終身不試,只做教書先生。爲是那年誤聽人言,失手傷人,因此逃到滄州。眼見滄州知府飛揚跋扈,貪濫害民,故而相助衆好漢破了城子。自黃漣上山後,運籌謀劃,佈陣排兵,莫不如法,衆人倚爲智囊,俱各欽服。

未過數日,朱仝、雷橫接得飛報:梁山本寨被官兵圍困緊急。二人聽罷,心中十分焦急,便要回山。衆人苦留不住,便將高俅照那年林沖處治高衙內的法兒處治了,將鹽封首級包裹了,相送朱、雷下山,老小卻留下。原來朱仝、雷橫因奉命久駐鹽山,便將老小也一併接去。別人不提,單說那美髯公朱仝生有一子,名喚光祖,那年朱仝入夥時便被宋江派人隨母接上梁山,爲人豪俠仗義,有乃父之風,卻性烈如火,人都喚作“火麟兒”。平日裡不喜讀書,專愛拳腳棍棒,梁山上林沖、武松、孫立等叔叔伯伯愛惜他,都曾親身點撥。如今已一十八歲,學得一身好武藝。平日雖也參議事務,然朱仝並不許其上陣。那日朱光祖聞知父親要回梁山,便要隨行。吃朱仝一番訓斥,衆人好言勸慰,方纔作罷。

自朱仝、雷橫回山後,鹽山衆人好生記掛,派人往來打探。那日晌午,忽接得小校報說官軍攻破宛子城之信,衆人聞言,無不變色。鄧天保、王大壽忙問計於黃漣,黃漣道:“且先遙祭梁山一應死難之人,再速派人赴蛇角嶺、虎翼山請衆頭領前來商議。”當時衆人都來舉哀祭祀,就於鹽山招賢堂上建起靈褘,中間設個神主,上寫道:“梁山泊好漢神主”。鹽山山寨中衆頭領,自鄧天保以下,都帶重孝。小頭目並衆小嘍羅亦帶孝頭巾。寨內揚起長幡,奏起哀樂,隔空追薦梁山死難之人。

是夜,蛇角嶺頭領蟠海龍秦會、噴霧豹張大能,虎翼山頭領拔山熊趙富、索命鬼王飛豹先後都到。衆好漢於招賢堂坐定,鄧天保道:“眼下樑山已被官軍攻破,諸位哥哥生死不明,今日請衆位到此,正爲商議應對之法。”只見王飛豹起身拱手道:“小弟願爲先鋒,引兵直殺將過去,好歹救出梁山諸位哥哥。”秦會搖手道:“非是小弟不肯去,如今我等兵少勢微,梁山又路途遙遠,即便趕到,已是疲敝之師,莫說相救,恐怕自身亦難保全。”衆人聽罷,七嘴八舌,有說下山去救的,有說靜觀形勢的,莫衷一是。鄧天保見了,探身向黃漣道:“先生有何主見?”黃漣捋髯道:“張叔夜親統二十萬精銳,新破梁山,士氣正旺,我等此時前去,無異以卵擊石。若不出老朽所料,官軍此戰後,志驕意滿,定會遣偏師來犯,我等以逸待勞,若能戰而勝之,一來可暫解山寨之困,壯兒郎士氣;二來官軍忌憚我等在,或不敢輕害梁山餘衆性命。”衆人聽了,紛紛點頭。

黃漣又道:“大敵當前,我等三山人馬須得同心合意,纔有勝算。依老朽主意,就以鹽山爲主,請虎翼山、蛇角嶺兄弟速回本寨,將各處山隘都虛設旌旗,堆積煙火,帶大部人馬速來鹽山,準備廝殺。”秦會、張大能、趙富、王飛豹齊聲道:“大敵當前,豈有二心!”當時領命速歸本寨。鄧天保又派範天喜下山打探宋江及官軍消息。次日,蛇角嶺、虎翼山人馬俱到,統計三山人馬,共計三萬有餘。衆人商議,便教將山寨金銀財帛,賞賜三山頭目並小嘍羅。又過一日,約莫申牌光景,範天喜回山道:“宋公明哥哥在夜明渡吃人捉了,張叔夜派鄧、辛、張、陶四將引兵數萬,前來侵伐大寨。”衆人均吃了一驚,便依黃漣吩咐,暗中部署停當,專候官軍。

