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

詩曰:

偶歲豐登方溫飽,粗爲小康頌聖明。

亂自上作黎庶怨,振臂一呼燎原應。

民不畏死千古訓,黷武剿蕩怎得寧。

勸君掃除肉食惡,河清海晏自太平。

話說徽宗接得奏報,心中大驚,卻是三處盜賊作亂,諸路官軍收剿不得,紛紛告急。一處是廣南東路大盜劉花三,聚衆十餘萬,四處剽掠,打破潮、梅、循、惠四州,公然作亂;一處是兩浙路方臘殘黨作亂,原來宣和二年七月,張叔夜等奉旨征討方臘,八月到了睦州,衆將雷轟電擊,雲捲風馳,掃平賊寨,生擒方臘,本年正月即奏凱回京。看官試想,那方臘佔據六州五十二縣,按《宋鑑》所載,宋師自出至凱旋,凡四百五十日。張叔夜等不及五個月,如何能蕩盡盜賊?當初不過是攻破清溪,生擒渠魁而已,尚有多處餘黨未及收捕。果然官軍去後,方臘餘黨復起,台州仙居有呂師囊,溫州永嘉有俞道安,處州有洪載、朱言、吳邦,婺州方巖山有陳十四、陳箍桶、霍成富,越州剡縣有仇道人、呂將、方五相公,各處遙相呼應,東南大震;一處是河北東路大盜楊江,嘯聚五六千人,挾黨橫行,僭號稱王,本月間三過大名府,那些捕盜官兵全不濟事,動輒敗衄,聽得楊江之名,便嚇得尿屎齊流,怎敢與他相抗?只好申奏朝廷。當時徽宗看罷,驚怒道:“豈有此理!宋江等尚未伏法,各處又新生盜賊,如此下去,天下豈有寧日?”

各位看官,方臘餘黨列位想必都略知一二,那劉花三、楊江卻是甚麼人?如何便掀起偌大動靜來?看官莫急,且聽都頭細細道其原委。

先說這劉花三,祖貫荊湖南路潭州湘陰縣橋口鎮人氏,原是洞庭湖畔漁牙主人,爲人勇悍狂俠,粗豪仗義,又識得好水性,專好結交天下好漢,與本鄉農戶李無對自幼交好。那李無對雖是農民,卻自幼愛看兵書,通曉戰陣,只將本事藏在胸中,唯體己人方知他才能。兩個本來俱爲良民,緣是那年奸臣楊戩聽人教唆,在汝州立法索民田契,巧立名目,增立賦租,其後浸淫於京東西、淮西北,號爲“西城所”。凡民間美田,使他人投牒告陳,皆指爲天荒,雖執印券亦不得免。可巧那湘陰縣縣令李士漁乃楊戩門生,欲投其所好,便捏個鬼名頭,強將李無對家田畝充公,焚燬田劵,反令其租佃自家田地。李無對不服,引衆到縣衙告狀,李士漁親引衙役毆打衆人,李無對怒極,一拳將李士漁門牙打落,卻當不得土兵人多,又有器械,衆人當場吃打死五七個,李無對也吃打傷,虧得衆人救了,趁亂裡走了。

那劉花三是個耳聽八方的人,當日便已知曉,忙趕去李無對家,只見李無對用粗布搭膊絡着胳膊。當時坐定,李無對把前後事體都說了一遍,劉花三聽罷,拍案罵道:“這世道真個壞了!我等不招天,不惹地,本本分分做人,到頭來被逼迫至此。那李士漁乃楊戩門生,素來貪濫無厭,近年又盯上漁稅,立租算船納直,若稍有違拗,就把來做盜賊抓了。百姓在常賦外又增租錢至十餘萬緡,縱然水旱之年官家減稅,此項卻不得免除,衆人積怨已久。如今又打上土地主意,這廝真該死了!”李無對道:“哥哥息怒,自古‘不怕官,只怕管’。我等在其治下,勢單力薄,只好讓他三分。”劉花三道:“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只是沒逼到那分上,若事急了,也難保不做出來!”當日兩個又說了一回,劉花三見李無對家中已被抄檢過,無處落腳,幸而李無對沒有妻小,劉花三便相邀到自家去住,李無對應了。