斷章句,話分兩頭。且說鄧、辛、張、陶四將催動人馬,殺奔鹽山,不日早到。鄧宗弼見一如往昔,便令安營紮寨,與辛從忠、張應雷、陶震霆商議攻取之策。辛從忠道:“這鹽山有虎翼山、蛇角嶺兩處羽翼,須先破其羽翼,方可直搗鹽山。”張應雷道:“如此,恐鹽山賊兵來救,反生牽制。觀那鹽山形勢,不過七八千人,今我們現有四萬人馬,不如四人分領了,三處一齊下手。”陶震霆道:“分兵恐怕勢弱。如果要三處齊攻,可再檄調天津、河間等處兵馬前來助戰。”鄧宗弼道:“我看無須,不如仍依辛將軍原議。只須分別奇正接應,假作三處齊攻之勢,鹽山畏我齊攻,必不敢出兵來救。而我兵有奇正接應,亦不憂勢弱也。”衆人稱是。

張應雷願攻虎翼山,便領兵一萬,殺向虎翼山去;陶震霆願攻蛇角嶺,便領兵一萬,殺向蛇角嶺去。這裡鄧宗弼領兵一萬,守住鹽山西北要路,接應張應雷的兵馬;辛從忠領兵一萬,守住鹽山東南要路,接應陶震霆的兵馬。各自分兵去訖,不在話下。

早有伏路小校報上鹽山,衆好漢都到招賢堂商議,黃漣道:“官軍分兵,中俺計了。”衆人忙問如何擺佈。黃漣道:“官軍此來,不明虛實,更兼新破梁山,十分小覷我等。現張應雷、陶震霆二人已分兵攻打虎翼山、蛇角嶺空寨,只留鄧宗弼、辛從忠分據大寨西北、東南兩處,正好就中取事。”隨即喚鄧天保、王飛豹、龐泰表,附耳低言道:“如此如此。”又與王大壽、秦會受計道:“這般這般。”再叫趙富、張大能,也吩咐了。衆頭領聽罷,都喜道:“此四人爲大寨宿敵,往日不可一世,自今日始,當一去不返矣!”

正說間,只見朱光祖起身道:“此番殺敵,小侄願打頭陣!”鄧天保、王大壽道:“賢侄志氣可嘉,然從未臨陣,倘有差池,我等難向朱仝兄長交代。”朱光祖道:“梁山失陷,家父與衆位叔伯不知生死,仇人近在眼前,若畏避不戰,有何面目立於天地之間!”說罷,伏地慟哭。衆人連忙扶起,黃漣道:“小將軍之志,老朽敬佩。就令你爲先鋒,隨王大壽、秦會下山迎敵,只是不可違了將令。”朱光祖應了。當時安排畢,各自依計去了。

再說辛從忠於鹽山東南要路紮下營寨,專等各處消息。忽有軍士來報:鹽山賊兵殺下山來,在營前挑戰。辛從忠聽了,勃然大怒,點起全部人馬,披甲持矛,徑出營前。早見對陣引軍紅旗上大書一個“朱”字,一員小將生得與朱仝一般規模,卻無髭鬚。通身絳紅衣甲,胯下胭脂馬,右手持條幹紅纓鑌鐵矛,左腕懸着一根虎眼竹節鋼鞭,好似一團烈火,威風凜凜立於陣前,正是梁山天滿星美髯公朱仝之子朱光祖。曾有一首《臨江仙》,贊朱光祖的好處:

幼隨慈母尋父跡,師承綠林叔伯尊。朱門忠義有傳人。面如重棗赤,目若朗星辰。

怒時喝斷三江水,性發顛倒五嶽根。鞭矛叱吒裂天門。梁山朱光祖,名播宋乾坤。

當下朱光祖高叫道:“朝廷庸奴,認得小爺麼!”辛從忠笑道:“那梁山大盜朱仝尚吃我手到擒來,諒你這黃口孺子,何足道哉!”朱光祖見說,怒從心起,舞鞭矛直取辛從忠。辛從忠不慌不忙,挺矛迎住。戰到十二三合,辛從忠卻暗暗稱奇。當時兩個不住手地鬥到四五十合,朱光祖詐作力乏,落荒而走,辛從忠挺矛急追。看看離得近了,便將右手去豹皮囊內取出一枝標槍,喝一聲:“着!”望朱光祖後心直標過去。朱光祖往日在山上時,多曾聽得衆人說起辛從忠飛標厲害,故早有提備。聽聞腦後聲響,使個蹬裡藏身,躲過那標。辛從忠那標槍往日例不虛發,就連呼延灼也曾着了道,今日竟被一後生躲過,不覺又驚又怒,狠命追趕。

約莫趕過三五里路,猛聽得一聲炮響,王大壽居左,秦會在右,一齊殺出。急勒馬時,只見朱光祖背翻身颼地一箭,辛從忠急閃,那枝箭已從臉頰邊貼肉刮過,不覺驚出一身冷汗,回過神時,早被三人圍在垓心。那王大壽、秦會念昔日施威、楊烈、万俟大年之仇,朱光祖憤擒父之恨,狠命廝並。辛從忠亦非庸手,抖擻精神,使出渾身解數相敵。鬥過五七合,手裡兀自遮攔多,攻取少。辛從忠情知不是勢頭,見秦會武藝較弱,便虛晃一矛,奪路而走。三個哪裡肯舍,一齊追來。

辛從忠策馬行不上二里,叫聲苦,不知高低,原來前面是個斷崖,已無路可走。當下銀牙緊咬,只得返身狠鬥。秦會已一馬衝到,當胸便刺,吃辛從忠閃過,就勢左手抓住槍桿,右手矛尖望秦會脖項便戳,說時遲,那時疾,王大壽、朱光祖兩條鐵槍亦到,與辛從忠蛇矛攪在一處。秦會見了,便用雙手奪槍,卻仍拔不出,辛從忠笑罵道:“鼠輩賊子,如此不濟!”秦會驟聞此言,不覺血氣上涌,當時起了一個念頭:“便是豁出這條性命,也要爲万俟兄弟報仇!”隨即雙手棄槍,辛從忠萬不料如此,一個趔趄,險些栽倒,卻見秦會飛身一躍,大喝一聲:“下去!”將辛從忠撲翻下馬。兩個手裡都沒了軍器,就地上你扯我拽,用力相爭。不覺扭到崖邊,立腳不牢,兩個作一處跌下崖去了,不知生死。王大壽、朱光祖待要救時,已是不及。當時兩個怒不可遏,將辛從忠殘部團團圍住,掃個罄盡。因軍情緊急,來不及傷悼,兩個馬不停蹄,直向南行,都到無棣河邊埋伏了。

再說陶震霆自與辛從忠分兵後,引一萬兵馬過了無棣河,早到蛇角嶺。見山上遍插旌旗,卻不見人影。陶震霆心下疑惑,催動軍馬攻上嶺去,竟是個空寨。情知中計,急引軍火速回鹽山來,早到無棣河畔。陶震霆見荒草累累,與去時無異,便一馬當先,引軍渡河。方纔渡得千餘人,只聽一聲梆子響,兩邊草叢中一陣箭雨,直望河中射去,半渡官軍紛紛中箭,落水者不計其數。喊殺聲裡,雜草中撞出軍馬來。陶震霆大驚失色,急看時,卻是鄧天保、王大壽、王飛豹、龐泰表、朱光祖五籌好漢,齊聲喝道:“無見識奴,你已中俺軍師計了,不下馬受縛,更待何時?”陶震霆大怒,耍圓兩柄臥瓜錘一馬殺來,早吃鄧天保、王大壽攔住。那邊王飛豹、龐泰表、朱光祖虎入羊羣般殺入官軍。這邊陶震霆使盡平生本事,掄錘便打,鄧天保、王大壽兩個刀槍並舉,急架忙還。三匹馬轉燈兒般廝殺,一片喊殺之聲,震天盈地。三個直鬥到六十餘合,陶震霆兀自佔不到半點便宜,忽瞥見過河官兵已被掃盡,心下大驚,賣個破綻,抽身回馬便走。