過了數日,正是宣和元年四月天氣。那日劉花三得了幾條大魚,更兼李無對臂傷好轉,便起了興致,兩個約集二三十個體己弟兄,同到湘江邊一條大漁船上。架起炭盆銅鍋,衆人圍坐着,劉花三就那氤氳熱氣裡,夾白水魚肉與衆人吃,卻是嫩滑可口。彼時涼風習習,衆人看那湘江,奔流不息,便一邊吃魚下酒,一邊說話。看看飲到申牌時分,月輪已升,波光粼粼,四野清曠。忽見北邊人馬嘶喊,閃出三五十土兵來。原來那日李無對將李士漁打傷,李士漁恨其入骨,派人四處搜捕,卻尋不着。那日也不知是甚麼人走漏了風聲,李士漁便遣本縣兩名都頭吳說、吳偉領兵來捉。

當時劉三花忙讓李無對進船艙藏了,解了纜繩,與衆人依舊吃酒說笑。彼時吳說引兵已到江畔,見了劉花三等,便問李無對何在,劉花三笑道:“大人也生了兩隻眼,自尋便是,我等之中那有甚麼李無對?”吳說聽了,大喝道:“我等奉知縣相公之命,前來捉拿反賊李無對,你這廝休要抵賴,眼見得人藏在船艙裡,識相的速速將船攏來,交出反賊,否則連你一併做賊拿了!”劉花三聽了這話,怒道:“人就在船艙裡,你有幾顆驢頭來取!”便叫向對岸劃去。吳偉見了,傳令弓手將火箭望船上射來,霎時船隻着起火來,劉花三大喝一聲道:“反了!”當時與衆人都持了器械,跳入水中,奔上岸來廝殺。那些土兵人數雖衆,卻如何敵得過劉花三一幫身強力壯的好漢,當時被砍倒十餘人。那吳偉坐下馬受了驚,奔入水中,衆土兵正要救時,早見水中冒出李無對來,將吳偉扯落水中,一刀割了頭,那些土兵都嚇得蹚水望岸上便跑。吳說見吳偉身死,土兵死傷大半,情知不是勢頭,急掉轉馬要走。早吃劉花三看見,順手接過一把魚叉來,覷定了,盡平生力氣擲去,正中吳說後心,翻身落馬而死。餘下土兵羣龍無首,都抱頭鼠竄,四散逃命去了。

當時劉花三見衆兄弟都在,不過受了些皮外傷,心中大喜,便道:“一不做,二不休,我等便直殺入縣城,砍了李士漁那顆驢頭,替百姓出口怨氣!”衆人都道:“願隨哥哥!”三十條好漢都奔湘陰縣城來。那縣城裡兵士大半都被吳說、吳偉帶走,又是措手不及,怎生抵擋?被衆人一擁入城,直殺到縣衙後堂。衙內皁吏逃避不及的,都吃殺死。那李士漁正寫信求託楊戩提拔自己,聽得鬧動,忙提筆起身探看,早見劉花三等提刀闖入,李士漁吃驚筆落,早被李無對一刀揮爲兩段。

當時劉花三教取了李士漁首級,打開府庫,派人沿街佈告於菜市口散糧。便引衆直到縣城中心菜市口。此時早轟動了一個湘陰縣,那些百姓紛紛聚到街心,見竹竿上挑着李士漁首級,無不驚駭。劉花三高聲道:“衆位鄉鄰莫怕,小子名喚劉花三,只因這知縣李士漁貪濫,奪地加稅,逼迫不容,因此上與衆兄弟反了,殺了這廝,與衆位出口惡氣。如今趙頭無道,寵信奸佞,各處豪傑並起,我聽得山東梁山泊好漢替天行道,心中仰慕,待要去投,怎奈山高路遠。想那北地尚有豪傑,我等生長南土,祖居洞庭,豈能甘受奴役?因此今日便反了他娘,不願去的,發給糧米;願隨的,結爲兄弟,一道打出個太平天下來!”那些圍觀百姓中不乏往日受壓迫,心中不平的,都踊身相隨。劉花三大喜,計點有一二百人。當日率衆重入縣衙,便將糧米裱散,大吃一頓,將兵器都與部下發了,又派人四處探聽消息,準備迎擊官兵。