鄧天保、王大壽正要追趕,只聽王飛豹叫道:“二位哥哥少歇,看我拿這奴才!”斜刺裡縱馬追去,不想陶震霆早已掛了雙錘,取下那杆鎏金火槍,槍聲響處,正中王飛豹左臂,翻身落馬。衆人大驚,急前往救。那邊陶震霆早已重新裝填了火藥、鉛子,放笑道:“殺不盡的草寇,今日教你識得爺爺手段!”龐泰表怒極,手掄鐵椎,引左右兩隻獒犬直撲過去。陶震霆吃了一驚,忙雙手擎槍,鉤動火機,那瑪瑙石自來火點燃火藥,只聽噗通一聲響亮,衆好漢一齊大驚。見龐泰表毫髮未損,陶震霆卻雙手捂臉。看官你道爲何?原來陶震霆適才喜形於色,急切間多裝了些火藥在槍管內,不料鉤動火機時,藥量過大,槍管不堪重負,竟自炸膛。當時火槍崩裂,那顆瑪瑙石正巧直射入陶震霆右眼,疼痛難當,一個倒栽蔥跌下馬來。衆嘍羅見了,急上前捆捉,卻吃陶震霆爬起,一錘一個,接連打死八九個。掙扎了好一歇,方纔自己仆倒。近前翻看時,已是血流滿面,昏死過去。對岸官兵見主將被捉,羣龍無首,如鳥駭獸走,眨眼間不剩一個。衆頭領亦不追趕,派人擡了王飛豹,押了陶震霆先行上山,統得勝之師,馬不停蹄,徑奔西北方向去了。

不說鹽山衆人,且說張應雷領兵殺至虎翼山,攻了一歇,見是空寨,急忙引軍轉回。路上早有鄧宗弼處急報雪片兒似的飛來:辛、陶二將爲鹽山所敗,不知生死,請火速返回。張應雷聽罷,便催促三軍疾行。看官,孫子有言:‘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虎翼山較蛇角嶺距鹽山要遠,那官軍自鹽山疾行至虎翼山,士卒本已疲憊,今又片刻未歇,折返回去,大衆早已腳軟。饒那張應雷幾次三番催促,日落時分,方纔趕到鹽山。鄧宗弼忙迎入營內,訴說辛、陶二人失利,自己去救時,吃鄧天保、王飛豹、龐泰良於要路排下拒鹿,撒下蒺藜,攔住廝殺一場,無從得過,只好引兵回營。張應雷聽罷,怒火中燒,正要引兵再攻時,忽聽得營內連聲炮響,人聲沸亂,忙出帳外看時,只見糧草房中煙焰障天,烈火橫飛,彼時忽地起一陣怪風,那火借風勢,愈發刮刮雜雜燒將起來。衆官兵搬盆擡甕,慌亂救火。鄧宗弼大驚,急叫張應雷彈壓軍心,休得驚亂。方要查問何處失火,又聽得四面喊聲大震,鄧天保自北門,龐泰表、朱光祖自東門,王大壽自西門殺入營中,營內趙富、張大能一齊發作,原來二人受黃漣迷計,假扮逃兵投奔鄧宗弼處,趁黑夜放火。彼時龐泰良在山頂遙見火光,祭起大風,衆好漢一齊攻打。鄧宗弼、張應雷見大勢已去,正不知多少賊兵,那敢戀戰,死命望南門衝突去了。