次日天曉,早接報道:“潭州知州劉珙聞知我等起義,遣統制趙彥引兵三百,前來收捕。”劉花三聽了,便與衆人商議。李無對道:“官兵勢大,且巡尉兵素有訓練,我等部衆招募不久,若是正面相抗,恐難以取勝。”劉花三道:“我有一計,可將兵馬一分爲二,以三十人爲偏師,前去迎敵。無需交兵,只需詐敗,誘官兵去追。我等主力卻趁虛去打潭州,必然得勝。”李無對道:“哥哥此計雖好,然有脫卯處。小弟聽聞那劉珙非等閒之輩,非李士漁可比,他如今既派兵來,州內定留有兵馬,我等人少,若強攻不下,彼時進退失據,便難脫身。”劉花三道:“賢弟可有良策?”李無對道:“依小弟主意,湘陰東南,過了撈刀河,便是焦溪銀場。小弟往日曾路過該地,見官兵暴虐,銀場礦工多懷異心,我等若襲取此地,一來得了糧餉,二來可壯大部伍。”劉花三與衆人都道:“妙哉,真好計策!”便仍分三十人爲偏師,引誘趙彥,劉花三、李無對引衆攻打焦溪銀場。果不出李無對所料,那趙彥果被牽制的團團轉,劉花三等卻趁虛打破了焦溪銀場,得白銀無數,又吸納礦工數百人,聲勢大振。

自此之後,劉花三又納李無對之計,統衆南下,自羅霄山入江南西路,橫行吉州、虔州。至宣和二年四月,兵馬已有三萬人,兵鋒直抵龍南縣。各處奏報雪片也似報入東京,卻因當時高俅尚未倒臺,因此都隱匿不報,只令福建、江西、廣東路,權置武臣、提點刑獄、路分都監,圍捕劉花三。

再說劉花三等屯兵龍南縣,與李無對米議進取之策,李無對道:“我等自起事以來,轉戰各處,雖連奏凱捷,然並未佔據一城一地。想那唐末黃巢,何等英雄,然引衆轉戰,若風中飄蓬,一旦失利,則萬劫不復。因此我等亟須攻佔有利之地,以爲根本,之後遣將四出,佔據險要,聯結各處豪傑,如此方爲穩當。”劉花三道:“然據何地爲上?”李無對道:“五代時南漢高祖劉龑據兩廣之地,與羣雄逐鹿,進可圖江南沃野,退可守海島之險。哥哥亦爲劉姓,正是天假其便,何不自稱南漢高祖之後,只因見如今宋室無道,代天伐罪,重掌自家江山。就此先取潮、梅、循、惠四郡,之後進取番禺,定廣南東路之基,再取廣南西路,如此大業可成。”劉花三大喜道:“賢弟之言,正合我意。”便揮軍直取四郡。那南土的豪傑,聽得劉花三之名,都來投奔,因此勢如破竹,官軍將領俞向、王炳、霍迪、廖玖、朱等或敗或死,四郡盡失。劉花三聚衆十餘萬,建號大漢,自封南漢王,設立僞職,籠絡人心。不料攻打番禺時,卻爲廣東提刑陳中復、武功大夫李珙等所敗,只得退保四郡。那陳中復、李珙亦無力收復失地,因此聯名上奏朝廷增兵助剿。這是一起公案。

再說那楊江,本是河北東路大名府冠氏縣縣尉,年近四旬,一身好武藝,生得身軀長大,凸目虯髯,好似釋教中的廣目天王一般,因此本縣人口順,都喚他做楊天王。這楊江娶了妻室,只是犯着一個貧字,然若有人相投,便是典質家當亦要相助。端的是慷慨重諾,撫孤濟煢。又爲他性善飲,朋從與遊,江能盡醉之,且悉其歡。因此江湖上的好漢,無論好的歹的,都和他相交,聲名頗著。這楊江雖是個豪傑,卻有一件老大煩心事,你道是甚事?原來故宋時,地方州縣官三年一易,任滿即調。以楊江的才具,早應提拔。只因他性情耿介,從不打點,又能力出衆,縣裡缺他不得,因此在冠氏縣直做了九年縣尉,兀自原地踏步。也有人勸他走動走動,但楊江心頭憋火,乾脆破罐破摔,執意不肯折腰。

且說那日楊江照常到縣衙辦公,聞得一事,原來大名府兵馬監押出缺,上意要從大名府所轄十二縣縣尉中選出一人。當日縣衙內,有說可以打點的,有說已經內定的,衆議紛紛。楊江聽了,默不作聲。畫完卯,承應差使畢,自到酒樓喝了一回悶酒,只是喝不醉。自覺沒興,歸到家中,倒牀便睡。

老婆見他睡得蹊蹺,便問道:“笑欣欣出去,歸來怎這般模樣,敢是遇着甚麼事?”楊江不睬,禁不得催問,只好把大名府兵馬監押空缺的事說了。老婆便道:“休怪我說,你這縣尉已作了九年,勤勤懇懇,颳風下雨,從未耽擱一日,上下那個不知?幾番草寇臨城,都吃你殺散了,因此鄉鄰都敬重你,奴家臉上也有光彩。但這些虛名不過面上好看,論情論理,早該升遷,卻多年未動,你可知道原委?”楊江道:“有甚說的,這官場混沌,任你本事再大,功勞再多,也是無用。”老婆笑道:“虧你知哩!自古道:‘有錢可以通神,無錢難進寸身。’你平日裡過於直了,從不打點上司,可想升遷時,豈能有你?記得那年知縣曾叫你替他將些金銀送上東京親眷處備用,你卻推故不去,惹得兩下不快。沒過數月,那大名府兵馬監押便出缺,教別人半路搶了去。這豈不是你自惹的,怎怪他人?這年月若無人脈,只好靠銀子說話。”楊江聽了,翻過身道:“依你說,便教我去奉承那些宵小不成?”老婆道:“奉承不奉承,公道自在人心。眼下這範知縣新到任不久,對你另眼相待,正是好機會。如今這世道,你若仍一味倔犟,恐將永無出頭之日。”楊江聽了,又翻過身去,想了半晌,嘆口氣道:“便是要打點,也需要大把銀兩,卻上那裡去尋?”老婆見他如此說,便扳他胳膊道:“我還有些首飾,你拿去當了。再湊寫,儘夠用了。”楊江轉頭道:“如此,只好委屈賢妻。”當日天晚,兩口兒睡了,不在話下。

次日一早,楊江起來盥洗罷,老婆早拿出一對玉鐲來,說道:“這對和田玉鐲是我祖傳的,十分金貴,平日裡我兀自不捨得帶它。如今爲了你的前程,只好舍了。你拿去當了,少說也值二三百兩銀子。”楊江接過,離了家,去典當鋪當了二百五十兩銀子,自投縣衙畫卯。可巧當日無甚差事,範知縣退堂,衆人都散。楊江便徑到後堂去尋,那範知縣見楊江來,早已猜着五七分,便吩咐衙役去酒樓要些酒菜,同楊江吃早飯。