比及戌牌時分,官軍營寨已燒作白地,衆好漢大獲全勝,計點此日三戰共斬首一萬三千餘級,降兵七千餘名,繳獲馬匹器械甚多,可算曆年未有之大捷。衆好漢興高采烈,同上山來,都到招賢堂坐定。各去了戎裝軍器,依次坐下。彼時王飛豹得醫官救治,已無大礙,陶震霆右眼亦已取出瑪瑙石,包紮已了,轉醒過來,就綁於堂內將軍柱上。鄧天保便問朱仝、雷橫並梁山衆頭領下落,陶震霆罵道:“那梁山一班草寇盡吃掃蕩了,汝等鳥男女今日捉我,來日天兵到此,定教汝等化爲齏粉!”張大能聽罷,一巴掌扇去,打得陶震霆滿嘴流血,不住口千賊萬賊地罵。張大能怒極,拔刀便砍。黃漣忙止住道:“若是如此,太便宜了這廝!他既名震霆,不如竟照獻馘之法,將左耳割去,赦其半生聒噪。”又轉頭看龐泰圃道:“煩請龐兄弟在其面頰刺下‘手下敗將自今日始’八個字。”當時張大能、龐泰圃兩個分贈了陶震霆一對錶記,衆好漢看了,都哈哈大笑。黃漣叫將陶震霆暫鎖在後寨監房內,以備後用。又教於梁山泊好漢牌位邊,添了秦會神位,衆頭領輪流祭奠已了。鄧天保便叫殺牛宰馬,山寨裡筵會,慶賀此番得勝,不在話下。

是夜席間,衆人暢飲,黃漣對鄧天保道:“梁山大業雖遭挫折,然我等尚在,今後事業豈可無主?眼下三山之衆皆聽哥哥號令,不如在此重新結義,請哥哥總鎮三山,諸兄弟爲股肱,以續大業!”衆人聞言,都起身道:“願隨哥哥執鞭墜蹬!”鄧天保忙道:“不可,鄧某不過一勇之夫,統領小寨尚可,怎能擔此重任。”王飛豹、趙富道:“哥哥差矣,自古‘時勢造英雄’,眼下樑山失陷,招賢堂已毀,異日對敵官軍豈能無主?今日衆人,我等只服哥哥,若哥哥不坐時,誰人敢當此位?望哥哥以大業爲重!”衆頭領齊聲稱是。鄧天保見衆人義氣深重,只得依允。當下衆人扶鄧天保去正中第一位交椅上坐定,教小嘍羅擺定三牲,中間焚起一爐香來,仍照梁山泊的舊例,王大壽坐了第二位;黃漣坐了第三位;龐泰良坐了第四位;趙富坐了第五位;張大能坐了第六位;王飛豹坐了第七位;範天喜坐了第八位;龐泰圃坐了第九位;龐泰表坐了第十位;朱光祖坐了第十一位。當下傳令三山各處小頭目並小嘍羅,都輪番來堂前參拜了。

鄧天保道:“昔日我聞朱、雷二位哥哥說起,晁天王初掌梁山時,便是十一位頭領,奠定梁山興盛之基。今日我等亦是十一位兄弟相聚,豈不是冥冥中自有天數?今得衆兄弟擡舉,權坐此位,然鄧某自知才薄,日後若有賢者,定當讓位。願自今起,衆兄弟同心合意,肝膽相照,闖出一個新世界來!”衆人齊聲應諾。當時鄧天保教再取出金銀財帛,賞賜衆小頭目並衆多小嘍羅,殺牛宰馬,祭祀天地神明,慶賀重新聚義。

正鬧熱哩,只見小嘍羅來報,山下有一道人求見,問其姓名,只說是公孫軍師好友。鄧天保聽說,忙與衆人下山去迎。見面看時,彼此歡喜無限,原來那人正是通州白雲山張真人門下弟子東方橫,往日與龐泰良最爲投契。當時兩個相見,十分驚喜,龐泰良引東方橫與衆頭領都相見了,一同上山來,重複入席。席間,龐泰良便問緣何到此,東方橫道:“本月初小弟曾奉二仙山羅師伯之命,赴梁山勸清師兄速速離去,本想他已遠走,孰料續探得竟爲陳道子攝取了魂魄,眼下樑山泊已被官軍攻陷,小弟心急如焚,不願眼睜睜見同道師兄受戮,想去營救,卻勢單力薄,因想鹽山、虎翼山、蛇角嶺尚有一衆好漢,便來商議營救之法,萬不料在此得遇師兄。”龐泰良道:“賢弟來得恰好,我正待與衆兄弟商議。後日便是七月十五,三年一度薊北龍沙會,屆時本師金雲門仙子、白雲山師伯張真人及廬山張紫陽真人、二仙山羅真人等諸路仙家將雲集薊北天環山,比較赤書玉字,維持衆生劫運,我想羅師伯既有意救清師弟,斷不會坐視不管。況我適才夜觀天象,就是梁山泊好漢,也未見得氣數全盡。因此我有意派人赴龍沙會,以探究竟。”