不多時,酒菜已備,範知縣吩咐衆人都退,與楊江獨酌。兩個喝了數杯,楊江便將包裹在桌上打開,現出白花花的百兩紋銀,當時下拜道:“小人愚魯,自相公到任以來,尚不曾請吃頓酒,實在罪過。幸恩相不與小人計較,感蒙提攜,銘記肺腑。些小心意,權請笑納。”範知縣忙扶起道:“賢弟何故如此見外,我自上任以來,全仗賢弟輔佐,境內井然有序。賢弟文武全才,足堪大任。此次上任出缺,若依我見,非賢弟莫屬。”楊江聽了,忙道:“還望恩相指點迷津。”範知縣道:“不瞞賢弟說,那大名府知府範致虛正是家叔,這兵馬監押出缺一事,早在半月前,已有風聲放出來。我聽得人說,那莘縣、大名縣、內黃縣、成安縣、魏縣、館陶縣、臨清縣、夏津縣、清平縣、宗城縣等十個縣的縣尉都早已打點,獨有那元城縣縣尉喚作甚麼李若水的未見動靜,按理說,那元城縣是大名府府治所在,若有出缺,定是近水樓臺,如今那廝既不識擡舉,正與賢弟機會,那十縣的人若論才能,那個及得賢弟?我早已修書一封,賢弟與家叔稍去,兵馬監押一職,便十拿九穩了。”楊江喜道:“恩相大德,小人銘感肺腑!”當時一連飲了三杯,範知縣哈哈大笑。當日早飯畢,範知縣取出書信,交與楊江,又將銀子重新包起來,與楊江道:“賢弟心意,我已盡領,這些銀子一併拿去打點,若事成,日後別忘了今日便是。另外,我亦有些物件要帶給家叔,也一併送去罷。”楊江謝了,當日回到家中,對老婆說了,兩口歡喜無限。那婦人又將出五十兩銀子,湊足三百兩,楊江栓束停當,到了府衙,接了範知縣所捎之物,騎馬奔大名府去了。

當日天晚,楊江方入大名府,便先尋個客店住下。次日早起,楊江離了店,投府衙來。把門軍士攔住,楊江說明來意,軍士道:“知府大人赴東京公幹,須月餘方歸。”楊江聽了,暗叫晦氣,心中好生躑躅。

也是合當有事,那時節,正巧有個人瞧見楊江。看官,你道那人是誰,原來就是那年曾助賀太平除了童貫的高鑑。這高鑑本是蓋天錫的親信,雖生得容貌猥獕,卻生性朴忠,略有些才智。後來蓋天錫聞得賀府少一得力家人,遂將他薦去。不料機緣巧合,竟除了童貫,立下大功。賀太平因高鑑舉事敏捷,得除大奸,甚爲歡喜,便重賞了高鑑,從此大爲倚重。其後數年,見他公忠勤謹,又保舉他做了大名府通判。高鑑上任後,見貪腐盛行,倒也有心整治,怎奈人微言輕,賞罰全決於知府範致虛,因此只得故技重施,陽奉陰違,暗地裡尋證據,要扳倒範知府。前些時,各縣打點之人都吃它記下。可巧今日當值,又聽到楊江的話,心中早已瞧科七八分,便堆下笑臉,上前道:“兄弟莫不是冠氏縣的楊縣尉?”楊江聽了,急轉頭看,卻不認識高鑑,把門軍士指道:“這是本府高通判。”楊江聽了,慌忙答禮道:“原來是高通判,久仰大名,惜無緣拜會。”高鑑道:“範知府去東京公幹,昨日剛走。兄弟早來,想必未吃早飯,且請到對面茶館內,同吃幾杯茶如何?”楊江見說,以爲是知府體己人,便道:“告擾。”

當時兩個入茶館,高鑑坐了主位,楊江對坐,小二搬上茶點。兩個邊吃邊談,高鑑道:“兄弟到此,有何公幹?”楊江道:“卻無甚事,奉知縣相公之命,捎封家信與範知府。”高鑑見他心有戒備,便假裝悄聲道:“這裡沒有外人,不瞞賢弟說,昨日範知府還與我說起兵馬監押出缺的事。今日見了賢弟這般人才相貌,過往所見的那些縣尉,都似草芥一般,那個及得賢弟?何況範知縣與範知府乃是叔侄,賢弟又是範知縣體己人,我看這事十成已落到賢弟身上,愚兄提前道喜了。”楊江是個耿直人,見高鑑如此說,那知是計,便道:“蒙兩位相公與通判擡愛,小子才德淺陋,怎當得大任?”高鑑聽了,將身子湊近,低聲道:“雖是賢弟有這層關係,然有些事卻也缺不得,不知可有準備?”楊江道:“通判是自家人,說也無妨。小弟此來除了送信外,還有些打點之物,只爲謀個出身。可惜知府外出,不能見面。”高鑑見他已入轂中,便趁勢道:“賢弟若信得過愚兄,可將信並東西交給我,待知府回來,我代你轉達。到時賢弟高升,別忘了愚兄便是。”楊江笑道:“說那裡的話,既是如此,有勞兄長了。”當時兩個又說了些閒話,楊江把書信並銀兩交託高鑑,拜辭而去。

且說楊江去後,高鑑將楊江的信謄了一份,把銀兩和信依舊送到範府。將前番各縣縣尉並楊江行賄之事,暗地裡寫了封米信,差心腹星夜送到賀太平處。賀太平看後甚喜,上奏天子,請求嚴加懲治。天子便責三法司將範致虛於東京逮捕,本意擬罪,幸得蔡攸等曲爲掩飾,方纔無事。正逢範致虛母喪,天子便令其歸家守喪去了。範致虛既去,楊江等如俎上魚肉,被解上大名府。按《宋刑統》,楊江身爲縣尉,知法犯法,請求公事,雖未辦成,亦以坐贓罪論處,刺配兩千裡外通州海門島。楊江無可辯駁,只得招認,當下刺了面,由兩個公人押送,無非是張千、李萬,取路投海門島來。

那日三個正行到東平府紫蓋山,聽得一聲鑼響,早飛出兩隻箭,將張千、李萬射死,只見一條大漢引着三五十個小嘍羅圍攏來。楊江見了,不顧死活,左衝右突,卻當不得人多,又帶着枷鎖,早吃衆嘍羅發聲喊,一索捆翻,解上山來。

卻早押到寨裡,楊江看時,四下裡都是木柵,當中一座草廳。入得廳內,見上首虎皮交椅上端坐着一位大王,下首兩邊坐着三位頭領。衆嘍羅將楊江推搡上前,那居中的大王定睛細看,變了臉色,失聲道:“莫不是我那楊恩公?”楊江細看那大王,卻是舊相識喚作元仲良的。原來這元仲良本是魏州客商,那年經冠氏縣過,遇着盜賊,幸爲楊江所救。後來折了本錢,歸鄉不得,偶遇兩條好漢,便同到此間落草。當下元仲良忙叫解了繩索,開了枷,扶楊江上座,問道:“恩公怎到這般地步?” 楊江便把諸般事,備細說了。衆人又驚又喜。元仲良道:“小弟曾吩咐過孩兒,遇着過路犯罪流配的人,不可傷他性命,中間多有受冤屈的好漢,天幸今日遇着恩公。”又指着另四個道:“這四位兄弟,一個褚大亨,一個赫連仁,一個方瓊,剛纔下山的是昝仝美,都是江湖上有名的好漢。”當時四人施禮,楊江急忙還禮。元仲良便教殺牛宰馬,排設筵席,與楊江接風。

當夜直吃到五更,互訴肺腑,元仲良道:“如今公人已死,哥哥若不嫌棄,便留下做個寨主如何?”楊江道:“感蒙賢弟擡愛,只是我被那高鑑誑騙,這口氣一日不出,便氣悶一日。更兼拙荊尚在家中,放心不下。”元仲良道:“這有何難,小弟等便領孩兒隨哥哥去除了高鑑那廝,接嫂嫂上山團圓便了。”楊江稱謝,又道:“高鑑那廝,十分刁滑,我等若大隊前去,恐吃他警覺,反不易得手。”昝仝美道:“既如此,便先差小嘍羅去探聽虛實,待他出來,再下手不遲。”衆人稱是。