衆人聽了,似懂非懂,又見朱光祖道:“小侄有一言,往日家父多曾說那官軍如何厲害,彼時年幼,不以爲然。今日親臨戰陣,以黃軍師之運籌,衆叔伯之勇武,尚且傷了王伯伯,折了秦叔叔和三千餘孩兒。若那張叔夜、雲天彪、陳希真等親來,我等又該如何對付?”衆人聽罷,紛紛停杯投箸,低頭沉思。黃漣道:“朱兄弟此慮,老朽亦早有所慮。”衆人見說,都問可有應對之策。黃漣道:“當今局勢,張叔夜麾下皆是智勇之輩,強弱懸殊,我等實難與其抗衡,然亦無坐以待斃之理。依老朽之見,可化整爲零,分派三撥人馬下山:第一撥速往東京,沿途打探梁山衆人及老小下落,相機營救;第二撥下山劫囚,範頭領已探得梁山泊外尚有三十二名被擒好漢分押在曹州府、大名府、兗州府、青州府、沂州府等處,據審問俘獲官兵說起,張叔夜已派員赴各府解人,準備一併進京獻俘,如今我等人手不足,只好先救青州一路,此路人數最多,有史進、劉唐、李忠、阮氏三雄、朱武、鮑旭、朱貴九位兄弟,若能救得,便可打亂官軍部署;第三撥北上赴龍沙會,兼尋退步之所。我等若迎擊官軍不利,鹽山便不可再留,須得先尋一所,潛藏蟄伏,再看機會。至於搜尋魏輔樑、真大義、呼延綽等一班內奸叛徒,懲而殺之,老朽亦曾作打算,然眼下救人要緊,只好日後再議了。”衆人聽了,頷首稱是,都踊躍願往。鄧天保道:“諸位兄弟莫急,待仔細商議後,明早再作安排,且先痛快吃酒。”衆人應了,便開懷暢飲,盡醉方散。

次日一早,衆人羣集招賢堂,依次坐定,鄧天保開言道:“昨晚我與黃、龐兩位軍師及東方道長商議,官軍大隊不日將至,我與黃、龐兩位軍師守寨,東京一路,即派王飛豹、範天喜、朱光祖三位兄弟帶三百孩兒前去。青州一路,便請王大壽、趙富、龐泰表三位兄弟帶三百孩兒前往。至於薊北一路,煩請東方道長帶張大能、龐泰圃及數個心腹伴當赴龍沙會,兼尋落腳之地。事不宜遲,今日便請動身,鄧某在此候盼諸位兄弟消息,保重,保重。”說罷,親下臺階,向衆好漢躬身施禮,衆人慌忙回禮,彼此對視,深知此行艱險,吉凶難料,莫不慷慨灑淚。

當日三撥人馬打點完畢,大衆下山,就於三岔路口分手。東方橫見王大壽手中那杆鐵槍,驀地提起一個念頭來,忙上前道:“昨日在山上,貧道有一事忘說,此次官軍押解必有精兵猛將護送,吉凶難料。貧道有一胞兄,名喚東方樑,力如虓虎,因他善用一柄鐵方樑,神出鬼沒,無人能敵,因此江湖上都喚他作鐵方樑。我這兄長性氣剛強,原是青州景陽鎮兵馬都監,因不滿上司貪濫,終日飲酒消遣。不料後來景陽鎮兵變,長官被殺,家兄宿醉,來不及救,只得單身殺出,因此削職爲民,永不復用。現隱居在青州接龍山,若得他相助,此行或可添一分勝算。”王大壽忙問道:“尊兄莫不是喚作鐵方樑大將的?”東方橫道:“正是。”說罷,將出一封信來。王大壽等滿心歡喜,接了書信。當下東方橫向衆人拱手,道聲珍重,自與張大能、龐泰圃等取路投薊北去了。只因這一去,有分較:長夜熒光,散作燎原星火。臨危受命,崛起草莽英雄。正是:才息山東干戈亂,又見薊北起風雲。不知東方橫等此行發生甚事,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
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