當日席散,楊江隨衆人出寨閒行,看了一遭,楊江對元仲良道:“我有一言,賢弟莫怪。此山四面孤懸,恐非久據之所。”元仲良道:“哥哥所見極是,此地前有強人火萬城、王良佔據,後二人投了梁山,卻未將寨柵焚燬。我等當初圖它現成,因此暫據,至於日後如何,卻未拿定主意。”楊江道:“我聽聞眼下樑山被圍甚急,山東各處遍地官兵。如今河北將弱兵疲,或有一番作爲,亦未可知。”

過了數日,小嘍羅回報,高鑑因舉報有功,已升任大名府總管,八月初一日要到城內龍華寺行香。楊江刺配當日,楊娘子歸家後,自縊身死。楊江聽罷,潸然淚下,忽咬牙道:“高賊,若不殺你,我楊江誓不爲人!”當時衆人商議,就棄了紫蓋山,全夥下山,取小路奔大名府來,都到城外飛虎峪,留昝仝美、方瓊引大隊孩兒屯紮,楊江、元仲良、褚大亨、赫連仁引十數個勇悍的小嘍羅入城。

那日正是八月初一,前夜裡,楊江已教衆人扮作百姓。都藏了尖刀,混入龍華寺內,只等行事。約莫辰時,早見寺外人頭攢動。那高鑑接得賀太平之信,得知梁山將平,料無甚麼利害,只有數個心腹隨行,到時來到寺前下馬。那時節,龍華寺住持大圓早已圓寂,由弟子妙果繼了住持之位,引衆僧人相迎,兩邊客套鳥亂了一番,大衆簇擁着高鑑,同入寺內。

當時行至殿外,高鑑自與妙果入殿,拈香拜道:“願佛祖護佑吾主賀、蓋二公早日平……”言未畢,楊江已從神像背後跳出,大喝道:“動手!”只見殿裡殿外閃出十餘人,各掣尖刀,逢人便砍。高鑑急轉身時,見幾個隨從,早已不剩一個。當時驚得呆了,正移腳不動。早被楊江一腳踢翻,罵道:“背信棄義的狗賊,你也有今日麼!”喀嚓一刀,割下頭來。那妙果早已抖做一堆。當時衆人發聲喊,就在殿內放起火來。楊江等趁亂裡,都從後牆翻出,一溜煙兒出城去了。龍華寺衆僧趕忙救火,比及撲滅餘火,寺院已燒燬了大半,可憐一座千年古剎,終難脫火厄。那住持妙果幸被衆僧救出,方得了性命。

回說楊江等趁鬧亂裡出城,同到飛虎峪與昝仝美、方瓊會着,共引七百嘍羅,轉身殺回大名府,要奪城池。不料大名府遭了幾番盜寇之亂,兵馬十分警覺,四門閉鎖,城上官兵佈滿。楊江等只好繞城投東而行,及至天晚,行到馬橋鎮,就在鎮子上歇息。是夜,衆人議事。元仲良道:“今日哥哥報了冤仇,出了胸中惡氣,只是奪城不得,眼下卻投何處?”楊江道:娘子已死,我已無甚掛念。如今被閃到這個地步,只好與那大宋天子做個對頭。素聞那山東呼保義宋江是個豪傑,兄弟一百零八人,佔據梁山,縱橫山東。然那宋江到底沒甚見識,雖乾的是綠林勾當,卻以忠義自居,不假稱王,專呼保義,怎能算是真豪傑?如今我等既已鬧動河北,索性便大張旗鼓。他叫宋江,我叫楊江。他喚呼保義,我便喚楊天王,有何不可?自今日始,我等便攻取河北各州府,吸納部衆,待時機到時,便可南面稱尊,做下一番大事業。衆人大喜,褚大亨道:“哥哥既稱天王,便非一寨之主可比。那宋江喚呼保義,哥哥何不稱賽保義,以示我等聲勢蓋過那梁山泊,如此便好招攬天下好漢。”衆人齊聲稱妙。

次日,衆人出了馬橋鎮,便打出旗號,轉戰各處,陸續收得孫勝、張新、申屠禮、劉克讓、安士榮、柏森、凌天傳、軒宗朝等好漢,楊江手下共是十三條好漢,喚作十三太保。殺人放火,劫掠富戶,官軍無敢抗者。那河北留守司急令大名府路安撫使鄧洵仁選擇兵將,河北漕臣呂頤浩、黃叔敖應副隨軍糧草,廉訪使者錢懌隨逐監督,提點刑獄高公純引兵粘蹤捉殺,雖有些小勝,然終究收捕不得,因此楊江等愈發無忌,警報雪片也似傳到東京。

回說那日徽宗見了各處奏報,氣的半晌說不出話來,竟舊疾復發,一陣暈眩,仰面便倒,侍從慌忙扶住,送回殿中。張叔夜、王煥等衆文武見了,都心中驚愕。內侍便教衆人各回館邸,等候消息。當日趙嗣真望聞問切了一番,心知無礙。便開了方,囑咐宮人煎藥與天子服下。

夜深之時,徽宗醒轉,吃了藥,覺到好了些,躺臥不住,便披衣坐起,由內侍扶着閒行。徽宗問道:“張叔夜等衆人何在?”侍從道:“因官家龍體有恙,已叫衆臣回去了。”徽宗頷首,又問道:“可有急奏?”侍從道:“衆臣卻無,獨三法司有奏。”徽宗便教取來看時,卻是庭訊已畢,擬定宋江等罪名的奏章。徽宗翻開,見上面寫着“宋江等三十六賊,今盧俊義、公孫勝、史進已死勿論。其餘三十三賊:宋江、吳用,元兇渠魁,罪大惡極;柴進爲通逃淵藪……”徽宗驟見柴進之名,便問侍從道:“這柴進是何人?”侍從道:“此人是滄州橫海郡人,乃周世宗後裔。”徽宗聽了,驀地心念一動,急教備駕去太廟。畢竟不知徽宗此去太廟所爲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
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九回 馬元失機臺峪裡 李開得計九仙山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二回 龍沙會慈心護師侄 回雁峰驚馬遇故友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三回 戰浙東雙雄歸末路 平江南四將奏凱捷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二回 封神劫師徒遭橫禍 坑俘馘父子起爭端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三回 念舊情私放九紋龍 脫險厄偶識風流槍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十七回 蹈南海大盜受縛 返北闕慧娘談天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五回 燕小乙臨危保七子 盧俊義失恨廢三絕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十四回 楊枹山懲惡拜名師 東京城尋甲識英雄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廿三回 哈蘭生揮淚斬胞弟 祝永清含笑接親嫂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十一回 鬥宿敵韋揚隱殞命 破奇陣史谷恭出山第四回 雲天彪報捷大清河 陳希真誤失公孫勝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六回 驚噩夢暗忌衆勳臣 議功賞鬥武十節度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二十回 楊江夜奪官馬監 劉廣晝陷伏虎岡第一回 蕩殘寇功虧一簣 聚大義薪盡火傳第九回 朱相公密獻長生法 徐青娘泊遊高平山第十五回 劉慧娘淚灑大庾嶺 雲天彪血染鹿鳴關第十回 賈夫人弔喪鄆城縣 葉都監大鬧滿家營第七回 劉花三振臂取廣南 楊天王僭號起河北第八回 譚節度議分三路兵 盧員外寄語七公子第十八回 懷熱腸誤捉真大義 遭冷眼氣走皇甫雄第廿一回 劉樹生妙算扼地策 元仲良走死滹沱河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第廿二回 擒楊江麗卿泄憤 入嵩山希真請辭第十六回 雲公子百騎下惠州 龐老兒孤軍陷惡溪